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北宋女性詞人的低迴溫婉:李清照、朱淑真

第四章 綢繆宛轉:晚唐迄北宋的詞人與令詞

第三節 北宋女性詞人的低迴溫婉:李清照、朱淑真

長久以來,傳統父系社會中,女性的地位總是依附於男性之下,古代對於女 性的約束相當嚴苛,尤其重視貞節觀念,門第世家之女甚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養在深閨中,遵循「三從四德」,閨閣即是女性們生活的基本空間。所謂「女子 無才便是德」,即是以男性為主導意識造成的偏差觀,因而綜觀中國文學史,女 性幾乎不可能在文學中嶄露頭角。但在宋代,詞體的活躍與娛樂文化的興盛,女 性的創造力主要表現於歌伎這般不屬正統規範的女子手中,頻繁與文人交往應對,

使宋代歌伎有著一定程度的文學造詣。然而,對於正統思想體系下的閨閣女子而 言,宋代理學尤重要求貞節,於是女子的聲音更難以聽見。不過即使在這對女子 不甚友善的環境下,李清照的出現,打破了男性為尊的文學域界,蔣勳曾說:「女 性文化和男性文化在某一種程度上的平衡,其實對文化是有好處的。當女性文化 慢慢出來的時候,會促使男性文化去檢查自身,嘗試運用婉約的東西進行轉換。」

324文學中不少男性文人模仿女子「作閨音」的作品,由此可知,文學中有部分是

「柔性」的,尤其以婉約為本色的詞體而言,女性的加入,使其有了真正以女子 之手寫女子之聲,男性詞人在觀看這些女性詞作時,也能從中領略出抒情於兩性 之間的委婉之境。

壹、人比黃花瘦:李清照令詞中的靈秀沉健 一、知己夫婿成就一代巾幗文豪

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以女性之姿留名千古的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的 她,出生於書香世家,她的父親李格非是當時著名的學者,打破男女有別的藩籬,

給予李清照極好的教育,使其年少時即享有「才女」的盛名,王灼《碧雞漫志》

中曾言她:「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325在文藝中長大的李清 照與太學士趙明誠的婚姻,是她一生中最大的幸福。趙明誠沒有大男人主義,對 於李清照洋溢的才華是欣賞敬佩的,夫妻倆情意相投,嗜好相當,最大的興趣即 是收集金石文物,在家境並不富裕的情況下,常常典當衣飾,研究保存珍貴的文 物,最後共同完成《金石錄》一書。兩人皆是詩文皆善的才子佳人,日常生活中,

經常一起品評文章、作詩填詞,在喝茶時互相考對方,某事出現在某書的某頁上,

答對者才能喝茶,李清照記性好,往往能對答如流,而趙明誠也不因此惱怒,反 而對李清照的文才更加佩服。這般夫妻間風雅的小遊戲,使兩人鶼鰈情深,因而 當不幸接踵而至時,將李清照打擊的體無完膚。身逢北宋與南宋的交界,北宋時 期的她,婚姻幸福,生活充實,但變亂下的南宋時期,父親罷官,痛失夫婿,金 石佚散,孤苦餘生,淒切而終。環境的變遷,連帶著文字風格的蛻變,詞作也從 原本滿懷閨房情趣的小女人,轉向被時代逼迫成為故作堅強的孀婦。

文學上,李清照對自己的才情是自信的,這於古代相當難得。在過去的封建

324 蔣勳,《說文學之美:感覺宋詞》,頁 230。

325 王灼,《碧雞漫志》,唐圭璋編,《詞話叢編》,頁 38。

124

社會中,女性是私密的存在,閨閣中的文字不能輕易顯露於外人眼中,但李清照 不畏懼制限,將自己的文采大方展現出去,甚至大膽嘗試詞學評論,從詞體的音 律、風格、意境等方面,談北宋各大家之詞,作出《詞論》一篇,為宋代的評論 開一先鋒。身在古代的李清照,雖為女子卻擁有極佳的運氣,她的才情,透過家 中的支持與知己夫婿的鼓勵,得以釋放光芒,為文學史寫下輝煌的女性之筆。

二、馳騁於「易安體」中的「神駿」之氣

繆鉞認為李清照其人與其詞有著一份重要的特質,他援引沈曾植(1850-1922)

評易安詞之「神駿」,進而解釋道:「所謂『神駿』者,就是說,如同駿馬一樣,

擺脫羈絆,千里飛馳,過都歷塊,不畏險阻……李清照有膽、有識、有魄力,獨 能衝破封建藩籬,以一弱女子而關心國家大事,縱論文學,臧否人物,發抒己見,

無所顧忌,這是很難能而可貴的。」326李清照的自信,使她成為女性文學的「豪 傑」,不必在意男人的眼光,以女性的視界,說出女性自己的聲音。蔣勳說:「李 清照的詞,沒有忌諱女性的特徵,她會很直接地表現女性的柔軟、委婉和某種特 殊的情思。」327詞體的婉約性,讓男性詞人有機會發覺內心柔軟的部分,而李清 照的出現,則是由真正的女性去感受自己的生命而體會出的「婉約」情思。例如 這闋〈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短短六句,有畫面,有對話,宛如電影鏡頭的藝 術手法,將惜春之情表現的淋漓盡致。周汝昌讚賞此詞:「一首六句小令,竟有 許多的層次,句句折,筆筆換,如遊名園,一步一境,嘆為奇絕!」328鏡頭由昨 夜風雨開始,「濃睡」對「殘酒」,暗藏著詞人空虛的心情,只能飲酒助睡,沒想 到一覺醒來,酒意未全消,還帶著昨夜的惆悵,接著一個捲簾的動景,藉著提問 道出詞人昨夜情緒的來源:惜花之心,而侍女回答著「海棠依舊」,卻沒有消除 詞人的擔憂,不禁嘆息這粗心的傻孩子,海棠花已是「綠肥紅瘦」了。「綠」與

