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回顧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3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研究回顧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背景報告》的定義,「文化產業」乃是:「知識 性財貨與服務的生產具創造財富與收入的潛能,並運用創造力、文化知識、智慧 版權生產有社會文化意義的產品與服務」。對照雜誌社的整合行銷部門,也正是 以「運用創造力」生產具有文化意義與收入的知識性服務者自居;強調創意的重 要性,營造自由彈性的工作氛圍、職場培訓營與酬賞制度,並將創意的實現視為 理所當然的工作目標。 

 

然而,在定義之外,更令人好奇的正是,特定產業的「創意」是如何被標舉、

被誰以何種方式強調?在什麼樣的情境之下、如何被生產?相較於文化是門好生 意,為何我作為一個知識性服務的創意工作者,在工作場域中卻沒有感受到產業 擁有的「創造財富和收入的潛能」、「文化知識」和「創造力」的發揮?創意工作 者、生產創意的方式與創意產品之間的斷裂又應該如何被解釋? 據此,本研究 採用 Bourdieu 場域理論的架構,將雜誌社作為一個文化生產的場域,解構場域 內部不同位置的行動者之間的權力關係,如何影響企劃人員的「創意」勞動?其 中,資本配置不同的行動者們又如何在勞動過程中回應場域限制,在生產「創意」

產品的同時,再生產了場域內製造「創意」的意識形態。 

 

因此,本文試圖脈絡化地理解問題: 

一、雜誌社的場域架構與規則是如何被建構而成?各部門的資源分布與互動 關係是如何?在既有的組織結構限制下一般企劃人員的勞動情況為何? 

二、在雜誌社裡,「創意」在組織內部如何被定義?這樣的定義又如何影響 企劃人員所產製的「創意提案」如何創意? 

三、不同資本的企劃人員在面對雜誌社的既有結構時,他們會如何做出回應?

會採取哪些策略?創意勞動過程中,企劃人員又是如何進行資本的積累 與兌換? 

雜誌社裡的架構主要由企劃部、業務部、編輯部與行銷部等組成,其中企劃 部與業務部有緊密的提案合作關係,這兩個部門又習慣藉由編輯部所建立的「文 化資本」,替商業性的專案活動進行加分。在這既有規則運作之中,企劃人員常 同時承接幾個提案,因而交雜不同的工作流程,加上在企劃到執行多半都是孤立 無援的狀態,因此企劃人員必須具備「獨立作業」與「多工」的能力,才能應付 一般的勞動情況。除了既定的專業分工之外,組織內部還會從會議和職場訓練中 灌輸場域規則或勞動意識,企圖使企劃順服於日常的工作壓力,並視之為理所當 然;一開始從新進企劃人員進入之時,便塑造自由、彈性的「工作氛圍」,構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4 

對場域的認同。組織方面,由「訓練營」強化重視創意生產與競爭的意識,並從 社員大會的「表揚儀式」和「獎金酬賞」,讚揚公司所認可、具有商業價值的「創 意企劃」,同時灌輸企劃個人趕工、部門價值與個人成就的重要性。 

 

但實際上,這個場域對創意的定義,文化資本、創意多的企劃人員認為針對 企劃案「任一環節」做出新嘗試,能被廣告客戶認可,達到目的,就可以稱之為 創意;資本較少的企劃人員認為創意達成有其困難,很多議題到最後都長得一樣;

對於業務人員來說,能夠不斷複製、一賣再賣就是創意表現。對他們而言創意只 是一種說法或詞彙,並非真正考量,只要符合客戶需求與成本控制就是好的創意;

主管階級認為創意應出現在案子的每個層面,包括議題發想、行銷配置與設定、

執行過程的優化,以及控管活動的流暢度。換句話說,創意可被系統性的管理、

整合與執行,只要能降低成本、達成業績、客戶買單、省時省事都可以叫做創意。 

 

雜誌社喜愛挑選好做企劃案的策略,採用便宜的組合方案,以及複製過去成 功的經驗。企劃人員在生產創意提案時,必須顧及時間壓力及廣告主喜好,並多 半會從組織內部學習慣用的產製方式。資本較少的企劃人員在撰寫文案時,習慣 從網路資料、舊文案與其他競刊中找尋靈感,挑選適用的字眼重新包裝與組合。

但是對於資本較多的企劃人員來說,他們會從基本資訊的蒐集開始,再將龐大資 料內化後,投注自己的想法,並根據不同屬性的廣告客戶調整出較易被採納的企 劃案。一旦他們在進行提案生產的時間不夠用時,他們也較資本少的企劃人員有 更足夠的企劃案可予以參考、挪用。 

 

所以本研究場域的提案產製,除受到企劃案量多寡、難度的影響外,如此的 勞動環境還會促使企劃人員選擇快速完成提案。加上個人資本不足的情況下,創 意發想也易受到組織內部慣習的限制。但資本多的企劃人員卻不盡然如此,他們 更熟悉場域的運作邏輯,懂得提取資本應對各項要求,並在既有的結構限制中,

找到最適當且符應組織內部的製作模式。 

 

在解讀創意如何被定義及建構之後,也試圖從創意概念化了資本高低的企劃 人員之不同的創意勞動,如此更能適當地理解場域的創意框架,接著本文處理了 第二組研究問題:企劃人員如何進行資本的積累與兌換?不同資本的企劃人員如 何回應既有結構?

