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童年中的人際關係

第三節 兒童與師生關係

依據黃德詳《家庭教育》研究表示「個體所生活的社會環境影響個體的發展 也極為深遠,家庭就是兒童所接觸的第一個社會環境,隨著年齡漸長,鄰居、社 區、學校與大的社會都會影響個人的情緒或人格發展。」100因此,本段將著重於

99楊淑朱、蔡佳燕,〈戰後臺灣社會生態對兒童遊戲的影響〉,《幼兒教保研究期刊》(2010 年 第五期),頁 147。

100黃德祥,《親職教育》(台北市:偉華,1999 年 8 月),頁 222。

65

校園中師生關係的探討,觀看師生關係在臺灣 60-80 年代的樣貌。而在文本的取 材上,陳素宜《妮子家的事》、林芳萍《屋簷上的祕密》及林玫伶《我家開戲院》

皆較少著墨於校園記事,筆者推估是以林芳萍與陳素宜所敘事的年齡太小,因此 以家庭人物為主要敘事對象。而林玫伶環繞在戲院間,故在校園師生記事上亦無 過多的書寫,以此,筆者則以管家琪《藍色記憶箱》及王淑芬《童年懺悔錄》及 旁引相關 1960 年出生的作家,以探討童年中的師生關係。

一、 時代背景中的師生關係

在《放學了!14 個作家的妙童年》一書中,可以看到 1973 年生的徐國能回 憶起國小的作業簿後面印著「當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做一個規規矩矩的好學 生」的格言;操場上還掛著「愛國必須反共,反共必須團結」101的標語。使我們 好奇,60-70 年代的國小學習環境及教育政策的演變,是否會影響到師生關係。

雖然在本論文主要撿選的作家所書寫的校園敘事,皆以同學相處為多,甚少提及 校園環境及當時戒嚴時期下的特殊樣貌,但筆者認為,每個時代的校園氛圍,皆 被當時的社會文化框架其中,故在校園中的師生亦受到時代的影響。在管家琪的 童年散文中,以成年敘事的方式回溯國小時的師生關係時,可以發現當時的老師 的地位較權威且崇高,學生甚少質疑也不敢吭聲。例如於〈鐵公雞〉中,便寫著 國小時老師為了省吃儉用,故常將學校的午餐請學生拿到教職員宿舍給家人吃,

這看在學生的眼裡,只能照辦;另外,而老師買了新房,下達「動員令」率領全 班同學打掃新房,同學們也沒有反對。

另外,管家琪特別提起國小低年級時,因為作業很多而無法做完,剩下一張 美術作業「保密防諜」還沒畫,但是因為媽媽已經在催促睡覺,並且說會代為完 成。而隔天一看後發現,那張圖果然完全不像「小孩子」的作品,而被老師大大 訓斥了一番。對此,可以呈現出當時學校受到愛國主義的影響,「反共抗俄」的

101朱天心,〈颱風假的日子〉,《放學了!14 個作家的妙童年》(臺灣:國語日報出版社,2013 年 7 月),頁 98。

教育思潮深植校園,但是對於國小低年級的學生,即以「保密防諜」為作業,是 否超乎孩子的理解力,只能推測由於時代的影響,當時的教育並沒有因年齡而減 少民族教育的思想培植。

二、 教育政策下的師生互動

1966 年共產黨發動文化大革命,臺灣則順勢開始了「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此運動以教育、文化的推動為主。而在文本裡提及校園裡瀰漫著愛國、民族等氣 氛。在侯文詠以他童年為發想,所著作《頑皮故事集》的〈拾鞋記〉中,運用俏 皮的口吻,描寫小男孩與老師的對話,便可以看出以兒童觀點詮釋問題的方向與 成人認知的落差:

老師的臉一陣青、一陣白,這次他真的生氣了。他指著考卷大罵:「你這 麼聰明,那我問你,是非題第一題,共匪竊據大陸奴役百姓,大陸同胞過 著牛馬不如的生活。這個答案明明是圈,你為什麼也叉呢?」102

