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歷史理解的教材教法

在文檔中 國中學生歷史理解之研究 (頁 52-57)

為求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歷史思維,落實歷史理解的教學目標,本章擬分別根據直觀 教學法、探究教學法與講述教學法的理論與方法,進行教材教法的實踐。

第一節 直觀教學法

壹、直觀教學法的理論與方法

瑞士教育學家裴斯塔洛齊(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在十九世紀提出以「直觀」

(intuition)的方式作為知識教學的主張,他認為兒童獲得知識,最簡易也最可靠的方式 就是透過直接的觀察。裴氏的直觀教學論點主張以行動直接與自然環境接觸,中間都不 必假手任何人為的媒介,他認為「實際的行動」優於「靜態的文字言語」。1簡言之,裴 斯塔洛齊主張直觀是兒童認知的重要形式之一,此論點與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點主張 7-11 歲的學齡兒童正值「具體運思期」其實是不謀而合的。受十六、七世紀所流行的「感 官唯實論」的影響,直觀教學特別強調透過感官來接收學習的訊息,以實事、實物進行 教學,例如:用實物、標本、模型、圖書、電影、電視、幻燈以及參觀、旅行等方法,

使學生由感官知覺獲得知識。荀子亦曾言:「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 知之,知之不若行之。」2強調學習過程中若能透過直接的感知,能夠提高學習興趣,

加深印象,有助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1高義展,裴斯塔洛齊教育思潮對幼兒教育的啟示。取自:www.growth.com.tw/mainths/裴斯塔洛齊教育思潮 對幼.doc

2節錄自《荀子.儒效篇》第八

德國學者沃爾夫岡.胡格(Wolfgang Hug)指出歷史學習主要可以有以下幾種,分 別是「直覺觀察式」、「信息接受式」、「探索研究式」與「綜合運用式」四種方式。3所 謂直覺觀察式學習是讓學生可隨意地、自發地直接獵取所見,把臆測和聯想作為理解的 基礎;這種理解雖不具備嚴格的邏輯性和推理性,但卻可從中期待學生以此直覺出發來 學習。根據相關研究,運用直觀教學法可以達到如下的教學目標:

1.提高學習興趣:由於歷史的一去不返,學生無法真正與過去接觸,也無法透過實驗讓 過去如實地還原,古今時間的悠遠所造成的距離感讓學生在學習歷史 時,容易產生一種陌生的心理感受。如何拉近學生與過去在時間的鴻 溝,直觀教學法倒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媒介,透過實物或影像等營造出 歷史情境和氛圍,此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之 專注學習,又能有助學生發揮歷史的想像力,讓他們運用感官學習,

進行形象思維,例如介紹到羅馬的建築時除了引領學生賞析課本所附 的相關圖片外,筆者會出示自己出遊義大利的照片,讓學生看圓形競 技場、萬神殿等實景,學生反應通常會興奮異常,覺得新鮮有趣,再 配合相關的講述介紹,他們自然對於古羅馬的建築成就有深刻的印 象,並能理解古羅馬人務實的特性。

2.理解所學知識:人類歷史的發展不外由「人」、「事」、「時」、「地」、「物」五個元素所 構成,除了時間意識、眾多歷史主角及其相關事跡之外,空間概念的 介紹也是歷史教學的重要課程要素;然學生所立足與所能接觸到的範 疇畢竟有限,因此在介紹歷史事件的地理位置時,若徒以講述呈現,

因為超出其生活經驗,光用聽的,空憑想像,學生的接受度通常很低,

若能借助歷史地圖,便可以讓學生對特定的地理空間有一具像的依 據,更有助掌握所學的歷史內容。例如:談到漢朝對外關係的發展,

3沃爾夫岡.胡格(Wolfgang Hug)著,胡凱譯,〈《我們的歷史》 與歷史學習〉《清華歷史教學》,第 9 期,

2000,頁 22-33。

一定會講到張騫經營西域有功,教師對整個時代背景的介紹即便再為 詳盡,如果學生不能對其空間環境有所了解,那麼學生對於這段歷史 的學習就有所缺漏,失之片斷;此時,需要相關的歷史地圖作為學習 媒介,配合教師的解說,才能讓學生對當時的時空環境都能有所了解。

3.激發歷史思維:國中生剛從具體運思邁入形式運思階段,思維的特徵尚處於具體的形 象思維向抽象的邏輯思維的過渡時期,此時若能以直觀教具為材,輔 以問題導向的授課方式,一來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歷史內 容,再者也有利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其歷史思維的能力。

直觀教學運用在歷史課堂的方法約略可分為「形象性直觀」與「邏輯性直觀」兩大 類。形象性直觀是使學生透過具體形象的感受,認識歷史對象的外部形象,進而形成歷 史表象;運用形象直觀讓抽象的歷史概念具體化,進而認識歷史現象的本質;其中所需 的直觀教材又可分為原始性的直觀教材,如實物、原始性的歷史圖片等,然原始性的直 觀教材並不容易尋得,一般而言,教師多以再造性的直觀教具為材,如實物複製品、再 造性的歷史圖片等。而邏輯性直觀則是以合乎邏輯的、或以各種符號表徵來詮釋歷史,