企劃人員是從一個個承接下來的企劃案中,累積文化資本、社會資本、經濟 資本,甚至是象徵資本。為提高成案的可能性,避免提案一再更改,組織內部會 挑選相對資本多的企劃人員作為「新案型」與「高預算案」的負責人員。此慣例 使得原資本多的企劃工作者得以操作到較具「規模」的企劃案,並從中提昇撰寫 高難度企劃案的能力,轉化成「文化資本」;加上大案可接觸到更多具有知名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5 

的講師,或是過往沒有合作過的跨國企業,如微軟、雅虎、google 等,以及將提 案工作項目發給外包美編或其他廠商,藉此累積未來辦理專案的「社會資本」;

儘管企劃人員獎金較業務來得少,但是資本多的企劃接到高預算案的機會高,所 獲得酬賞也較小型提案多出不少,因而能夠提高「經濟資本」。各項資本的日積 月累,讓他們在提案成功機率最高,廣告客戶評價好,又有辦理過許多大型提案 的光環加諸在身上,會得到業務人員或管理階層對其「創意能力」肯定,甚至需 要拜託他們寫企劃案。如此一來,常導致非多資本企劃不可的影響,雜誌社要靠 他們接案生財。 

 

相對地,資本不足的企劃人員難以應付高難度的企劃提案,常被指派的都是 小案子,又或者是預算少、產業層次較低的廣告客戶,常常做完一次就不會再合 作的企業。因此,對企劃人員的資本累積不利,所能累積的文化資本、經濟資本 皆十分有限。除非企劃人員做到上級所認為的創意要可被管理,發掘企劃案的亮 點,才有可能在場域中被注意。此外,倘若企劃工作者本身不完全認同、依循場 域規則,同樣會使資本積累趨緩,以及只能累積部分資本,難以擴增資本的種類。 

 

根據本研究發現,場域規則並非靜止不變,企劃人員會依據所面臨的情境、

不同案型,與客戶、上級要求調整資本的運籌帷幄。他們憑藉著自我資本分別占 據位置,再透過各項資本的累積、轉換與其他行動者競爭,甚至進一步改變場域 的運作規則,並建立對鞏固自己位置有利的新規範和規則。換言之,即便是資本 少的企劃人員也懂得利用資本及策略獲取某種程度的紓解。

這些企劃工作者展現出對結構的協商(negotiation)、對抗與退場三種方式。

一般而言,無論資深或資淺的企劃人員為了增加自己辦理企劃案的「經驗值」,

在某種程度都會選擇先忍受來自上級所施加的壓力。資本高者常須肩負管理階層 加諸企劃案的「成敗責任」、監管其他人員的企劃案「完成度」。而資本相對匱乏 者須面對來自上級的質疑與不信任,在應對業務人員的時候,因資本缺乏商議空 間低,例如來自廣告客戶的進度壓力,以及不合理的修改要求。時間壓力有時候 也會導致協商失敗,企劃人員因此選擇妥協(compromise)。

另外,資本掌握多的人會將業務人員要求降低到合理範圍,有時更會凌駕他 們的角色,直接說服廣告客戶。更為積極的作法,就是透過手中籌碼與上級進行 談判,常利用「離職」說詞,換取較佳的薪資條件、職位階級,以及轉調至組織 內部的其他職務。換言之,善於靈活運用資本者有辦法逃逸場域的限制。

部分具有一定資本、又不全然服膺場域規則的企劃人員,察覺到該場域實際 對創意產製的要求,只要摸索出廣告客戶的習性,確保他們能夠接受即可,根本 不需要大費周章嘗試更新的議題或刻意突破。而這樣的企劃工作者也輕易地「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6 

破」上級會關注的面向,進行良好掩飾以躲避上級的進度監管。他們所試圖做出 對組織運作邏輯的抵抗,在面對業務人員帶回來的無理要求時,也會迂迴的說服 業務人員,將協議的角色丟回去給他們自行說服廣告客戶。 

   

當然企劃人員也可能在一開始嘗試適應場域規則,並服膺管理階層、業務人 員及廣告客戶所提出的要求,但是只要協商與議價能力不足,就會遭遇更多勞力 付出,承受矛盾與兩難困境。因此一旦他們看穿不合理的運作,外在結構、內部

當然企劃人員也可能在一開始嘗試適應場域規則,並服膺管理階層、業務人 員及廣告客戶所提出的要求,但是只要協商與議價能力不足,就會遭遇更多勞力 付出,承受矛盾與兩難困境。因此一旦他們看穿不合理的運作,外在結構、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