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友善校園空間的內涵探討

三、 友善校園之相關概念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由中學生權利促進會、永和社區大學、後四一 0 教改論壇、台少盟、台 灣女性學學會、台灣人權促進會、澄社、勵馨基金會、東吳大學張佛泉 人權研究中心等,共同發動「友善校園聯盟--終結體罰運動」,第一步希 望先讓台灣學生免於體罰的恐懼。友善校園聯盟在其訴求所提出的「友 善」強調「應去除校園管制化、教師權力自我節制、校園中給予學生公 平參與的機會、學校應遵守《教育基本法》第二條內容」。93 年 4 月 6 日,

「友善校園聯盟」發表宣言,其訴求如下:1.每年 4 月 10 日訂為「學生 日」;2.教育部「訓育委員會」改名為「學生輔導委員會」;3.教育部及各 縣市政府教育局應規劃友善校園的政策與具體執行方案;4.教育部應訂定

「學生權利保障法」,並特定「校園體罰防治」專章;教育部為了回應友 善校園聯盟訴求,並透過學生輔導體制的主要策略「交互作用,整合發 展」以及社區總體營造「資源整合的運作方式」,於 2004 年建構「友善 校園總體營造計畫」,藉以整合力量、聚焦方向,落實推動成效(教育部,

2012;黃鈴雯,2010)。

友善校園運動的倡導,是一種人文的關懷、是一種教育系統中各種 角色定位的反思、亦是時代的趨勢。校園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園地,政府 和學校有責任提供學生安全和溫馨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享受到學習 的樂趣,也才能符應兒童權利公約第 19 條:「締約國應採取一切適當的 立法、行政、社會和教育設施,保護兒童在受父母、法定監護人或其他 任何負責照管兒童的人的照料時,不致受到任何形式的身心摧殘、傷害 或凌辱,忽視或照料不周,虐待或剝削,包括性侵害。」的規定(吳清山、

林天祐,2005)。

三、 友善校園之相關概念

每個學生應被公平的無歧視對待,校園應是一個舒適多元的友善環 境。有關教育研究者對於「友善校園」的定義如下,吳清山、林天祐(2005)

認為友善校園係指學校教育活動上,能夠建立在「關懷、平等、安全、

尊重、友善」的基礎上,塑造一個溫馨和諧的校園環境,讓學生免於恐 懼的自由,使學生能夠進行快樂而有效的學習;林海清(2006)提出友善校 園(friendly campus)就是營造一個溫馨和諧具人性化效率化的校園環境,

促使更多鼓舞學生的老師帶給學生快樂與希望的校園;黃建勳(2008)認為 友善校園係指希望落實對人的尊嚴的一種信念,發揮互相友善、尊重、

平等、自主、安全、關懷、和諧等價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張茂源(2008)指出友善校園係指學校教育人員能以學生為主體,尊重 學生多元的潛能,包容學生發展的差異,校園之間充滿倫理,建置安全 無虞的校園環境,落實民主平等的參與,營造無歧視、零體罰、免於恐 懼的學習環境,建構一個家長放心,教師用心,學生快樂、多元、有效 學習的友善校園;廖錦龍(2009)指出友善校園係指國民小學的經營以建構 一個具有友善氣氛,積極關懷、服務、支持與尊重的校園情境為目標。

其係指人的友善與環境的友善,環境的友善包括物理環境的人性化、美 化、實用化,以及制度規範的合理化、激勵化。

對於「友善校園」的相關內涵及要素論述如下,張雅玲(2006)認為內 涵包括硬體設施、學校與家庭溝通、親職教育、家長協助子女學習、家 長志願服務工作、參與學校校務或決策等六大項因素;黃建勳(2008)指出 內涵包括輔導機制、學習關懷、環境氛圍;施愷玲(2008)提出內涵包含典 範學校關鍵成功因素之層級架構包括「學生輔導新體制」、「性別平等教 育」、「人權法治教育」、「生命教育」等四個介面。

張茂源(2008)指出內涵包括零體罰的訴求,人權法治教育,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學生偏差行為輔導;核心要素包括以人為本,

和諧關懷、熱愛生命,人性尊嚴,性別平等,民主參與,多元包容、尊 重差異;曾淑汝(2009)認為友善校園內涵包含「零體罰」、「學生輔導體制」、

「關懷弱勢學生」、「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法治教育」及「生命教育」

等六大向度;廖錦龍(2009)指出內涵包括環境設施、課程教學、行政服務、

學生學習、社區資源等的友善作為,讓生活在校園裡的親師生,具有充 分的人性尊嚴及教育上的意義與價值。

此外,有關法令對「友善校園」的定義,教育部推動友善校園計畫 (2012a)中指出,友善校園係指立基於學校本位管理之觀點,強調學校教 師及學生在進行教與學的歷程上,必須「如師如友,止於至善」,任何教 育活動以及輔導管教措施均可建立在「友善校園」上發展;內涵包含性 別平等教育、學生輔導體制、人權教育與公民教育及生命教育。該計畫 目標及整體策略如下:

