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後續研究建議

第五章 研究結果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能源已被列為 21 世紀前五十年的十大亟待解決問題之首,在這波再生能源發展的 熱潮中,台灣也應積極投入,而太陽能更是再生能源產業之發展重點之一;但台灣的太 陽光電產業雖在太陽電池製造已佔有重要地位,但面對未來產業的長期發展而言,政府 的協助與輔導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因此,政府未來的方向利用有限的資源,如何提 出適當且符合產業需求的政策,協助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廠商成長與產業持續具競爭力是 一個相當重要的議題。

本研究針對太陽光電產業概況進行研究,針對此產業進行目前與未來五年之定位,

並探討台灣發展太陽光電產業,政府應該提供何種資源的協助,以及何種資源才是最迫 切需要的。本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到一些可供有意研究該產業者繼續發展或深入研 究的部分,分別敘述如下:

1. 本研究針對整體太陽光電產業做探討,然太陽光電產業因太陽電池的轉換效率未達 最有效率及最經濟的數值,未來產業界仍持續發展轉換效率更好的太陽電池,不同 的太陽電池其關鍵原料也會不同,有可能產業鏈會因而不同,建議後續研究可就太 陽電池類型細分後,就單一類型發展做更深入的探討。

2. 在太陽電池模組逐漸成熟之下,太陽光電系統的應用將越趨多樣化,建議後續研究 可針對系統的應用與市場開發作更深入的探討。

3. 本研究嘗試就太陽光電產業發展做定位,然而目前美國、西班牙、德國、澳洲、日 本,甚至大陸的太陽光電產業均積極展開,經由專家訪談,表示全球發展階段處於 生產的成長期將朝向生產成熟期邁進,其發展過程或許能為台灣借鏡;因此建議後 續研究可針對各先進國家發展進行分析比較,以作為台灣發展之參考,釐清台灣在 此產業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

4. 本研究形成的時點,全球太陽光電產業正處於產業不景氣中,隨時可能還會再修 正、有所變化,故本研究針對相關所發表太陽光電產業的架構以及目前的發展狀況 做探討,建議後續研究者可持續注意產業變化並研究之。

   

參考文獻

一、 中文參考文獻

1. 王大中 (2008)。21 世紀中國能源科技發展展望。中國:清華大學出版社。

2. 王健全 (1994)。振興經濟方案。台灣經濟金融月刊,30,30-45。

3. 王啟秀、孔祥科、左玉婷(2008)。全球能源產業趨勢研究——以台灣太陽能光電產業 為例。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11(3),7-45。

4. 王毓廷 (2009)。以 DEMATEL 方法探討台灣太陽能光電產業發展之因素。國立交通 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5. 王端正 (2008)。台電太陽能應用與展望。電機技師雙月刊,22(6),32-37 6. 王旭昇(2007)。太陽能光電產業(三)。台灣工業銀行。

7. 尤如瑾 (2005)。氫能源技術發展與我國燃料電池產業契機之研究,工研院經資中心。

8. 化工資訊與商情雜誌編輯室(2008)。下一個兆元產業的身影-從太陽光電技術演進探討 產業發展策略。化工資訊與商情,65,18-25。

9. 司徒達賢 (1994)。策略的矩陣分析法基礎。管理評論,13(2),12-22。

10. 朱佳汎 (2006)。太陽能發展現況簡介。台灣奈米會刊,6,60-66。

11. 李彥斌 (2005)。台灣太陽能電池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12. 行政院經建會部門計劃處(2009)。我國太陽光電產業發展現況與展望。台北市:行政 院經建會。

13. 呂錫民 (2006)。歐盟太陽熱能產業發展政策。能源季刊,36,189-203。

14. 吳海瑾 (2009)。基於產業價值鏈分析理論的產業高端化研究。山東社會科學,2,

108-110。

15. 宋勇徵 (2008)。中國太陽能產業評析。台肥季刊,49(2),24-28。

16. 汪偉恩、陳婉如 (2007)。2007 太陽光電產業瞭望與剖析。台北:光電科技工業協進

20. 林佳敏 (2008)。臺灣太陽能電池產業的利基與挑戰。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1(2),

