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憂鬱情緒之探討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控制組皆未參加。研究結果發現對照組有顯著改變,其在自我身體意象、自尊、

身體滿意度都更正向。

Halliwell 和 Diedrichs(2014)在奠基於認知失調的身體意象和飲食疾患介入,

已對 14 歲和以上的女生有效果,以同樣之介入課程檢驗英國 12-13 歲女學生是 否有同樣效果。結果顯示女學生在介入條件下,比控制組減少對於身體不滿意和 對於理想瘦體形的內化,且增加對於負向媒體效果的彈性。

上述研究方案,不論是以課程或者小團體方式介入,都顯示對於青少女身體 意象有正向的支持效果,也支持本研究之動勢團體,以青春期早期之國中女生為 聚焦對象,目標的核心為增進成員之身體意象概念,使青少女練習更敏察自我身 體,並學習貼近自我情緒,展開內在自我對話。研究者認為針對青少女進行身體 意象介入課程或方案,協助其建立較為合宜之整體自我概念,在校園有其必要與 價值性。

第二節 憂鬱情緒之探討

第二節為憂鬱情緒之探討,研究者的梳理脈絡為:首先,針對本研究所指稱 之憂鬱情緒進行定義,引述國內外學者提出之相關理論與研究,探討憂鬱內涵,

並羅列出憂鬱症之診斷標準,將憂鬱症狀與憂鬱情緒進行比較。其次,本研究對 象為國中階段青少女,因此研究者也探究青春期的憂鬱情緒,了解此階段女性形 成憂鬱情緒的特別因素及身心影響,呼應本研究以動勢團體作為媒介介入,欲探 討青少女憂鬱情緒經驗之背景因素。

壹、憂鬱情緒之定義

本章節欲探討青少女之憂鬱情緒經驗,此處先廣泛說明憂鬱概念,而憂鬱情 緒與確診之憂鬱症在程度與諸多面向有所不同,因此也針對本研究所指之「憂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情緒」進行定義。

研究者在擔任國中輔導教師的實務經驗中,服務經確診罹患憂鬱症的學生人 數雖不多,但因為憂鬱情緒而影響其生活品質、學業表現與人際交友,並主動求 助或轉介至輔導室的學生卻不在少數,佔個案比例為多,且其對個人與同儕班級 也造成一定不安與危機,更令研究者感到心疼與無奈的是,由於社會大眾對於憂 鬱的不理解,以及此情緒伴隨而至的負向標籤,更加深處於憂鬱情緒經驗者的困 擾,其可能不知道自己需要尋求協助,也可能不清楚自己如何獲得資源,使得研 究者對此議題引發探討動機。

以下將針對憂鬱之內涵及其引發之憂鬱症進行文獻探討,並針對憂鬱情緒與 憂鬱症狀進行比較,聚焦本研究所指稱之憂鬱情緒。

一、憂鬱之內涵

「憂鬱」之概念,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前四千年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在當時 憂鬱被當成是被惡靈附身;而約在西元前四百年,古希臘醫師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提出「四體液系統學」概念,認為人類的健康和氣質會被四個顏色 的體液平衡所影響,後來憂鬱的成因被認為是黑色膽汁體質所致,顯示過往人們 對於憂鬱概念不清時,被認為是邪靈或體質不平衡所致。而隨著時代發展至今,

憂鬱是一個涵蓋多面向的名詞,它可以是一種情感性的感覺,是每個人常見的一 種負面情緒;也是一種生理的反應症狀;而在精神醫學上,憂鬱症是目前常見的 心理疾病之一。

正因為憂鬱是每個人常見之情感,在生活中你我都可能常有:「今天覺得好 煩悶」、「最近的心情很 blue」,在希臘神話中,藍色和雨、風暴有關,可連結到 當人們情緒跌入低潮時,將喪失感受快樂的能力,內心時常感到灰暗與痛苦哀 悽,身體則是承受著肩頸與全身肌肉的緊繃、各部位的不適,胸口也有一股無法 明說的糾結;在臺灣的閩南語方言中,會以「鬱卒」來表示此憂鬱狀態,訴說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中的愁悶與全身的不暢快。然而,此情緒狀態若延續時間拉長,將可能形成憂鬱 症狀,對於人們產生更全面而劇烈的影響。

