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兒童攝取糖分與生長狀況相關性 一、 糖分與體型發展相關性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三節 兒童攝取糖分與生長狀況相關性 一、 糖分與體型發展相關性

本研究六至九歲兒童體型(身高、體重與身體質量指數)皆未有 性別差異,參考陳偉德醫師制定男女童生長標準百分位表,六至九歲 男童身高約落於 75-85 百分位,六至九歲男童體重與六至九歲女童身 高與體重均落於 50-75 百分位,而依照衛福部兒童與青少年身體質量 指數建議值,六至九歲男女童體型均正常。進一步探討母親與兒童體 型相關性,八及九歲兒童身體質量指數(BMI)與母親身體質量指數 (BMI)有顯著正相關(p<0.05),由性別分析可知,母親對男童體型的影 響力大於女童。

六歲兒童游離糖攝取量與身體質量指數(BMI)有顯著正相關,若 控制性別則無相關性,而至兒童九歲時,只有九歲女童游離糖攝取量 與 BMI 有顯著正相關。美國研究 9-11 歲兒童,發現女童攝取零卡碳 酸飲料(diet soft drinks)與 BMI 有顯著相關,男童則無(Katzmarzyk et al., 2016),而本研究兒童自含糖飲料攝取之糖分並無影響兒童之 BMI。

國外多數研究表示,兒童攝取含糖飲料(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SSB)與兒童肥胖發生率有相關,可能為快速吸收碳水化合物飲料影響 血糖和代謝反應而增加體重與脂肪有關,碳水化合物飲料所指為含有 添加糖之碳酸飲料與果汁飲料(fruit drinks),成份為 10%蔗糖或高果 糖玉米糖漿,相反的,鮮奶包含 4-5%乳糖、蛋白質與脂肪等組成,

會降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Banchman et al., 2006),而本研究兒童攝取 含糖飲料與兒童肥胖發生率無關,可能原因為,能從兒童出生追蹤飲 食至兒童九歲的族群其母親是非常注重兒童的營養狀況,而研究結果 也呈現這族群的游離糖攝取量低於總熱量 10%。

166

國內探討母親與兒童的飲食研究為,李氏於「父母因素對學齡兒 童之體重狀況之影響」結果得知,父母的體重和兒童的體重有顯著的 正相關,且兒童的休閒活動(運動情形、看電視等)也受到父母所影 響(李怡真、莊漢宗,民 104),而本研究母親體重與八歲男童有顯 著正相關(r=0.39, p<0.05),但至九歲則無影響。藍氏「國小學童生活 型態與體位之相關研究」結果發現,除飲食習慣外,學童的生活型態 與父母的運動習慣及父母從事休閒活動類型有顯著相關,運動與休閒 行為、體重控制態度、體重控制行為皆為體位之觀察指標(藍天雄、

郭東昇、張俐儀,民 104)。由上述得知,兒童隨著年齡增長,父母 對於兒童的飲食行為影響力會逐漸下降,而本研究可知某些特定食物

(如:白吐司、饅頭與全糖豆漿)母親與兒童的攝取型態相同,推斷 此為早餐的搭配方式。

另透過學校教育與介入措施欲降低兒童含糖飲料攝取的研究為,

德國一研究在小學提供飲水機與透過老師來進行教育課程,結果對於 碳酸飲料與果汁攝取量無影響,兒童的 BMI 也無變化,若比較學校 兒童超重的發生率,則介入後可降低 31%超重的風險(Muckelbauer et al., 2009)。歐洲研究指出將兒童的含糖飲料取代成鮮乳和水,會和孩 童時期至青春期的肥胖發展有顯著負相關,但若取代 100%果汁與體 型發展無相關,不過並不能將這短期實驗結果推論到長期,針對長期 將含糖飲料代替為其他飲料的研究有限(Zheng et al., 2015)。由此可知,

兒童的體型發展並未只有糖分攝取量就可影響,還有家長及學校環境 的教育介入等,都是需要探討的因素。

二、 糖分與營養素相關性

本研究兒童游離糖攝取量結果為,六歲兒童游離糖攝取會影響維 生素 B2 與鎂;九歲兒童游離糖攝取則無影響,如表 4-3.12、4-3.14。

六歲及九歲兒童果汁糖分攝取並未有顯著差異,但對營養素的影響卻 無相同,推測原因在於六歲兒童的果汁平均攝取量較高(六歲:166 毫升;九歲:108 毫升)。飲料糖的部分,六歲及九歲兒童攝取量達 顯著差異(p<0.01),九歲兒童飲料糖攝取量高於六歲兒童約一倍,得 出飲料糖攝取越高則會影響鈣與乳糖,同於國外研究表示含糖飲料攝 取量與鈣有負相關(Kathleen et al., 2009)。糕餅點心部分,同樣推測為 九歲兒童攝取量較高所導致營養素不同的影響。游離糖部分,九歲兒 童攝取顯著高於六歲兒童(p<0.05),但營養素則為六歲有相關性,推 測可能為飲料糖攝取量較高,進而影響整體的游離糖。

