•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個人與組織適配

本節將探討個人與組織適配的根源、意涵、相關理論、分類、重 要性等,並分別敘述如下。

一、個人與組織適配的根源

個 人 與 組 織 適 配 的 概 念 主 要 來 自 於 個 人 與 環 境 適 配 ( Person-Environment Fit, P-E fit),而個人與環境適配的概念,從本研究所得文 獻來看,最早則可追朔至 Lewin(1935)所提出的 B = f (P, E)方程 式,其中 B 是指行為,P 是個人,E 則是環境(莊璦嘉、林惠彥,2005

)。意即個人的行為是因個人本身與環境互相影響、改變、調整而成

(Chartrand, 1991)。而個人的特質與工作的環境亦會影響一個人的觀 念(Sun, Peng, & Pandey, 2014)。也就是說,個人與環境彼此會持續 地互相改變、協調與調整,並在其中逐漸形成一個人的觀念。

因 此 , 個 人 與 環 境 適 配 是 個 人 與 工 作 環 境 在 特 質 上 相 適 配 ( Kristof-Brown, Zimmerman, & Johnson, 2005)。而適配或稱契合(Fit)

,是指人與環境相互的要求能滿足彼此(Dawis & Lofquist, 1984)。即 個人與環境適配係指個人與環境間能滿足彼此供需的程度。

Yang、Levine、Smith、Ispas 與 Rossi(2008)亦認為個人與環境 適配包含人以及環境,人是指一個人的 KSAOS(知識、技能、能力和 其他特質,如性格、價值觀);環境則是個人以外的,如工作特性的 自主性或薪酬結構;而個人與環境適配則是個人的 KSAOS 與其他環境 之間的適配程度。由上述可知,個人與環境適配是指個人與環境在工 作特質上適配的程度,且彼此會持續相互影響。

但由於不同的適配會有不同的效果(Oh et al., 2014),而且人在工 作的環境,還會與許多的人事物相互影響。因此,個人與環境適配又 可依照個體所在的不同的環境形態,區分為群體(Person-Group, P-G)

、主管(Person-Supervisor, P-S)、工作(Person-Jobs, P-J)、組織(

Person-Organization, P-O ) 、 職 業 ( Person-Vocation, P-V ) 五 類 ( Kristof-Brown et al., 2005; Sun et al., 2014)。本研究所探究的便是其中 的個人與組織適配。

二、個人與組織適配的意涵

個人與組織適配(Person-Organization Fit, P-O Fit)的概念,從本 研究所得文獻來看,最早可追朔至 Tom(1971: 590)所提到個人會因 其性格與組織是否的一致而選擇該組織。即個人與組織適配是個人性 格與組織整體的適配程度。

Chatman(1989)、Velez 與 Moradi(2012)則認為個人與組織適 配是個人與組織在價值觀的一致性。Kristof(1996: 3-4)認為個人與組 織適配是個人個性、價值觀、目標、態度等,與組織文化、氛圍、價 值觀、目標、規範等特徵間,彼此一致或滿足對方需求的程度。Cable 與 DeRue(2002)則定義為個人價值觀與組織文化的適配。

而近期學者對於個人與組織適配的定義,Kim(2012)認為個人與 組織適配是個人特質、態度、行為與組織特徵的一致性。但本研究認

為更明確點的說,應該是個人的特點、對任何人事物之看法的價值觀

、執行事情的做法,其與組織特點、價值觀、作法的適配性。Kutcher

、Bragger 與 Masco(2013)則認為是個人特徵與組織文化特徵的適配

。Palomino、Martı´nez-Can˜as 與 Fontrodona(2013),及 Ruiz-Palomino 與 Martı´nez-Can˜as(2014)認為是員工和組織在信念、規範

、價值觀、目標的一致性程度。Jung 與 Takeuchi(2014)根據 Holland

(1997)、Kristof(1996)以及 Schneider(1987)的理念,認為個人 與組織適配是個人與組織具有相似的價值觀、目標、特質。也就是說

,個人與組織適配廣泛來說,是個人的性格、信念、看法與組織的文 化、目標、作法等特徵的適配。

但由於價值觀是一種最基本且具持續性的信念(Chatman, 1991;

Rokeach, 1973),因此以價值觀為主的組織適配在文獻中最為廣泛使 用(Verquer, Beehr, & Wagner, 2003)。Kutcher 等人(2013)亦認為價 值觀是種持久、不會減弱的信念,例如團隊方向、挑戰性、冒險性等

,它會影響人們的觀念,進而產生許多重要的影響。因此,本研究亦 認為價值觀最能解釋員工與組織的適配程度,即個人與組織適配係指 員工個人與組織對於整體價值觀的適配程度。