115-120。

21. 徐作聖 (1995)。全球科技政策與企業經營。台北:華泰書局。

22. 徐作聖 (1999)。國家創新系統與競爭力。台北:聯經出版社。

23. 徐作聖、鄭智仁、陳仁帥(2009)。產業分析。台北:全華科技圖書(股)公司 24. 財訊出版社 (2006)。太陽煉金術。台北:財訊。

25. 康志堅(2009)。全球太陽光電市場現況與發展趨勢。工業材料雜誌,274,143-149。

26. 康志堅、張蕎韻(2009)。2010~2012 年全球太陽光電市場商機探索。台北市: 經濟部 技術處。

27. 陳建富、陳律安、林彥志(2010)。太陽光電能之應用。電機月刊,20(2),118-127。

28. 陳金德(2007)。綠色產業-推動太陽光電產業之策略目標與具體措施。行政院經濟建 設委員會-台灣經濟論衡,5(12),16-23。

29. 陳明君(2009)。我國太陽光電模組廠商分析。電力電子,7(2),103-106。

30. 張順教 (1990)。新經濟環境下產業群聚效果分析。台北:天下文化。

31. 張梅英、陳文杰、鄭宗奇 (2008)。我國與國際主要太陽熱能市場發展概況。太陽能 及新能源學刊,13(1),24-27。

32. 麥克‧波特 (1998)。競爭論(下)。台北:天下文化。

33. 曾俊洲(2009)。太陽能光電業的現況與未來發展。電子月刊,15(11),160-169 34. 曾俊州 (2008)。臺灣太陽能光電產業暨全球相關法規制度(2)--全球相關法規與制

度。品質月刊,44(8),41-47。

35. 閔庭輝、姬梁文、陳文瑞、陳胤維、邱騰震(2007)。 “不同的二氧化鈦電極結構應用 於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之研究”。科儀新知,28(5),73-81。

36. 資訊工業策進會 (2008)。綠色能源當道-全球太陽能電池市場與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37. 楊千 (2007)。策略管理。台北:華泰書局。

38. 經濟部能源局 97 年年報(2009),台北市,經濟部能源局。

39. 赫姆格倫(Homgren)著 王美蘭等譯(1994)。成本會計(強調管理)。台北:東華書局。

40. 蔡進 譯(2005)。超高效率太陽電池⎯從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談起。物理雙月刊,

27(5),207.

41. 鄭名山 (2007)。太陽能發電簡介。物理雙月刊,29,707-716。

42. 鄭淑娟(2009)。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製程與產品特性分析。資策會 MIC (Market Intelligence & Consulting Institute)。

43. 賴建宇 (2009)。台灣太陽光電產業本土化核心競爭力之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44. 魏茂國(2009)。自 Turnkey 切入核心技術-台灣太陽光電全球突圍。Industrial Technology,2009 年 4 月,29-35。

45. 羅運俊、何梓年、王長貴 (2007)。太陽能發電技術與應用。台北:新文京。

46. 蘇俊榮 (1998)。產業組合與創新政策之分析-以台灣積體電路產業為例。國立交通大 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二. 英文參考文獻

47. Christensen, C.M. (1997). The Innovator’s Dilemma: 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48. Daft, R., & Lengel, R. (1986). 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Media Richness and Structural Design. Management Science, 32(5), 554-571.

49. David, C. M., & Richard, R. N. (1999). Source of Industrial Leadership.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0. European Solar Thermal Power Industry Association (ESTIA) (2003). Solar thermal power.

51. Foster, R. (1986). Innovation: The Attacker’s advantage.New York: Summit Books.

52.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08).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8. Paris: IEA.

53.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04). Renewable Energy Market & Policy Trends in IEA Countries . Paris: IEA, 92.

54. Kotler, P., Jatusripitak, S., & Maesincee, S. (1997). The Marketing of N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55. Kast, F., & Rosenzweig, J. (1985). Organization & Management: A System and Contingency Approach. New York: McGraw-Hill.

56. Kim, L. (1980). Strategy of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Research Policy, 9(3), 254-277.

57. Kim, L.(1997). Imitation to Innovation: The Dynamics of Korea's Technological Learning.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58. Ketteringham, J.,& White, J.,(1984).Making Technology Work the Business.Competitive Strategic Management.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1984.

59. Moore, G. A. (1995). Inside the Tornado. New York: HarperBusiness..

60. Mancini, T. R., Chavez, J. M., & Kolb, G. J. (1994). Renewable Energy: Solar Thermal Power Today and Tomorrow”J. Mechanical Engineering, 74-79.