「紅」,「肥」與「瘦」,兩組對比,將海棠花的憔悴描繪的栩栩如生。李清照的 用字,帶著女性獨有的俏皮與口語的活潑,女性的生活空間是侷限的,但李清照 能在這小小的空間裡,依著一件小事,寫著小小的情趣,婉轉展現女子閨情的可 愛。李清照南渡前的詞作是閨情一類,嫵媚風流,綽約輕倩,329與夫婿趙明誠的 幸福生活,常常於兩人往來的詞作中可看出,這闋〈醉花陰〉正是李清照於重陽 時節,思念遠赴異鄉任職的趙明誠而寄的「情書」: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 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

開頭詞人直接說出她現在的心情有著淡淡的哀愁,為了「薄霧濃雲」的深秋

326 繆鉞、葉嘉瑩,《靈谿詞說》,頁 333。

327 蔣勳,《說文學之美:感覺宋詞》,頁 225-226。

328 周汝昌,《別人沒教,但你必須知道的 60 首唐詩宋詞》,頁 61。

329 張夢機,《詞箋》,頁 81。

125

景致,一薄一濃,朦朧飄忽,跟隨著詞人的心境,愁著這宛如「永晝」般的漫長 日子,因為思念的人不在身邊,所以懶懶閒閒的,偶爾撩撥著房內的薰香,詞人 寂寥的情狀,還帶著隱約的撒嬌意蘊,對著遠人小小的埋怨。「又」字加深青春 易逝的感慨,在這重陽佳節,自己守著空閨,躺在床上,少了另一個人的體溫,

更感秋末的涼意。換頭場景一轉,夕陽下,詞人到了庭院小酌,化用陶淵明詩句

「採菊東籬下」引出下句的「暗香盈袖」,菊花的香氣,盈滿衣袖,「暗」的嗅覺 與「盈」的狀態,顯現詞人低迴的語調,末三句「莫道不消魂,簾捲西風,人比 黃花瘦。」一氣呵成,詞人故意倒用「簾捲西風」,使動態之景多了一層女性的 淘氣,最後將人花相比,「瘦」字作結,呼應著「莫道不消魂」,詞人思念的愁緒 因此情此景憔悴的比花還清瘦了。趙明誠收到此封「情書」時,感動萬分,立即 傾盡全力,歷時三天寫了五十首詞,予以回敬,更將此詞與自己的詞作去名,請 好友品評,結果朋友直接指出三句最佳,即是「莫道不消魂,簾捲西風,人比黃 花瘦。」讓趙明誠對妻子的才情更加敬服,實是「有妻如此,別無所求。」。趙 明誠對李清照的賞識,成就了日後李清照的盛名,然而這位傳奇女詞人也避不過 世事無常的摧殘,生於北宋末年的她,幸福了大半人生,卻在四十多歲時,金兵 南侵,國破家亡下,迫使所有人逃到南方渡劫,過程中,李清照不僅失去了最愛 的夫婿,連昔日一同收藏的金石文物也紛紛佚散,精神支柱與夢想接連幻滅,孤 寂愁苦始終殘繞著李清照的下半生。下面這闋〈添字醜奴兒〉,即是南渡後,一 次觀雨打芭蕉而引起對故國的愁思: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

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這是闋以芭蕉為題的詠物詞。詞人以一問句為起:是誰在窗前種了芭蕉樹呢?

看似隨意的詢問,卻帶著點怨氣,而怨氣源於下句「陰滿中庭,陰滿中庭」,重 覆兩次,將芭蕉的樹蔭滿布整個庭院之景強調而出。芭蕉葉的慢慢舒展與葉心的 緊緊捲附,詞人的心情隨著一片陰鬱下,既想抒放又回沉斂,如蔣勳所言:「就 像有時候我們的情感好像一個蓓蕾,鎖在心理面出不來,有時卻忽然覺得情感舒 張開來了。」330而詞人的愁,正好被這棵芭蕉引出,縈繞心頭。過片回到詞人床 上,承繼著上片的「餘情」,「傷心」滿懷,輾轉反側,夜半時分,被雨驚醒,是 雨打芭蕉的點滴聲,「點滴霖霪,點滴霖霪」,綿延不絕,愁無期限,不斷消磨著

「北人」,難耐這股思念故國的愁緒,「不慣起來聽」。直白口語的述說,以「不 慣」對照出詞人過去的美好歲月中,不曾夜半因雨未眠的安逸生活,如今的詞人,

身處異地,動亂難安,這夜雨打芭蕉的聲響,是詞人所不習慣也不願習慣的愁思,

一個起身的動作,不僅說出了詞人的煩躁,更為此時的生活,添上荒涼、淒厲之 感。詞人將滿腔愁怨怪責於芭蕉,透過「移情」來排解心中的思緒,詞人運用女 性的細緻,將情感置於細節處,視覺與聽覺的轉換,使「愁」渲染入字裡行間。

330 蔣勳,《說文學之美:感覺宋詞》,頁 242。

126

最簡單的話語,卻蘊含著最單純的美,這是李清照詞作動人的所在,繆鉞論易安

最簡單的話語,卻蘊含著最單純的美,這是李清照詞作動人的所在,繆鉞論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