由此可見,男主角所投射的侯文詠童年時期,不乏有孩童對於社會現況的不 解,從孩童的視角中解讀是非題,是有黑白之間的模糊地帶的,相同的問題發生 在管家琪身上,在國小低年級即以「保密防諜」為指定作業,在適齡上亦是有理 解的困難。但是文中呈現老師的角色,僅發現父母代勞的痕跡怒斥不誠實,而沒 有思考到作業難易度的問題。另外在〈不願被特別關愛的孩子〉寫著國中時由於 父親擔任地方法院的要職,就倍受老師的注意。還因此被老師、同學們誤會,讓 自己很痛心。這些過往,或許在當時升職晉升的機制尚未完全時,而有的特殊狀 況。另外,60 年代以降推行說國語運動,亦是當時代的特色。但是說國語運動 的推動,在校園記事中,作家們並無相關記事。筆者推斷是六本童年散文皆為兒 童文學得獎作品,或許「泛政治化」的篇章,是不受評審的青睞的。但是在時代

102 侯文詠,《頑皮故事集》,頁 34。

67

的進程下,卻無法抹滅同屬於 60 年代的共同記憶。

所幸在暢銷作家侯文詠的《頑皮故事》集中,對說國語運動有〈請說國語〉

整篇來描寫當時推行國語運動下的情形。其中描寫了學生因為被規定不得講方言,

而有「掛狗牌」處罰的罰則。在侯文詠的筆下,校長為了貫徹講國語的目標,而 設計了掛狗牌的方式,讓每個小朋友都在這個「遊戲」下,被控制著不讓自己原 有的母語隨口脫出,以免遭遇「不測」。其中對於說方言的學生,學校的處理方 式如下:

為了推行說國語運動,這回我們校長可想出好點子,他用黃色壁報紙包裝 厚紙板硬紙板上寫著:請說國語。然後用一條尼龍繩穿過硬紙板,掛在脖 子上。像條項鍊,項鍊下繫著一塊不太名譽的狗牌。狗牌是用來懲罰那些 不肯說國語,使用方言交談的人。狗牌共有六面,每個年級各發一面。規 則是這樣的:凡是說方言的人,都必須戴上那狗牌,以是懲罰。這位身戴 狗牌的人,同時必須兼任糾察,在他發現另一個說方言的人時,就可以把 這塊不名譽的狗牌交出去了。103

上述藉由侯文詠的描寫,可以清楚地想見當時推行國語運動下,人人自危地 深怕自己被掛上狗牌,因為狗牌一掛,這是不名譽的代稱。而且由於「捉鬼制」,

可以互相揪舉,直到下次找到下一個「鬼」為止,此舉更是讓變成鬼的同學,成 為他人避之惟恐不及的對象。而這段敘事演變到最後,讓師長和學生發生了有趣 的衝突,因為全部的狗牌都掛在同一個主角的身上了,而更顯得兒童視角對於社 會特別的文化產物,在成人與幼童之間認知上的矛盾。

本章筆者以家庭關係,透過主要照顧者,不論是父母親或是阿媽,都可以看 出作者於童年時期所受到的影響,可以表現在建立自我形象上。在當時代的升學 壓力下,管家琪及張嘉驊的家人管教模式可以看出期待子女有成就的心情,但是

103侯文詠,《頑皮故事集》,頁 70。

二位作者的家人皆以嚴格的管教,而忽略兒童需求的方式教養,屬於「獨斷」的 教養類型。反觀王淑芬,父母親雖然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也有管教體罰等敘事,

但是在教養模式中,仍會傾聽孩子的想法,以此視為「民主型」,而從林玫伶的 童年記事中可以發現,與父母親的關係互動方式。家庭是兒童個性實現社會化的 主要場所,因為兒童個性的形成,社會行為的獲得,其最關鍵的幾年是在家中度 過的。另外,手足與同儕間的互動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重要,因為這是兒童 在家庭成員外,另一個定義自我形象的開始。以此,在社會文化框架下的學校,

師生關係的相處模式,也有如父母親的角色,對於童年的影響力,會深植在內心 之中。而在視角的敘事方式上,管家琪則以成人視角以回顧的方式敘事,王淑芬 則多以混合視角,令讀者有身歷其境,且有轉換視角作事件的反省陳述。在張嘉 驊的敘事上,回憶父親時常以成人視角為敘事手法,來說明父親嚴厲的形象,以 及對自己的影響。林玫伶在回憶父親車禍時的情景,則一反全書以成人視角的敘 事方式書寫,特別在回憶與父親的相處模式上,可以展現出其心境上的變化。而 林芳萍則仍以兒童視角的方式去書寫童年中的人際互動方式。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