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肆、學習社區的特?

在文檔中 貳、高齡者學習的目標 (頁 50-55)

為期精確地掌握學習社區的特徵,擬從探討學習型組織與學習社 會的特性入手。就前者言,學習社區概念乃係濫觴於學習型組織,諸 如彼得–聖吉(Peter Senge)的五項修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團 隊學習、共同願景以及系統思考等,率皆融入應用於社區組織之中;

就後者言,學習社會與學習社區的主要差別,是在其範圍大小與草根 性的彰顯,在其他相關因素上,並無鉅大不同。據此,對學習社區特

性的理解,自可從此兩者加以分析與延伸。

一、學習型組織的特性及其對學習社區的啟示

莫里斯(Morris,1993)與柯卡(Kerka,1995)兩人皆指出,個體與組 織的發展相結合、提供不斷的學習機會、運用學習以達成目標、成員 有清楚的願景、組織不斷進行蛻變與成長等是學習型組織的特性。古 波(Coopey,1996)則從結構面上舉出學習型組織的特性,包括:(一)在 運作流程與策略設計上,能環繞且得以更深刻與反思既存目標的學習 過程上進行;(二)在組織氣候上,包括容忍異己、真誠溝通、觀念持 續改善等有益於學習的組織文化;(三)在個人生涯發展方面,提供並 鼓勵員工,擁有自我成長與發展的機會;(四)在決策模式上,所有成 員均有參與重大決策的機會;(五)在訊息處置方面,將訊息視為組織 的控制工具,但是也提供必要的資訊予成員,藉以增強其參與組織決 策的能力。(六)在課責管理上,提供必要的財務及會計審計訊息,藉 以增強成員自我責任的精神;(七)在組織內部關係上,強調部門間互 賴關係,互為資訊提供者與使用者,相互合作,創造整體更佳績效;(八) 在人力資源管理上,採彈性化措施,包括薪資報酬的結構、型態與多 少,皆以公開與集體議決方式;(九)在組織結構上,具有高度的靈活 性,隨機因應與調整;(十)在環境感知上,充分發揮環境感知功能,

即時傳遞訊息予組織,以利策略的調整與因應;(十一)在組織關係上,

強調共同學習,經由共同投資、研發、培訓的方式,促進生產者、消 費者、競爭者都有學習機會。克萊克(Clarke,2001;引自陳玉樹,2003) 認為學習型組織有九項特性:1.團隊工作和學習;2.跨組織工作的文 化;3.分享信念、目標的系統;4.個人、團隊、和組織能從經驗中學 習;5.重視個人、團隊、和組織的學習;6.鼓勵新的創意和作法;7.

鼓勵冒險;8.充分授權;9.每位員工都被鼓勵做最大的表現。

魏惠娟(2001)將學習型組織的要素,歸結如下:(1)學習型組織的 核心概念為改變;(2)學習型組織的學習首重知行合一;(3)學習型組 織講求持續的學習、轉化與改變;(4)學習型組織的最終目的不是在建 立一個學習的組織而已,乃是在建立真正學習的觀念,有意義的學習,

可以使組織成員在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義,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馬 夸德斯與雷諾爾斯(Marquardt&Reynolds,1994)曾歸結學習型組織特 性二十六項,其中指出學習型組織應以顧客為導向並和社區相結合。

郭麗玲(1999)直接以學習型組織要點,引伸描述學習型社區的特? : A.社區各階層人士共享社區共同願景;B.鼓勵社區內各種有系統、繼 續不斷的學習;C.系統化調查社區民眾的需求及滿意狀況;D.學習的 規劃與社區目標及社區工作相互配合;E.主動追求社區的創新與發展;

F.以冒險、實驗的精神,超越社區目前之狀況;G.鼓勵社區成員進行 互助學習;H.藉深度會談,達成社區之集體溝通;I.對於社區的各項 學習隨時給予回饋;J.以科技方法增進學習之效果;K.獎勵社區內的 學習成果並認可學習成就;L.整合社區內外及公司部門的學習資源;

M.社區決策下放給所有人士參與;N.將社區資訊及學習活動成果保存 在社區系統中;O.以個人及團體所學來改造社區。

有關學習型組織的特性,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見解,各自著力的 重點與內涵亦有差別。誠如芬威克(Fenwick,1996)嘗言,學習型組織 預設繼續不斷的改變是組織活動的核心,而持續的創新與適應,是組 織因應變遷的主要方法。由於學習型組織是一個不斷創新、發展和改 變的動態組織,並不是依規範而形成的(Marsick&Watkins,1994),而 是有機的成長體,重視學習;共享的實際行動與經驗,因此各有其不

