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友善校園空間的內涵探討

二、 平等開放空間的內涵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築的室內外區域,成為行動不便者可進出運用之空間。無障礙設施,根 據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章所規定之「公共建築物行動不便 者使用設施」,包括:室外引導通路、坡道及扶手、避難層出入口、室內出 入口、室內通路走廊、樓梯、升降機、廁所盥洗室、浴室、觀眾席及停 車位。

亦有研究者針對無障礙校園環境規劃提出建議如后:李素珍(2003)提 出整體無障礙校園環境規劃原則包含:1.人性的:任何人都適用的,是出於 體貼人、關懷人的立場而建構的一種「友善環境」。2.安全的:設備、設施 應避免死角,以防二度傷害。3.便捷的:方便,不是隱蔽在校園一角的。

4.順暢的:具有標誌說明,無拐彎抹角,無突出阻礙的。5.連貫的:硬體設 施能顧及平面的、垂直的、且能串聯並暢行無阻的整體性設計。6.可及的:

可到達、可進入、可使用、可逃生、避難的。另洪薪育(2005)亦提出實現 友善空間策略行動執行計畫需改善個別需求設施,具體做法為:1.關注人 體尺度的差異:學校提供的設備,應依學生發育程度而有所差異。2.設計 合理的無障礙空間:採取消除多餘設計模式,以一套更簡潔、便利的手法 來滿足所有狀態的師生。

綜上,無障礙空間為友善校園規劃與經營的指標之一,且無障礙校 園環境規劃應考量人性的、可及的、標示性、方便性、全面性及整體性 原則。友善校園的精神包含關懷、平等、尊重,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建 構無障礙環境,讓大家都可以平等的使用,使校園成為親近的空間。學 校應建構無障礙空間、設置無障礙設施設備、提供特殊教育相關資源,

使行動不便者皆可獨立到達、進出及充分使用的校園整體環境。爰此,

有關「無障礙環境」之定義,係指以無障礙空間、設施和支援服務,構 成不同障礙狀態之使用者可到達、可進入、可使用的學校環境。

綜上對於「安全無虞環境」及「無障礙環境」內涵之說明,有關「安 全無礙環境」之定義,係指學校的校地、校舍、校園運動場地及其附屬 設施都能讓使用者安全無虞,且能以無障礙理念來建構整體之校園環 境。

二、 平等開放空間的內涵

廖錦龍(2009)指出人的友善包括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學生與學 生本身之間的關係必須「友善」,其次領導階層與師生及家長之間的關係 必須「友善」,更大的範圍則包括學校人員與社區居民之間的關係也必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友善」;湯志民(2006a)提出學校的空間規劃不僅要適存於「空間」與「時 間」,更需要適存於「人間」-符應使用者需求。故學校的所有使用者及其 空間需求都應被平衡且平等的重視,以下就以校園使用者平權觀念針對 人權平等空間及多元開放空間進行分析與討論。

(一) 人權平等空間的內涵

「等」同也(辭海,1998),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1)指出,公平使用 (equitable use)包含(1)平等、無差別使用、(2)有多種方法達到使用目的、

(3)沒有差別或不安的感覺、(4)可確保私密、安全、安心。

《中華民國憲法》第 159 條:「國民受教育之機會,一律平等」,另 教育基本法第 4 條:「人民無分性別、年齡、能力、地域、族群、宗教 信仰、政治理念、社經地位及其他條件,接受教育之機會一律平等」,此 係指每個個體不因其個別差異,而遭受到差別待遇。

人權教育是喚醒人類對自我認同、對他人包容、對環境永續經營的 教育,是對於人性尊嚴的尊重、維護與提昇(馮朝霖,2005),另周百營(2010) 提出學校空間規劃應注入下列幾項人權的思維:1.尊重、自由與平權的價 值觀:重視在校師生、校友及社區民眾的人權;2.學生為主體、需求為前 題的學校圖像:重視學生的參與權、學習權、遊戲權及安全保障;3.開放 的、人性化、人權化的空間設置。

是以,人權平等空間旨在強調使用者應為空間的主體,並包容因個 別差異所生之空間需求。所謂的平等及多元包容的概念中,隱藏了一個 關鍵的意涵「對差異的尊重」。以下分就去除權威設施、性別平等及學生 中心之概念,分別論述。

1. 去除權威設施

以往教育的價值重視群體與一致,重視所有建築物的「整齊一致」、 穩定不易變化、易於控制管理等,此實際上是對於不同條件使用者狀態 的「歧視」(教育部,2006)。校園空間的規畫蘊含了不同人對學校圖像的 預期,校園中許多設計的象徵形式意義遠大於學童學習跟遊戲的功能。

學校是人類成長與學習生活空間,人人都有權公平使用學校公共空間,

空間就是權力,教育環境應為人權平等空間,沒有霸權(畢恆達,2001)。

國民小學教育是重要的社會化歷程,然而過往學校建築規畫特性係 以領導者與行政為中心、充滿霸權符號象徵之環境設計,均表現出具權 利管制及服從統治意涵的封閉空間。我們被教導順從主流教育的價值與 標準,而未察覺一直存在卻隱而不現的霸權空間設計。資源是支撐人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平等教育的基礎建設,校園空間屬於特殊形式資源之一,空間各項議題 均與人權平等息息相關,是以,實質友善校園空間應去除具霸權意涵的 空間設計。

