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策略規劃模式與 SWOT 分析

在文檔中 貳、高齡者學習的目標 (頁 98-107)

一、策略規劃模式

傳統上的策略規劃以理性為基礎,例如格魯克(Glueck)的規劃模 式,即一連串合乎「目標—環境—條件—策略—組織—執行—回饋」

邏輯觀念的理性過程。由於學者對企業整體規劃的定義不盡相同,因 而提出的策略規劃模式在形式上也略有不同。其中,較完整且被廣泛 使用與接受者,為海爾與瓊斯(Hill&Jones,1995),以及波爾(Boar, 1993)所提出的策略規劃模式(引自徐作聖,1999:13-19)。

(一)海爾與瓊斯策略規劃模型

海爾與瓊斯(Hill&Jones,1995)以整體面的角度,提出一套完整 的策略規劃架構(圖 2-3),並將此一策略規劃程序區分為五大部份:1.

組織使命與目標的選擇;2.組織外部環境機會與威脅分析;3.組織內 部優勢與劣勢分析;4.策略選擇;5.策略執行。同時,並以效率、品 質、創新程度、反應顧客需求四大組織能力的衡量指標,藉以瞭解並 判斷出企業在其價值鏈所具有的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

圖 2-3 Hill&Jones 的策略規劃架構 資料來源:徐作聖,1999:13-19

組織使命與目標

內部優勢 與劣勢分析

策略選擇 SWOT 分析

外部機會 與威脅分析

組織 設計

衝突與改變 的管理

控制 系統

策略、組 織、執行 回饋 之配合

功能性策略 事業部策略 全球化策略 總體策略

(二)波爾策略規劃模型

波爾(Boar,1993)認為一個完整的策略規劃程序,主要可包含策略 評估、策略方案、策略執行三大階段(圖 2-4):1.策略評估(assessment)

:是為了瞭解企業所處內部與外在環境的情勢,而策略的評估主要有 三個步驟:定位分析、情勢分析、結論歸納;2.策略方案(strategy):

策略方案的擬定,主要有三大思考:決定未來企業營運範圍與定位、

策略目標的擬定、策略行動;3.策略執行(execution):在執行的方式 上,應先將達成目標所需的策略行動計劃轉變成具體可行的行動方案 (implementation programs),再根據組織內不同的功能部門的特性,

將此一行動方案化分成多種不同性質的功能性計劃(projects),然後

從上引兩種策略規劃主要模式可知,海爾與瓊斯的策略規劃模型

,乃係企圖從整體面提具一套完整策略規劃;波爾則將策略規劃概分 為策略評估、策略方案、策略執行三個階段,透過目標管理的思惟,

重視企業整體部門的資源長期投入與配合,以及控制系統在執行上的 重要性。顯然,二者皆關注策略的形成過程與執行構面的整體構念。

魏惠娟(2002)指出策略規劃的思維是系統規劃與執行組織學習方案的 基礎(圖 2-5)。她視策略規劃包含分析、策略與執行三大概念。所謂分 析,是指針對組織內部與外部情境做一番檢視,蒐集整理必要的資料,

讓資料來提供學習的線索。組織內部的資料至少包括:過去的目標定 位、業務重點與缺失、歷年的評比結果、同仁的背景、組織文化等,

有質化及量化的資料。組織外部的資料則包括:組織的服務人口特性、

競爭單位的情形、政策與總體環境等(如:社會、政治、科技、經濟)。

以這些資料分析結果為基礎,可以定出本單位的願景、使命或目標與 定位。情境分析具體的資料可以使大家的討論更能聚焦,只要能定出 組織的方向與目標,接下來自然就是討論達成目標的行動方案,包括

:定出每一個方案的目標對象、了解競爭者的定位、全套系統的方案 實踐策略。最後則是進入執行的階段,這時候要考慮組織環境中存在 那些方案執行時可能的限制,可以除去的,就要盡量除去。同時考慮 評鑑的指標。這種看法,亦符應海爾與瓊斯,以及波爾等對策略形成 與執行凝結為一整體的思維。易言之,策略構想與方案制定的先決條 件,即在於能尋找出環境中潛藏的機會與威脅,且能深入釐清組織本 身的優勢與劣勢。基此,率皆證明策略分析實為整個策略規劃成敗的 關鍵之所繫。

策略規劃的過程始於策略分析,SWOT(strengths,weaknesses,

opportunties,threats)分析是策略規劃的核心架構策略分析,係一 種分析企業內部強勢、弱勢、外部機會及威脅的矩陣分析,也是最根 本的內外部環境分析與評估的有力架構及工具,眾多的企業組織都運 用此工具來分析策略定位(吳思華,2000;林建煌,2003;楊錦洲,2001;

