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21006 教心T4 代表2012年10月06日T4心心老師教學觀摩心得 130507 情境分享T1 代表2013年05月07日T1老師情境規劃分享 130521 觀心T3 代表2013年05月21日T3雲雲老師情境觀摩心得 121006 教心研 代表2012年10月06日研究者教學觀摩心得 訪

120901 訪談T1 代表2012年09月01日與T1小伶老師訪談紀錄 120907 對話T1 代表2012年09月07日與T1小伶老師對話

121011 分享心得T8 代表2012年10月11日T8芳芳老師教學分享心得 121025 臨時會議 代表2012年10月25日臨時會議紀錄

121025 臨時會議T7 代表2012年10月01日臨時會議T7的發言 121101 教學會議 代表2012年10月01日教學會議紀錄 121101 教學會議T5 代表2012年10月01日教學會議T5的發言 121126 輔導 代表2012年11月26日教授入園輔導

121126 輔導T7 代表2012年11月26日教授入園輔導T7的發言 120911 省思T2 代表2012年09月11日T2小晴老師教學省思 120911 紀實T6 代表2012年09月11日T6真真老師教學紀實 120921 研心T3 代表2012年09月21日T3雲雲老師研習心得 省

研究者期透過與相關人員的談話紀錄與文件資料等作為三角檢證的資料,綜合觀 察、對談、文件蒐集及研究者省思札記,來交叉檢定蒐集資料的確實性。

二、與指導教授對談

在研究階段如有疑惑產生,即與指導教授對談,以增進自己的研究能力。

三、省思

陳惠邦(1998)提出實務導向、協同合作和反省思考為教育行動研究的精神特徵。

因此研究的過程,研究者本身除了不斷的自我省思之外,同時也透過參考相關文獻及與 指導教授討論各項疑問,請指導教授給予客觀的意見與建議,希望得到更好的研究品質。

第五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

在質性研究中研究者很容易受到個人主觀意識的影響,王文科(1994)認為,觀察 是主觀的,無法查核其信度;觀察者經常主動參與所研究的環境,可能造成角色衝突與 情感投入,因而降低蒐集得到之資料的效度。為了提高本研究的信效度研究者將多元收 集資料,並參考古巴(1981)提出的自然派研究者提高信賴度的技術,如表3-5-1。

研究者參照表3-5-1概念,在本研究中提高信賴度的作法如下:

一、在提高可信性方陎

(一)利用三角校札法,蒐集不同來源的資料,包括訪談不同的教保服務人員,採用不同 資料的蒐集方法(觀察、訪談資料、文件檔案等),將所得的資料相互交叉檢核和印證。

(二)研究者在訪談之前,將訪談大綱及內容告知受訪者,使其能預做準備,在訪談時回 答更詳實,以提高可信度。

二、在提高遷移性方陎

(一)本研究將訪談內容全部轉換成文字資料,然後再請受訪者親自核對訪談逐字稿是否 有缺漏、不符原意或需再補充之處。

(二)在研究過程中,如發現需加強補充之問題會再次訪談,以增加資料之豐富。

三、在提高可靠性方陎

(一)使用現場觀察,以及運用錄音筆來蒐集訪談的資料,避免以人力方式當場記錄訪談 內容、事後回想觀察或訪談過程的方式,以減少遺漏之處,提高資料的可靠性。

(二)所有觀察和訪談的資料,研究者會與指導教授共同討論、檢驗研究的發現,以協助 澄清概念,發現問題。

(三)研究者遇有疑問處,會再與研究對象進行討論,以檢視資料轉換過程中,是否失去 研究對象的原意。

四、在提高驗證性方陎

研究者將所有蒐集而來的原始資料,包括錄音檔、訪談逐字稿、觀察筆記、各項文件

資料等,全部完整且妥善的保存,以作為日後查證及運用時的參考依據。

第六節 研究倫理

本研究對於研究倫理的部分處理方式,分述如下:

壹、基於研究倫理是研究過程中重要的一環。研究者為尊重研究參與者之意願,在研究 參與者未參與研究前,主動並充分告知研究參與者本研究之目的、資料蒐集的方法 及研究參與者的權利,並取得研究參與者同意後進行研究,參與研究同意書見附錄 八。

貳、研究過程中的錄音內容、保密、未來資料的運用、研究關係等原則,彼此逐一確認,

以維護研究參與者之權益。

叁、本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為保護相關人員的隱私,避免觸及倫理上的問題。對於參與 研究者及相關人員的資料將予以保密;在研究報告中,全部皆以化名來代替研究對 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