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全球產業發展

第四章 產業分析

第五節 全球產業發展

資料來源:Solar World、Digitimes、IEK(2009/12) 

一、矽原料 

多晶矽原料屬於寡佔市場,太陽能級矽的生產主要掌握在美、日、德等七家大 廠,前五大廠商分別為  Hemlock、Tokuyama、Wacker、REC 與  MEMC,此五家產能 共計占全球  88%,市場集中度高。此外,由於多晶矽屬於資本密集產業,據估計要

Kyocera、   

Sharp、 

LDK(15,000 噸產能)、江蘇中能(5,000 噸產能)、洛陽中硅(2,000 噸產能)、峨嵋半導 體(1,300 噸產能)、四川新光(1,260 噸產能)等,主要是在金融海嘯前矽材有相當好的 利潤,使的中國各地方政府競相以優惠的條件支持產業的發展,造成中國各地瘋狂 地投入多晶矽材的製造,已使得矽晶材的產量供過於求。為了維持產業秩序,抑制 盲目投入減少過多的產能,中國大陸政府已開始對多晶矽材料產業進行整頓,預計 在宏觀調控之後,可以解決產能過剩價格下降的情形。 

二、矽晶圓 

全球太陽能級矽晶圓片的供應商約有  10~15  家,主要為挪威的 REC、德國 Solar World  旗下的 Deutsche Solar  以及同樣是德商的 PV Crystalox Solar,或是規模 較小者如日本的 JFE 及 Sumco、俄羅斯的 Pillar、法國的 Emix 等,除了這些以專業 生產矽晶圓為主的廠商外,產業內亦有許多的整合型廠商,Sharp、Kyocera、BP  Solar、Shell Solar、RWE Schott Solar 等都是由太陽能電池製造商往上整合至矽晶圓 製造的例子,其中 RWE Schott Solar 更自行開發矽帶(silicon ribbon),以降低對矽 原料的需求。近幾年大陸業者快速崛起,主要三家為 LDK(江西賽維)、Renesola(昱 輝)和 Glory Silicon(輝煌)計畫 2010 年產能達到 1500MW。 

三、太陽能電池 

由於產業技術已趨於成熟,生產技術所需的進入門檻不高,全球太陽能電池製 造商約有 40~50 家,前幾大廠商分為別 First Solar、Q‐cells、Suntech、Sharp 等,

如表 4‐2 所示。在太陽光電產業的急速發展下,廠商數目有持續增加的趨勢,但前 十大廠商仍掌握了市場上六成以上的力量,國際大廠主要靠技術、成本以及量產規 模取勝,從表 4‐2 得知 2009 年全球前十大太陽能電池廠商則部份大洗牌 2009 年 First  solar  超越 Q‐Cells  成為全球太陽能最大電池廠商,產量從 2008 年的 380MW 成長 到 2009 年 1100MW,中國尚德從 2006 年開始擠進前十大的電池製造商後,名次就 一路往上排,至今已成為僅次於 First Solar 的第二製造商,但卻是亞洲區的第一 電池製造商。

由 PV News 2009 年 3 月的統計,中國在 2008 年約生產 1848MW 太陽能電池,

約佔全球產量的 27.3%,以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太陽電池製造國。其中尚德產 量遠超過其他廠商,穩坐中國生產量的第一名。 

在薄膜太陽能電池部分,美國廠商 First Solar  與 Uni‐Solar 分居全球的一、二名,

兩家廠商產能合計市場佔有率超過 70%。另外日本及德國在薄膜太陽電池的技術發

展上也居於領導地位,台灣與中國大陸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發展仍以購入 Turn‐key 設 備為主,技術自主能力較差。 

台灣的茂迪則退出全球前十大的榜單之外,取而代之的則為擴張積極的昱晶,

以 2009 年太陽能電池年出貨量 368MW,登上全球太陽能電池第十大廠商,此也為昱 晶首度進前十大之列。

由全球前十大電池排名榜的移動也可看出,在金融海嘯後全球太陽能電池的生 產重心往亞洲移動的趨勢,在前十大廠中即有四家為大陸太陽能電池廠,且名次也 都往上提升,未來兩岸太陽能電池將占全球生產量的重要地位。

