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漢字的造字原理與特性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在說明本研究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漢字 的造字原理與特性,第二節為識字的理論基礎,第三節為漢字識字教學法,第四 節為圖解識字教學法,第五節為識字補救教學相關研究,茲分別敘述如下。

第一節 漢字的造字原理與特性

在識字的過程中,如果能先了解文字結構的原理及原則,如中國的六書(象 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及假借),在學習上不僅可避免錯誤,還可收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王克先,1987)。

壹、漢字的造字原理

許慎(2004)在《說文解字.敘》中說:「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

先以六書。」可見想識字,須先了解文字的構造和運用,兒童懂得六書,就能利 用漢字的造字原理,習得無窮無盡的字(林尹,2007)。

林尹(2007)指出六書不是在造字之先所形成的規律,而是造字與用字的分 類與歸納。因此學習漢字,如由六書著手,明白漢字的條理,就不必強記,即可 收事半功倍之效。解釋造字法則的六書,有班固、鄭眾、許慎三家,三家中以許 氏的條理最為分明,且注有六書的定義與例證,所以此處以許氏為根據(潘重規,

2004)。六書的次第眾說紛紜,則採取班固的說法,以下說明六書的內容(林尹,

2007;潘重規,2004;許錟輝,1999;裘錫圭,1995): 一、象形

《說文解字•敘》云:「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林尹(2007)

認為所謂象形,就是像形之意,象形是由原始的圖畫演變而來的,隨著物體的輪 廓,用簡單屈曲的線條,畫出物體的形狀,例如「日」、「月」就是象形字。象形 字畫物有不同的角度,知道了造象形字時人物的位置,更加方便辨認象形字。

10

二、指事

《說文解字•敘》云:「指事者,識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所謂指 事,就是以符號表示事象的意思,因為事情沒有具體之形可象,只能用抽象符號 來表示,看見它可識得事象,觀察它可以知其意,例如「丄」是指一件東西在另 一件東西的上面,「丅」則相反,這便是指事。

三、會意

《說文解字•敘》云:「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所謂會 意,就是把兩個或三四個初文配成一個新字,使人領會它的意思,「比類合誼」

意指藉由組成部件的概念,會合二類或三、四類文字的意義,合成一個新的意義;

「以見指撝」就是發現新合成的字的意向,例如「信」,是排比配合「人」「言」

兩類初文,合成「信」字新義,人們見此字,便可領會人能實現諾言,才算有信 用的意向。會意字的淵源可追溯到繪畫,會意者,即兩形並列之意(林尹,2007)。 四、形聲

《說文解字•敘》云:「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初民先 有語言,後有文字,這是語文發展的自然過程(潘重規,2004)。「以事為名」指 的是事物之形;「取譬相成」則指事物之聲。形聲字是指以一個表達各類事物的 文字作為形符,再取一個可以說明此義的文字作為聲符(許錟輝,1999)。例如

「江河」,水表示事物之名,再取「工」、「可」表示事物之聲。林尹(2007)認 為以聲配形便是標準的形聲字。

五、轉注

《說文解字•敘》云:「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建類一 首,是指一個初文造出聲韻同類的字;同意相受,是指承受初文的原義而孳乳另 造一個後起字(許錟輝,1999)。所以轉注是指「語基相同,意義相同,而形體 不同的文字間之轉相注釋」,例如「考老」,意義相同,聲韵疊韻,形體卻不同。

因此,考老之間的轉相注釋,即為轉注(林尹,2007)。後人對轉注的異說最多

11

(裘錫圭,1995)。關於「建類一首」的意涵,雖然可說是聲類語基,但形體的 說解也不能偏廢,潘重規(1983)以為類首不妨兼包形與音,如此立說似乎更加 圓融。例如:顛,从頁,真聲。頂,从頁,丁聲。「顛頂」二字,皆从頁,古同 端母,即為轉注。

六、假借

《說文解字•敘》云:「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林尹(2007)

認為假借就是在記錄語言時,借用已造出的同音文字來代替未造出的文字,「本 無其字」是指字形而言,就是表示語言上已有這種詞彙,可是文字的形體尚未造 出;「依聲託事」中「依聲」所指為字音,「託事」所指為字義,就是說記錄語言 的時候,依靠同聲音的文字,來寄託會說不會寫的意思。假借字所借的字,必定 是與它所要表達的意義有所關聯,如借本義為鳥棲的「西」字為西方之「西」(潘 重規,1983)。

