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半導體產業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半導體產業

美國矽谷是半導體的發源地,1947 年任職於貝爾實驗室(Bell Laboratories)

的 William Shockley 、 John Bardeen 與 Walter Brattain 共 同 發 明 了 電 晶 體

(Transistor),1956 年 Shockley 博士在加州山景城(Mountain View, California)

成立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Shockley Semiconductor Laboratory)從事單晶矽晶柱

(single-crystal silicon boules)的研發,並培育許多年輕有潛力的科學家與工程 師,其中 8 位離職的科學家與工程師於 1957 年成立快捷半導體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俗稱仙童半導體公司)開發出第一款商用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 IC),其奠定美國矽谷成長的基石。後續,有矽谷之父美名的Robert Norton Noyce 與提出摩爾定律的 Gordon Earle Moor 離開快捷半導體公司於 1968 年創辦 半導體大廠英特爾公司(Intel);Jerry Sanders 於 1969 年創立了超微半導體

(Advanced Micro Devices, AMD),從此之後,相關半導體廠商如雨後春筍般成 立。

半導體材料是一種導電性介於絕緣體與良導電體之間的物質,透過控制導電 率就可以製作成資訊處理的元件,因此最初被用來製作成特定功能的電子電路組 件。最常見的半導體材料為矽、鍺或砷化鎵,其透過施加在閘極上電流,透過導 電與不導電的方式完成指令的判斷。而積體電路(IC)就是採用半導體材料的特 性,透過高精密的設備與繁複的製程,將複雜的電子電路集成在一小小的晶片 上,用以達到某一特定功能。半導體產業從貝爾實驗室發明電晶體開始,到第一 款商用積體電路被研發出來,其經歷六七十年的發展歷程,集合全世界的精密設 備、化工技術、材料技術與分析技術等;進而開啟資訊科技、網路與行動世代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半導體產業包含積體電路、光電元件、感測元件與分離式元件。其中積體電 路 佔 了 最 大 、 也 最 重 要 的 部 分 , 又 可 分 為(1) 微 元 件 IC : 包 含 微 處 理 器

(Microprocessor;如中央處理器)、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如音效卡)與 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如影像處理卡);(2)記憶體 IC:包 含揮發性記憶體(DRAM、SRAM)與非揮發性記憶體(Mask ROM、EPROM、

EEPROM、Flash Memory);(3)邏輯 IC:用於特殊資訊處理,如電子相機、3D 遊戲等 (4)類比 IC:複雜度與整合性較低,應用層面較廣,如電源管理元件(江 柏風等,2018)。如圖 2-1 所示。

圖2-1 半導體產業定義與範圍 資料來源:江柏風等(2018)

由於,半導體產業根基於歐美科學研發基礎,現金許多歐美半導體大廠掌握 全球重要的晶圓生產設備、先進材料、關鍵耗材與高純度化學品,其原因為長期 培養深厚的基礎科學與投入鉅額研發經費。

半導體產業在長期發展下,分為兩個主要的類型:整合元件製造商(Integrated Devicd Manufacturer, IDM)與專業分工的模式。整合元件製造商以垂直整合模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主,並擁有專屬晶圓廠(Fab),因此其業務從設計開發、生產製造、封裝測 試、產品銷售,擁有自己的品牌,如英特爾(Intel)、東芝(Toshiba)、海力士

(SK Hynix)、美光(Micron)、三星(Samsung)、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 ) 、 英 飛 凌 科 技 ( Infineon Technologies ) 與 意 法 半 導 體

(STMicroelectronics)、華邦、旺宏等。而專業分工模式是由台積電提出專業晶 圓代工的商業模式所開啟,讓台灣從半導體產業的跟隨者(Follower),逐漸進 展為全球IC 產業領導者(Leader),更培養台灣半導體產業成為全球專業 IC 設 計公司(Fabless Semiconductor Company)非常重要的商業夥伴。

然而,台灣半導體廠商主要聚焦在四種型態:(1) IC 設計公司;(2)專業晶圓 代工;(3) DRAM 製造;(4)封裝測試。2017 年全球半導體產值排名,台灣僅次於 美國、韓國而位居世界第三,短期內台灣其他沒有其他產業可超越半導體的地 位。台積電的專業晶圓代工模式,讓半導體產業中積體電路(IC)設計公司將重 心著重在晶片功能的設計開發,造就如博通(Broadcom)、高通(Qualcomm)、

超微(Advanced Micro Devices, AMD)、輝達(Nvidia)、聯發科(MediaTek)

等公司,後續開啟台灣專業晶圓代工廠商在世界半導體的地位,如聯電(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oration;聯華電子)、力晶(Powerchip)、世界先進(Vanguard International Semiconductor)等公司。台灣不僅在晶圓代工領域領先世界,在半 導體後段的IC 封裝與測試,也因日月光與矽品於 2018 年合併後,市佔率位居全 球第一。並且,IC 設計產值全球市占率也達第二名次。雖然,台灣 DRAM 全球 市佔率僅為1.5%,但也僅次 Samsung、SK Hynix 與Micron,排行世界第四位。

因此可見,台灣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仍具備相當的競爭力(劉佩真,2018)。 台灣在全球晶圓代工產業中具有重要的生產能量,尤其在高階晶片的生產技 術更是居全球領先的地位,藉著為全球IC 設計公司代工製造高階晶片,成功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不是發展的非常完善,主因為半導體技術的積累需要時間,而過去台灣半導體技 術都是從美日等技術轉移做為初期發展的模式,相關技術都是從美日廠商原封不 動照抄。台灣半導體發展初期,均向歐美日原廠購買設備、材料與製程知識,做 為台灣廠商主要技術的來源。此時,尚未有半導體設備在地化供應商的角色存在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2008)。

由於半導體是資本密集的產業,不僅景氣變化巨大,其製程技術發展快速。

當半導體市場價格出現揚昇時,業者侷限於現有生產設施,無法立即提昇產能,

又因供不應求讓價格繼續攀升。因此,廠商為了擴大事業版圖,在此景氣榮景時,

會籌借大量資金進行擴充產能,並投入研發費用提昇製程技術。然而,半導體產 業景氣變化劇烈,往往投資效應發酵時,造成供過於求,導致半導體產業約略 3-5 年就會出現一波景氣循環。若廠商沒有充裕的資本為後盾,或者是現金流週 轉不當,可能在還沒嘗到獲利的果實前,就必須面臨海嘯般的財務危機(劉俊榮,

2003;李耕年,2011)。

半導體產業深受景氣循環所苦,廠商在擴大事業版圖時,產能規劃及營運資 金調度深深影響其未來的經營績效及營運穩定性。因此,資金控管的課題嚴格考 驗半導體產業經營決策者的智慧與膽識,台灣半導體業者除致力提昇技術水準 外,亦要重視財務槓桿操作,以及規避其財務風險(洪進朝、李耕年、蔡佑宣,

201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