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偏遠地區學校閱讀現況與推動閱讀計畫的困難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偏遠地區學校閱讀現況與推動閱讀計畫的困難

壹、偏遠地區學校閱讀情況

學生放學後,最常從事何種類型休閒活動?根據調查,不論是市區或偏遠地 區學生,假日活動以看電視、打電腦、聽音樂等娛樂性質的聲光娛樂比例最高,

屬於知識性活動的閱讀,幾乎敬陪末座(李坤章,2008;林晉宇,2003;劉傳鐘,

2006)。

然而林婉君(2005)的研究發現,多數國中生並不排斥課外閱讀,認為閱讀 在生活和課業上有很大的幫助,也認為現階段是需要多多閱讀的,只是,課外閱 讀並不是他們最主要的消遣活動,且從事課外閱讀的意願會受到外在環境的限制 與影響而降低,並造成他們對於課外閱讀心態上的轉變。

黃國將(2004)針對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閱讀興趣的研究也顯示,文化刺 激較不足或經濟較不發達的地區,學生受到外界的誘惑比較少,若教師能適當的 引導,提醒學生多利用時間進行閱讀活動,並提供書籍,學生是樂於利用時間從 事閱讀活動。

國外研究(Snowball, 2008)亦發現,若學生能取得自己喜愛的書籍,即使不喜 歡閱讀的學生也會繼續進行閱讀活動,因此圖書館館員所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提供 並能引起青少年閱讀興趣的書籍材料,如:「正確」的書籍、小說、繪本、傳記、

雜誌或網頁,此舉會鼓勵更多青少年時常進入圖書館,並使用時間來享受閱讀。

從上述研究顯示,若要鼓勵學生閱讀、學校要推展閱讀活動,教師的導引、圖書 館的藏書成為一成敗關鍵。

劉傳鐘(2006)調查苗栗縣國中生使用圖書館的情況,發現一個月去一次學 校圖書館的比例最高,佔33.7%;依年級而言,低年級的國中生反較高年級常去圖 書館;每天都到圖書館者,只佔6.8%,顯示學生使用圖書館的情形仍不理想,因 此學校加強圖書館的功能與設施,並安排圖書館利用教育加以宣導,以增加學生 使用圖書館的頻率。

鄭史岑(2005)針對臺北縣偏遠地區國中圖書館使用現況的調查亦發現,學 生每一學期使用圖書館最高次數為每月一至五次,每天到圖書館的狀況為最少,

甚至有些學校的學生每天到圖書館的狀況是0%。

多數學生使用圖書館最主要的目的則是借還書,次要目的為蒐集資料或閱讀 雜誌,但不乏有些學生使用圖書館的目的是上網路(鄭史岑,2005;劉傳鐘,2006)。

學生使用圖書館時最常遇到的問題為找不到資料,其次為對圖書館內的資料

不感興趣;多數學生都希望能增加圖書館的藏書量,提升藏書品質(鄭史岑,2005;

劉傳鐘,2006)。如何吸引學生喜愛上圖書館,將其視為休閒場所,此點考驗校方 的創新與創意。

因此,學校圖書館是否能擔負起閱讀功能、教學資源功能、休閒娛樂功能,

對偏遠地區國中而言,是一莫大考驗。

貳、偏遠地區推動閱讀計畫的困難

偏遠地區大多為交通不便、文化刺激不足之地,對於教育的影響包含了師資 不足、教師流動率大、進修不易、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學生學習意願低落、社區 資源缺乏、家長觀念偏頗等問題(洪菱蔚,2007;甄曉蘭,2007;甄曉蘭、顧瑜 君、簡良平、周立勳、王麗雲,2005;甄曉蘭、顧瑜君、周德禎、周立勳、王麗 雲,2006;鄭史岑,2005)。對國中小而言,圖書館是推動閱讀教育的後盾,但《天 下雜誌》針對全國國中小學的調查卻顯示,經費不足、乏人照顧,是多數校內圖 書館的現實(何琦瑜,2007a),因此,本節將偏遠地區學校推動閱讀教育可能面 對的問題,歸納如下。

一、人力短缺

陳雁齡(2002)在其論文「中部地區推行閱讀活動及國小學童參與閱讀活動 現況之調查研究」中發現,國小在推行閱讀活動時,遭遇到最大的問題即是人力 不足。鄭麗珠(2004)調查臺南市國小推動兒童閱讀所遭遇的困難,亦發現「人 力不足」與「專業能力不足」分佔59.1%(第二名)與 29.5%(第四名)。偏遠學 校因班級數少,編制員額亦相對減少,但學校行政與教學業務並未同時精簡,人 力不足是多數偏遠學校面臨的一大問題(陳美腰,2004;甄曉蘭等人,2006)。

此外,根據鄭史岑(2005)調查臺北縣偏遠地區國民中學圖書館使用現況之 結果,發現臺北縣偏遠地區國中圖書館多數未有正式的組織人力編制,圖書館負 責人多數為教師兼任,也未曾受過圖書館專業訓練,人力普遍短缺,無法因應實 際業務需求。

劉安訓(2003)調查臺北縣國小圖書室義工延聘現況發現,各校有聘請義工 協助書籍借閱的比例高達81%,但 12 班以下的小型學校僅佔 14%,多數小校未能 有義工協助圖書室書籍借閱的工作,突顯了小型學校在人力運用上的確較大型學 校來得艱鉅。

