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推動閱讀計畫相關研究

近年來國內有關閱讀之研究數量頗多,但研究者發現國內探討閱讀的主題多 半以兒童為主,有的是關於閱讀教學方法的研討,有的是關於閱讀障礙的研究,

有的是關於閱讀理解力的研究,有的研究則是關心兒童閱讀的動機、閱讀的興趣 以及閱讀環境,探究國中生閱讀行為之論文僅三篇,對於閱讀計畫或閱讀政策的 探究也僅十來篇,且研究範圍皆以國民小學為主,缺乏對國中階段閱讀計畫或閱 讀政策的研究,未能了解閱讀計畫在國中推動的情況。以下僅列出與本研究較相 近的相關研究,分述如下:

壹、閱讀計畫執行態度

江季真(2005)針對臺北縣教育人員採用問卷調查,並輔以意見蒐集與訪談 紀錄,進行推動學校共讀計畫之調查,其研究結果發現,臺北縣教育人員對於推 動學校共讀計畫,其整體態度傾向於支持,且服務年資越高,態度越支持;學歷 越高,態度越支持;校長與主任態度較支持;12 班以下、13~24 班及 49~100 班 學校態度較支持。

陳詩添(2004)以臺北市國民小學的學校教育人員為研究對象,運用問卷調 查法進行「臺北市國民小學兒童深耕閱讀計畫執行之研究」,得知:臺北市國民小 學教育人員執行兒童深耕閱讀計畫之態度傾向於正向態度,其中以實施兒童深耕 閱讀計畫有助於閱讀風氣的提倡之同意程度最高;而以能增進家長對學校課程的 熱忱參與及支持之同意程度最低;服務年資深、兼任行政工作及服務於學校規模 在12 班以下之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兒童深耕閱讀計畫較傾向於正向態度,

贊同推行閱讀計畫有助於閱讀風氣的提倡。

談麗梅(2002)在兒童閱讀運動中教師推行信念、學校策略與兒童閱讀態度 之研究中,藉由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調查其推行信念,歸納研究結果得知:

臺北市國小教師具有正向的閱讀運動推行信念、明確的閱讀運動認知,且不同背 景變項的國小教師,在閱讀運動認知上見解一致。

然而呂嘉紋根據自身推動兒童閱讀方案之經驗,認為校內教師對於推廣兒童 閱讀的態度,仍然存在冷暖兩極的差異;但冷漠者不代表對兒童閱讀漠不關心,

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在進行(呂嘉紋,2005)。

歸納上述,在執行態度上可發現國小教師對閱讀計畫擁有正向的態度;年資 較深、兼任行政工作之教師,與學校規模在12 班以下者,對實施閱讀計畫較傾向 於正向態度。

貳、閱讀計畫執行能力

朱似萼(2007)以桃園縣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藉由問卷調查方式研究教師 在面對閱讀教育政策的執行情形,研究結果發現教師的整體閱讀教育政策執行情 形良好,大部分教師在面對教學工作與業務量皆繁重的教學環境下,仍能兼顧學 生閱讀興趣及能力的培養,展現高度的閱讀教育政策執行力。

江季真(2005)亦發現:臺北縣教育人員整體執行能力受到相當肯定,年齡 在51 歲以上的學校教育人員較肯定學校執行能力;服務年資在 5 年以下的學校教 育人員較肯定教師執行能力,6~10 年與 21 年以上的學校教育人員較能肯定學校 執行能力;職務為校長與主任較能肯定學校執行能力;學校規模在12 班以下的學

校教育人員較能肯定教師與學校執行能力;學校歷史在31~50 年的學校教育人員 較能肯定學校執行力。

陳詩添(2004)則發現: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層級、班級層級、學校層級之 教育人員在執行兒童深耕閱讀計畫之能力皆屬於中等程度;臺北市國民小學各層 級之教育人員在執行兒童深耕閱讀計畫之能力上,以學校層級之教育人員之具備 程度最高;兼任行政工作、服務於學校規模12 班以下及種子學校之國民小學教育 人員,在執行兒童深耕閱讀計畫各項能力之具備程度較高。

談麗梅(2002)針對臺北市公立國小教師的調查發現:教師對於兒童閱讀運 動的推行策略具有中等的執行力;而學校閱讀運動推行策略之執行力,僅在推展 親子共讀方面,大型學校的執行力高於小型學校,在其他向度的執行度上,不同 規模學校並無顯著差異。

歸納上述可以得知:國小教師對於閱讀計畫具有中等的執行能力,能參與校 內閱讀活動,努力提升學生閱讀習慣與風氣。然而教師面對閱讀計畫的執行態度 與執行能力間,是否有相關,上述研究皆未能予以討論,可作為未來研究探討之 處。

參、學校推行閱讀活動的現況

陳素真(2006)調查臺中縣立小學推廣閱讀活動現況,發現各小學在辦理常 態性閱讀推廣活動方面,以舉辦暑假作業展為最多,佔68.8%;其次是心得讀書展,

佔60.8%;其餘包括:閱讀護照佔 44.8%、說故事佔 44%、借閱排行榜為 42.4%。

在特殊性活動部份,各校辦理比率普遍偏低,其中以自製小書展為最多,佔26.4%;