在國外的文獻理論中,Beck(1964)的憂鬱認知假設負向認知是憂鬱症狀的發 展及維持的主要原因,其發現憂鬱患者的思考主題通常呈現以下特殊的特徵:獨 斷推論、選擇性摘要、過度概化、個人化、極大/極小化、二分化思考,Beck 通 稱為認知扭曲。另一方面,Beck(1976)也假設憂鬱患者具有自動化思考,其認為 憂鬱個體乃因為認知扭曲,其經驗到的新訊息只能以自動化思考的歷程同化進入 既存的認知基模中,並進一步引發或是維持憂鬱。而 Lazarus(1974)認為憂鬱是一 個人感到所處情境是無助的,或者認為自己沒有價值,而且自認必須對問題負責 的一種情形。Beck、Rush、Shaw 與 Emery(1979)指出憂鬱為一種思考障礙,個 體會對自己的生活、世界以及未來抱持負向期待。Powell(1983)指出憂鬱為一種 複雜心理感受,並且分成認知、生理、行為及情緒四個面向,例如:在認知向度 出現無望、悲觀;生理向度有失眠、體重減輕;自我行為向度出現打架激躁行為;

情緒方面則有沮喪、悲傷、負向情緒。Cantwell 與 Baker(1991)認為憂鬱是一種 具可逆與連續性質的心理狀態,幾乎所有個體都可能會經驗此種狀態,只是程度 上的差別而已,而此種差別會反應在個體的外顯行為,及對其生活所造成的影 響。Jantz 與 Mcmurray(2003)認為憂鬱情緒是指長期的憂傷、焦慮、罪惡感、羞 辱感和沒有希望、憤怒、沮喪等感覺。

在國內學者研究的部分,張春興(1995)將憂鬱解釋為屬於憂愁、悲傷、頹廢、

消沉等多種不愉快情緒綜合而成的心理狀態。按症狀之差異,憂鬱有輕重之分,

輕度憂鬱多數人都有此經驗,諸如悲觀、沉悶、生活乏趣、做事無精打采等情緒 低潮,這些正常人也會遇到,因此,短暫的憂鬱並非病態;但當憂鬱情形嚴重時,

患者行為異於常人,不僅在心理上陷入悲傷、絕望、自責及思想錯亂之地步,而 且在生理上也出現食慾不振、頭痛、心悸、兩眼無神、嘴角下陷等症狀。根據余 民寧、劉育如與李仁豪(2008)所彙整之「臺灣憂鬱症量表的實用決斷分數編製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告」,其採取美國全人醫療協會(American Holistic Medical Association, AHMA)所 提出的「全人取向的醫治方式」理念,認為憂鬱情緒可由四大部分進行評估,分 別為:認知向度、情緒向度、身體向度與人際關係向度。根據上述學者針對憂鬱 名詞之釋義,憂鬱將造成人們多面向的負向情緒與感受,並揉捻為複雜之心理狀 態,幾乎所有個體都可能經歷憂鬱情緒狀態,且此狀態可由認知、情緒、身體與 人際等面向進行評估。

在上述針對憂鬱之內涵整理中,彙整出憂鬱將使人形成認知上的阻礙,對於 所處環境感到無望,也感受不到自我價值;在情感上則是憂慮、悲傷、消沉等不 愉快的情緒綜合。憂鬱對於人體生理與心理之身心交互作用,將全面性地影響一 個人的生活,且幾乎所有個體都可能經驗此種狀態,只是程度上的差別。