2. 性別平等

學校是否為不具性別歧視的教育空間,校園環境的規劃是否公平地 照顧到不同性別之需求?畢恆達(2001)指出校園空間的設計應能符合不同 性別特質、不同性傾向學生的需求,不同性別特質在空間運用上亦可能 產生某些差異,空間就是權力,能夠兼顧不同性別的需求空間,即為性 別平等空間。此外,湯志民(2002)提出,學校有「男性」和「女性」(U),

在「不定時」和「定時」時間中(T),有不同的兩性需求(B),自應建立兩 性平等的校園(S),符應兩性不同的生理、心理需求。教育部(2006)指 出,校園硬體環境亦為教育環境的一環,其本身便是校園性別平等與否 的重要指標。長期空間資源分派與設計上的性別盲目思考,係造成校園 環境設計不友善之主因。是以透過校園本身友善性之建構,於滿足不同 使用者的同時,以改變了複製既有性別刻板印象的空間設計邏輯。

依據教育部統計處 101 學年度各國民小學概況顯示(詳如表 2-2 所示),

雖 然 男 生 學 生 比 例 (52.31%) 略 多 於 女 生 (47.69%) , 但 女 性 教 師 比 例 (69.62%)為男性教師比例(30.38%)2.29 倍,另女性職員比例(84.72%)更是 男性職員比例(15.28%)5.54 倍。是以,學校應對女性提供更多關懷的空 間。

表 2-2 101 學年度國小教職員生性別資料分析 (單位:人;%) 身分 男性人數(比例) 女性人數(比例) 人數總計 學生 718,473(52.31%) 654,902(47.69%) 1,373,375 教師 29,627(30.38%) 67,909(69.62%) 97,536 職員 1,269(15.28%) 7,038(84.72%) 8,307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2013)。101 學年度各國民小學概況。2013 年取自 http://www.edu.tw/Default.aspx?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

湯志民、張淑瑜(2005)指出,校園空間規畫的性別失衡問題包含校園 空間需求男女不同、校園男性取向空間居多、校園空間限制女性運動、

廁所缺乏性別差異規畫、校園應讓女性有安全感。故校園性別平等空間 規畫的具體作法包含專屬的女性空間、運動設施的規畫、學校廁所的設 計及更衣室的設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教育部(2010b)於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 10 大中心議題性別主流化 關聯檢視報告中分析,目前問題包含:1.改善校園安全與空間配置的門檻 高;2.校園老建築廁所數量與比例皆不符合《建築技術規則》之最新標準,

且廁所仍多位於校園角落,構成校園安全死角;發展策略為落實友善校 園人權環境指標的檢討改進功能以建立友善校園。

綜上,目前校園空間規畫存有性別失衡問題,不同性別間的空間需 求確有被忽略的情形,而此現況將不利於不同性別傾向學生的性向發展 及身心需求。是以,如何將性別平等精神落實於校園空間規劃,為友善 校園空間推展之重要課題。

3. 學生中心

重視學生的學習權為人權平等的重要思維,學校行政不能因為管理 方便,而漠視學生多元需求,僅提供單向教育資源。蔡保田(1986)指出學 校建築應以學生為主體,規劃設計要重視老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課 程的編排和師生的互動等各項教育活動之需求。畢恆達(2001)認為校園空 間使用的學習權,不論是正式教育或潛在教育,對學生而言,學習是無 時無刻、無所不在。因此在空間規畫上提供學生更多可能性,讓其享受 環境,處處皆可學習,使其有創發的機會並展現充分學習權。

「學習校園」係指學校有充裕的教學和學習空間與設備,讓學生在 上課與下課期間,都能有可供學生個人或團體實作的學習環境與資源,

並建置數位化學習平臺,提供就近便捷利於學生選擇與運用的多樣化學 習環境設備,讓學生在無空間限制的環境中,隨時與隨地都能學習(湯志 民,2009)。

此外,師生關係改變後,教室空間的規劃,也挑戰著師生之間的互 動模式(王碩禧,2008)。有別以往單向知識之傳遞,挑戰以教師為教室授 課中心方式,打破固定隔間與大小的教室空間模式,透過課桌椅安排及 空間多用途調整及較友善的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可充分表達意見,塑造 教室內部的友善氛圍,並提昇學生主動學習動機,以營造學習共同體,

強調師生的教學互動必須「如師如友,止於至善」,建構「師」與「生」、

「教」與「學」平權的友善環境。

綜上,學校應去除管理主義的校園空間配置,規劃性別平等空間,

布置以學生為中心之學習情境,致力於擘畫友善的學習環境,讓所有使 用者立於平等的基準點接受教育。有關「人權平等空間」之定義,係指 學校環境規劃應充分表達對於人與人之間差異性的尊重,且能平衡且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等的重視不同使用者的空間需求,以落實教育機會均等之理念。

(二) 多元開放空間的內涵

傳統校園規劃設計權都集中於少數人,並未多元的考量大多數使用

傳統校園規劃設計權都集中於少數人,並未多元的考量大多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