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先從四個案例說起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先從四個案例說起

6

「麥加暴亂」,每日數十萬人的朝聖,發生了重大的群眾事件,死傷多少?

然而全世界情治機關,均無法得知沙烏地是如何弭平暴亂,也無法透過情 報交換得知沙烏地是如何弭平動亂,可知在動亂中新聞事件報導即使主張 第四權亦會縮到極小甚至不見,媒體新聞報導對公眾人物,尤其現代的八 卦雜誌,因為這類人物行為常會影響到社會風氣的轉變,媒體經營為取得 更多資源不可避免的會與政治結合,也會影響政治發展,例如 2004 年總統 大選的特定媒體的渲染報導,2010 年五都選舉特定媒體的渲染報導,都影 響了政治發展,這是筆者企圖研究媒體新聞報導的界限的最初動機。

第二節 先從四個案例說起

筆者以探尋一種相對而言、能夠獨立的國際事件中,選出四件有關媒 體對特定新聞事件報導作為開始,指出媒體言論自由與國家利益的事有極 大的關聯,並以蒐集資料,解釋資料等分類方法開始筆者的研究。

第一項 美國在波灣戰爭暨關塔那摩基地之新聞管制與虐俘案

美國在越戰失敗以後,尼克森曾經宣稱:「我們最糟糕的敵人看來是新 聞界」,於是代表美國精英階層的「三邊委員會」4就越戰所引起的統治危 機進行研究,研究題目是《民主體制的可統治性》結論是「媒體已成為國 家權力的明顯資源」,政府如果無法掌握媒體,「內則使得民主過度,使政 府威信掃地;外則使國家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衰退」5二次大戰後美、英、

法三國有計劃的針對中東能源進行瓜分,瓜分的手段就是使用政治手段,

使得中東地區無法形成像伊朗一樣的強大政權,因此直至今日中東地區一

4 http://baike.baidu.com/view/227492.html 所載「三邊委員會是一九七三年,由美國最有權勢的國際銀行家、

大通曼哈頓銀行前董事長、現任該行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的戴維·洛克菲勒發起創辦的」;中國經濟網 -國家經濟門戶所載「三邊委員會與彼爾德伯格俱樂部一樣都是美國外交協會的週邊機構,最機密和最 重要的決策只是在倫敦和華爾街極少數人的圈子裏敲定下來。三邊委員會和彼爾德伯格俱樂部起到的 是“統一思想”、“協調步伐”的作用。」宋鴻兵,2007 年 7 月 19 日公佈。瀏覽日期 2010 年 2 月 26 日。

5 國際邊緣.新銳文化工作坊

http://www.intermargins.net/intermargins/TCulturalWorkshop/academia/critique/critique12.htm 美國實行嚴密的 新聞管制的起因及用意,瀏覽日期 2010.2.26 日。

7

直處於部落形態的國家,當然氣候、地形也使得中東無法形成一個強大政 權,二戰後在歐、美中東地區的外交手段,敵我的轉變十分快速,由於伊 朗並非阿拉伯人種,早期美國拉攏伊朗巴勒維(國王)政權,使得伊朗空 軍成為世界第四大空軍,後因美國扶植何梅尼,何梅尼發動公民投票廢除 了君主制度,何梅尼接掌政權後實施全盤「伊斯蘭教化」,並與美國發生衝 突,何梅尼在美國許多年,深知美國習於二手策略,為免重蹈巴勒維覆轍,

於是迅速關閉了美國大使館,扣留了美國人質,當時適值美國大選,美伊 實質已達成釋放美國人質協議,美國當時總統參選人雷根在國內以援救人 質失敗為新聞議題,造成競選連任者壓力,其競選幕僚又私與柯梅尼達成 協議,延後釋放人質。俟競選成功後,又利用伊朗扣押美國人質為新聞議 題,達成美國選擇伊拉克為重要夥伴之理由。在兩伊戰爭期間6,即使伊拉 克總統薩達姆‧海珊屠殺庫德族人,美國新聞亦置之不理7,直到因為與蘇 俄搶奪石油資源波灣戰爭發生,薩達姆‧海珊一變為殺人魔王,美國媒體 一面倒的播報。2004 年 5 月 21 日《華盛頓郵報》率先報導美軍虐俘事件,

