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青少女身體意象建構與憂鬱情緒經驗之關係探索,以動勢團 體為取向。本章首先陳述研究身體意象意象和憂鬱情緒經驗的動機,引出本研究 的目的與待答問題,並解釋本研究重要的名詞。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研究 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曾經,與兩位學生的互動令研究者印象深刻卻也感到心疼。一位是體態較為 豐腴、不論氣候總是穿著長袖長褲的學生,哭喪著臉說:「老師,為什麼大家都 只看外表交朋友呢?我的身材不是我能夠決定的呀……」又一次在情緒探索的課 程中,一位看來是班級活躍人物、卻時常帶著口罩的學生,在學習單上透露:「其 實我並不喜歡自己,因為覺得自己長得並不好看……」前者主要是因為外在身體 特徵而不受人際歡迎的學生,時常遭遇同學的嘲弄而感到生氣與委屈;後者則是 普遍被認為外在身體形象較同儕較具吸引力的學生,卻也抱持自我負向評價。這 兩位學生具備的共同特質是:都是因為身體意象而感到情緒困擾的國中女生,且 如此意念已經讓她們採取遮蔽身體的具體行動。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6)發表之國中學生健康行為調查報告指 出:40.4%的國中學生對於自己的身材或體形不滿意,其中又以女性學生對自己 的身形滿意度較差,每兩位國中女學生,就有一人對自己的身形不滿意(52.2%),

可見得身體意象對於國中學生之影響。不過,研究者以身為國中專任輔導教師之 角度進行初步文本分析,綜觀國中一至六冊綜合活動─輔導課程之教學內容,並 無提及對於自我身體意象與建立合宜審美觀的教材,是為輔導活動之懸缺課程。

而在國中三年級上學期的健康教育課程中,雖有一章節「體型面面觀」,但文本 內容偏向省思生理層面之合宜身型,及學習建立健康的體型價值觀,並無提及「身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體意象」此深入內在自我對話之探討。研究者認為現行國中教材對於身體意象之 重視度與涉入不深,是在未來可待加強之處。

根據 Rodgers、McLean 與 Paxton (2015)指出,女生對於身體意象的關注比 例在前青春期急劇地增加,約 45%的前青春期青少女顯示身體不滿意。Jonathan 和 Barbara (2013)則指出年輕女性普遍存在談論負向、專注在外表上的對話之現 象,其與不好的身體意象、想要變瘦的慾望、增加飲食失調病狀、高憂鬱和低自 尊有所關連。而從國內相關研究結果得知:青少年在乎他人對自己身體意象的評 價,且在身體意象部分最重視自己的外表;國中生對於外表關注度較高,但滿意 度相對較低;而女性在身體意象困擾困擾的程度均較男性為高,且自覺體型較胖 的青少年其身體意象困擾的程度亦大於自覺體型較瘦者(楊淑昭,2011 ; 郭怡 秀,2016 ; 陳俐君,2008)。由以上研究得知,青春期男女對於身體意象開始提 高關注,其中青少女對於身體意象感到困擾的程度高於男性,此現象和研究者國 中校園的實務現場中之觀察頗為相似。

憂鬱症、愛滋病與癌症已經並列本世紀三大疾病。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 (WHO)指出,全球超過三億人受憂鬱症困擾,約佔全球人口的 4.3%,其中又以 女性、青年及老人最容易受憂鬱症影響而無法正常生活或工作。而近年來憂鬱發 生的年齡層逐漸下降,青少年的憂鬱情緒逐漸受到重視,當憂鬱症狀發作時,對 於身心造成生活能力的影響,且可能導致無法挽回之自傷、自殺結果。根據呂玟 承(2016)研究結果,台灣青少年憂鬱情緒在國中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吳 承勳(2013)指出成年早期的憂鬱情緒是會受到青少年時期憂鬱的影響。而董氏基 金會(2014)則針對大台北地區青少女之憂鬱情緒、壓力源及紓壓方式進行調查,

從 2002 年至 2011 年以來,有明顯憂鬱情緒傾向之青少女,歷年來比例都高於青 少年,且身材外貌因素都在壓力源或出現負向情緒事件之前五名。由上述研究與 報告中得知,憂鬱情緒對於國中階段學生影響逐年攀升,症狀發作時對於正常生 活將造成影響,且青春期女性憂鬱情緒之比例高於男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青春期是個體由兒童向成人過渡的重要時期,生理、心理等層面將劇烈變化 與發展,身心發展與變化速度快,有著極大的不確定性和矛盾性。根據艾瑞克森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青春期正面臨自我統整與角色混淆的發展任務,

