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場域中的個人與組織: 「創意」資本的建構、表現、轉化

第三節、 「創意」生產線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1 

三、規則規範的建立:企劃會與例行會議

企劃午餐會每個月舉行一次,將所有企劃人員聚集,分享資源與作法,以及 一些成功案例,這個屬於內部分享。外部分享則會找外部講師,介紹企劃人員可 以使用的技術、方法與工具,如社群行銷的成功方式。

每週例會為工作會議,用意在瞭解部門內其他企劃人員各自在做的提案,遭 遇的困難為何,例如講師邀約問題,可藉此提出並請其他企劃人員給予建議。另 外也會要求企劃人員看同業雜誌,對核心議題掌握度必須瞭解,並提出其他可以 學習的創新作法。此種工作經驗分享與產業知識傳遞的會議,事實上對工作者專 業能力的協助仍是有限。

從企劃人員Patricia 陳述自身的經驗可略知一二:「雖然能夠瞭解別人的案 子和企劃案進行的過程,可是要內化為自己使用還有一大段距離。我覺得常常 學得很多,吸收到的卻很少,還是要靠過去的經驗來支撐」。

Sandy 對此表示意見:「這些會議只是聯絡情感的時候,說實在話還蠻浪費 時間,因為只是知道哪個企劃人員怎麼做提案的發想,加上把每個人的專長拿 出來分享而已」。

持部分認同意見的Patty 認為:「外面講師的分享的部分對我來說還有些幫 助,例如有些公關操作的課程,對於我要舉辦記者會時的動員媒體會很需要。

另外其他企劃人員分享自己的提案經驗,這部分我覺得幫助不大」。

但資淺企劃人員Lucy 卻蠻認同這樣的做法,她覺得:「大家分享邀過的講 師,可以瞭解他們的能力和性格,未來可否作為我自己案子的邀約對象,在這 樣的會議之下,知識是流通的」。

第三節、「創意」生產線  一、什麼是好創意

雜誌媒體善用自己的平台資源,內容生產的優勢,大量承接整合行銷專案,

以彌補在發行上的收益缺口。不過市場有限,要拿到這些專案,就必須與其它媒 體競爭、彰顯優勢,因此雜誌經營者時常鼓勵產製者,要能做出不同於其它媒體 的「創新」或「創意」作為指導方針。一位主管階級受訪者Marge 說:

企劃人員要面對社會事物的興起,必須具備新能力才能和新「機會」接軌。

以前工作者只要會寫proposal,現在不但要會寫還要知道如何辦活動、做宣 傳,具備設計能力或美感能力。

不過,經前文闡述了企劃人員的工作流程,不難看出整個部門所標榜的「創 意」,都必須先瞭解廣告客戶習性與需求後再「框架」議題,也就是說創新、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2 

意的前提是為了獲得廣告主「認同」,而不是作為媒體職責想要為讀者「挖掘」

好題材。再者,只要創意提案被許可進而帶來獲利,對廣告主、企劃部門、整合 行銷部門及整個雜誌社來說,就是所謂的「好」創意。

這樣的勞動過程處處充斥著創意的矛盾,究竟在該場域的行動者是如何看待 他們所強調的「創意」?以管理階層而言,企劃主管Marge 對「創意」之定義提 出一些意見:

在產業的不同面向找到新的元素,行銷專業的每一個環節採用新的方式進行、

包裝,這些都是創意的表現。此外,創意要能夠妥善地被整合、布局,可以 被實際「執行」,並且要能夠被「管理」。

資深企劃人員 Lisa 與上級的想法契合,即創意實踐是經由適當的組合和搭配完 成。她認為: 

工作者應該從企劃案中任一可以注入創意之處。廣告客戶沒做過得東西、社 內沒人嘗試過,或在執行當中調整了宣傳的方式,最後結果反應很好,可以 達到它的目的性,就是提案的創意。企劃最難的部分不是每一次都要想出很 難的創意,而是有沒有辦法可以呈現出每個案子最好的表現方式與樣貌。 

不過,企劃人員Maggie 與 Lucy 卻覺得:「要想出新的是最困難的事情,你常常 會發現那些活動的標題都一樣」。但是對業務人員Tina 而言,一個有創意的案子,

反而是「你做了一個和過往很不一樣的案子,可以把這個成功的案例複製到其他 廣告客戶身上,並且不斷地複製複製下去」。

換言之,在雜誌媒體的工作場合中,有該場域的評斷標準,在既定的「生產 框架」裡,以及組織內部的「產製共識」,「創意」的優劣,究竟是用什麼樣的標 準、角度來衡量?此外,在這樣的場域中,創意究竟是如何生成、如何被建構,

又是透過怎樣的機制被產製?

