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個案:電視新聞攝影活動

第三節 其它資源與第三人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協助攝影記者與現場的受訪者溝通,讓採訪更順利。在訪談中,研究者透過詢問「單機」採 訪的問題時,有受訪者提出了文字記者的協調功能:

「有文字記者在一起,幫你去協調一些事情,(協調什麼?)協調拍 攝場景啊,或是聯絡一些事情,讓你可以順利的,可以很快速的狀況完成這 些事情。可是當沒有文字記者的時候,你就必須要自己去協調,自己去暸解 , 自己去發現這個問題的所在在哪裡,你可能還要去跟人家去 social,你還要 浪費很多的時間去跟他溝通等等等等之類。」(受訪者N)

在訪談中,研究者就「單機」採訪的方式詢問攝影記者的看法時,幾乎所有受訪者都 表示不喜歡跑「單機」,除了一方面認為覺得不被尊重外,另外一方面則因為「單機」實在 太辛苦,太累。又要把東西拍好,又要問訊息,往往一心難以二用,常常兩件事情都做不好 不過,電視攝影記者解題過程中,文字記者也常常扮演了溝通者或協調者的角色。不管是到 達現場前的聯絡或到達現場後的協調與安排,攝影記者之所以能專心拍攝,在某個程度來說 也是因為他們不需要去管這些協調的事情。有受訪者也說,在拍攝的過程中,如果文字記者 能夠與受訪者互動良好,或懂得不著痕跡地引導受訪者做出某些特別的反應的話,都可以讓 攝影記者取得更好的影像素材。總之,在電視攝影記者的工作中,文字記者可以說是非常重 要的協力者與外在資源。

第三節 其它資源與第三人

一、 現場人物與受訪者:提供資訊與配合拍攝

對攝影記者來說,現場受訪者也是非常重要的資源,例如透過訪問,攝影記者便可以 進一步瞭解新聞重點,並把這些訊息連結到解題目標上。例如在前面所曾提及的案例三中,

攝影記者便是一邊拍攝槍套,一邊與派出所所長聊天的過程,無意發現原來警員的槍套和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帶是分不開的資訊,並因此進一步拍攝「槍套和腰帶是分不開」的影像素材。有受訪者也提 出,當採訪不熟悉的新聞主題時,會安排文字記者先訪問,以便從訪問中理解新聞重點:

「我有一個習慣,如果真的我對這個新聞不太了解的時候,我可能會 要求文字記者先做訪問,從訪問中間我聽到受訪者講些什麼,他就會間接告 訴我重點是什麼,我覺得這是一個方法,最起碼我經常用這種方法,如果真 的什麼都不知道我就摸瞎,那我會覺得…哇,如果在…當下也不能問,我就 直接請記者直接訪問,我從訪問中聽聽,看到底在講些什麼,我大概就知道 今天新聞重點拍什麼,這是我的方法之一。」(受訪者L)

不過,現場受訪者除了扮演了提供新聞資訊的角色,也可能扮演了協調者的角色。例 如在案例三,攝影記者和文字記者便是透過派出所所長的安排,才能夠在不到一個小時之內 拍攝到各種警員不佩槍值勤的畫面。當然,在某一個角度來看,攝影記者與文字記者也是在 利用有權力的受訪者去幫他們安排事情,但事實上,如果不是所長願意幫忙,這則新聞其實 難以在這個現場完成。

另外,「配合度」高的現場受訪者,也可以讓解題活動更順利。在案例二,攝影記者 與文字記者採訪百貨公司以網路行銷週年慶時,由於現場百貨公司人員非常「配合」拍攝,

因此讓攝影記者與文字記者拍攝到最好的畫面。例如,文字記者正安排受訪者模擬網路影片 中的同樣動作,介紹各種特價產品:

「文字記者繼續指導受訪者走位。約三分鐘,開始正式拍攝。文字記 者認為第一次環境有雜音,要求再來一次。第二次,文字記者認為收音位置 有問題,再一次。兩個受訪者的其中一人沒講好,再來一次。這一次,攝影 記者覺得兩位受訪者位置太近,再一次。這一次結束後,文字記者向攝影記 者比OK手勢,攝影記者換位置,拍攝別的畫面。」(案例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這個案例中,由於現場受訪者的配合,讓文字與攝影記者可以多次重來,拍攝到最 想要的畫面。當然,這種採訪方式似乎也隱含了一種「安排」或「規劃」的採訪方式。但無 論如何,以解題的角度來看,現場受訪者可以說從不同的面向提供了攝影記者(與文字記 者)重要的解題資源。

二、 新聞同業:競爭中的資訊資源

現場中的其他新聞同業,也可能是攝影記者取得新聞資訊或解題資訊的資源,例如攝 影記者L表示,他拍攝時總會觀察其他攝影記者的動態,特別是愛「亂跑」的同業:

