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歷史理解的意涵

在文檔中 國中學生歷史理解之研究 (頁 38-41)

不管是美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或是英國歷史科國定課程修訂版,都指涉歷史理解 為歷史思維能力的一重要內涵。所謂「歷史理解」,簡而言之,就是理解歷史。除了上 述英美歷史教育的國家課程標準(綱要)所提及的意涵,我國高中課綱也清楚說明,歷 史理解即指「學生能夠對史實的歷史脈絡與意義加以掌握」,包括「能夠認知與掌握歷

19張春興,《教育心理學》臺,頁 238。

20沈映汝,〈國小臺灣史教學之質性研究──理想建構與教學實踐的對話〉(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 碩士論文,2002),頁 15。

史文本的內容與意義」以及「能夠就一歷史事件,進行設身處地的認知。」兩個層面。

其中,對史實的歷史脈絡與意義加以掌握包括:經由閱讀或討論,讓學生能掌握歷 史敘述中的論點;或是能以個人的敘述形式重新表達原本的中心意涵;以及能經由文本 中的歷史敘述,理解作者的立場。而設身處地認識過去包含:在時代脈絡下的意涵掌握 重要的歷史性名詞;以當時的時序、空間、用語、概念、價值觀等為基礎,解說相關的 歷史事件或情境;參照既有的歷史敘述檢視自己原有的認知,重新認識某一歷史事件或 情境;設想當時人物的經驗及其看法,並且避免只用現在的價值或規範從事評斷等。21

法國年鑑學派大師布洛克(Marc Bloch)曾經說道:「忽略過去,不可避免地會導致 對現在的誤解。但一個人在企圖了解過去時,若對現在一無所知的話,那麼也可能弄得 筋疲力盡而一無所獲。」22法國的哲學家雷蒙.阿隆(Raymond Aron)也指出:「歷史展示 出現在與過去的一種對話,在這種對話中,現在採取並保持著主動。」他認為「人既是 歷史知識的主體,也是歷史知識的客體。」以上所述,在在揭示了過往的歷史,必須通 過歷史思維才得以保存,從而為歷史研究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歷史之所以存在,乃 因於人們現實生活的需要。然過去和現在的對話過程中,始終是由「現在」扮演著主動 的角色。23

而學習歷史雖然不能像先進的科技一樣帶來立即且外顯的進步與發展,但是它卻能 提供形成民主社會所需的先備知能與人文素養,24正如美國 5-12 年級歷史科課程標準第 一章,即開宗明義點出歷史作為一門學科的價值在於「沒有歷史,一個社會就沒有共享 的過去,共同的價值,或過去的決定對現在環境的影響的共同了解。沒有歷史,我們不

21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歷史」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2008),頁 86。

22布洛克著,周婉窈譯,《史家的技藝》(臺北:遠流,1989),頁 46。

23王晴佳,《西方的歷史觀念:從古希臘到現代》臺,頁 288-293。

24沈映汝,〈國小臺灣史教學之質性研究──理想建構與教學實踐的對話〉臺臺,頁 16。

能對社會上的政治、社會、或道德做任何有意義的探討。」25職此之故,期待透過歷史 課堂獲取共同記憶之鑰,不只使學生認識過去,更期待他們經由歷史的學習與探究,廣 開視野之窗,並能以歷史思維能力來認識和理解社會現實的問題,學會思考自己人生的 方向與國家社會的發展。一如英國學者 Peter Lee 的見解:「歷史的有用是在於改變我們 看待世界的眼光,改變我們對現實、對於人類是什麼及可以是什麼的看法,因而使我們 能夠有去改變想達成的結果的機會。」26簡言之,筆者期待能引導學生透過歷史課堂的 學習,對各種可能性的存在有充分的認識與瞭解,對人類和社會發展的各種可能性抱持 理性理解的態度。關於本研究的「歷史理解」教學目標之相關擬定,將於下一節進行闡 述。

25郭實渝譯,《美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頁 1。

26Lee,P.(1991)‘Historical Knowledge and National Curriculum’,p.42-43。此轉引自陳冠華,《英國中學歷史教 育改革》,頁 101。

第二節 歷史理解的教學目標

「目標」是教學活動歷程中不可獲缺的要素之一,任何教學活動都必須有教學目標 作為師生教與學的指引。27教學現場上,教師從事教學的流程大致不脫「教學目標」、「教 學程序」與「評量」等步驟,其中教學目標在整個教學流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 如胡昌智所言:「教學目標是該科在教學過程中希求達成的目的,對於教材的選擇及教學 內容佔有決定性的影響力」。28教師在課程進行之前的準備工作,除了對教材內容的熟 稔和教具的準備之外,也必須擬定相關的教學目標,讓教學與評量能有所依循。

雖然能力指標規範了共同的學習內容與基本的學習標的,然論其性質與內涵,能力 指標主要係一「概括性」的課程目標,能力指標的使用者必須更進一步地加以解讀及分 析,才能將之轉化為可供學生學習的具體教學目標,以及作為評量學生學習結果的重要 依據。職是之故,我們在談完歷史思維能力的意涵後,實有必要正視能力指標的內涵,

以利於著手教學目標的設計,如此才能真正有助於教學之展開,並作為評量之依據。換 言之,教學目標的擬定與設計應充分達到能力指標的要求,因此解讀能力指標便顯得十 分重要,並且成為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先備工作之一。教師若是未能確實掌握能力指標的 意涵,容易造成能力指標與教學目標之間明顯的落差,或是能力指標運用浮濫的情況。

29

在文檔中 國中學生歷史理解之研究 (頁 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