美國政府迅速用史瓦茲柯夫等第一次波灣戰爭名將,至戰地訪問,並發表 一系列的談話,解構華盛頓郵報的報導,將報導轉移至勝利為首要,所以 虐囚案就被以「無價值的被害者」消音了。

同樣的關塔那摩灣(Guantanamo Bye)美軍基地,在 911 之後,2002 年 1 月 11 日美國開始將阿富汗戰犯以「恐怖份子」罪名關進這個世上最恐 怖的監獄,目前有來自全世界(包括第三世界)有 630 名以上囚犯被以「恐 怖份子」罪名羈押在關塔那摩基地,美國在 2005 年 5 月 9 日出版的《新聞 周刊》中刊載美軍在關塔那摩基地,為了強迫嫌犯招供而將「可蘭經」丟 入沖水馬桶中沖走一事,這個新聞刊出後在回教世界引發了一波反美浪

6 伊朗與伊拉克的戰爭(阿拉伯語:بﺮﺤﻟابﺮﺤﻟابﺮﺤﻟابﺮﺤﻟا ﺔـــــﻴﻗاﺮﻌﻟاﺔـــــﻴﻗاﺮﻌﻟاﺔـــــﻴﻗاﺮﻌﻟاﺔـــــﻴﻗاﺮﻌﻟا ﺔــــــﻴﻧاﺮﻳﻹاﺔــــــﻴﻧاﺮﻳﻹاﺔــــــﻴﻧاﺮﻳﻹاﺔــــــﻴﻧاﺮﻳﻹا ),,又稱為第一次波灣戰爭(阿拉伯 語:بﺮﺣبﺮﺣبﺮﺣبﺮﺣ ﺞــــﻴﻠﺨﻟاﺞــــﻴﻠﺨﻟاﺞــــﻴﻠﺨﻟاﺞــــﻴﻠﺨﻟا ﻰـــﻟوﻷاﻰـــﻟوﻷاﻰـــﻟوﻷاﻰـــﻟوﻷا ),自 1980 年 9 月 22 日起至 1988 年 7 月 18 日結束。伊拉克承認死亡 35 萬 人,伊朗承認死亡 30 萬人,安研班教材估計雙方死亡合計 100 萬人以上,不包括庫德族死亡數字。

7 因美國須伊拉克以制衡伊朗,庫德族人之死亡在新聞事件上被定位為「無價值的被害人」,美國國內媒 體遂不加以報導。

8

潮,事後《新聞周刊》在美國金融、企業、政界強大壓力下,發佈「這篇 報導可能不實」的聲明8,美國國防部更在該基地進行非人道的實驗,包括

「貧鈾武器」和「生化武器」的實驗,包括人體抗饑渴、乾旱、暴曬等試 驗,這些試驗甚至更較希特勒的集中營殘酷,世界及阿拉伯輿論的撻伐,

美國均以關塔那摩非美國境內的監獄推搪,2009 年美國總統大選因波灣陷 入泥淖,經濟幾乎無法支撐這場長期戰爭,必須與回教世界和解,於是關 塔那摩基地的人犯從「無價值的被害人」一變為「有價值的被害人」,2009 年 5 月 15 日美國新就任的總統歐巴馬宣布,將「重新啟動在關塔那摩基地 的軍事審訊程序9」,由這一新聞才知關塔那摩基地有 240 名人犯,可是實 際據我國所蒐集的情資應較這一數字高出很多。

由這一部份可以看出美國在越戰後,將言論自由部份開始切割,從「媒 體已成為國家權力的明顯資源」,言論自由已與其國家戰略結合,並透過行 政上的私經濟行為達成目的,形成一個特殊的結構體-「軍-產業-媒 體」,依據三邊委員會的研究是《民主體制的可統治性》,將媒體對外新聞 事件報導,劃入統治行為,一個新聞事件在披露後會在一國金融、企業、