三、個人與組織適配的相關理論

關於個人與組織適配的理論,主要包含吸引-選擇-摩擦理論、

工作調適理論與認知失調理論。

(一)吸引─選擇─摩擦 (Attraction-Selection-Attrition, ASA)理論 Schneider(1987)的吸引─選擇─摩擦(ASA)理論是大多 學者最常用來解釋個人與組織適配的理論。依照其理論,員工為 滿足心理需求,會被與自己相適配的組織所吸引,彼此在互動中 不斷磨合,然後選擇最適合及喜歡的組織留下,並且會比在不適

配的組織表現得更好(Oh et al., 2014)。因此留下來的則是和組 織有共通性的人或者彼此能相互協調的人。

理論中還包含兩個假說(Oh et al., 2014),(1) 相似─吸引(

Similarity-Attrition, SA):指員工會因與他人有相似想法或彼此 能力互補而受吸引(Van Vianen, 2000);(2) 社會認同理論(

Social Identity Theory, SIT):認為在工作群體中遇到相似的人,

會使其感到社會認同與歸屬感(Oh et al., 2014)。

在其理論背景下,員工會被與其價值觀(Peng et al., 2014)

、看法(Locke, 1976)、目標、特徵(Seong, Hong, & Park, 2012

)適配的組織所吸引而願意留在其組織。即員工會受到與他相識 配的組織所吸引,並從中選擇一個最適的組織留下發揮其長才。

(二)工作調適理論(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工作調適理論最早是由 Dawis 與 Lofquist(1984)所提出。

依照其理論,個體通常會去尋找、選擇與其相適配的組織互相調 適、協調、合作,以獲得良好的工作關係及職涯發展(Oh et al., 2014)。

(三)認知失調理論(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認知失調理論主要來自於 Festinger(1957)。依照其理論,

「認知」是指一個人的任何知識、意見或信念;「失調」則是指 出現兩種認知,且其認知間發生不適合或矛盾的情形(Goyer, 1964)。當個人的期望與事實不符,便會產生不和諧,而這些期 望會與個人的價值觀、偏好、觀念等互相影響(Myers, 1963)。

也就 是對於某 狀況, 個體擁有 兩種 不 同的認知 便是不 和諧 ( Hughes, 1983)。當員工感知自己的價值觀與組織有所差異,這

種 不 和 諧 會 使 他 反 映 出 較 不 好 的 工 作 表 現 ( Ruiz-Palomino &

Marti´nez-Can˜as, 2014)。

四、個人與組織適配的分類

個人與組織適配的分類,大多學者分為以下三類:(1) 互補適配(

Complementary fit):至少一方能提供或滿足另一方的需求;(2) 補充 適配(Supplementary fit):兩者的重要特點是相似或一致的;(3) 互補 及補充適配皆有,即一方能滿足另一方的需求,且雙方的特點也相似

(Kristof, 1996; Muchinsky & Monahan, 1987)。也就是說,個人與組織 的適配程度,可能顯示在一方滿足另一方的程度,或兩者之間共有相 同特性的程度,亦或者兩者皆存在的程度。

Kristof-Brown 等人(2005)則另外以適配感受的評估角度分成三 類,包含(1) 知覺適配:個人以自己的知覺、認知直接判斷與組織的適 配程度;(2) 主觀適配:採用間接評估的方式,經由同一人所比對個人 與組織的相關報告來比較;(3) 客觀適配:從外部資源佐證來比較個人 與組織的適配。

五、個人與組織適配的重要性

若個人與組織適配,會使員工對組織感到有種使命感(Cable &

DeRue, 2002),將組織利益看得比自己還重要,而且難以離開組織(

Rehfiiss, Gambrell, & Meyer, 2012)。還會影響員工的工作態度及行為

(羅啟峰、謝安田,2012)。

從過去的研究中發現,員工個人與組織的適配對員工離職傾向(

Jung & Yoon, 2013; Peng et al., 2014)、留任意願(Ruiz-Palomino et al., 2013)、敬業貢獻(Peng et al., 2014)、組織承諾(Jung & Takeuchi, 2014; Maden & Kabasakal, 2014)、主管承諾(Tsai et al., 2012)、組織 認同(Edwards & Cable, 2009)、工作滿意(Jung & Takeuchi, 2014;

Maden & Kabasakal, 2014)、工作績效(Chi & Pan, 2012)、組織公民 行為(Cable & DeRue, 2002; Ruiz-Palomino & Marti´nez-Can˜as, 2014;

Tsai et al., 2012)等都有顯著相關。由此可知,個人與組織適配對於組 織而言非常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