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分布式領導之理論基礎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根據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探討分布式領導與教師賦權增能之 相關文獻,以期能更深入瞭解研究之主題。全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探討 分布式領導之理論基礎;第二節則探討教師賦權增能之理論基礎;第三節 則針對分布式領導與教師賦權增能之相關研究加以探究。

第一節 分布式領導之理論基礎

在傳統的學校科層結構當中,校長被視為學校領導的關鍵人物,西諺 曾云「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可見校長的領導風格影響學校 未來發展甚鉅。但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教師專業自主意識抬頭,

教師參與學校事務日漸普遍,如參與校務會議、教師考績委員會、教師申 訴評議委員會等,教師幾乎可左右會議的結果。另外在教育基本法和家長 參與學校教育事務辦法實施後,家長依法可以為其子女選擇教育方式、內 容及參與學校事務。顯然,學校的領導環境已有重大改變,部分領導權已 明顯分散在組織的各種成員之中(徐吉春,2008)。

張明輝(1991,2005)也認為自從教師法通過及中小學校長遴選制 度實施以後,學校領導的環境產生重大改變,過去由校長一人所主導的學 校,現今更需要有其他人一同來協助完成學校組織的再造與革新,單憑行 政主管優異的領導智能,已經無法完成有效的領導行為。且在高度複雜及 以知識為基礎的組織裡,每位成員的知識對於組織而言都是有幫助的,此 種集體的智識是無窮的、多面向的,於是愈來愈多的分布式領導

(distributed leadership)逐漸取代個別的領導者。由此可知,傳統英 雄式領導已不再是領導實踐的主流,分布式領導理論逐漸受到重視,成為 不可忽視的潮流與趨勢(賴志峰,20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0

壹、 分布式領導之起源發展

分布式領導(distributed leadership)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 Gibb 在 1951 年所撰寫之《參與式團體的動態》(Dynamic of Participative

Groups)一書中,在其第四章〈分享與領導〉首度提出了「分布式領導」

一詞。Gibb 在此書中亦指出了四種領導的環境:獨裁式(autocratic)、

家長式(paternalistic)、個人式(individualistic)及參與式

(participative)。在獨裁式、家長式、個人式的領導環境中,領導者會 決定組織環境的氣氛,但在參與式的環境,卻是由組織內的所有成員決定 環境的氣氛,這也相當強調了群體內所有成員的成長與發展,這也是分布 式領導的起源(何建霖,2009)。

其後自 1960 年代以來,分布式領導的基本概念就以各種形式存在於 組織理論與教育行政理論之中,例如:Barnard 於 1968 年指出「領導並不 限於管理的職位,也可以為組織成員所執行」,Thompson 於 1967 年主張「領 導不只是由上而下運用影響力,而是組織、水平科層體制的上下循環」。

Dewey 亦曾主張「公立學校應予以組織起來,每位教師有定期與代表的方 式來判斷教育重要性的事務,以確保這些判斷可以影響學校系統」(引自 賴志峰,2008a),可見傳統科層體制強調領導權力應獨尊於領導者身上的 英雄式領導觀念已逐漸式微。

1990 年代後,伴隨著學校權力分享、學習型組織與校本管理之新浪 潮,包括學校在內的組織面臨較以往更複雜與多元之挑戰,學校成員必須 不斷學習,以增強自身應變能力,並協同校長共理校政(秦夢群,2010), 賴志峰(2011)也提出因學校改革大力宣傳教學專業化,並強調教師領導 的潛能;且單一領導者已無法有效處理愈漸困難及複雜的學校工作,故分 散工作負擔可使校長易於管理。蔡進雄(2004)也認為因校園環境的改變,

校長應將權力下放,鼓舞每位成員成為學校的領航人,發展成員的專業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1

力,使每位行政人員及教師成為學校教育的領導者,而校長是領導者中的 領導者。分布式領導即在此種背景下又再次興起,並開始受到許多專家及 教育學者的重視,例如 Barry 於 1991 年所著《管理沒有首長的團隊:分 布式領導的課題》(Managing the bossless team: Lessons in distributed

leadership)是第一篇以分布式領導為主題的論文,主要對於自我管理團

隊的領導進行探討。Clift 與 Thurston 於 1995 年所編著《分布式領導:

透過合作改進學校》(Distributed leadership: School improvement through collaboration)一書,則是最早以分布式領導為題的專書,論 述重點強調領導已從科層體制轉移分布至組織中,但其內容仍偏向傳統的 理念發展論述,對於理論內涵尚未有完整的體系(引自賴志峰,2008a)。

近年來,愈來愈多國內外學者針對分布式領導進行更系統性地探討,

並開始於學校組織管理上加以運用,例如國外學者 Spillane 於 2006 年所 著《分布式領導》(Distributed leadership)是探討分布式領導理論較 完整的專書,其將分布式領導理論架構予以具體化、清晰化。另外如 Spillane 與 Diamond 於 2007 年所著《分布式領導的實踐》(Distributed leadership in practice);Harris 於 2008 年所著《學校分布式領導-培 育明日的領導者》(Distributed school leadership: Developing tomorrow’s leaders);Leithwood、Mascall 與 Strauss 於 2008 年所著

《依據實證的分布式領導》(Distributed leadership according to the evidence)及 Harris 於 2009 年所著《分布式領導:不同的觀點》

