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個案三:與巧遇明星的合照自拍

第一節 關鍵個案

三、 個案三:與巧遇明星的合照自拍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5

期待,又即便這些行為未必與參與者行為初衷相符,仍然對當事人有正面的情感 回饋與價值。然而,當部分訊息內容明顯過於「打高空」或「陳腔濫調」時,當 事人不僅難以接收透過訊息內容傳遞的「善意」,更因此產生負面情緒。若文字 訊息的傳遞是為了交流而交流,但互動行為與內心狀態脫鉤、甚至斷裂時,這樣 的行為僅只符合互動儀式的表面形式,卻無法具有實質的儀式性(Collins, 2004)。 如此「行禮如儀」造成的空洞交流,當事人與參與者雙方其實都能確實感知到。

在這起促發互動儀式鏈事件的互動過程中,再次看見了 Goffman(1955)筆 下互動儀式現形,參與者依據當事人定義的事件情境特性、扮演符合特定時空的 角色、依據行為準則產生適當的社會互動。即便按讚與文字回應形式的行動目的 不必然期待當事人的資訊回饋,然而卻符合了在情境下被期待的要求,也就是給 予相對應的關注與情感。如此一來,事件中的互動儀式不僅滿足了當事人發布「討 拍文」時希冀的安撫、亦讓參與者群體能兼顧投注交適當流與避免社交怠慢。更 重要的是,當事人與參與者相互串聯的互動模式,促發了後續私人交流、生成情 感符號系統與凝聚團結等結果,最終形成了有始有終的互動儀式鏈。

三、 個案三:與巧遇明星的合照自拍

當事人參加 309 反核遊行當天,巧遇明星後兩人自拍的打卡訊息,內容為一 張與明星的合照、與 8 個字的文字訊息。回應起始時間為 3 月 9 日 20:38,

回應終止時間為 3 月 13 日 11:42,事件持續約 87 小時。其中有 179 人按讚,

24 則回應。

當事人在反核遊行途中巧遇明星,不僅拍照打卡還有交談合唱等有趣互動。

在這起社交訊息事件中,文字內容的部分展現了粉絲對遇到明星的興奮和熱情,

從照片可看出明星的友善與親和力。

1. 事件特質與情感刺激

即便是將在路上巧遇偶像明星的經過寫成文字分享,都會引來眾人關注了,

更何況這起事件是標準「有圖有真相」的範例。當「與明星合照打卡」事件公開 發佈在網路上,與 Facebook 所有使用者分享,確實引起了眾人的欣羨關注。在 有圖為證的情況下,無須贅述打卡現場狀況,即能吸引參與者群眾點擊瀏覽、進 行互動與交流。

巧遇明星的事件本身具備的特殊性質,與參與者群眾的短暫情感刺激(驚訝 羨慕、感到有趣),成為互動儀式鏈啟動的基礎,讓參與者共同匯聚到事件當中,

進行進一步的互動交流。因此,接下來要繼續探究事件中眾人的互動細節與互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6

儀式進行過程,並觀察此事件是否導致了成功的互動儀式結果。

2. 起始條件的元素與事件發展

這起圖文並茂的社交訊息事件發佈後,2 小時左右便有 20 則的回應,更在 一夜之間吸引 100 餘人按讚,至事件發展告一段落共計有 24 則回應、179 個讚,

可見在事件發生最初的幾個小時內便召喚相當規模的參與者涉入互動(條件一:

群體聚集)。參與者的行動某種程度展現了「朝聖」的特質,也滿足了當事人 D1 吸引眾人關注的期望:

當研究者問及受訪的當事人:「為什麼會想要發這篇文?」

C1:「炫耀啊(得意的笑)。就很開心啊,受寵若驚,我要跟大家分享這種 被臨幸的感覺呵呵呵(笑)。」

其次,研究者也問及:「我發現你這則訊息是公開的,你的目的是想讓全世 界都發現嗎?」

C1:「對(立即點頭)呵呵呵呵,就像今天一個男生跟桂綸鎂合照,被大家 羨慕的感覺。身為女性,跟鳳小岳合照就是一個殊榮。期待我的朋友都可以 看到,設成公開是值得炫耀。而且我本來想打『跟男友去反核』,但我怕被 粉絲們上來幹譙,所以我想說打他名字好了─『融化了!鳳小岳』。」

不過若是從回應次數與按讚次數的比例觀察,「與明星合照打卡」的回應次 數遠低於個案一「求婚成功」與個案二「人生低潮期」,初步推測是由於事件本 身非常特殊稀有,因此參與者會以按讚表示關注;不過照片與文字內容又傾向開 心炫耀,較不易促發更多參與者的討論交流,當事人 C1 也如此認為:

回應可能是真的很羨慕,按讚可能是羨慕,但不知道要打什麼。因為別人都 打了,跟人家有重疊,所以他就去按別人的讚,自己沒回了。(當事人 C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7

