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食物與族群

第五節 粢粑、tinawbon 在東河

為了瞭解粢粑與 tinawbon 在東河的使用情形,筆者參與了當地的活動,

可分為下列場合:

一、 祭典

祭典中的 tinawbon

依文獻資料瞭解,tinawbon 是祭典中重要的食物,在矮靈祭、祖靈祭中均會 使用。筆者參加了 2011 年 6 月 18 日高家的祖靈祭,主祭者志慶說明,今天是屬 於他們自己的高家,在向天湖那有另一群高家人則是在其他日子舉行,筆者詢問 為什麼不同天舉行,他解釋高家底下有分為好幾分支,今天來參與的則是較親近 的。高家祖靈祭共有 38 戶參加,這戶數是固定的,由親緣所形成的祭祀團體。

每戶依人頭數繳納祭金,每人一百元,由志慶一家負責收錢、採買物品。

志慶的媽媽在祖靈祭前一天就先購買十斤糯米,洗淨後放水浸泡。儀式從備 料、蒸糯米就算開始了,祖靈祭當天早晨五點半,五位較年長的高家媳婦聚集在 志慶家,家門外已有兩個大爐正燒著水,蒸糯米在屋外,由兩名婦女負責,她們 合力把浸泡後的糯米裝入木製蒸籠,今天預計要蒸四籠。婦人們在屋外、廚房內 負責烹煮的事情,男人們則坐在家門口等候、聊天,討論著親戚們的事情,有些 則在問著「底下的朱、風兩家開始打沒?」。筆者詢問為什麼祖靈祭要打 tinawbon,

志慶的姊夫說:

過去我們老人家一年四季,就有兩個播種的時間,播種的時間,收割的 時候就要慶祝感謝。感謝我們的老人家,他賞賜給我們這個,然後我們 要回饋給老人家。這是我們賽夏族生活的文化,留到現在。我們婚喪就 沒有這個,算是播種到豐收。

約一小時後第一籠完成,長輩開始召集年輕人圍到家內的木臼旁,四人各持 一支木杵,在婦人把一籠糯米飯倒入臼中後,以順時針方式輪流舂打;五分鐘後 糯米開始出現黏性,黏在臼中,四人搥打的速度也變快了,此時旁邊的人說了句:

「不要被纏到囉,纏到會掉下來。」,意指提醒四人的杵不要把整個糯米糰黏住,

不然糯米糰可能會掉下。

歷時十分鐘後,四隻杵第一次停下,臼內的糯米飯已逐漸成團狀,但因糯米 糰已經散開、黏在四枝杵上,所以志慶的姊夫拿支長約三十公分、寬約六公分的 木板把杵上的糯米糰刮下來,刮下後繼續打;續打兩分鐘後再次停下,由另一人 把糯米糰反轉後繼續舂打,約再過十分鐘後完成。由四人中其中一位有力者用木 杵把整個糯米糰提起,移到旁邊地上鋪有塑膠紙的木篩上,再由另一人用棉線把 糯米糰取下。兩位婦人在一旁等著,待糯米糰取下後開始塑整呈圓形狀,放置一 旁。第二批糯米飯倒入臼中,第二批人上場舂打下一個 tinawbon;這樣的過程持 續四次,直到四個 tinawbon 全數完成。製作過程中沒有添加水或油,均是透過 舂打把糯米黏性打出來,使得可以凝結成團。據觀察,當天製作的第一團並沒有 分切,而是整團放著,其他三個在完成後均被分裝入小袋中,之後平均分配到六、

七個竹篩上,以備為午餐時享用。

上午十點,高家最大長輩抵達,志慶從整團的糯米糰中切下一小塊,隨同一 塊熟豬肉插在竹枝上,附上一杯竹筒裝的酒,交給他姊夫;姊夫帶著高家男人們 到一百公尺外的空地上,姊夫用賽夏語唸祭詞,先向東方祭獻,喚請善終的祖先,

