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二節 個案研究策略、程序與架構

本節將先陳述個案研究的基本概念、採用個案研究的理由;其次,說明學校場域的選 擇;再者,陳述研究實施程序;最後,以圖示呈現研究架構。

壹、 個案研究的策略

經過 20 世紀的拓展,質性研究已經開枝散葉形成如陳向明(2000)所稱的「一把大 傘」或「一棵蒼天大樹」,傘下或樹下掩藏著各式各樣的分支方法。面對這些形形色色、

甚至壁壘分明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選擇「個案研究」為研究策略,也有人稱這是質性研究 的基本型態(Merriam, 2009)。簡單來說,個案研究是「研究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對一個有 限範圍系統(bounded system)、或多個個案系統中進行調查,透過詳細的多元資訊來源(如:

觀察、訪談、視聽材料與文件和報告)進行深度資料蒐集,以提出個案描述與個案為主題 的報告」(Cresswell, 2007, p.73)。

Merriam(2009)認為個案研究的特徵是聚焦於一個特殊的情況、事件、計畫或現象

(特殊性),最終成果是對此一個案進行完整的深度描寫(描述性),並可藉由個案研究啟 迪讀者對現象的理解、發現新的意義,擴展讀者的經驗,或確立已知的部分(啟發性)。

Yin(2009)提到:當研究者想回答「如何/程度」(how)和「為何/成因」(why)之類 問題,想瞭解有關當時發生之事件的過程與原因,要讓研究參與者或事件自然發展,不加 以控制時,即適合採用個案研究。本研究並未控制研究參與者之行為,係在學校自然的情

境中,通過多元資料來源,試圖對基層教師實施重大議題課程政策的狀況進行整體性的理 解與詮釋,符合 Merriam(2009)及 Yin(2009)所提示的條件或特徵,採用個案研究為研 究策略是適合的。

Stake(2005)與 Yin(2009)進一步區分個案研究設計的類型。Stake(2005)依照研 究者的興趣將個案研究分為三類:當研究者對某一個特殊個案感到興趣,不是要對現象進 行理論建構,只希望獲得更深的理解時,便產生了「內在性」(intrinsic)個案研究;若是 為了要為某個研究議題提供洞見或形成理論,個案是提供支援的角色,幫助我們理解其他 事物時,就屬於「工具性」(instrumental)個案研究;最後,針對多個個案進行探究,以 理解一個現象、一類群體或者普遍狀況時,稱為「集體的」(collective)個案研究。Yin(2009)

另以依據個案數量與分析單位多寡,將個案研究設計分成四種類型,如圖 3-1 所示。

更具體的說,本研究基於前述文獻探討之結果,將研究焦點置於基層教師們對重大議 題課程政策之實施,歷經哪些釋意過程與結果,是以教師為個案單位,進而探究其釋意的 全貌,應屬於 Yin(2009)所稱的「多重個案整體性設計」(multiple-case holistic designs),

以及 Stake(2005)所指的「集體的」個案研究。其中,本研究擇定一所國小從中選取適合 之個案教師,理由是選擇同一校之教師,有利於在相同的環境脈絡下進行多重個案比較;

避免選擇不同學校的教師時,需要額外處理彼此環境上的差異。

綜合來看,個案研究關注研究現象發展變化的過程,並進行深度的敘述與分析。重大 議題課程政策本身就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現在也持續實施之中,本研究立基於質性 取向的個案研究的傳統之上,有利於探究這項課程政策的實施過程。

圖 3-1 個案研究設計之基本類型。取自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p. 46), by R. K. Yin, 2009, Thousand Oaks, CA: Sage.

貳、 學校場域的選擇

前述已經說明本研究之所以選擇一所國小的理由,我必須先能進入一所學校,才能慢 慢選擇研究參與者。茲將選擇學校場域的過程說明如後。

一、 出師不利的初接觸

本研究於 2010 年 10 月底開始籌備試探性研究(見附錄一)。質性研究常使用的抽樣 方法是「立意抽樣」(purposive sample)或「目的性抽樣」(purposeful sample),即按照研

究目的抽取能夠為研究問題提供最大資訊量的研究對象,Patton(2002/2008)並據此發展 出 16 項進行立意抽樣的策略。我一開始選擇研究學校時,採取的是「便利性取樣」

(convenience sampling),這也是 Patton(2002/2008)認為最不盡人意、卻最常見的取樣 策略。考慮到學校進行研究的時期不短,或多或少會打擾到校務運作,我認為要優先取得 學校守門員,也就是校長的同意,才有機會進入一所學校進行個案研究,當時就先從個人 所認識的學校校長開始著手。

在我服務的「藍天縣」(此處之後出現的地名、校名與人名均是化名)國小校長中,

邰校長是個人較為熟識的一位。之前常因公務有所接觸,也在幾次私人社交場合相遇,加 上他已經擔任校長快 7 年,剛換到一所離家較近的學校服務,輾轉得知他參與本縣環境教 育小組,又恰好與本研究所關心的重大議題課程政策有關係,心想:「就是他了」!

