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動勢團體之探討與方案內涵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對於人際與情緒因應的技巧,將能有效舒緩青少女之憂鬱情緒。上述文獻,也支 持本研究針對國中階段青少女進行憂鬱情緒經驗探究,透過身體為媒介,其姿 勢、體態、律動傳遞著每個人的狀態,在個體所屬的身體文化脈絡下,創造身體 和內在情緒的連結,讓青少女的關注從外而內洞察自我情緒狀態,了解過往曾經 的憂鬱情緒經驗,是本研究欲探究的目的之一。

第三節 動勢團體之探討與方案內涵

壹、動勢理論之定義

Ellis(2001)指出:身心有一種相互的關係,動作與情感之間也具有遞迴關係 (recursive relationship)。動作不僅是一種體驗、表達和溝通的媒介,而且動作本 身也可以透過身體的表達和象徵的領域來創造意義。而 Goodill(2005)對於身體意 象的定義是:身體的心理表徵,包含身體的感覺、記憶、評價及態度,這是個動 態的過程。吳英璋(2001)提出:身體會記憶所有的生活經驗,經驗的記憶不只是 語言所能描述的場景、歷程、感受或教訓/啟示/結論,它還包含語言無法描述的 感覺與感受,後者(整體的經驗)可以藉各種藝術的媒介特徵與符號象徵做較有效 的表達。根據上述學者的論述,可得知身體與心理具有一定程度之緊密連結,而 身體的表現也某種程度呈現了心理的經驗表徵。

李宗芹教授在民國七十一年時,是台灣首位將舞蹈治療概念帶入醫療體系之 舞蹈治療師,其為傳統而冷冰冰的精神科病房,注入動勢身體意象的元素。動勢 身體意象的主軸在於:透過舞蹈動作的方式促發「心理」的成長與變化,在藝術 媒材的介入方式中,帶領人們對自我身體的領悟與熟悉。

而李宗芹(2010)更整合其數十年擔任舞蹈治療師的實務經驗,進一步提出

「動勢」(Dongshi)理論。其認為:人是整體性的存在,每個人的身體都有著姿勢、

體態和律動。體是姿態之間,傳遞著每個人的樣貌與個人的氣質。此外,活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呼吸著也是一種「動態」的存有;即使不跳舞,靜止不動時,也都在傳達某些訊 息,也有其「勢」,故以「動勢」一詞涵蓋身體表達的動作。其指出:「動勢」是 用來指稱身體的「潛勢」,是透過身體感覺的生成與誘引,創發出「身體力量」

或「身體動勢」,而使得主體可以藉此轉化的各種潛在可能性。「力量」是指出身 體動作的可能性的潛在狀態(名詞),而「動勢」較能指出這種狀態的時間特性(動 詞與進行中)。由此可知,人體在動態歷程中,會生成一種隱含的力量,此為「動 勢」之基礎概念。

貳、動勢擷取介入之內涵

一、動勢─擷取─介入介紹

動中的身體,稍縱即逝,並不容易捉摸,因此從動勢之中觀察評估並非易事。

因此李宗芹(2016)提出「擷取」(pick up)的方法,捕捉與留住身體流動的特質。「擷 取」是「整體性的攝受」,以身體「感覺」眼前個案(動者)的身體,且為了要讓 這個體驗的感覺被看見、被理解,除了身體回應之外,還可以「跨模組」

(cross-modal)的方式呼應動者的表現。

而「介入」(intervention)是指在擷取出來的動勢中去凝固、重整、串聯與個 案有關的意義。在介入時,已能知道與了解個案的感受,然仍需去識別,標示個 案的感受。因此擷取─介入並非外在的評量或診斷,它是一種方法,這種方法讓 治療師能夠在移動的身體姿態中,抓取某一種動作瞬間,將之凝固起來,在這姿 態動作上放大、重複,再進一步確認與動作相應的心理感覺。以下藉由表 2-3-1 說明動勢─擷取─介入的目的、方法及心理意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它包含的不只是音樂上的節奏,還涉及了身體動作的快慢、時間的長度、動作與 動作之間停頓多久(週期)、緊密的程度(頻率)、規則或不規則的呈現方式等。在 動勢擷取介入方法中,分為兩種身體韻律:「彈性節奏」與「固定節奏」。 1.彈性節奏

「彈性」指這種節奏是由自己身體「生長出來」的節奏,它和身體內在節奏 以及空間處境有著有機的互動關係,而且它是可以隨時變動的。

2.固定節奏

「固定」則是一種相對「不變化」的節奏,它源生於某種功能上的必要性,

而形塑了身體運作的模式,但在離開了某種功能的運作之後,這個身體運作的模 式依然殘留在人的身上,使人繼續在那種身體模式的精神氛圍中,無法逃離。

(三)第三面向:身體感覺強度

「身體感覺強度」(strength of corporeal feeling)是在身體中的情緒或感覺,常 是隱喻未明的狀態,我們卻能從身體的感官線索中感覺到它。身體感覺強度包含 了身體肌肉的感覺,但也連帶出心裡的情感,此時的身體混融了一種感覺性。在 動勢擷取介入,我們將隱藏在身體內的情緒感覺,透過身體展現出來,這是一種 身心間的交互牽引。而「身體感覺強度」的介入,是治療師從自身覺受中同理他 人,揣測案主可能的心理情緒,由此層面介入,並在身體的動作上來承接,發展 動勢與轉化。