表 4-2 2008 年至 2009 年全球產量前十大太陽能電池廠商排名

         單位:MW  2008 年排名 2009 年排名

公司名稱 產地 產量 公司名稱 產地 產量 Q-Cells 德國 574 First Solar 美國 1100 Sharp 日本 511 Suntech (尚德) 中國 704 First Solar 美國 503 Sharp 日本 595 Suntech(尚德) 中國 494 Q-Cells 德國 586 Kyocera 日本 300 Yingli 中國 525 Yingli(天威英利) 中國 282 JA Solar 中國 520 JA Solar(晶澳) 中國 277 Kyocera 日本 400 茂迪 台灣 272 TrinaSolar 中國 399 SunPower 美國 236 SunPower 美國 397 Sanyo 日本 212 昱晶 台灣 368

小計 3163 小計 4604

其他 3065 其他 3435

合計 6228 合計 8039

資料來源:PHOTON International (2010) 

四、太陽能模組 

按地域別分析全球太陽電池模組應用市場量,2007 年德國所佔的比率高達  44.1%  ,其次是日本佔 15.8%,美國佔 12.1%。若以成長率而論,2007 年美國、中 國、西班牙、希臘、義大利、加拿大等市場成長驚人,年成長率皆在 100~300%。

中國在 2008 年約生產了 2700MW 太陽能電池模組,約佔全球產量的 40%,為全球 最大的模組製造國。而中國主要的太陽能電池製造廠商大部分同時也製造太陽光電 模組。 

目前全球約有數百家模組廠商,因為模組含玻璃片或鋁框等大型架構,運輸不

易且成本很高,多數為接近終端市場的小型公司,較少國際大廠,但由於技術門檻 不高且設立工廠並不困難,太陽能電池廠商多半會跨足進入模組製造此一領域。但 近幾年全球太陽光電模組業者其營利率出現下滑狀況。其原因為 PV Module 廠商提 供附加價值有限(標準型模組產品),加上缺乏掌握原物料能力,市場需求停滯時,

獲利空間首先受到壓縮。 

五、太陽光電系統 

從裝置量可以看出併網型系統為市場的主力,在 2007 年併網型裝置量超過 2,000MW,佔總裝置量 81%。2010 年併網型將成長到將近 6,700MW,佔總裝置量 84.5%。在離網型市場中還是以生活基本供電為主,照明供電為應用大宗;移動載 具應用部分,泛指汽車與船舶等載人載具,因安全法規條件嚴格以及目前太陽電池 平均效率尚未突破 30%的情況下仍無法達到規模應用量。反而在消費性電子市場及 信號/通訊市場,前者因產品生命週期短,後者有新興國家在通訊基地台的佈建利 基下,至2010 年可望擁有 300MW 與 400MW 的裝置規模(如表 4-3 所示)。

表 4-3 太陽光電系統之應用市場

       單位:MW  主要應用分類  2005 2006 2007(e) 2008(f)  2009(f)  2010(f)

發電廠  123 199 333 593  1,054  1,842 住宅供電  212 291 411 620  931  1,371 商業/公共供電  780 1,003 1,326 1,873  2,633  3,453 併網發電市場 

小計  1,115 1,494 2,070 3,087  4,618  6,666

移動載具供電  1 2 4 10  22  49

生活基本供電  137 182 246 319  389  468 離網發電市場 

小計  138 184 250 329  411  517 個人行動用  59 80 112 156  217  298 消費性電子市 

場  小計  59 80 112 156  217  298

信號/通訊供電  65 88 122 183  274  403 信號/通訊市場 

小計  65 88 122 183  274  403 合計  1,376 1,845 2,553 3,755  5,520  7,883 資料來源:PIDA(2007) 

貳、各國太陽能政策發展

為推廣太陽能電力的裝置,補助政策是各國政府目前普遍的做法。發展太陽能產業 最主要的國家以德國及日本為代表。德國政府的「再生能源法」(Renewable Energy Law,

