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場域

第二節 南庄族群互動與分布

南庄鄉其所擁有的泰雅、賽夏與客家三大族群,在經過長時間的融合下,使 得南庄鄉的文化樣貌呈現更多元的發展。

以族群分布而言,客家人為最大族群,佔南庄鄉總人口約 75%,居住於較平 坦的地方,實施農耕,經營買賣生意。南庄鄉九村中,員林、南富、甜美、獅山、

東西二村、南江村等七村,絕大部分為客家人居住之地;這群客家人或因受到黃 祈英開始之拓墾、械鬥後族群重整等因素,或因原鄉山居習性,進而進入偏遠山 區定居。賽夏族人口數居本鄉第三,大部分居住於東河村,蓬萊村次之,依南庄 鄉戶政事務所 99 年 12 月統計,目前賽夏人口約 2226 人,約占本鄉人口戶數 7%。

另外,近年來觀光影響,有少數閩南人遷入居住於市區,約占全總戶數的 11%;

少數泰雅族人則居住在更偏遠的鹿場一帶,約佔 1%。其他族群則約佔 5%。

賽夏族是臺灣南島語族中一個人口數量很少的小族群,目前人口約有 5500 多人。賽夏聚落主要分布的臺灣西北部新竹和苗栗交界的淺山地區, 過去二百 多年間夾處在不斷推進的「土牛線」或「番界線」邊緣,因此人群物資的流動與 衝突相當頻繁。許多史料中,經常可以見到當地不同人群因為土地、林產或樟腦 等因素而產生的互動或糾紛(施添福, 2001; 胡家瑜、林欣宜, 2003)

因為地理的差異,賽夏族又可分為南、北賽夏兩群。以鵝公髻山及橫屏背山 為界,北賽夏居住在新竹縣五峰鄉,主要聚落有:大隘村的五峰、上大隘、高峰、

茅圃以及花園村的比來等地。南賽夏主要聚落有:南庄鄉東河村、鵝公髻、大竹 圍、三角湖、加拉灣、中加拉灣、向天湖,南庄鄉蓬萊村的蓬萊、八卦力、大湳、

大坪、二坪,獅潭鄉百壽村的百壽社區、馬麟、圳頭、崩山下等地。

南北賽夏群除了因為地理造成的區別外,在文化上,由於南賽夏群的居住地 環繞於客家人的聚落間,自清朝開始即與客家人有頻繁的接觸,受客家文化的影

響較深。而北賽夏群則鄰近泰雅族部落或混居一起,受泰雅族文化影響較深,因 此南、北賽夏在文化表現上呈現出明顯的差異。另外,日治時期以前原本全族一 起舉行的矮靈祭,改為南北賽夏分開舉行,更加深了南北賽夏族人在認同上的差 異。

在客家族群與賽夏族的關係方面,漢人與賽夏族接觸時問上較泰雅族為晚,

明清時期漢人大量移民臺灣,首先受到衝擊的便是敵居於台灣西部一帶的原住民 族,在此波栘民影響下,賽夏族從竹南平原一帶遷栘至新竹、苗栗山區,部落至 今為止仍散居於此,清朝時期就有賽夏族與漢人互動的紀錄,漢人的各項技衛優 於臺灣原住民,對其生活以及文化影響頗大,漢人巾與賽夏族接觸多為客家族群,

賽夏族人也嫁娶客家人或收養客家小孩。根據日本文獻記載:賽夏族人喜歡領養 三、四歲已經會說話的漢人小孩,希望孩子長大後,成為溝通漢人社會和原住民 社會的翻譯。王人弘(2011)研究賽夏傳說中的族群關係時,曾提到一位東河村人 表示,小時候聽祖母提到,以前賽夏族的土地很大,比客家人有錢,而且實夏族 人有時會出草,客家人為了保住後代,會自動把兒子送給賽夏族的人領養,並且 告訴這們孩子,自己才是他的親生父母,如果賽夏族的人要出草,不要殺到自己 的父母親,而賽夏族人也會在出草時• 特別網開一面,放過自己養子女的原生家 庭。」 由於二族互動頻繁,賽夏族人漸漸能說客語更有客家化的現象。

伊能嘉矩在 1899 年發表的《第二十八回台灣通信》中就視賽夏族為道卡斯 族的支系,並稱其為「amutoura 」。林修激與日本語言學者土田滋討論後認為

「amutoura 」一詞有「將變成客家人」之意,「amutoura 」族可能指涉南座地區

「將變成客家人了」的那群人。此外,賽夏族原本的卡蘭祭也由乞晴的祈檮與儀 式,轉化為道教的五福龍神宮,祭拜儀式也已經使用道教的方式祭拜,宗教上也 呈現了原漢融合下的信仰現象。

關於賽夏、客家二族群的關係,若從歷史脈絡來看實可以「犬牙交錯」形容

墾客家人有極親近的來往與互動(詹素娟, 2009)。觀察今日的賽夏人,在台灣族 群的架構下,的確存有「賽夏認同」的族群意識,但是若詳細區分,雖然同為賽 夏人,在族內的「我群認同」上,賽夏人劃分「異」、「己」界線的標準複雜且多 重。目前的十二個氏族團體組成了賽夏社會的架構,是社會事務運作的基本團體,

每個氏族有自己的長老,每位長老不能插手其他氏族的事觀然而賽夏人並不依據 單一的氏族與血緣關係的原則來處理人我關係,而是結合聚落(aha rito)、村落 (kinatsangna)、部落(aha asang)、流域同盟(aha wara) 攻守同盟(aha kapupapanaan) 等由小而大的地域架構而呈現樹狀的分支結構,使劃分「異」、「己」界線的標準 複雜且多重,因此在不同的情境下,形成不同的「我群」團體。於是「誰是真正 的自己人?」便成為賽夏人在社會生活中,經常思考的問題,而 這個「自己人」

的範疇,更會隨著不同的場合和情境而變換。

此地的客家人自清代入墾迄今,向來與賽夏族互動密切,是本地族群關係的 核心,原客之間,不但在日常接觸中相互採借語言,通婚與收養也相當頻繁;而 相較於他處,南庄的樟腦產業更是近代以來吸引客家人進入的根本原因,賽夏族 人釋出採樟許可,客家人繳付權利金,形成觀察族群關係的最佳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