(四)三面向討論

此「動勢─擷取─介入」可以圖 2-3-1 呈現其概念。自我包含身體心靈在其 中,其外的三個層面,都會在身體顯示出某種動勢,且每一層面皆與自我有關,

亦都有各自的變化。當治療師進行某一個面向的「動勢擷取介入」後,亦會帶動 其他兩個面向之發展,此動態、持續進行的情形,正如同一個轉動的風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2-3-1 「動勢─擷取─介入」三面向

資料來源:李宗芹(2016)。自閉症幼兒人際參與探究─以動勢擷取介入為路徑。

臺北市:師大書苑。

根據「動勢─擷取─介入」三面向得知,身心靈乃一全人系統之緊密結合。

而研究者連結到自身初任職國中輔導教師幾年的經驗中,經常思考著:在例行的 輔導工作(教學授課、個別諮商、小團體輔導、系統合作等)之中,除了增加專業 理論的吸收與增強實務經驗,最使我困擾與深感不足的是:「如何能更看見對方 的需求呢?」

在 Mehrabian(1971)提出之溝通理論中,溝通包含了三個關鍵的要素:說話 的內容(words)、語調(tone of voice)、非語言行為(non-verbal behaviors),而 其比例為 7:38:55。換而言之,人際互動之中所擷取之訊息,竟有高達 55%是透 過身體所傳遞之非語言訊息。但是,除了肉眼能觀察的身體動作姿態之外,研究 者更好奇的是:「是否能從身體動作姿態之中,更進一步看見當事人的內在情緒 感受?」此疑惑,研究者在「動勢─擷取─介入」理論中,獲得初步的啟發;亦 認為這是在諮商理論與技術的傳統範疇之外,可進一步著眼與實作的切入角度,

感 覺 強 度

身 形 力 度 韻 律 密 度

Body

Self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並具備能補足現有教育輔導研究中,對於身體動作觀察不足的價值。

其中,研究者反思在「身體感覺強度」的面向,可說是教師從自身感受中同 理學生,揣測他們在此動勢之背後,可能的心理情緒,是從身體為媒介,穿透出 高層次同理心─讀出案主的弦外之音的體現。研究者在此研究的動勢團體中,觀 察一位這學期剛轉學來的八年級女生,她經常表現出內向、害羞、拘謹的姿態,

從面部表情,研究者亦時常觀察出憂憂的情緒狀態,且從該生身體意象量表之憂 鬱情緒部分,發覺該生具有高度憂鬱傾向。反向推回其在身體意象問卷中,在自 我身體滿意度、身體欣賞度、擔心他人對自我外表評價度三面向中,皆位居高得 分的刻板區,亦即表示該生對自己外貌的看法,可能存在著一些迷思,而且這些 迷思的影響很大,造成該生在看待自己身體時,態度缺乏彈性。此案例也讓研究 者驚訝於身體意象與憂鬱情緒之關聯,以及情緒感受即使未經意識,也會由身體 感覺強度中無意透漏,此為輔導現場中,真實而中性能與學生開啟探詢與討論的 良好契機。

另外,因為國中生尚處於身心急遽發展之青春期階段,在實務現場之中,研 究者經常觀察到「學生的思考與表達尚未同步」的現象。很多學生其內在世界的 情感與動力充沛,但是其受限於口說能力而無法細細表達;亦或是極端的情形 是,學生能像小大人似說得頭頭是道,但進一步探詢後,發現其並未是發自學生 本身的所思所想,經常是來自周遭大人從小到大的教條規訓,不是該生真實的思 慮。因此,研究者認為,「動勢─擷取─介入」將學生的外在動作姿態擷取定格,

並在教師協助下,使其內在世界透過重新組合、連結意義,深入識別感受並連結 內外在自我,是身心合一的具體展現。此擷取介入歷程,對於學生最大的優點便 是:學生能習得更進階省思身心靈在自己身上的對話與互動的技巧,學習敏銳覺 察自己的情緒,並重新塑造合宜的身體意象,建立更全然的自我概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動勢團體之內涵

一、動勢場之概念

李宗芹(2010)將動勢團體以「動勢場」(Dongshi Field)的概念詮釋,能更精準 地將團體的環境與團體成員的身體共融在一起。團體成員於身體運作的「動勢場」

中,肉眼可見的是團體領導者、團體成員和整個空間(地板、光線、溫度、空氣、

擺設、大小…)。其中,最被關注的是身體,包含團體成員與帶領者本身的身體,

團體成員與帶領者的身體以及整個空間為媒介,自然而然地讓場中某些事物(屬 於現場的具體條件)連結在一起。這個連結的發生不是在「計劃藍圖」之中,因 為身體與現場會生產什麼出來是無法完全計畫、控制的。

在團體之中,要讓「動勢場」醞釀且發生,讓各種異質的身體兜攏在一塊、

分開、加入新的元素,動用的是自身的身體能力,對現場的感應和判斷,在現場 步步引導身體動勢發展。

動勢場是「讓人成為可能的」藉著身體「去…成為」(let to be)你自己。也因 為我不知道你會成為什麼,於是在「我」與「你」之間(between),在「我」與「團 體」之間,它既不屬於你也不屬於我,是「在…之間」的,是一種「第三」的力

動勢場是「讓人成為可能的」藉著身體「去…成為」(let to be)你自己。也因 為我不知道你會成為什麼,於是在「我」與「你」之間(between),在「我」與「團 體」之間,它既不屬於你也不屬於我,是「在…之間」的,是一種「第三」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