政界壓力下退縮再發佈這篇報導可能不實的另一則澄清報導;雷根的選舉 亦操控媒體對人質事件質疑現任政府,導致現任政府競選蟬聯失敗,亦能 經由秘密與伊朗的談判而操控至當選始公佈;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以 毒氣、芥子氣毒殺庫德族人違背美國自己對人權價值的崇尚,但是也會在 政府壓制下噤聲,一個自由國家媒體言論自由在涉及美國自己內政,國際 政治、外交與戰爭時仍然受到限縮,在雷根競選過程媒體只能靠特定人員 供給新聞事件才能報導。據美國“自由論壇”發表的報告稱,在 1999 年的 調查中,53%的美國人認為新聞界擁有“太多的自由”,這個數字比兩 年前 1997 年的13%提高了 3 倍有餘﹔更令人驚詫的是,有超過35%的

8 取材自 yam 天空部落格,政治地理-圖與文-,http://blog.yam.com/dili/article/5678108,2010 年 3 月 1 日瀏 覽。

9 BBC 中文網,國際新聞,2010 年 2 月 15 日瀏覽。

9

人說,政府應該制定新聞法,限制媒體濫用新聞自由10。媒體在新聞事件中 的言論自由的地位是否經由《民主體制的可統治性》這一研究報告而改變,

非常值得探索11

第二項 言論自由與緬甸政府對翁山蘇姬軟禁事件

2010 年 2 月 26 日緬甸政府的高等法院駁回民主領袖翁山蘇姬的上訴 案,仍然維持對翁山蘇姬軟禁 18 個月的原判決,新加坡外交部立即發表聲 明,表示非常失望,翁山是緬甸國父,1947 年被政敵掃射身亡,1962 年緬 甸政府軍事強人尼溫取得政權,1972 年翁山蘇姬嫁給英國西藏問題專家艾 里恩,翁山蘇姬自 1988 年因母喪,返回緬甸後,1989 年緬甸政府不願讓 翁山蘇姬再發生影響力遂將其軟禁,1990 緬甸政府大選,翁山蘇姬所率領 的政黨贏得大選,1991 年美國政府外交委員會認為翁山蘇姬是「有價值的 被害人」隨即經外交運作使翁山蘇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可是此舉卻加深 了緬甸政府軟禁翁山蘇姬的決心,在軟禁即將屆滿時,又因在其湖畔小屋 接待了一名美國不速之客,據悉是美國重要媒體,又使軍政府有藉口再續 行軟禁,外國政府如新加坡等聲援,均無效,緬甸政府的高等法院仍維持 續行軟禁 18 個月的判決,拒絕在大選之前釋放翁山蘇姬,緬甸在完成了 20 年來首次的選舉後,終於在 2010 年 11 月 13 日釋放翁山蘇姬,我國早 期滲透敵後均由泰國偷渡進入緬甸,再經薩爾溫江進入雲、貴邊區,言論 自由在這一地區似乎無法發酵,主因在緬甸因有薩爾溫江通過,致其百姓 維持生存較易,屬魚米之鄉,緬甸本身有豐富的石油與油氣,因此外國政 府如美國、英國、新加坡等企圖以言論自由加以批判施壓希望能移植美式 民主,釋放翁山蘇姬,從未成功過,而中共因與其假想敵一致,不會對其 施壓,外國政府因無法像北韓一樣施以有效的經濟制裁,所以儘管外國媒

10 車夫《美國新聞的炒作熱》《南風窗》雜誌 1999年第10期。

11 《民主體制的可統治性》有越來越多的學者在加以研究,大陸即有甚多學者如胡興榮在其所著《新聞 哲學》一書,第 12 章《相依相存》:新聞自由與自律,即曾加以引註。但是值得注意的,美國政府正 依據這一研究完成「軍-產-媒體」透過股權交換的政策,進行媒體的操控,原先媒體敢於揭露軍特部門 秘件,敢於抨擊侵略活動之勇氣,最終在 1960 年到 70 年代初,被一種新的“共識”及“政治正確”

11 《民主體制的可統治性》有越來越多的學者在加以研究,大陸即有甚多學者如胡興榮在其所著《新聞 哲學》一書,第 12 章《相依相存》:新聞自由與自律,即曾加以引註。但是值得注意的,美國政府正 依據這一研究完成「軍-產-媒體」透過股權交換的政策,進行媒體的操控,原先媒體敢於揭露軍特部門 秘件,敢於抨擊侵略活動之勇氣,最終在 1960 年到 70 年代初,被一種新的“共識”及“政治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