Distributed leadership: Different perspectives)等,均是當前新 出版關於分布式領導研究的專書(引自賴志峰,2008a,2011)。

而在國內,學者賴志峰於 2008 年 3 月於國民教育研究學報所發表的

「分佈式領導理論之探究:學校領導者、追隨者和情境的交互作用」一文,

是國內最早以分布式領導為主題研究的文章。近幾年陸續有研究者將分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2

式領導與其他組織變項進行相關研究,如對學校教育成效的影響(陳怡卉,

2010)、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研究(王瓊滿,2010;向家逸,2010;劉 瑞珠,2010)、對教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簡志明,2010)及對學生學習 態度及學習表現的影響(方慶林,2010;王瓊滿,2010;何建霖,2009;

李尚儒,2010)等,可見分布式領導運用於學校組織管理及領導實踐議題 在國內已逐漸受到關注,眾研究者均試圖透過研究去瞭解分布式領導對於 學校、教師、學生三方面的影響,惟目前相關研究資料仍不多,有待後續 進行更多的實證研究,以更清楚界定其內涵及效果。

貳、 分布式領導之意涵

一、分布式領導之定義與內涵:

「distributed leadership」一詞,研究者多翻譯成「分佈式領導」

(王瓊滿,2010;向家逸,2010;何建霖,2009;李尚儒,2010;張祝芬,

2009;簡志明,2010)、「分散式領導」(方慶林,2010;徐吉春,2008;

陳正專,2010;陳怡卉,2010;蔡進雄,2011;劉文章,2010)或「散佈 領導」(黃乃熒、劉約蘭,2008)。然而,吳清山與林天佑(2010)認為,

依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並無「分佈」一詞,只有「分布」一詞,

其相似詞為「漫衍、散布」,至於「分散」之相似詞則為「分離、渙散、

散開」,故認為翻譯為「分布式領導」或「散布式領導」較佳;另外張明 輝(2009)、秦夢群(2010)及賴志峰於 2011 年所發表的最新文章「分布 式領導的研究成果之分析」也採用「分布式領導」一詞,故本研究使用「分 布式領導」以為論述。

針對分布式領導的定義,Bennett 等人認為似乎仍缺乏共識,而其詮 釋與理解也顯得相當分歧(引自黃乃熒、劉約蘭,2008)。Harris(2008a)

也認為分布式領導的精確定義是難以捉摸的。Wright 亦指出分布式領導僅

Gronn 於 2008 年所著《分布式領導的未來》(The Future of Distributed Leadership)一文中指出分布式領導理論大部分是不起眼,甚至大膽斷言 在最近領導分析上,還有一個更合適的描述可能是混合式(hybrid),而 不是分布式(distributed)(引自劉文章,2010)。故研究者進一步蒐集

Elmore

(2000)

Halverson、

Diamond

(2001)

分布式領導類似於分享決策的概念,認為領導者應妥善運 用具備專業知識的成員,並且有系統的分佈導責任於成員 身上。隨著時間遷移,透過成員彼此合作激盪,共同完成 領導實踐。

Lashway

(2003)

分布式領導認為領導是分布於學校每位成員中,而非只在 校長一人身上,但校長仍扮演著關鍵角色,但不是一個主 要的實行者,而是作為組織領導的建築師。

MacBeath (200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6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國內外學者對於分布式領導之定義各有其獨特的看法,雖有混淆與模 糊之處,但仍有部分共識,研究者綜合上述各學者看法,將分布式領導主 要內涵敘述如下:

(一) 領導者角色:多人領導

對於分布式領導者的角色而言,學者多認定是多位領導者,並非傳 統的單一領導或英雄式領導,正如 Harris、Moos、Moller、Robertson 與 Spillane 等人認為分布式領導的核心概念是領導密度、多位領導者

(leader-plus)和合作,Sergiovanni 則認為領導密度指的是分享領導角 色,領導本身的廣泛基礎與採行,領導者和追隨者是緊密連結的(引自賴 志峰,2009)。Harris(2008b)也指出分布式領導強調在組織範圍內的每 位成員都具有領導能力,並且也能發展出組織需要的領導實踐能力。換言 之,即使成員不具有領導之「職位」,也可能因其專業與能力,產生實質

研究者

(年代) 分布式領導定義

林志奇

(2011)

分散式領導係指領導活動廣泛地分散給具有多樣化專業 知識的成員,只要在組織中負起實際領導責任的個人或群 體即是領導者。該領導實務構築在領導者、追隨者和情境 三者共同交互作用上,其核心任務在於運用個人能力與技 巧,建立共同的文化期盼,是傾向於將組織人力能量予以 最大化之領導模式。

蔡進雄

(2011)

分散式領導意指領導的來源不限於正式領導者,而是組織 在信任、合作及共同參與的基礎下,每位成員均可在不同 職位,不同角色上貢獻專業知能及專長,成為有影響力的 領導者。

賴志峰

(2011)

學校成員不管是否擔任正式的行政職位,具有扮演領導者 的機會,對學校發展產生實際的影響,校長具備自信和謙 遜的特質,肩負重要的領導角色,致力於提升成員擔任領

學校成員不管是否擔任正式的行政職位,具有扮演領導者 的機會,對學校發展產生實際的影響,校長具備自信和謙 遜的特質,肩負重要的領導角色,致力於提升成員擔任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