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受試者在分項測驗間之表現分析

本節目的在了解四位學生在各項分測驗的能力表現成長情形,將教師省思記 錄與課堂觀察紀錄與量化資料相互對照,試圖將研究結果與過程中的發現做進一 步分析與討論。

壹、s1 在各分項測驗能力之發展

受試者 s1 於四個分測驗之答對百分比折線圖如圖 4-4-1,以下加以分析說明。

圖 4-4-1 受試者 s1 於各分測驗之答對百分比折線圖

由圖 4-4-1 可知,教學處理期間,s1 於「聽寫國字」項目第二次和第七次的 立即評量成績表現下降,探究其原因,其一,s1 作答錯誤之教學目標字「衛」、

「麥」為會意字,「始」、「挺」為形聲字,受試者將「衛」寫成「始」,「挺」寫 成「麥」,圖解識字對 s1 在「聽寫國字」會意和形聲字方面的學習成效不佳。其 二,教師設計教材時,一字提供多張圖片以致干擾學生之學習。觀察紀錄如下:

「今天用三張圖呈現「麥」字,本來希望讓學生能對麥子產生整體印象,

結果使得學生反而無法聚焦在單一字形上,造成對此字的印象模糊不清。」

105

(觀-1030526)

s1 於「說出造詞」項目,第二次的立即評量表現下降許多,教學目標字「衛」、

「始」、「或」作答錯誤, s1 能認讀其中的「始」、「或」,但無法說出造詞。研究 者推測雖以圖像呈現生字,但會意字較為抽象,且家庭環境不佳導致生活經驗貧 乏,故 s1 難以提取語詞。觀察紀錄如下:

「在造詞活動時,學生常沉默以對,所以老師仍先提供數個語詞供學生參 考,此時發現如果是生活化、普及化的語詞,學生才能理解……請教學 校的資深教師方知這群學生受限於生活背景導致文化刺激不足,因此本身 的心理詞庫沒有充足的詞彙,也就很難自己完成造詞活動。」(觀-1030401) s1 是學習障礙學生,記憶力原本就較一般學生差(洪儷瑜,1996),,記憶廣 度不足,對大量漢字的認讀有很大的負擔,從一年級開始在學習生字上就有困 難,所以一直以來會寫會讀的國字相當少,雖然 s1 的先天條件不佳,但接受識 字教學課程後,識字能力還是有進步。

106

貳、s2 在各分項測驗能力之發展

受試者 s2 於四個分測驗之答對百分比折線圖如圖 4-4-2,以下加以分析說明。

圖 4-4-2 受試者 s2 於各分測驗之答對百分比折線圖

由圖 4-4-2 可知,教學處理期間,四個分項目中表現最低的是「說出造詞」

項目,分析其造詞錯誤原因,多將字誤認為同音字或聲韻相似的字,如將「必」

誤為「避」而說出「避難」,將「般」誤為「幫」而說出「幫忙」,聲韻覺識能力 不佳。「句脈中選字」項目,研究者推測與 s2 易分心的特質有關,因 s2 於教學 處理期後半段,各方面表現穩定,均能正確作答每個教學目標字。課堂觀察紀錄 也有如下發現:

「s2 上課很安靜,專注時間不長,視覺焦點常從黑板上移走,自己在白 板上畫畫。」(觀察-1030331)

「s2 一上課就打呵欠,精神不佳,眼睛也沒有看黑板。」(觀察-1030408) 「s2 今天的座位排在後面,發現他課堂參與度降低。」(觀察-1030421) 「s2 今天上課表現專注,與以往不同,很快地舉手回答,課堂參與度高。」

(觀察-1030429)

107

「尤其是 s2 從一開始上課的不專心,到現在會主動觀察部件的組成,進 步良多。」(觀察-1030519)

s2 亦為學習障礙學生,此類學童特徵是容易分心(洪儷瑜,1996),很難長時 間維持注意力,也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在識字上,所以 s2 識字表現一開始無法得 到穩定正向處理效果,但只要令其對課程產生興趣,改善分心狀況,如同研究結 果顯示,識字能力會呈現穩定進步。