簡稱 EEG)訂定最低保障收購價格收購再生能源電力,強制電力公司以較高價格「補貼收

購」其營業區內所有由再生能源業產出的電力。 

各國政府在能源政策上,一方面訂定鼓勵太陽能產業發展的優惠措施,一方面訂立 嚴苛的環境政策以限制傳統能源電力的成長,營造有利太陽能產業市場需求的環境,藉 需求擴大使產業規模經濟漸趨可行,而使設備成本下降,達到市場用戶可接受的誘因。

需求擴張也回饋予供給者利潤及技術改進的空間,以推出成本更低、效用更佳的產品,良 性循環才能營造太陽能產業成功的契機。 

以德國為例,德國政府為了推廣再生能源利用,自 1991 年催生「再生能源法」

(Renewable Energy Law,REL),一面補貼消費端購買太陽能電設備,另方面強制電力公 司以高價購回電力,電費成本則轉嫁用電的消費者身上。為了進一步促使電力公司提高 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德國政府計畫 2018 年前關閉 8 座火力發電廠,2022 時關閉所有 核電廠。以法規擴市場需求政策來協助太陽能產業技術邁向商業化的發展的做法值得舉 世借鏡。 

日本最早對太陽能用戶補貼設備購置,並預定於 2009 年實施以固定電價向太陽能 發電戶買回剩餘電力,以加大太陽能發電戶的普及率。日本政府自 1992 年起即對太陽 能產業訂立獎勵政策,鼓勵產業研發,同時以補助金提供企業及家庭裝置設備。其補助 政策一直施行到 2004 年,其間日本執太陽能產業及技術之牛耳。直到德國極力發展太 陽能產業,在「再生能源法」的張力下追趕過日本。日本因而在 2009 年再度回復補助 政策,同時引進固定電價制度,期在 2010 年開始實施向太陽能電力生產戶購回剩餘電 力,以鼓勵消費端裝設太陽能發電設備擴張市場需求。 

由德、日兩國在太陽能產業競爭的實證可明,政府是主導市場需求的推手,尤其在 經濟不規模又乏國內市場支撐的環境下,太陽能產業無法在缺乏市場需求下求生存。 

全球已有超過 46 個主要國家積極推廣太陽能電力系統之設置。以區域分,歐洲市 場最大,有德國、西班牙、荷蘭、法國、瑞士、義大利、芬蘭等 18 個國家推動太陽能 光電系統之設置,其中,德國向為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產業國家,西班牙近急起直追發展 最為迅速。亞洲市場居次,包括日本、中國、印度、韓國、泰國、印尼等 19 個國家發 展太陽能光電系統,其中,以日本的太陽能產業發展最早,產量與市場規向領先他國,

與德國互遂世界領導地位,但後起的中國,憑其生產要素和市場優勢,發展更為快速,

2008 年的太陽能光電產值己超越德、日成世界新霸主;印度近年大力發展太陽能產業大 有進展;而我國憑藉雄厚的電子產業基礎,2008 年太陽能產業產值已超過千億台幣,躍 居世界第 4。再次為美洲,有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及巴西等國;美國集技術與市場優 勢,在歐巴馬執政力推新能源政策下,預料將有可觀的發展。在大洋洲,澳洲亦為長期

以來積極推動之國家(經濟部投資業務處,2008)。 

歐洲國家除英國有石油生產外普遍缺乏傳統能源蘊藏,所以開發再生能源起步較 早,態度最積極,水力、風力、地熱、太陽能等是主要發展項目,而中又以太陽能被視 為潛力最大的能源來源,因而主要國家多訂定補助政策發展該產業。歐盟在節能減碳政 策上訂有嚴格環境保護法規,為減低二氧化碳等催化地球暖化的氣體排放,也限制傳統 能源電力的成長而鼓勵使用替代的乾淨能源。故在個這區域,太陽能產業仍將續成長。 

亞洲區域國家人口密集,為新興工業發展最快速的地區,除中亞與西亞國家生產石

亞洲區域國家人口密集,為新興工業發展最快速的地區,除中亞與西亞國家生產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