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教學設計

第一節 初級口語教學的設定

一、教學設計理念

本論文按照Brown (1995)的教學設計理念來設計教學模式。Brown的理論包括 六個步驟: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教學目標(objectives)、測試(testing)、教材 (materials)、教學方法(teaching)、和教學評量(evaluation)。

圖五-1:系統性課程發展模式(Systematic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odel) 資料來源:Brown (1995)

需求分析

教學目標

測試

教學方法

教學 評量

第一步是需求分析。需求分析主要是分析學習者語言上的需求,但是他人,

例如教師的需求對研究也十分要緊。第二步是訂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定得很具 體,讓學生能在教學中獲得所針對的知識和技能。第三步是測試。測試要按照課程 目標來設計。第四步是教材選擇。選擇教材要依據學生的需求,教學目標和測試結 果來決定要採用現有的教材還是自製教材。第五步是教學。老師可以自己決定用最 有效率的方法來進行教學。Brown認為老師的工作要稍微有彈性一點,可以隨時調 整教學方式與內容。此課程發展模式中的步驟皆互相影響。進行每個步驟之後得透 過評估修正,設法調整,任何欠缺追求更優良的結果,才能繼續下一步。

二、教學目標

本論文的教學設計除了要考慮美國五大C與三種溝通模式的標準為本原則之 外,也要融合其他方面的目標。上完基於體演文化教學法設計的初級口語課後,學 生應該獲得的知識及技能如下:

(一)更加了解自己的文化,有能力對比兩個文化,尤其是在價值觀與行為文化方 面

(二)跟著情境來了解中文語言的功能,產生既簡單又正確,並符合文化規則的語 言,因此跟中國人交流時,他們能感到自在

(三)掌握中文的語音與語調

(四)加強自學的技能

三、測試

為了測試學生是否獲得以上的知識及技能,教師要透過兩個語言應用能力方 式來測試。第一是測試任務。測試任務是通過真實相關的任務來進行分項打分,例 如學生是否預備、對文化的理解、母語者能否聽得懂、在文化與語言上有沒有造成 任何誤解。根據體演文化教學法的理念,演練是主要的任務,因此一定得測試學生 的會話表現,尤其是在自由性方面的表現。根據Christensen and Warnick (2002)、演 練的標準應該按照以下的標準表:

表五-1: 評鑑學生之標準表

評鑑學生之標準表

4.0 預備得非常好。對文化理解很清楚,也就是說話,寫作以及反應都接 近目標文化的母語者的反應。母語者完全聽得懂,在文化與語言上不 會造成任何誤解。可自己糾正。

3.5 預備和表現都很好。語言和互動對母語者而言沒有很大的問題。不 過,發現一些輕微的,不太順利的互動。大部分的錯誤可自己糾正。

3.0 預備和表現都很好。演示的幾個方面造成一些困難或溝通上的誤解。

需要他人(教師或同學)來糾正錯誤。

2.5 有一點準備,演示顯示明顯的困難,導致母語者聽不懂。大部分的錯 誤是他人糾正的。

2.0 準備得不好,會造成溝通上的障礙。說出的話母語者很難理解。需要 老師不斷地改正。

1.5 準備得非常少,而且對演示造成許多問題。需要老師不斷地幫忙才能 溝通。沒達到表現人物的標準。

1.0 完全沒準備,完全沒達到標準。

0 未上課

第二種測試方式需要採用綜合評分標準來測試學生課堂上的表現,例如操練、

問答、遊戲、小考等。教師進行學習成果的評量前得跟學生說明清楚測試的要求與 標準。至於這門課的成績標準,之所以課堂活動的表現佔百分之五十是因為依據體 演文化教學法的理念,學生必須在課堂活動的能夠有優良的表現顯示他們真的掌握 了語言之應用。基於體演文化教學法之初級華語課上的成績標準如下:

一、作業 (Homework):20%

二、課堂活動的表現 (Performance):50%

a. 對話演練:25%

b. 其他活動表現(包括語言操練、練習、討論等):25%

三、小組計畫 (Projects):10%

四、小考 (Quizzes):10%

五、大考 (Exams):10%

四、教材選擇

設立教學目標以後,為了達到訂定的教學目標,教材選擇得要經過一些考 量。首先,教材要符合美國外語學習的標準,也就是說教材要圍繞著五大C與三種 溝通模式的原則設計。再者,為了使學生產生既正確又符合文化規則的中文,教材 要有真實的對話。而且,為了加強學生對跨文化交際與行為文化的理解,教材中亦 要提供真實語料,例如菜單、火車時間表、路標等。Chu (1997)認為好的教材要提 供正確的語言、恰當的文化信息、以及有效的功能性說明。

除此之外,經過學習需求分析的調查,其他因素對選擇教材也非常重要。教 材必須有趣味性;對話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同時,若有五彩繽紛的教材圖片以 及豐富的互動式活動,就可以增加美國高中生對學習中文的動機。Chu (1997)也認 為教材的內容要更新,因為更新的教材才能注意到語言變化將如何應用在現代社會 中。雖然在第四章的教材分析中可以看出吳偉克編寫的教材(Chinese: Communicating

in Culture)在六本教材之中對行為文化內容著墨最多,且在結合語言與文化的方式

上最成功,但實際上,該教材的內容缺少趣味性,此外,該教材在零起點階段不介 紹漢字,與一般高中課堂的需求有所出入。於是,考量上述諸多要素後,筆者決定 採用《中文聽說讀寫》Level 1 Part 1 第三版為主要教材,同時也會加入其他輔助教 材。儘管此本教材不是很重視行為文化,但因為此本教材趣味性十足,對話情節具 故事性的,對話內容很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是美國高中最常使用的初級教材,所 以筆者認為本教材最符合本研究與學生的需求。至於其他輔助教材,筆者會使用

《中文聽說讀寫》提供的軟體、練習本以及自己準備的學習單等。不過,依據體演 文化教學法的理念,此本教材在融合語言與文化的方法方面不是很完整,因此教師 還需要補充文化情境以及行為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