其次為好書交換,佔16%;主題書展則佔 12.8%。競賽性活動的辦理情形也不普遍,

最常辦理的活動是說故事比賽,佔49.6%;其次為查資料比賽,佔 31.2%。

陳雁齡(2002)調查中部地區推行閱讀活動現況,研究結果顯示:國民小學 推行的閱讀活動以開放資料查詢及班級圖書角最多,其次為借閱書籍;推行頻率 較低的項目則為:圖書館夏令營、館藏查詢比賽與好書交換。學校推展閱讀活動 的原因是希望提升學童的閱讀能力、學習興趣,使得學童能有更好的學習效果。

廖麗芳(2008)調查花蓮縣焦點三百學校的閱讀推廣活動現況,發現學校最 常舉辦的活動為說故事活動,未曾舉辦的以新書發表會活動居多。在學校閱讀相 關競賽中,以讀護照和閱讀數量比賽為最常舉辦的競賽;最少舉辦的則是查百科 全書比賽;教室內設有圖書角的比例有89.5%,且能陳列不同種類的書籍。

劉安訓(2003)研究臺北縣國小推動兒童閱讀策略的現況,獲得以下結論:

一、閱讀獎勵制度在多數學校已經發揮其應有功效。二、除了校園閱讀角落外,

多數教師也在教室內設置閱讀區供兒童閱讀。三、各校閱讀角落的規畫,已朝向

由行政人員和學年教師共同參與。四、在書籍採購方面,多數學校仍依賴書商寄

盾。

綜合上述可發現,各縣市國民小學均致力推展閱讀活動,因此班級閱讀活動 已普遍落實,多數班級教室亦內設有圖書角,供學生下課時間閱讀,各校努力經 營校園閱讀環境。在閱讀活動方面,各校最易舉行的是借閱書籍。在推行成效部 分,因研究對象的差異,各地區執行成效有所不同,部分學校仍有待提升校園閱 讀風氣。

肆、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現況

一、學生的閱讀行為

在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現況方面,陳雁齡(2002)運用問卷調查法,調查中 部地區推行閱讀活動及國小學童參與閱讀活動現況,其研究發現大多數的學童喜 愛參與閱讀活動,且常利用下課及午休時間自行前往閱讀。學童參與頻率最高的 閱讀活動是閱讀指導課及到閱覽室看書;參與頻率最低是館藏查詢比賽、閱讀護 照,及好書交換。而學童最喜歡參加的閱讀活動為有獎徵答;最不喜歡參加的閱 讀活動為演講。

然而潘煦俐(2006)調查臺北縣閱讀推廣中心學校學生的閱讀參與行為卻發 現,樂於參加學校閱讀活動的學生約佔55%,曾參加閱讀比賽活動的學生更只有 45%,在閱讀推廣活動參與上,不僅整體比率偏低,且中心學校間彼此差異性偏高,

與陳雁齡(2002)的研究結果差異頗大。在閱讀數量上,以每週閱讀 2 本書者佔 最多,為22.7%;每週閱讀不到 1 本書者,佔 16.7%。在閱讀時間方面,每日閱讀 30 分鐘至 1 小時者最多,佔 40.3%;30 分鐘內的居次,佔 34.3%。從閱讀數量與 時間顯示,教師在鼓勵學生進行閱讀上,仍有進步的空間。

廖麗芳(2008)調查花蓮縣焦點三百學校的學生閱讀活動,發現學生每星期 到圖書館一次的為最多,占31.5%;每星期未到圖書館的排名第三,占 21.5%。最 常閱讀課外讀物的場所以家裡最多,為35.4%;學校圖書館為其次,占 28.9%;其 餘閱讀場所包括:教室、公共圖書館及書店。每天閱讀課外讀物一小時者為最多,

占62%;沒有閱讀課外讀物者,排名第三名,為 14.2%。根據國外學者 Snowball(2008) 的研究亦顯示,對學生而言,家裡是最常閱讀的場所,利用學校圖書館的機會又 比公共圖書館來得多。

鄭麗珠(2004)調查臺南市國小兒童閱讀現況發現:大多數學生喜歡看課外 讀物,會主動前往圖書館閱讀,且每星期平均會去圖書館1 至 2 次,最常借閱的 是童話和歷史故事。學生自願參與閱讀活動,其動機是可以增加課外知識和放鬆 心情。在推動的活動中,參與頻率最多的是班級圖書角閱讀;參與最少的是館藏

查詢比賽;最想參加的是有獎徵答;最不想參加的是心得分享寫作。多數的學生 喜歡電子書及網路閱讀,學生希望學校多購買新書及圖書館開放自由閱讀。

顏美鳳(2002)針對臺北縣國小六年級學生的閱讀行為研究則發現,不論在 學期中或寒暑假期間,一般地區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數量皆高於偏遠地區學生,

此現象可能與家庭背景、學校做法有關;但在學期中考試時,閱讀本數則無明顯 差異,顯示考試對於一般地區學生的影響,大於偏遠地區。因此,若偏遠地區教 師能多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或於假期前向學生推薦優良課外讀物,相信可提 升學生閱讀之現況。但林美鐘(2002)針對屏東縣國小中高年級學生的調查則發 現,不論平時或寒暑假期間,學生的閱讀量不會因為居住地區類型而有差異;僅

此現象可能與家庭背景、學校做法有關;但在學期中考試時,閱讀本數則無明顯 差異,顯示考試對於一般地區學生的影響,大於偏遠地區。因此,若偏遠地區教 師能多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或於假期前向學生推薦優良課外讀物,相信可提 升學生閱讀之現況。但林美鐘(2002)針對屏東縣國小中高年級學生的調查則發 現,不論平時或寒暑假期間,學生的閱讀量不會因為居住地區類型而有差異;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