莊立民譯,2005;湯明哲,2004;黃秀媛譯,2005;黃營杉等譯,2004;

戴國良,2004;Aaker,1985;Ansoff,1965; Barney,1950)。

研擬(能達成目標的方案)

內外部環境分析及 SWOT 分析乃是策略規劃最基本的步驟。此分析 工具建立在:成功策略係來自企業內部資源(強、弱勢)與外部環境的 最佳配適,使得機會與強勢極大化,威脅與弱勢的極小化(莊立民譯,

2004)。這種分析組織的外部與內部環境,並依此選擇適當策略的工作 過程,稱為策略形成(strategy formulation ),相對地,策略執行 (strategy implementation)則是指設計一個合適的組織架構與控制系 統,以使組織所選擇的策略能付諸實行(黃營杉等譯,2004)。故而,

內外部環境分析及 SWOT 分析的具體焦點,係置於策略形成的部份,此 亦為本研究探討高齡者學習社區策略規劃的範圍。一般而言,策略規 劃的工作包括:策略分析、策略研擬與策略執行三部份,詳如下圖 2-6 (吳思華,2000:314):

圖 2-6 傳統策略規劃的流程 資料來源:吳思華,2000:314

外在環境分析 機會與威脅

組織目標 內在條件分析

優勢與弱點

可行策略的研擬與選定

功能性政策

作業系統

組織結構

企業文化

執行行動 策略分析策略擬定策略執行

策略分析:在擬定未來的發展策略前,應先就企業機構的外在環 境、內在條件與經營目標加以分析,作為策略擬定的前提:

1.外在環境分析:主要是指所面對的各項因素,可細分為顧客、競爭 對手、產業和大環境四部份。其中,在大環境分析 包括科技、政府、經濟、文化和人口五個層面。

2.內在條件分析:主要是進行自我分析,審視組織內部的各項問題,包 括對經營績效分析、成本與附加價值分析、組織優劣 勢分析,同時,也注意人力與財務等方面的資源。

3.目標分析:目標是未來努力的方向。在從事策略規劃時,企業目標 係指設立的宗旨與使命、組織成員的共識,以及企業存 在於社會的正當性來源、及主觀的策略意圖。

有關策略分析項目,可彙總如下表 2-2(吳思華,2000:320)

表 2-2 策略分析項目彙總

外在環境分析 內在條件分析 目標分析 –顧客分析

–競爭對手分析 –產業分析 –大環境分析

–經營績效分析

–成本與附加價值分析 –組織優劣勢分析

–宗旨與使命 –信念與共識 –正當性 –策略意圖 資料來源:吳思華,2000:320

策略擬定:策略決策者應針對外在分析所發現的機會和威脅,配 合內部分析評估本身優、劣勢的結果,研擬可行策略,並進一步加以 評估,選定最適當的經營策略。具體而言,彙總外在環境分析與內在 條件分析後,所發現的機會、威脅、優勢、劣勢,便成為過濾可行方

O

T

S

W

案的最佳方做法。至此,在擬定策略後,已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勾勒 出一個清晰的藍圖,有賴策略執行加以落實。

進一步來看,就內外部環境分析及 SWOT 分析可繪圖如 2-7(戴國 良,2004:67):

圖 2-7 SWOT 環境分析的架構 資料來源:戴國良,2004:67

誠如上圖,在內、外部環境分析後,接著要進行 SWOT 分析。所謂

「SWOT」分析模式:係指一方面了解自己的優勢與弱勢條件,另一方 面則注意外在環境變遷的特質,掌握機會逃避威脅,以研擬可行且具 有創意的行動策略(丘昌泰,2000:226)。當吾人在進行策略規劃時,

首要了解組織本身能力的優勢(S)與劣勢(W):

「內部優勢(S)」:乃是組織在執行某項特定工作時,與其他組織 相較,本身具備有更多的「長處」或「籌碼」,這些長處和籌碼可能來 自組織成員、組織資源等;這些優勢須充份掌握,並加以發揮使之再 造組織生機。

(一)外部 環境分析

環境分析

(二)內部 環境分析

機會

威脅

強點

弱點

SWOT 分析

「內部劣勢(W)」:係指組織無法執行特定任務之障礙或問題癥 (莊立民譯,2005:183-184)。方格 1 是最佳型態,企業周遭佈滿許多 機會,亦擁有多元的優勢來掌握這些機會,進而賺取利潤,在此前提

資料來源:莊立民譯,2005:184 環境主要的威脅

在文檔中 貳、高齡者學習的目標 (頁 98-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