二、憂鬱症

呈上述對於憂鬱內涵之文獻探討,憂鬱幾乎為每個個體都會經歷之負向情 緒狀態,不過其有程度上的差別。但是,若當憂鬱情緒影響個體之生活層面擴大 加深,則可能被判定為「憂鬱症」(depressive disorders)。本研究針對青少女憂鬱 情緒經驗進行探討,此主觀經驗之影響或深或淺,雖本研究所抽樣對象,並未具 有憂鬱症確診,但本節也針對憂鬱症進行釐清探討。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全球超過三億人口為憂鬱症所苦,佔全球 人口 4.3%,其中又以女性、青年及老人最容易受憂鬱症影響而無法正常生活或 工作。在 2005 至 2015 年間,全球憂鬱症患者人數成長 18.4%,而憂鬱症導致的 自殺行為,是 15 到 29 歲年齡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也預估:

到 2020 年全世界有三大疾病需要重視,包括心血管疾病、憂鬱症與愛滋病,可 見健康的議題不只是身體的病痛,情緒心理的健康也很重要。而依照聯合國世界 衛生組織的研究,2020 年造成人類失能(disability)前十名的疾病,第一名是憂鬱 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7)。憂鬱症會造成一個人無法工作,生產力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降,同時造成家庭社會嚴重的負擔,且憂鬱症若不及早積極治療,不僅容易復發,

且患者有可能自殺,這些都造成了生命安全的損失與遺憾。

在臺灣,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憂鬱症調查指出,約有兩百萬國人有憂鬱症的 症狀,其中罹患中、重度憂鬱症者約 125 萬人。而以流行病學盛行率估算,憂鬱 症讓台灣耗損的經濟成本,一年竟高達 405 億新台幣;而因憂鬱症無法工作所造 成的生產損失金額,則高達 309 億(林妤恒、白琳,2017)。憂鬱症導致人類生活 失能、生產力下降之現象,在全球與臺灣皆然,其造成家庭與社會的沉重負擔,

都是無法挽回的損失與遺憾,顯示憂鬱的影響力不容忽視。

目前臺灣的憂鬱症診斷,多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協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於 2013 年出版的心理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V)。其定義憂鬱症的九 大症狀如下:(一)幾乎整天且每天心情憂鬱,可由主觀報告或由他人觀察(孩童及 青少年可以是情緒易怒);(二)幾乎整天且每天明顯對所有活動降低興趣或愉悅 感;(三)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或幾乎每天食慾降低或增加;(四)幾乎每天都失 眠或嗜眠;(五)幾乎每天精神動作激動或遲滯;(六)幾乎每天疲倦或無精打采;(七) 幾乎每天自我感到無價值感,或者有過度或不恰當的罪惡感;(八)幾乎每天思考 能力和專注力降低,或是猶豫不決;(九)反覆想到死亡,反覆有自殺意念而無具 體計畫,或有自殺舉動,或是有具體的自殺計畫。若至少兩周期間,同時出現上 述九個症狀中五項(含)以上,且症狀一或二至少有一個,則可能被診斷為憂鬱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V)。其定義憂鬱症的九 大症狀如下:(一)幾乎整天且每天心情憂鬱,可由主觀報告或由他人觀察(孩童及 青少年可以是情緒易怒);(二)幾乎整天且每天明顯對所有活動降低興趣或愉悅 感;(三)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或幾乎每天食慾降低或增加;(四)幾乎每天都失 眠或嗜眠;(五)幾乎每天精神動作激動或遲滯;(六)幾乎每天疲倦或無精打采;(七) 幾乎每天自我感到無價值感,或者有過度或不恰當的罪惡感;(八)幾乎每天思考 能力和專注力降低,或是猶豫不決;(九)反覆想到死亡,反覆有自殺意念而無具 體計畫,或有自殺舉動,或是有具體的自殺計畫。若至少兩周期間,同時出現上 述九個症狀中五項(含)以上,且症狀一或二至少有一個,則可能被診斷為憂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