(一) 體現生命價值的安全校園:推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學習網維護 及學習資源推動分享。

(二) 建立多元開放的平等校園:推動性別平等教育;教師在職教育納 入生命教育、人權教育、性別平等教育等主題。

(三) 建構和諧關懷的溫馨校園:推動學生輔導體制;推動大專校院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團推展服務學習;強化中輟學生輔導與適性教育措施;加強學校 實施認輔制度及輔導網絡運作。

(四) 營造尊重人權的法治校園:推動人權教育;推動校園正向管教;

加強品德教育;強化公民意識;加強法治教育。

總結上述相關研究論述,大都以教育部推動友善校園計畫所列之性 別平等教育、學生輔導體制、人權教育與公民教育及生命教育為主要探 討內涵。期許學校能運用「資源整合」模式,發揮「交互作用,整合發 展」之經營策略,塑造一個人性化、關懷、平等、安全、尊重、溫馨和 諧的友善校園環境。

從教育部計畫中可發現,友善校園包含「對人的友善」與「對環境 的友善」,惟就上述分析及討論方向,多偏重「對人的友善」,就學校空 間、環境、硬體設施設備面向等「對環境的友善」討論甚少。是以,校 園之友善親切空間及學生學習與生活環境亦同等重要,空間領域之探討 仍應等同重視,方能符合友善校園整體精神及核心。

貳、 友善校園空間之相關概念

校園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停留時間最久,影響最大的環境。因此,

優質的學校建築規畫,除了在滿足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有其積極的意 義和價值,亦是教育人員用盡心思戮力追尋的目標,以下分別就校園空 間及友善校園空間之相關概念進行討論。

一、 校園空間之相關概念 (一) 國民小學校園空間之內涵

空間(space)是一次元、二次元或三次元所界定的範圍 (引自湯志民,

2006a)。學校建築(school buildings)是為達成教育目標而設立的教學活動 場所,此一教學活動場所包括校舍(buildings)、校園 (campus)、運動場(play grounds)及其附屬設施(facilities)。「校園」其廣義範圍涵蓋學校內廣闊的 實質領域,包括校舍、庭園、運動場地及其附屬設施;其狹義範圍,僅 指學校庭園(湯志民,2006a)。

本研究之校園採廣義之定義,國民小學校園空間係指學生於此教育 環境中所進行的一切動態與靜態、室內與室外學習活動,其包括校舍、

庭園、運動場及附屬設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二) 國民小學空間設計的原則

學校建築是校園內最大的教具,對每個孩子都有重大的啟發與影響。

國民小學是人類接受正式教育的第一階段,故校舍的建築和環境都會影 響兒童們一生的好惡、身心健康與學習的情趣(林逸青,2005;蔡保田,

1986)。以下首先說明國內學者對於空間設計的重要性之看法,次而闡述 空間設計的原則。

1. 國民小學空間設計的重要性

蔡保田(1986)指出學校生活是現代人生中所必經的階段,且是佔 最重要的一環。一座學校環境優劣和校舍建築的好壞,是會直接影響學 生興趣與教師教學效果。其認為學校建築的重要性有八項,分別為:學 校建築研究的設計與構想是以學生為對象、學校建築具有特殊的精神作 用、學校建築含有教育功能、學校建築是為實施課程而設置、學校建築 常能代表社會精神、學校建築的安全與社會秩序有關、公立學校建築的 費用多來自公款,應力求經濟耐用。

林逸青(2005)認為學校建築的重要性有四項,分別為學校建築可 深塑校園文化、創造符合師生需求的環境以發揮境教功能、學校建築影 響學生學習成效和身心發展、提升教育人員建築專業以創建優質的校 園。

所謂「有怎樣的環境,就有怎樣的學校」,優質的校園環境可深塑校 園文化、發揮境教功能、影響學生學習成效和身心發展,其重要性不可 言喻。

2. 國民小學空間設計的原則

「形式跟隨功能」(from follows function),學校空間設計以符合教學 上的實用為首要原則。蔡保田(1986)認為學校建築計畫的基本原則分 別為實用原則、安全原則、經濟原則、美化原則、衛生原則、創意原則。

林逸青(2005)表示學校建築規劃設計的原則可分列為十項原則,分別 為:整體性的規劃設計、教育性的核心、人性化的考慮、舒適性的佈置、

安全性的顧慮、經濟性的要求、創造性的構思、前瞻性的考量、使用者 的參與、融入綠建築的指標。

何昕家和張子超(2011)總結 1986 年學校建築重要性及二十一世紀校 園規劃設計參考原則得出以下十點進行校園環境規劃要點:符合經濟考量,

實踐從「搖籃」到「搖籃」設計思維;友善及安全的校園環境;在地象 徵與中心;環境空間彈性化;提供做中學場域;具有家的感覺;教學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硬體相互搭配;由下而上與由上而下參與式規劃設計;永續發展概念的

硬體相互搭配;由下而上與由上而下參與式規劃設計;永續發展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