同來享用祭品,並保佑孩子們平安;再向西方祭獻凶死的祖先,請他們派代表來 享用祭品,吃完並迅速好好離去,不要打擾子孫。儀式完成後便把插著食物的竹 枝、酒留在原地,眾人返回高家。

圖 4- 21 祖靈祭儀式(1)

長者進行祭祖儀式,手中持著米酒、一小塊 tinawbon 及豬肉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圖 4- 22 祖靈祭儀式(2)

祭祖完成後,將米酒、tinawbon 及豬肉留在原地,眾人返回家中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返回後,婦女們依戶數發放食物,一戶可分到一包熟豬肉及一包炸魚,午餐 時各戶家庭成員一起享用該份食物。

圖 4- 23 每戶所分到的熟豬肉及炸魚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之後,所有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圍坐在志慶家的客廳,高家最大長輩坐在圓弧 的中間,他為今天的祖靈祭開場,先向後輩們說明剛剛已完成祭拜祖靈的儀式,

再請志慶報告本次經費收支情形,後續緊接著再次發言,全程使用賽夏語,坐我 旁邊的高家人幫我翻譯,解釋那位長輩現在向後輩們述說祖靈祭的由來,同時也 訓勉後輩們不可忘記賽夏族的傳統及高家祖先的恩典。這段儀式的氣氛顯得莊重,

志慶在儀式後告訴筆者通常祭拜儀式後他們的老人都會說一段話,這時大家都會 專注聆聽老人的勉勵,銘記在心以叮嚀自己身為賽夏高家人應有的使命,可謂為 祖靈祭的另一主軸。

老人說完話後,開始向大家介紹在場的新成員,這些新成員主要是前一次祖 靈祭後嫁入高家的媳婦、娶高家女子的女婿、剛出生的嬰兒,同時因筆者在這次 的祖靈祭中也算是「新成員」,故也把筆者介紹給大家。這段時間成員們會互相 跟新成員聊天,詢問「哪時結婚的呀?是哪裡人?」、「小孩哪時生的呀?」,形

上午十一點半,祖靈祭儀式至此接近尾聲,大家開始一圈一圈圍坐在地上,

婦人們進廚房端出食物,先是把完整、沒被切分的那個 tinawbon 盛在竹篩上,

放到高家長輩的那圈,之後再把其他分成小塊裝的 tinawbon 分別放到每個圈子 中間,另外再放一鍋竹筍湯,接著人們自由拿取竹篩上的 tinawbon 配之前拿到 的炸魚及鹹豬肉,等儀式後的午餐時分送給每戶人家圍坐而吃。而那整團的只有 長輩食用,方式依舊維持傳統「直接用手取用」的方式。

圖 4- 24 祖靈祭儀式後午餐圍食情形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筆者在當天的身分屬於客人,客人不能跟賽夏人一起坐在地上圍食,而是必 須到廚房主人家特別留的位子用餐,吃的食物跟賽夏人相同,但吃的地點不同,

用餐方式亦不同,賽夏人是席地而坐,外來的客人則是坐在餐桌上。

Tinawbon 是賽夏幾個重要的歲時祭儀中的必備食物(見表 4-5- 1),如祖靈祭 (pas-baki)、矮靈祭(pas-taai)、祈天祭(au’wal)等,儀式當天中午大家共同分享的 食物,也與獻祭給祖先的食物有類同的結構,包含煮熟的糯米糕(或小米飯)、 水煮豬肉和米酒。這些食物的結構,是過去一餐飯結構的縮影。在日常生活型態 和食物種類全面改變的當代,儀式獻祭和共食的食物,透過食物結構重現過去的 飲食生活縮影,成為連結當代與傳統的管道(胡家瑜, 2009)。