圖 7:與明星合照打卡事件回應數量變化圖。

這起事件當事人的發文習慣是將閱讀權限設定為「朋友」才能觀看,不過這 則社交訊息事件的分享對象設定為「公開」,也就是只要是 Facebook 使用者都有 瀏覽的權限。在當事人選擇不採取「機制排除」策略限制特定參與者的涉入情況 下,「與明星合照打卡」成為當事人樣本群中按讚數量最高的社交訊息事件。相 較於其他日常分享與轉貼文章平均按讚數量約為 30~50 個,這起事件確實引來相 當多的使用者參與其中。然而,由於這起事件雖然引發眾多人的好奇關注,但因 為沒有任何參與者轉貼分享,參與者仍然僅限於當事人的各路親朋好友;另一方 面,礙於 Facebook 平台的系統設定,這起事件即使對全體使用者「公開」,卻還 是排除了非使用者的瀏覽與交流,觀看者依然限制在特定範圍之內(條件二:排 除局外人),不像一般公開網頁能透過連結能任意取用。

「與明星合照打卡」事件發生的兩個小時內,聚集了將超過 90%的參與者(無 論是按讚或是回應評論)(見圖 7),回應文字的內容大致上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 型(見表 5):

關注焦點(內容) 數量 百分比

1. 吐槽 (是人形立牌嗎?) 5 21.8%

2. 玩笑起鬨 (情侶照無誤!!!) 7 29.1%

3. 表達羨慕 (好羨慕!他超帥!!) 7 29.1%

4. 其他(事件目擊者、參與者彼此回應) 2 8.3%

5. 當事人回應 3 12.5%

表 5:與明星合照自拍事件關注焦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8

如果將這幾類的文字回應依據回應時間順序排列,繪製關注焦點變化圖,便 可發現在 2 小時內參與者回應反映出來的關注焦點經過多次的轉換(見圖 8)。

圖 8:與明星合照打卡事件中關注焦點的變化。

首先,率先回應的參與者紛紛對於照片中當事人的態度或身旁的偶像明星提 出吐槽與質疑,像是「你整個臉就是一個字「送!」」、「怎麼有點像陳致遠 XD」、

「是人形立牌嗎?」等表達不可置信的吐槽反應。

也有參與者依據照片中當事人與明星的狀似親密的合照開始喧鬧起鬨,例如

「情侶照無誤!!!」或是「(你和明星)穩定交往中?」等。面對聚集在事件中的 交流互動,當事人逐漸補上事發當時的細節,包含「他彈烏克麗麗我唱歌哈哈,

還有幫我簽名歐!」以及「他拿我手機自拍」等。

至此開始,參與者的回應內容風格轉變為無比的羨慕,大家發出不同的讚歎

「好羨慕!他超帥!!」、「好賺噢你!!」(研究者在觀察此類回應文字時彷彿 可以聽見少女們的驚呼聲,並感受到驚喜羨慕的眼神)。

這種態勢持續到事發第三天,其中一位參與者姍姍來遲卻根據照片文字訊息 與眾人回應給予「你假男友真帥歐」之後,當事人又再回應中自娛娛人地補充了

「與男友去反核」。當事人的補充說明讓這起事件的關注焦點又回到了玩笑起鬨 的路線,其他參與者再根據事件最新發展表示「男友好貼心」、「男友帥氣又有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9

會關懷!」。最後,事件就在似真似假的揶揄談笑中宣告結束。

在事件發展的過程的最初期間,參與者群眾根據事件訊息本身給予回應;接 著,其他參與者不僅透過訊息,也根據參與者既有的回應與當事人的補充回應再 進行交流。

因為大家陸續都有回,你就會陸續刷,想看大家回什麼,就回大家的問題啊。

(當事人 C1)

由此可知,在這起事件的發展過程中,參與者與當事人雙方非意圖卻共同協 力地形塑了事件關注焦點的形成與轉變(條件三:共同關注的焦點)。

從參與者群體與當事人回應的 24 則文字訊息內容,可以看出整起事件展現 了興奮、開心、輕鬆、搞笑、吐槽、羨慕、令人莞爾等各種詼諧幽默的情緒,而 且當事人最引起羨慕、最具炫耀意味的回應也在所有回應中獲得最多認同(以按 讚計算),由此可以看出回應的參與者群體與當事人不僅可以立即而確實的得知 彼此的真實情緒,而且更在此基礎上產生了連結,讓彼此之間的情緒達到趨同一 至的狀態(條件四:共享的情感連結)。

在事件最受到密切注意,也就是眾人最熱烈回應的 2 小時期間內,關注的焦 點不停轉換、情緒也交互感應,除了以文字回應的參與者會因為後繼參與者的回 應,而反覆被召喚重新聚集於事件本身,再度形成新的關注之外;其他按讚的參 與者也可以及時追蹤最新的回應,產生不同的情緒回饋。而在此期間,參與者群 眾透過 Facebook 平台,確實成功地達到了這起事件的集體參與。

3. 互動儀式鏈的結果

這起事件的回應大致上以吐槽、玩笑起鬨、表達羨慕等三類為多,這三類的 回應數量也相當平均,表面上看不出來參與者到底關注的焦點何在。

然而,這些訊息表面上無法歸類為同屬一類的關注焦點,不過有趣的是,無 論這些回應多麼無厘頭,都需要先確實接收到當事人意欲傳達的訊息內容,才有 辦法進一步回應,代表這些參與者已經在回應前確實投入相當的關注。也因此,

這些吐槽嬉鬧或玩笑起鬨的回應非但不具破壞力、難以撼動當事人想要炫耀的少

這些吐槽嬉鬧或玩笑起鬨的回應非但不具破壞力、難以撼動當事人想要炫耀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