因此此時期對於建立身體意象與情緒調適的學習都極具關鍵與重要性。

儘管過去對於身體意象與憂鬱情緒之研究甚多,但研究者發現國內針對國中 生身體意象之研究僅 11 篇,針對國中生憂鬱情緒更只有 6 篇。然而,許多青少 女正面臨身體意象與憂鬱情緒之雙重困擾,在董氏基金會(2011)之調查中發現,

對於自己身材不滿意(含非常不滿意)者,有明顯憂鬱情緒的比例也高於滿意(含非 常滿意)者且達顯著,顯示青少女身體意象與憂鬱情緒之間具有關係。不過,國 內至今尚未有針對國中女生之身體意象與憂鬱情緒之相關研究,此為研究者開啟 對此議題探討之研究動機。

因此,本研究以動勢理論為取向,探討青少女身體意象建構與憂鬱情緒經驗 之關係探索,並在團體實作結束後,透過焦點團體與個別訪談方式,了解國中女 生對於自我身體意象與憂鬱情緒經驗,及之間相互關係,俾以提供教學現場之教 師與輔導相關人員做為參考,並期望提升自我輔導與教學效能。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一、了解青少女建構自我身體意象之因素。

二、了解青少女形成憂鬱情緒經驗之成因探討。

三、探索青少女建構自我身體意象(身體滿意度、身體欣賞度、擔心他人對自我 外表評價度)與憂鬱情緒經驗之關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待答問題

一、青少女對於自我身體意象之建構因素為何?

二、青少女形成憂鬱情緒經驗之成因為何?

三、國中女生之自我身體意象(身體滿意度、身體欣賞度、擔心他人對自我 外表評價度)建構與憂鬱情緒經驗之關係為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身體意象

身體意象是個人對於自我身體主觀的感覺、態度與評價,是一種綜合性的概 念,且此概念來自於個人成長經驗的積累,從人際與社會環境互動中影響形成。

本研究所指稱之身體意象,是指一個人對於自我身體與外貌的評價,主要包含三 大部分:自我身體滿意度、身體欣賞度、擔心他人對自我外表評價度(Cach, Phillips, Santos,& Hrabosky, 2004)。

貳、憂鬱情緒

本研究所提及之憂鬱情緒,是指長期的憂傷、焦慮、罪惡感、羞辱感和沒有 希望、憤怒、沮喪等感覺(Jantz & Mcmurray, 2003)。而根據余民寧、劉育如與李 仁豪(2008)所彙整之「臺灣憂鬱症量表的實用決斷分數編製報告」,其採取美國 全人醫療協會(American Holistic Medical Association, AHMA)所提出的「全人取向 的醫治方式」理念,認為憂鬱情緒可由四大部分進行評估,分別為:認知向度、

情緒向度、身體向度與人際關係向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青少女

青少女是介於兒童與成人階段之間,進入青春期階段的女性。本研究所聚焦 之青少女,為就讀研究者任教之新北市某國中,七與八年級、年齡為 13-14 歲的 國中女生。其透過主動報名或導師推薦,參與本研究之動勢團體(搖擺青春─身 體自我探索團體)。在團體歷程結束後,研究者也邀約團體成員接受兩次焦點團 體訪談,並以立意抽樣挑選四位國中女生接受一對一個別半結構式訪談,成為研 究對象。

肆、動勢團體

「動勢」概念認為人是整體性的存在,每個人的身體都有著姿勢、體態和律 動;此外,活著、呼吸著也是一種「動態」的存有,即使不跳舞,靜止不動時,

也都在傳達某些訊息,也有其「勢」,故以「動勢」一詞涵蓋身體表達的動作。

而本研究所提及的動勢團體,是由李宗芹(2016)提出之國中女生之身體意象預 防方案:動勢心理教育取向(編號:MOST105-2410-H-004-080),以預防並提升 青少女心理自尊為目的。團體帶領者為身兼國中專任輔導教師之研究者、2 名催 化員及現場協力者(錄影者)。團體以動勢理論為基本架構和主軸,團體目標的 核心為增進成員之身體意象以及對於情緒狀態覺察,一週一次,一次 45 分鐘,

共八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