108

參、s3 在各分項測驗能力之發展

受試者 s3 於四個分測驗之答對百分比折線圖如圖 4-4-3,以下加以分析說明。

圖 4-4-3 受試者 s3 於各分測驗之答對百分比折線圖

由圖 4-4-3 可知,受試者 s3 無論在基線期、處理期或維持期,「聽寫國字」

項目之表現居所有分項測驗之末,分析其錯誤原因,103 年 4 月 14 日的測驗將教 學目標字「撒」和「溪」寫為「扌」和「 」,只記得與字義相關的部首偏旁,

此外,103 年 4 月 22 日將「般」誤寫為「辦」,屬因調值錯誤而寫出同音字的錯 誤類型,「瓣」則為部件替換的錯誤類型,將「瓜」替換為「花」,經由自己解釋 字義的過程因而臆構不成字。在「國字認讀」項目,103 年 3 月 31 日,將「婦」

讀為「ㄈㄨ」,亦屬調值錯誤的錯誤類型,之後每次的立即測驗,偶會出現同樣 錯誤,但只要研究者要求受試者 s3 再讀一次,便會完全正確。教學處理進入後 半段,各分項測驗呈現穩定進步的成效。究其原因,與受試者 s3 的學習動機有 關,觀察紀錄如下:

「s3 話很少,需要較長的時間思考與引導。」(觀察-1030331) 「s3 今天會開口跟著讀,……」(觀察-1030407)

109

「s3 今天上課很專心,主動把上課造的語詞寫在小白板上。」

(觀察-1030414)

「進行『水』部的太陽圖教學時,雖然 s3 仍然沒有出聲回答,但當老師問 水部有什麼字時,他主動在白板上寫下『油』。」(觀察-1030415)

「上到『扇』字,s3 主動要造句。……s3 主動將每個生字的語詞都記在 小白板上。」(觀察-1030421)

「s3 主動造詞「牙縫」,發表完得到教師的稱讚,顯得相當開心。」

(觀察-1030429)

「s3 今天表現進步,發表次數比以往多,雖然每次發表前都要想很久,

造詞『鼻塞』。」(觀察-1030429)

一開始,受試者 s3 課堂參與度低,很少主動發表,慢慢地開始會跟著同學 讀,跟著進行課堂上活動,如畫圖等,至 103 年 4 月 29 日後,學習動機增加後,

接下來的四次分項測驗均呈現良好的立即保留效果。本研究希望藉由圖解引發學 生識字學習興趣進而提升識字成效,研究結果也呼應了唐淑華(2013)的看法:

「會不會學」及「要不要學」是補救教學最可著力之處。當教師提供一適當的學 習方法且此法能增強低成就生的學習動機,即可提升低成就學生的學習成效。

110

肆、s4 在各分項測驗能力之發展

受試者 s4 於四個分測驗之答對百分比折線圖如圖 4-4-4,以下加以分析說明。

圖 4-4-4 受試者 s4 於各分測驗之答對百分比折線圖

由圖 4-4-4 可知,受試者 s4 在處理期,答對百分比均為 100%,顯示各分項 測驗皆有良好表現,尤以「聽寫國字」、「說出造詞」項目最具立即的正向處理效 果。所有受試者中,以受試者 s4 最常在課堂上主動提及想要為教學目標字畫圖 解,觀察紀錄如下:

「s4 常主動要求要畫圖,今天上完所有生字後讓小朋友自由選擇一個生 字畫圖,老師提醒學生圖意要與字義相關。s4 表示想要多畫一個……」

(觀察-1030422)

「今天在下課時間發現 s4 主動複習生字,回想起學期初還會有缺交作業 的情形,現在他卻願意利用下課的自由時間複習生字,學習態度由被動轉 為積極」(觀察-1030520)

研究者推測此為受試者 s4 能掌握字形與字義的原因。「句脈中選字」項目僅 基線期出現三次錯誤,在處理期與維持期的答對百分比均為 100%,代表經過教

111

學處理,受試者 s4 已能掌握教學目標字。「國字認讀」項目僅基線期出現一次錯 誤,顯示掌握教學目標字之讀音對受試者 s4 而言並不難,與平時在課堂練習時 語速流暢且字正腔圓的情形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