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分布式領導對教師賦權增能之影響,並根據 研究結果提出建議及具體可行策略,以做為後續相關研究之參考。本章主 要闡述本研究的基本概念,一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多元化、複雜化的時代,隨著社會、科技、經濟的 急遽變化及環境的影響,組織因應時勢所趨,應有彈性變革的機制與創新 策略,才能提高組織效能並確保自身的競爭力。同樣的,在學校組織中,

受到一波波學校本位管理、校園民主化、權力下放的教改訴求及教育當局 對於教育政策不斷地推陳出新,又家長對於學校的要求日益增多,致使學 校面臨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組織中的事務及分工也變得日益複雜,從校舍 建築的興建修繕到教學教法的創新、從學生輔導管教到校園危機處理,每 項事務彼此之間差異性頗大,在在都考驗著學校領導者的應變能力。

在傳統的學校領導理論中,校長往往被視為唯一的領導者與權力擁有 者,校長領導方式攸關學校辦學之成敗。如今,面對多元複雜的學校環境,

光靠校長一人之力已無法完全掌握與應變學校組織中所有層出不窮的狀 況。故有別於以往「時勢造英雄」的時代,現今的學校領導理論所重視的 已非校長一人為大的「英雄」式領導,而是重視「群雄」領導時代的來臨

(張心怡,2001)。蔡進雄(2004)指出:「校長之領導角色已不在是過去 傳統的權威領導者,也不應是英雄式的獨裁者,而是要轉變為權力的分享 者」。換言之,在權力下放後,每位成員都可能成為學校的領航人,尤其 成員本身具有專業能力,更可能成為學校教育某方面的領導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

徐吉春(2008)也認為現今教師及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日漸普遍,學校 的領導環境已有重大改變,部分領導權已明顯分散在組織各種成員之中,

組織成員的賦權增能、尊重專業亦日趨受到重視;而學校的領導模式亦從 校長暨行政人員被視為學校中唯一的領導者轉移到學校其他成員被授權 領導的分散式觀點。Leithwood 與 Riehl 也提出:「學校領導主要是由校長 和教師行使,但有可能也分布在其他人身上,包括校長領導、教師領導及 分布式領導」。因此,分布式領導將領導的權力和責任分布於學校組織成 員的身上,符合校園民主的潮流趨勢,校長、行政人員與教師之間建立更 緊密的連結關係,也是將學校領導聚焦於提升學生學習的具體展現(引自 賴志峰,2008b)。

陳正專(2010)則認為傳統校長需要管理一間學校所有大小事,但人 不是全才,無法所有事務都精通,適度的將責任與學校事務交給有專長的 其他成員(主任、教師、家長),利用成員本身的特性與專業,完成其任 務,不僅可增加成員對組織的向心力、歸屬感,培養其責任感,同時在過 程中,讓成員了解領導者所面對的難題與學習行政技巧,成員會對學校更 有使命感。這與分布式領導強調應將領導權力分布於學校每位成員之中,

讓每位成員可發揮自我的專業知識與智慧,集體互動與合作,共同肩負起 領導責任、實踐組織目標的理論不謀而合。

秦夢群(2010)更指出分布式領導的出現,一掃傳統教育領導過於重 視領導者個人能耐之看法。以往迷信英雄式領導,把學校成敗視為校長的 單獨領導實踐,而缺乏關注領導歷程中的追隨者與情境因素。此種拘泥於 個人主義窠臼的理念,忽視現代複雜組織中成員集體合作的可能性,進而 侷限了領導研究的場域,分布式領導的主張,適足以補其缺失。

由上述學者看法可得知,當今學校在面臨外在環境變遷的壓力與接受 學校內部成員互動的挑戰議題時,分布式領導提供了一個對學校領導新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

思考方向(陳正專,2010),對於學校領導型態之應用值得更為深入探討 與研究。故瞭解國民小學教師對於目前學校分布式領導的現況感受為何?

背景不同及所屬學校環境不同的教師對於學校分布式領導的感受程度是 否有所差異?是本研究的動機之一。

教師做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執行者,也是組織的知識工作者,其角色功 能的發揮,是影響組織效能的重要關鍵(高博銓,2011),教師素質的良 窳攸關教育品質及教育改革的成效。我國行政院於民國 85 年所發表之「教 育改革總諮詢報告書」中,提出了教育鬆綁、保障學習權、父母的教育權 及教師專業自主權等四項改革理念,其中強調教師的專業自主應得到適當 的保障,這也使得「教師賦權增能」(teacher empowerment)的概念備受 重視。教師賦權增能是學校改革和教學專業化的歷程,包含「賦權」和「增 能」二個層面,賦權係指教師參與做決定,增能係指教師不斷地專業成長,

進一步達成教學改善(吳百祿,2010a)。故教師能否被充分授權、參與學 校重大決定,能否不斷地精進學習,以提升自我效能感,都會影響教師教 學與工作的能力與活力,進而直接影響學校整體競爭力。

然而,教師賦權增能高低與否並非僅依其本身能力即可達成,必須仰 賴領導者(校長)肯定與支持教師的表現,抑且充分授權教師權責,甚至 提供行政資源協助及激發教師自我潛能,才能夠使教師真正賦權增能(黃 哲彬,2005),可見領導者的領導形式與風格是影響教師賦權增能與專業 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學校中,領導不該只是校長一人的責任,分布式領導即強調應將領 導權力及責任分布給校內其他成員,而教師正是組織權力共享與責任共擔 的最佳人選,故校長應成為學校組織權力的分享者,賦權增能給教師(向 家逸,2010)。Muijs 與 Harris(2003)認為,在分布式領導理論中,教 師賦權增能扮演著核心的地位。吳清山、林天佑(2010)也認為賦權增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

是分布式領導的主要特徵之一,它強調讓組織中的成員享有做決定權力,

從權力分享過程中提升行政的專業能力。在分布式領導下,每個人可以自 由發展和分享新的理念,但也都要就其所負責領域負起責任。Spillane、

Halverson 與 Diamond(2001)則認為分布式領導強調賦權增能的理念,

藉由賦權增能可使領導者和組織成員共同成長,並充分發揮自我潛能。

Belhiah 提到分布式領導就如同教師的賦權增能,透過分布式領導來授權 教師,鼓勵教師更能開放,更積極的表達他們對學校政策的關懷。Richard 也提到分布式領導已經在學校的管理論述中成為主要的手段,來達到教師 參與、賦權和創造民主的學校。可見在分布式領導的實踐中,對教師而言 能更積極的參與學校運作(引自何建霖,2009),林志奇(2011)也認為 分布式領導不再把領導看成是個人的事,而是涉及到組織裡的所有成員,

相信每個成員都有一定的重要性,並強調權力分享、增權益能、多元專長 等思維。

由以上學者看法可知,賦權增能是分布式領導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 分布式領導實踐的關鍵要素,故欲瞭解國民小學教師對於賦權增能的感受 為何?背景不同及所屬學校環境不同的教師對於賦權增能的感受程度是否 有所差異?並進一步探究分布式領導對於教師賦權增能的影響為何?是本 研究的動機之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