偏鄉國小於民國93 年起,在教育部「焦點三百」的補助下,除了充實圖書設 備,也能申請教育替代役男協助閱讀推動,整理圖書,以解決人力不足之問題,

但是替代役男只能解決燃眉之急,如何用對的人做對的事,這是教育部該思考的 問題,要強化圖書館功能需要有專業人才進駐,否則給再多的書,無人管理、無 力分類,只會讓書本束之高閣(李雪莉,2007)。

在人力不足的偏遠學校,教師除了要準備教學,更要處理行政業務,因此,

對於閱讀教育的推廣與否,維繫在教師對閱讀教育的認知態度與重視與否。

二、硬體設備優劣不齊

圖書館是提供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主要場所之一,擁有充足的藏書和良好的 設備,將可提供讀者多元又優質的服務,然而調查國民中小學推動閱讀所遭遇的 困難,「經費不足」、「圖書量不足」多名列前茅(鄭史岑,2005;鄭麗珠,2004),

其中又以偏遠地區學校「硬體設備優劣不齊」最為嚴重。硬體設備除了校舍外,

另包含教學用具、教育經費(洪菱蔚,2007),以下就圖書館館藏量與經費兩部分 來說明。

(一)圖書館館藏

根據甄曉蘭等(2005)的調查,全國偏遠學校有 88.08%設有圖書館,但各地 的館藏與使用情形並不理想,就平均館藏而言,總冊數僅7,654 冊;東部地區擁有 最高的館藏數,平均總冊數為12,634 冊,其原因可能與校方運用各種管道,向外 界尋求資源,引發各方捐贈圖書有極大的關係,但捐贈的圖書過多,且不符實際 教學所需,反而造成學校管理上的困擾。但就臺北縣偏遠地區國中而言,只有27%

的學校符合館藏量的標準(鄭史岑,2005)。因此,在圖書館藏量方面,並不全然 是「患貧」,而是「患不均」(洪菱蔚,2007)。

教學現場的教師也發現,學校採購新書時,多依照教師推薦之書單,或依賴 書商寄送的新書廣告,很少深入調查學生的閱讀需求,導致圖書類型不符合學生 的期待,也減低了圖書館對學生的吸引力(陳美腰,2004;劉安訓,2003)。臺北 縣偏遠地區國中有超過半數的學校教師認為學校圖書館資源老舊,使用狀況不佳

(鄭史岑,2005)。

館藏量不足、圖書類型不豐富,無法滿足師生的需求,將降低師生使用圖書 館的頻率,間接也影響了閱讀教育的推動。根據國內外研究,學校圖書館是學生 常使用的閱讀場所(萬瓊月,2002;廖麗芳,2008;Snowball, 2008),對於偏遠地 區學生與低社經家庭背景之學童而言,學校圖書館更是其取得書籍的重要來源之 一(林美鐘,2002;黃國將,2004;顏美鳳,2002),是故,增強偏遠地區學校的 文化刺激,充實圖書設備是刻不容緩的事(林秋風,1990)。

(二)經費

現行學校教育經費為「專款專用」,忽視了學校實際運作的需求(蔡文賢,

2004);至於縣市教育局的經費補助,雖學校可依實際需求提出申請,符合垂直公 平原則,由於爭食者眾,加上人為因素影響,亦無法真正滿足學校實際需求(丁 文祺,2001)。

當市區學校面臨經費不足的窘況,多數會尋求社區資源;然而偏遠地區多數 學童的家庭社經背景較為弱勢,相對的,社區資源也較缺乏,閱讀環境的改善仍 需要教育主管機關的補助(潘煦俐,2006)。因此,如能有「持續性的經費補助」,

專款專用,定期添購新書,充實圖書館圖書設備,將可避免行政人員因長期資源 匱乏而缺乏動力與熱忱推動閱讀活動(江季真,2005;陳美腰,2004;鄭史岑,

2005;鄭麗珠,2004)。

此外,若想邀請校外人士蒞校分享推動閱讀之經驗與知識,以免除因交通不 便,造成教師參加閱讀相關研習動力不足的問題,也面臨經費不足,無法聘請講 師的困難(潘煦俐,2006)。

三、圖書館利用教育未普及

實施閱讀教育需要另一項助力——圖書館利用教育。根據鄭史岑(2005)的 調查發現,臺北縣偏遠地區國中實施圖書利用教育者,僅40%;納入正式課程者,

更只有7%;能每年舉辦例行性圖書館活動,例如:閱讀列車、讀書會書展、主題 書展等活動的學校,更是少數。然而臺北市公立國中辦理圖書館利用教育的比例 卻高達90%(林寶泉,2004)。

根據教育部(2002)公布之「國民中學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第三十三條 規定:「國民中學圖書館應透過各種規劃設計,積極辦理各項推廣活動,引導讀者 利用圖書館,培養閱讀興趣。」換言之,圖書館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圖 書館利用教育是一基礎教育,是社會教育的起點(鄭史岑,2005)。然而偏遠地區 的學校圖書館除面臨人力不足、設備優劣不齊的困境之外,多數圖書館未能發揮 圖書館利用教育與辦理推廣閱讀活動的功能,以提供學生文化刺激的來源,因此 也使閱讀教育的推廣更加困難。

鄭史岑(2005)調查臺北縣偏遠地區國中未能辦理圖書館利用教育之原因,

前三名分別為:圖書館人員不足,佔60%;其次為硬體設施不足,佔 47%;第三 名為學生學習動機不強,佔27%。此項結果也呼應前述人力短缺與硬體設備優劣 不齊的困擾,使學生難以將圖書館視為休閒之場所,削弱了偏遠地區學生利用圖 書資源培養自學能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