表 4-5- 2 賽夏族歲時祭儀及 tinawbon 使用情形42

祭儀名稱 拜拜 Pit-vake Pit-aza Pasang

Gingnonol Pas-taai 性質 祭拜祖先 祖 靈 祭 ( 播

東河村是原住民及客家族群都有的村莊,因部分原住民信天主教跟基督教,

另一部分原住民則為民間信仰,加以客家人往外搬遷,所以到廟裡拜神的人逐漸 減少,大約是客家人為主。每年農曆 12 月會到北港朝天宮、彰化南瑤宮、新港 奉天宮過香,回來後繞村內各部落出巡保佑。每年農曆 1 月 15 日起福,請求保 佑村民平安,農曆 10 月 15 日還福感謝神明保佑。

農曆 10 月 15 日還福謝神這天,永聖宮會準備一盤粢粑讓人自由取用;在客 家村庄的祭祀活動,客家粢粑是不可或缺的點心,不僅能熱絡感情,也展現客家 地方的文化特色。東河村的客家人沿襲了在原鄉的習慣,廟宇祀神時準備粢粑讓 前來的賓客食用。筆者認為祀神後所準備的粢粑,是場共食饗宴,具有淨化、融 合之意義。粢粑,就像個中介物,透過吃粢粑像是信眾們的通過儀式(rites of passage)(林素娟, 2008)。

二、 訂婚與結婚

訂婚

2011.12.31 上午,筆者參加南庄東河村 8 鄰,也就是鵝公髻部落的訂婚儀式。

今天訂婚者是高金玉堂姐的女兒,早上五點多男方送來的一條豬,由金玉老公、

金玉大堂哥、金玉小堂哥、姪子等四人負責殺豬,再由兩位高家媳婦負責分裝豬 肉。今天這條豬是由男方贈送給女方(朱姓)家的豬,金玉的堂姐嫁給朱姓,女兒 訂婚了,為了感謝高家祖先的庇佑,所以特地將男方送來的兩條豬分送一條回高 家,也就是送回金玉堂姐的娘家。

這看似簡單的一條豬,在金玉小堂哥的解說之後,才發現它包含了複雜的意 義。今天是朱家女兒訂婚,新郎是夏家,談訂婚事宜時決定要送兩條豬,新娘媽 媽也就是高姓女主人為了感謝高家祖先庇佑,讓她的女兒長大成人、成家,所以

分了其中一條豬回娘家,分送給高姓親戚。豬肉裝好後,金玉小堂哥確認分送名 單,分送範圍為金玉曾曾祖父輩下的高家人,共有 38 戶。

在高家時,筆者與金玉老公討論著訂婚儀式、應準備的物品、以及他之前的 經驗。金玉老公是花蓮客家人,談及兩人結婚時的準備,金玉老公有感而發。他 說訂婚時就依照賽夏儀式,當時請人幫忙打 tinawbon,一天工錢 1000 元,請了 五個人;那時候除了有 tinawbon,訂婚宴時也做了客家 ciba 提供給賓客吃。客 家男子娶了賽夏女子,兩者文化間的確出現磨合,尤其是對賽夏人回娘家儀式不 能認同,金玉婚後辦了四次回娘家,分別是婚後歸寧、第一胎兒子出生、第二胎 女兒出生、女兒生病時,金玉夫家對此產生誤解,認為那些儀式等同於是金玉先 生入贅。

跟金玉老公談完後,離開高家,跟著金玉堂哥到朱家,也就是新娘家。新郎 即將到來,朱家人正忙碌準備著訂婚物品。在等候時,我身旁一位約四十歲的男 子開始跟我交談,談話後得知他是金玉堂妹婿,其父親在日據時代原為竹東的保

跟金玉老公談完後,離開高家,跟著金玉堂哥到朱家,也就是新娘家。新郎 即將到來,朱家人正忙碌準備著訂婚物品。在等候時,我身旁一位約四十歲的男 子開始跟我交談,談話後得知他是金玉堂妹婿,其父親在日據時代原為竹東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