二、如何製造創意

既然是一個以客戶喜好為主的創意產製,這些企劃人員要怎麼判斷和察覺所 發想出來的點子可以迎合這些廣告主的需求?「創意」想法如何激發?資深工作 者Lisa 談到自己的做法:

通常業務會先帶些資訊回來,包括口頭敘述或客戶資料,同時我也會去官網 搜查他們喜歡的視覺模式、哪樣的文字。如果我有機會去客戶公司,我會觀 察他們的企業文化、公司氛圍及從業人員行為是何種型態。

企劃、美感及宣傳能力對一名企劃人員而言,必需要精進到怎麼樣的境界才 是符合場域所謂能夠有創意的要求?場域裡面又是以什麼樣的準則來進行評估 企劃人員的良劣?再者,所謂的新「機會」在這樣的場域當中,實際上指的是雜 誌媒體能在競爭中得到的「新提案」,還是企劃個人在職涯能力的培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3 

若以一場論壇活動來說,在雜誌媒體的層次上考慮,如何達成所謂的「創意」, 不外乎建構出更新穎的議題,同時也要保有「賣點」,其他還包括行銷宣傳的創 新,實際活動執行的作法改變等,這些都是上級認為可以製造差異化的機會。

無論是我曾經工作的經驗,或是訪談得到的資訊,兩相對照之下其實可以印 證一個企劃案的發想、撰寫到執行的過程,如何達成該場域所重視的「創意」,

其實都是透過極為類似的勞動方式來實踐。大部分的企劃人員都提到他們常態的 工作模式,不脫離三個「撇步」,通常一開始會從網路不斷蒐集大量的國內外「資 料」先刺激靈感,再來就是翻閱其他刊物、雜誌,再不行就會參考自己或其他企 劃以前做過的案子。換言之,幾乎所有的企劃人員都是從「網路」、「雜誌」,及

「文案」三種來源挑選適合的字眼,並「重組」成企劃案的大主題、大標與小標。

在沒有任何點子的時候,較為資淺的企劃Lucy 就採用了上述的方式,也會詢問 Sandy 可不可以幫我想一個題目?或是說現在我想不出來,拜託你丟幾個文案給 我,她說:「就是到處偷一點到處偷一點」。另一個企劃Patty 的經驗:「我會針對 接案的議題來搜尋是否有類似辦過的活動,會用什麼樣的名稱包裝,或是從國外 的網站看哪些主題去包裝,再抓一些『關鍵字』兜起來」。 

較為資深一些的企劃如Maggie 在發想創意亦有同樣的作法,她說生活中也 會有些想法能夠挪用,不過多半是參考其他辦理單位的架構,真正議題性的活動 還是得回去挖資料。她認為發想的關鍵就是:「找到廣告客戶可能會喜歡的字眼,

有很多方式你能得知客戶有一定要放上去的東西,可能是智慧、商機、smart 之 類的關鍵字」。而Sandy 則形容:「企劃人員就像廚師一樣,需要把議題重新炒一 炒做包裝,還可以不同形式賣出。例如某刊每一年都會做糧食的意義,也設立一 個部落格在內部經營,每年把同樣的東西,及三年前做過得重新再炒,或做文字 編輯,就可以賣很多廣告客戶、教育部,以及公單位」。

由此可知,該場域要求的「創意」、「創新」之產製邏輯,並非表面上發展一 個新創的議題,這些廣告企劃案的「標題」往往是從舊的東西「再提煉」出一點 新意,透過來自四面八方的資料重新組裝而成。

另外,為了賺進更多利潤,雜誌社盡可能多承接企劃案,可能涉及多面向議 題,但不見得都是企劃人員平常接觸的議題,便可能利用既有的題材來加以修改。

不僅受到這些環境因素的影響,這些企劃工作者目前所承襲下來的工作習慣,都 是透過部門人員口耳相傳承襲下來,包括要從哪些平台找資料,一份企劃案的固 定架構等。最為矛盾之處在於固定的工作流程、模式都在教導這群人比較快速的 做事方法,但整個工作環境氛圍,卻又一直不斷灌輸著企劃人員應該做出新東西,

期許真正勞動的這一群人要有所突破、改變。綜言之,時間的壓縮、工作量的負 荷、慣常的工作型態,以及企劃部門的歡樂氣氛,都是讓工作者難以靜下心來思 考「創意」提案該如何發揮的影響因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4 

一般來說企劃人員對於「不創意」的認定,多半都是標新立異的創意,只是 為了與眾不同而做出來的噱頭。Sandy 舉例曾經協助同事辦理一場論壇,但廣告 客戶卻要他們做出一艘軍艦藉由燈光搭配、海浪波動進行「啟動儀式」,她認為 這就是毫無所謂的創意,耗費太多人力與成本的投入,只為博取新聞畫面,讓廣 告客戶向他們的上級長官交代。Lisa 與 Patty 說大部分來自公部門作為「結案」

的專案都會是比較沒有創意的案子,他們要的就是中規中矩的活動而已,太多改 變反而不容易被認同,而且這些論壇活動有固定的主題和場次,一切依照廣告客 戶的方向、要求做規劃。Maggie 則認為沒有創意的作法,就是複製上一份提案 改個年度。

換言之,無論是企劃人員、管理階級、業務人員所認同的創意並非實際創建 一個全新的事物,上述對創意的意含所談論的都是指某種合乎產業邏輯的產製模

換言之,無論是企劃人員、管理階級、業務人員所認同的創意並非實際創建 一個全新的事物,上述對創意的意含所談論的都是指某種合乎產業邏輯的產製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