同的型態與特? 。綜觀研究文獻得知,雖然學者間之看法不盡相同,

但是,大都強調學習的過程以及學習環境的塑造。在學習型組織的特

? ,主要表現在系統思考的呈現和促進學習的組織文化等方面。

二、學習社會的特性及其對學習社區的啟示

學習社會在國內外受到普遍的重視。自從哈欽斯提出學習社會概 念,三十餘年來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層面,對學習社會加以描繪 與討論(王政彥,1998;吳明烈,1996;林清江,1997;林振春,1998b;

胡夢鯨,1998;黃富順,1998;Edwards,1995;Hutchins,1968;Van Der Zee,1991)。囿於對學習社會意義的看法不同,在其特徵上亦有互異的 詮釋。

彼得森(Peterson,1983)基於教育變遷觀點說明學習社會的特? 。 愛德華(Edwards,1995)針對過去三十年有關學習社會理念的發展,加 以統整,包括:(一)學習社會即有教養的社會(the learning society as an educated society);(二)學習社會即學習市場(the learning society as an educated market);(三)學習社會即學習網路(the learning society as an educated networks),具體地從概念的澄清與界定來 勾繪學習社會的特質。1996 年國際繼續教育大會在歐洲召開時,提出 學習社會五項特? (高體健,1998):1.學習被認為是一項畢生持續不 斷的活動;2.學習者對其自身的進步負責;3.成效考評旨在肯定進步 而非指責缺點;4.處事能力、團隊工作精神被認為與獲取知識同等重 要;5.學習是學生、家長、教師、老板和社區間的一種合作夥伴關係。

王政彥(2000)統整眾多學者對學習社會特徵的看法,從學習的觀點描 繪學習社會的特性,認為學習社會在:(1)學習對象上:具有普遍性;

(2)學習意願上:具有自主性;(3)學習功能上:具有全面性;(4)學習

管道上:具有多元性;(5)學習內容上:具有多樣性;(6)學習系統上:

具有連結性;(7)學習歷程上:具有終身性。

由學習社會特性的論述可知,不同的學者在其主張的學習社會背 後,有明顯不同的立場。有些學者從教育變遷或時代推演的立場,主 張學習社會應廣泛整合與運用教學資源並與電腦科技與網際網路結合

;有些則強調學習為核心概念,透過導入各項學習活動,以及學習機 會的普享,達到自我實現與潛能發展。綜觀各家之說,莫不咸認學習 社會與社區之間有極密切的關係,欲發展學習社會,須先建構學習社 區。

三、學習社區的特?

莫耳(Moore,1999)曾就學習社區在培力、運作過程、規劃、願景 等方面,描述其應具的特? :(一)具有包容及權力賦予的能力;(二) 鼓勵並促進理念、對話和討論結果的共享;(三)能將理念落實於實際 的行動之中;(四)隨時掌握計畫的執行情況並且時時展望未來;(五) 自行計畫社區的存續,亦即重視社區發展的過程。將學習型組織與學 習社會的理念,具體而微的加以? 勒。林振春(2002b)則總結現今社會 的知識化、速度化和全球化三大特性,認為創新與研發必然以學習為 基礎,終身學習的時代成為不得不然的趨勢,終身學習的社會呼喚著 學習型組織的誕生,學習社區乃成為二十一世紀人類的生存保障,其 特色主要展現在:學習資訊、學習資源、學習領導種籽人才、學習科 技、民眾參與、學習環境、就業能力等七項。莫耳和林振春有關學習 社區特? 的看法,皆係揉和學習型組織,以及因之而發展的學習社會 藍圖,此與本論文舖陳的探討主軸正相應合,乃係旁? 博引,縷析而 得。

由前述對學習社區產生背景的理解,深入查證學習型組織與學習 社會的特性對學習社區的啟示,以及學者有關學習社區特性的表述,

分析歸納可知,學習社區的基本特? 包括:

(一)是一個被居民普遍認同且充滿學習活力、自行規劃社區發展 的開放性社區;

(二)是一個不斷地追求創新、發展,具有共同願景之永續成長的社區;

(三)鼓勵社區參與,共同分擔責任,匯聚社區意識,呈現社區培 力的自主性社區;

(四)社區中,學習型組織普遍存在,包括個人、家庭、學校、機構(關);

(五)居民有較高的學習意願,在學習對象、意願、功能、管道、

內容、系統、歷程與資源上,呈現普遍性、自主性、全面性、多元性、

多樣性、連結性、終身性、共享性等特色;

(六)具有一個居民共享連結正規、非正規、非正式學習管道的學習 網,整合社區內外學習資源,普享學習成果,為人力資源發展作出貢獻;

(七)社區中,自有其兼具草根性的學習文化,為學習活力來源之所繫。

在文檔中 貳、高齡者學習的目標 (頁 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