值得注意的是,國外許多研究指出兒童喝含糖飲料會降低乳品的 攝取,而本研究九歲男童飲料糖與游離糖攝取量與全脂鮮乳攝取量呈 顯著負相關(p<0.05),不過未影響鈣的攝入量,與美國 6-11 歲兒童攝 取添加糖與乳製品呈現負相關與不影響鈣攝入量之結果一致(Forshee

& Storey, 2001)。而台灣 2012 年國小學童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成果報告顯示,「奶類」攝取有高達 65.7%學童每日攝取不到一次,

男童相較於女童攝取不足之比例較高(衛生福利部,2016),而本研 究在六歲兒童可得相似結果,女童攝取鮮乳量(100.3 毫升)比男童 攝取鮮乳量(98.9 毫升)稍高,但至兒童九歲時,男童攝取鮮乳量(80.5 毫升)比女童(57.1 毫升)高。

由本研究得知,果汁糖與飲料糖量對性別有差異,六歲及九歲女 童攝取果汁與飲料糖相較於男童其營養素易受到糖分影響,但男女童 果汁糖與飲料糖攝取量並無顯著差異,詳細原因需要再進一步討論。

168

德國研究 2-18 歲兒童與成年人,發現隨著添加糖攝取增加,維生素 A、維生素 C、維生素 B1、葉酸、鈣和鐵皆會下降(Alexy et al., 2001),

而本研究未得出相似結果,推斷可能為收集飲食的方式不同(德國:

三日秤重法、本研究:24 小時飲食回憶)與飲食型態較不同,故營 養素影響程度也不一致。美國探討 6-11 歲兒童兩日 24 小時飲食回憶,

結果得知,兒童添加糖攝取量與維生素 C、鐵呈正相關(Forshee &

Storey, 2001),與本研究六歲女童攝取果汁糖有相同結果。墨西哥 2012 年國家健康和營養調查,結果發現,飽和脂肪與添加糖攝取量較高,

其膳食纖維相對攝取低(低於適當攝取量),成為肥胖與慢性疾病(如 第二型糖尿病、血脂異常與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López-Olmedo et al., 2016),而本研究只有六歲女童攝取果汁糖與膳食纖維有顯著正相 關。從上節的飲食型態得知,國外兒童的添加糖部分來源為「果汁飲 料」,而果汁飲料是提供維生素 C 與膳食纖維的來源,故推測添加糖 所影響之營養素是來自於果汁糖。

三、 糖分與其他生長發育之影響

目前各國對於糖抱持著負面的態度,由於糖從過去至今之消費量 逐年增長,研究也指出過量糖分攝取會與肥胖、高血壓與糖尿病等慢 性疾病有相關與增加癌症風險,並提出糖引發慢性疾病的原因並非為 空熱量,而是糖會在肝臟中代謝,肝臟將糖轉成脂肪,使提高三酸甘 油脂,造成胰島素抗性等產生的代謝問題與糖分會抑制體內產生的飽 足感荷爾蒙,使進食過量者仍不覺的滿足(Robert et al., 2012)。

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指出,根據 1993-1996 年與 2010-2011 年的 13-19 歲青少年國民營養變遷調查與問卷資料分析,發現青少年 每日從 300-450 毫升的含糖飲料攝取量,增至 350-500 毫升(約一杯 手搖飲料),平均每日增加 40-50 毫升,且身體質量指數(BMI)總攝取

量和飲用量呈正相關,並證實愛喝含糖飲料與血中尿酸值壞膽固醇 (LDL)升高有關(國家衛生研究院,民 105)。本研究六歲兒童平均含 糖飲料攝取量約 150 毫升,至九歲時飲料攝取量為 230 毫升,平均每 日增加 80 毫升,推測兒童從幼稚園升至小學時,含糖飲料的接觸機 會增高,也可能與兒童有零用金有關,不過本研究並未探討兒童的購 買能力。

兒童肥胖對健康和福祉有著近期和長期的影響,國內外人口肥胖 問題已成為公共健康的威脅之一。提倡健康的飲食行為與控制體重的 衛生教育越來越重要,董事基金會提醒,若將鮮乳取代為高糖高熱量 之含糖飲料,則鈣質可能會攝取不足,導致兒童體位橫向發展、長不 高及影響骨骼健康、生長發育、學習力、齲齒與骨折。由於本研究收 錄的對象為六歲及九歲兒童,中間七歲與八歲追蹤資料有斷層,故只 探討糖分對兒童體型、食物及營養素之影響,建議未來可研究糖分對 於兒童之代謝與疾病這部分。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