間接反映某些無法直接感受到的東西,幫助學生發展抽象思維,從而形成歷史概念;這 類的教具包括文字式教具(如歷史年表、文字表解、統計表、板書等)和符號式教具(歷 史地圖、圖解、歷史漫畫等)。隨著科技發展的與時俱進,資訊融入歷史教學為一種綜 合性的直觀教學法,教師得運用多媒體,將上述的直觀教具加以整合,透過文字配合圖 像再現歷史,藉由相關的媒體設備加以放映,讓學生直觀歷史形象,激發其歷史想像與 歷史思維。4另外,帶學生到博物館、文物陳列館或美術館等進行校外教學,讓他們直 觀歷史文物或遺跡等,沉浸於歷史的場景或氛圍中,亦可激發學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

並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不過,因為直觀教學法在演示教具時必須費時較久,又受到 場地或設備的局限,教師在運用時必須因地制宜,在不利教學的因素下找尋變通方式。

4 金春蘭,〈淺談歷史直觀教學的手段和最佳效果〉,《歷史教學》,第 3 期,1997,頁 32-33。

正因歷史的浩瀚,直觀教具的選擇與運用是否得當成為影響歷史教學成效的至要關 鍵。教師在選擇直觀教具時必須依據以下事項,才不致流於為演示而演示,將教學目的 與手段本末倒置之弊病:

1.學習條件:由於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因此任何教學設計都必須考量學生的學習條件,

包括學生的心智發展、先備知識、班級特性等因素。以班級特性的考量為 例,在比較容易出現嬉鬧情況的班級使用直觀教材時,教師除了要顧及演 示的教學目標之外,也應考量所選的教材對於班級整體的學習氣氛會否有 負面的影響,絕不能為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導致整堂課過於熱鬧,這 樣反而不利於學生的學習。

2.教學內容:由於直觀教學必須在演示的過程中花費一些時間,但在課堂時間有限,又 有課程進度的壓力下,實在很難在每一個單元都使用直觀教學法,必須考 量到每一單元的主題性質是否需要直觀教材來作為課程的補充資料。教師 在運用直觀教學時,必須事先擬定明確的教學目標,使用直觀教材的目的 應該是為突出教材中的某一重點或是解決教材中的難點,期以深化學生對 教材內容的理解。換言之,直觀教學法必須目標明確,並且要緊扣教材,

盡量不要獨外於教材,這樣容易喧賓奪主,學生反而抓不到原來的教材重 點。

3.教具功能:不同種類的教具本身都有其獨特的教學功能,例如實物類的教具可以提供 外部的歷史形象,圖像類的教具既可以顯示實物的真實寫照,也能幫助學 生觀察歷史現象的內在關聯,在運用直觀教具時應該考量每一種教具本身 所承載不同的歷史資訊,視教材主題的需要與學生的學習條件加以妥善運 用,使學生能夠透過感官學習,做到眼看、耳聽、手動、腦想,培養學生 的歷史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直觀教學可以運用「會說話的證物」,如建築物、圖畫、紀念碑、古人

的尖銳陳詞、奇聞軼事、特殊的外貌、古人的行為方式、歷史影片等方式來進行,這種 教學方式主要適合實施於系統學習之前,作為課程的導言之用;適用於具體運思期或是 正值具體運思與形式運思過渡期的學生。簡言之,直觀教學適用於比較年幼的學生,不 過胡格也提醒教師,不要因此給直觀教學簡單地扣上幼稚的大帽而對其加以排斥。其 實,對於善用感官學習的學生而言,直觀教學的確是課程活動一個很好的入門教學方法。

二十世紀以來,拜科技突飛猛進發展之賜,人類溝通的方式與習慣不斷求新求變,

除了語言之外,圖像也成為我們接觸各項資訊的一個重要媒介。曾有研究表示,不同的 信息形式會影響人們接受知識的速度,從量化數據得知,語言信息在人腦中反應最慢,

其引起的判斷、推理也較為遲緩;圖片信息比語言信息要快3倍以上,實物信息又比語 言快4倍。由此可知,圖像對人腦產生的衝擊力確實是可以加快學生的學習歷程。5雖然 國一學生的認知發展已進入形式運思期,然具體的影像相較於文字敘述的抽象,既富變 化又能兼及有趣,容易引起學生觀察、分析的興趣,若能從中獲得成就感,將有助學生 在有限的歷史知識下,先在腦海拼湊出一具體歷史景象(形象式思維),實可妥善規劃 運用。

1988年,美國史家懷特(Hayden White)在〈美國歷史評論〉(The American Historical

1988年,美國史家懷特(Hayden White)在〈美國歷史評論〉(The American Historical

在文檔中 國中學生歷史理解之研究 (頁 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