61. Porter M. E.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New York: Free Press.

62. Porter M. E. (1990).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63. Quaschning, V. (2004). Technical and economical system comparison of photovoltaic and concentrating solar thermal power systems depending on annual global irradiation.

SolarEnergy, 77, 171–178.

64. Robock, S. H., Simmonds, K. (198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Richard D. Irwin Inc.

65. Rothwell, R., & Zegveld, W. (1981).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Public Policy Preparing for the 1980s and the 1990s. London: Frances Pinter.

66. Sharif, M. N. (1988). Basis for Techno-Economic Policy Analysis. Science & Public Policy, 15(4), 217-229.

67. Souder, W. E. (1987). Managing New Product Innovations. Lexington Books, 217-220.

68. SCHOTT (2006). SCHOTT Memorandum on Solar Thermal Power Plant Technology.

www.schott.com/newsfiles/20061109160336_SCHOTT_Memorandum_E.pdf 69. SolarPACES (2004). The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Global Market Initiative, GMI

Program Brochure, IEA.

70. Solar Steam Generator: The 354 MW SEGS project (2009).

71. Sood, A. & Tellis, J.G. (2005).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and Radical Innov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69, 152-168.

72. Wiersema, F. (1996). Customer Intimacy- Pick Your Partners, Shape Your Culture, Win Togethe. Knowledge Exchange Press, 81.

73. Williamson, O. E. (1975).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三、 相關網站

75. 中美矽晶製品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saswafer.com/index/index_tw.aspx) 76. 太陽光電資訊網 (http://www.solarpv.org.tw//industry/tpvia.asp)

77. 化工商情網 (http://www.chemnet.com.tw/) 78. 日本太陽能發電協會 (http://www.jpea.gr.jp/) 79.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 (http://tie.tier.org.tw/tie/index.jsp) 80. 行政院經建會 (http://www.cepd.gov.tw/) 81. 茂迪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motech.com.tw/) 82. 美國能源情報機構 (http://www.eia.doe.gov/) 83. 益通光能公司 (http://www.e-tonsolar.com/)

84. 能源國際合作資訊網 (http://apecenergy.tier.org.tw/) 85. 產業情報研究所(MIC) (http://mic.iii.org.tw/intelligence/) 86. 電子時報 (http://www.digitimes.com.tw/)

87. 經濟部全球資訊網 (http://iek.itri.org.tw) 88. 經濟部工業局 (http://www.moeaidb.gov.tw/)

89. 綠色能源產業資訊網 (http://www.taiwangreenenergy.org.tw/) 90.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

91. 歐洲太陽光電產業公會 (http://www.epia.org/)

92. Green Planet Solar Energy (http://www.green-planet-solar-energy.com) 93.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 (http://www.nrel.gov/csp)  94. Photon International      (http://www.photon‐magazine.com/) 95. Solarbuzz (http://www.solarbuzz.com/)

96. The solarserver    (http://www.solarserver.de/solarmagazin/solar_news_archive.html)   

附錄一 問卷  

E‐mail:robert.lai@mail.tbcnet.net   

第一部分:受訪者資訊填寫 

第三部分:解釋問卷名詞 

第四部分:問卷開始

台灣太陽光電產業之創新需求要素   

針對研究發展之要素 

要素重要性  我國產業環境配 合程度  項目 

很重要  需要  無關緊要  足夠  不足  國家基礎研究能力 目前

未來五年 國家整體對創新的  目前

支持 未來五年 技術合作網路 目前

未來五年 產官學研的合作 目前

未來五年 政府對產業政策的  目前

制定 未來五年 同業間的技術合作 目前

未來五年 產業間的技術整合 目前

未來五年  

針對研究環境之要素 

要素重要性  我國產業環境配 合程度  項目 

很重要  需要  無關緊要  足夠  不足  政府對產業創新的  目前

支持 未來五年 具整合能力的研究  目前

單位 未來五年 創新育成體制 目前

未來五年 專門領域的研究機構 目前

未來五年 目前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

立法 未來五年

針對技術知識之要素 

針對市場環境之要素 

附錄二 專家訪談名單  

 

單位 姓名

工業技術研究院能環所 鄭名山 副組長

工研院 IEK  能源與資源領域  產業分析師 王孟傑 先生

亞崙光能 總經理  李彥斌 先生

太陽光電能源科技(股) 董事長 羅家慶 先生

新能光電科技(股)公司 製造處長 吳介臣 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