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歷史思維的內涵

在文檔中 國中學生歷史理解之研究 (頁 34-38)

由於我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在很大的程度上參考了美國社會科協會(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簡稱 NCSS)於 1994 所公布的《社會科課程標準》,因此在 瞭解歷史思維的定義之後,筆者將進一步探討歷史思維的相關內涵,這個部分的探討主 要係參考英美歷史教育在課程標準(綱要)中所論及的歷史思維內涵。《美國社會科課 程標準》總共羅列十大主題軸,其中與歷史科較相關的是第二主題軸:「時間、連續與 變遷」,其內涵包括:歷史根源、歷史變遷、時代定位、歷史觀、現在與過去的關聯、

未來可能的變化等。13由於本研究對象為七年級學生,故在此特引摘《美國社會科課程 標準》在「時間、連續與變遷」的主題軸下,針對中級階段的學生(五年級到八年級生)

所擬定的課程目標:14

<引文>:「社會科應包含實例以研究人類在不同時代裡對自己的看法,學習者就因而 能夠…」

<中級>

a. 了解不同的學者對同一事件或情境的描述可能有所不同,但是一定要能舉出學者所 持觀點的理由及證明。

b. 能運用年代紀、因果關係、轉變、衝突和交錯性等重要觀念來解釋、分析其歷史變 遷與持續,並指出其關聯。

c. 了解並描述歷史中某時代,在文化同一和文化多元之下的變遷情況,如文明的興起、

運輸系統的發展、殖民制度的成長與衰敗等等。

d. 了解重建和解釋過去的重要方法為何,並使用不同的資料來源、求證其效力、審查 其可信度,及尋求其因果關係。

e. 根據不同時代背景的人的態度、價值觀和行為,來培養批評的靈敏度如擬情與懷疑。

f. 使用事實真相、吸取歷史觀念,和探究歷史的方案鼓吹公共事務的決策和措施。

13詹志禹,〈主題軸〉,《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臺北:師大書苑,2002),頁 22。

14陳麗華、王鳳敏譯,《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教育部,1996),頁 35。

除了上述《社會科課程標準》外,美國歷史教育另外尚有 k-12《歷史科國家課程標

歷史的分析

《英國國定課程綱要》同樣也重視歷史思維能力養成,在課程綱要制訂過程中便闡 明歷史教育不能是一種沒有規範的想像力發揮,但也不是專門設計來發展技能的一些練 習,更不該只是傳統所重視的資料背誦而已。他們希望歷史科不再只是一種被動接受的 知識,而是能讓學生主動思考的科目,期待學生隨著年紀的增長,一方面不斷累積更多 的歷史內容知識;另一方面也要不斷提升對歷史技能及概念的掌握,由低至高,由淺而 深地達到成就目標中階層化的各項水平要求,進而能對同時間中不斷累積下來的歷史內 容有越來越好的理解。161991 年頒訂的「歷史科國定課程」中即列出三大「成就目標」,

強調「歷史的知識與理解」、「歷史的解釋」與「史料的運用」。

▼表 2-1-2 英國歷史科國定課程的成就目標(1991)

目標 成就目標之內涵

一 歷史的知識與理解(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history)

z 變遷與延續(change and continuity)

z 原因與結果(cause and consequence)

z 知道並理解過去情境的重要特徵(knowing and understanding key features of past situation)

二 歷史的解釋(interpretations of history)

三 史料的運用(The use of historical sources)

※資料來源:陳冠華,《英國中學歷史教育改革》(臺北:龍騰文化,2001),頁 90。

1995 年,英國歷史科國定課程修訂版中將原本的成就目標改成五個學習的「關鍵要 領」(key element):18

16陳冠華,《英國中學歷史教育改革》臺,頁 87。

18吳翎君,《歷史教學理論與實務》臺,頁 35。

(一) 時序觀念(chronology)

(二) 歷史知識和歷史理解的廣度與深度(range and depth of historical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三) 歷史解釋(interpretations of history)

(四) 歷史探究(historical enquirt)

(五) 組織與溝通(organization and communication)

綜觀英美歷史教育的國家課程標準(綱要)內涵可以知道,所謂「歷史思維」能力 的養成,不只強調第一層次的歷史「陳述性」的知識內涵,而是以此為基石,重視歷史 的建構歷程,理性求知的態度與方法,這也就是第二層次的歷史科「程序性知識」。而 所謂的「程序性知識」,簡言之即指「循一定的程序運作而獲致某種成果的知識」,19這 樣的程序性知識必須是奠基在一般陳敘性知識之上的。於此,雖然不強調背誦歷史知識 為歷史教育的終極目標,但仍要肯定歷史事實知識的確是學習進展到第二層次的歷史學 科概念不可獲缺的基本學習元素,「知識」與「能力」之間其實存在著互動的辯證關係:

足夠的知識提供了培養能力的養分,而能力的建立卻又能回頭檢驗知識的可信度。20

在文檔中 國中學生歷史理解之研究 (頁 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