「我會一直注意他的動向啊,...比如說,他會東跑,比如說,假設,

待會那邊蘇貞昌跟馬英九會握手,我們在那邊等,可是他就偷偷跑到旁邊去 幹嘛。...我覺得到現場觀察,從很多地方可以觀察,觀察其他攝影記者,觀 察受訪者,甚至可以觀察文字記者,這都是觀察,是作為一個攝影記者應該 要有的。」(受訪者L)

攝影記者L也表示,他也常注意新聞現場中平面攝影記者所站的位置,因為他們會選 擇站在某個位置,往往都是有特定目的的。L說,這些觀察常常可以幫助他拍到更好的畫面:

「像之前,...去拍陳幸妤的時候,對,我看到大家都在騎樓對面的人 行道上,可是他偏偏就是在我們對角的那個人行道上面,他就一個平面站那 邊,因為那時候,陳幸妤去了很多診所,那個診所我是第一次去,那時候,

我想電視台都是第一次去,就是發現為什麼平面攝影站在那個位置,才知道 那個平面攝影是老的,是比較資深的攝影,他站在的位置是待會陳幸妤汽車 會經過的,經過的地方,然後他瞬間,他拍完照片後,我去問他剛才拍到什 麼,他就是從前面那個擋風玻璃,而且是剛好那個斜斜的角度,瞬間快拍了 三張,就一張非常清楚,是陳幸妤在那邊開車,然後戴了一個大的太陽眼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那時後我們才知到,喔,對啊,這就是他們經驗啊。.... 後來之後,就變成我 去那個位置,其他的電視台就在原來的人行道上...。」(受訪者L)

攝影記者A也有點不好意思地說,為了拍攝工作,他會偷聽別人的話:

「我會養成看別人文字跟攝影,或偷聽他們講話,因為我們都會怕說 漏新聞或幹嘛,那只要我的文字去連線或幹嘛,那我可能偷偷地觀察其他家 的舉動,或是他們去找行政院那些官員,跟誰講了什麼話,然後我可能會假 裝就是會聽一下,聽一下,或是他們找誰講話,我都會看一下。」(受訪者 A)

新聞同業也可以扮演資訊提供者的角色,但在同時,新聞同業作為資訊的來源,其實 也隱含了新聞現場中攝影記者同業之間的競爭關係。也就是說,當攝影記者觀察同業動作時 他/她一方面可能是希望取得更多拍攝的資訊,但另外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他 /她擔心漏掉拍 攝某個重要的畫面。其實,怕「漏」並不是只發生在攝影記者身上的事情,文字記者也同樣 怕「漏」。不過就新聞攝影的解題任務來說,怕「漏」新聞這件事情,其實清楚地展現了這 種解題活動目標的「模糊結構」,因為是在尤其是同業競爭的採訪場合中,解題目標可能會 因為同業所拍攝的內容而改變。一位受訪者說,常常會遇到連組織的主管也不知道什麼是

「新聞」的情形:

「如果你只是聽長官的話,你做什麼就好了,那回來你一定會出事,

(為什麼?)因為大家都做不一樣,那就會怪你,為什麼你現場不會拍回來 , 為什麼你跟人家做的東西不一樣,雖然你是聽他的話,做他的東西,為什麼 別家有,我們沒有。...這就是目前這一行很難幹的地方...你要懂得判斷,什 麼是新聞,有時候長官跟你講的不是那麼真的新聞,但是你稍微...還是要做 到這東西,但是你還是要有判斷能力,不能完全聽長官講,因為長官畢竟沒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除此之外,也有許多資深的攝影記者會進入新聞部的打稿系統,瞭解組織對當天新聞 的初步規劃,以及前一天晚上主管的值班報告等。不過,在訪談中發現,台灣主要電視新聞 台,雖然都為辦公室中每位文字記者配置個人電腦,但攝影記者方面,電腦數量卻並不足夠 除了攝影主管外,幾乎是多人共用一臺電腦。作為當今最常用也最方便的新聞資訊取得工具 攝影記者的電腦資源可以說相對不足。至於打稿系統,就以研究者的工作場域來看,由於電 腦部門表示系統帳號有一定人數限制,所以近年來幾乎沒有開放給新進的攝影記者申請,因 此進入打稿系統瞭解新聞訊息的攝影記者往往只局限於一小部份 「老鳥」攝影記者。其實,

如果進一步觀察,對攝影記者來說,打稿系統除了可能是新聞訊息的來源外(例如,打稿系 統中可看到近日/月各組別文字記者的新聞報導文字稿),它更可以是攝影記者瞭解組織主 管想法的管道,因為不管是當天採訪規劃,或主管會議紀錄,都會紀錄在打稿系統中,成為 攝影記者想進一步瞭解組織目標的資訊工具。不過,在日常工作中,打稿系統似乎是文字記 者和主管們的工具,大部份攝影記者都很少接觸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