2010 年 10 月 26 日深夜,透過 e-mail 向邰校長表明來意,隔日一早就收到他的回信表 示:「很樂意參與您的研究,再找時間向您請教研究內容、方式及商討學校配合事項」。收 到這封信時,令我十分開心,趕緊聯繫系辦公室備妥正式公文,準備到邰校長學校進行試 探性研究後續工作。11 月 29 日下午,利用校慶活動補假日的空檔,跟邰校長面談了約 40 分鐘,得知他早已利用教師朝會及行政會議跟老師説明過此事,也聽取他對學校教職員人 事背景的簡介,還特別推薦我要優先對前任教導主任進行訪談。當晚,就先寫了 e-mail,

11 月 30 日並親自打電話邀請。怎知,卻遭到回絕,並要我直接找現任教導主任即可。接 著,12 月 1 日寄出的兩封邀請信,也都遭到拒絕了。之後,現任教導主任與我聯繫,表達

「和同事們反覆開會討論後,本校同仁認為無法提供研究上的協助」之意。至此,該校同 仁無意願參與試探性研究已經表露無遺,也迫使我要調整選校的策略。

二、 關鍵學校的浮現

12 月 8 日,與指導教授商談如何重新選擇研究場域,透過針對之前課堂作業的對話,

讓我回想起數年前曾與藍天縣塗課程督學(以下簡稱「課督」)進行過訪談,而她已於 2010 年暑假離開課督一職,就任「碧海國小」校長。課督是教育部在「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深 耕計畫」中所創設,其職責是在各縣市協助推動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結合各縣市國 民教育輔導團落實九年一貫課程教學輔導諮詢工作,建立中央與地方推動課程與教學改革 的轉銜機制。塗校長擔任課督多年後,轉任學校校長,以其對課程改革工作之熟悉,相信 她在碧海國小校務推動上應能展現課程專業,比其他專長之校長更能發揮課程領導之效 力。

其次,碧海國小位於藍天縣商業重鎮的市中心,日治時期創校以來,陸續設立多所分 校,這些分校日後雖都獨立設校,但是以碧海國小為主軸擴展出去,該校可說是藍天縣許 多國小的母校。正因為歷史悠久,人才輩出,碧海國小在兒童文學、科學教育與體育活動 展現耀人的成績;近年,新增歷史校園與藝術教育為校園特色。以 2010 年來說,碧海國 小參加教育部所舉辦的「全國學校經營創新獎」及「全國創意教學獎」就拿下多項大獎,

在藍天縣各國小之中顯得極為耀眼。因此,當塗校長來到碧海國小,就形成 Patton

(2002/2008)所謂的「關鍵個案取樣」(critical case sampling)。關鍵個案是指能強而有力 地說明方案,或對方案具有特別重要性者。以本研究的目的與問題來看,一位熟悉課程改 革工作的校長在一所獲獎不斷、績效卓著的學校之中,如果重大議題課程政策在此遇到問 題的話,幾乎可以肯定其他學校也都會碰到問題。類似這樣的學校特別能夠提供資訊豐富 的實例,相當具有研究價值。

為此,我商請與塗校長熟識的同事(過去曾為塗校長的長官)協助聯繫,12 月 17 日 與塗校長碰面,順利取得她的同意。不過,不同於邰校長的做法,她要我自己負責尋找與 聯絡校內教師。恰巧,碧海國小教職員工中有自己的同學,也有之前就認識的朋友,這也 是令自己感到比較踏實之處。12 月 22 日,我與原本就熟識的碧海國小資訊組長楊老師聯 繫,邀請他參與本研究,也請他代為引介該校的教務主任、課發組長。楊老師以 e-mail 回

覆我:「個人很樂意參與,也會和教務處兩位同仁說明這項計畫,我想這二位同事都蠻好 溝通的,應該沒有問題」。當日下午,透過楊老師的安排,我到碧海國小親手將研究說明 文件送給教務處丘主任,沒料到她當場答應,顯然楊老師已經幫忙溝通了,令我十分感激。

課發組楚老師雖因處理其他公務而沒有到場,但她也轉達同意參與的意思。這與前次的經 驗相比較,進展地較為順利。12 月 31 日與 1 月 4 日,分別跟丘主任與楊老師進行訪談。

試探性研究即是參考霍秉坤等人(2010)的研究設計,以行政人員為主要接觸對象,初步 建立對碧海國小實施重大議題課程政策之脈絡的理解。經與指導教授討論之後,決定續以 該校為正式研究之研究場域。有關碧海國小參與正式研究的人員、學校情境…...等訊息,

將於本章第三節詳述。

參、 研究實施程序

至此,本研究已經說明研究方法的選擇、學校場域的選取;綜合來看,整個研究實施 程序如圖 3-2 所示。關於參與對象的接觸、研究場域的介紹、資料蒐集方法、資料分析方 式將於後續段落進行說明,此處要特別強調「試探性研究」(pilot research)在研究實施程 序的重要性,以及在正式研究階段所做出的調整。

一、 試探性研究所得啟示

Glesne(2006)認為試探性研究對形成研究計畫是很有幫助的,它可以幫助研究者更 貼近實際的研究,去學習關於研究過程、訪談問題、觀察技術以及研究者的角色等問題;

更重要的,利用試探性研究可以使自己瞭解本研究是否還有不足或需要修正之處?(p.43)

更重要的,利用試探性研究可以使自己瞭解本研究是否還有不足或需要修正之處?(p.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