有學者主張六書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是文字構造之法,轉注、假借是 文字運用之法。轉注是使不同形體的文字能相互溝通,假借是補救文字之不足,

此兩法使文字能歸類,也能減少造字困難(林尹,2007)。中國文字不但是形符,

也是意符或音符,因此六書的法則是運用形符、意符、音符的分類(潘重規,

1983)。由上可知,如能明瞭六書的內容,有助於掌握文字的意義、形體、聲音 三者間特殊的關係,以科學的方式增進學習中國文字的效果。

此外,黃沛榮(1996)也提出建議,進行漢字教學,若能搭配六書的造字規 則與部件,則學生更能掌握字形,學習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當前重要的教育指標,是教育部所頒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當中亦要求 識字與寫字能力部分,中低年級的學生要「能利用部首或簡單造字原理,輔助識 字」,高年級以上的學生要「能利用簡易的六書原則,輔助認字,理解字義」(教 育部,2011)。可見在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中,漢字的造字原理有助於漢字的學 習。

12

二、漢字的特性

世界上所有原始繪圖文字,例如巴比倫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圖畫文字等,已 發展成為拼音文字,唯獨中國文字以象形文字為基礎,在字形、字音、字義三方 面上巧妙結合,仍保存其獨特風格。漢字是非拼音文字,與西方拼音文字的本質 上有所差異,具有字形表音表義的特性。潘重規(1983:38)提到:

中國人不但可以用聽覺接觸到文字所代表的聲音,同時可以用視覺接觸 到文字所代表的意義,這是中國文字與世界各國文字特異之點。這在學 習、認識、記憶上都有莫大的便利,也是中國文字優於他國文字之處。

由上述可知中國文字因為擁有拼音文字難以具備的形音義三種要件,而具有學習 優勢。因此善用漢字的特色讓學生認識中文、學習中文很有幫助。以下綜合各家 學者的看法(林尹,1971;萬雲英,1991;曾志朗,1991;裘錫圭,1995;許錟 輝,1999;羅秋昭,2001;周碧香,2008),歸納出漢字的特性,茲分別說明之。

一、方塊文字

漢字以線條造形,相較於拼音文字,在於它具有正方體結構。文字相結合或 筆畫數的對應,都基於方正美觀的考量而做安排(許錟輝,1999),象形字、指 事字本就具完形性,而會意字和形聲字,是由兩個以上的文字組合而成,組合時 依循規則,最後出現方塊的外型(林尹,1971),表現漢語一字一音一形一義的 本質(周碧香,2010)。正因漢字這樣的特點,閱讀漢字時得以一目了然,減少 視覺水平掃視的時間及回視的次數,對閱讀者而言容易形成字的知覺整體性(萬 雲英,1991)。

二、貫穿古今的穩定性

漢字以字形表義,大部分表義之外也兼表音,中國的方塊字是義音文字,因 此不但需用眼看,也須用耳聽。雖然中國土地廣大,人口眾多,而造成方言歧異,

但寫在紙上卻無分別,靠著文字傳遞數千年的文化,也強化民族的感情(潘重規,

1983)。林尹(1971)引章太炎的話「即形而存音者,地逾十度、時越十世,其

13

意難知也。即形而存義者,雖地隔胡越,時異古今,其文可誦也。」正足以表達 中國文字不因時空距離而分歧,具備古今銜接的穩定性之特質。

三、具有高度藝術美

在形體上,漢字造字是以象形為主,由圖畫發展而來,古文字如甲骨文金文 的象形……,極富藝術性。因此除了文字本身可以形成單條或對聯,與書法藝術 結合,也可以在畫作上題字增加美觀,書畫結合。

漢字是線條文字,在文字筆畫的組織上,有長形、扁形等不同的結構。在書 寫結構上有其一定的位置布局,力求勻稱方正,在藝術的表現上,容易產生節奏 變化的藝術感。此外,將實用的文字,利用毛筆表現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

草書等不同變化的字體,歷代名家書法作品成為高級藝術品。

再者,在音節聲調上,因漢字一字一音的單音節特質,且平仄有別,在文學 創作上,可以對仗排比,一個字對一個字,一平一仄,文字顯現出節奏拍子,形 成了極富音韻之美的文學形式,例如近體詩或駢文等。其他如回文、燈謎、繞口 令等文字遊戲,也是因漢字特質而衍生的藝術形式。

四、兼具有表音與表形功能

漢字既表意又表音,可說是一種以形聲結構為主的意音文字(周碧香,

2010)。許慎《說文解字》共收錄 9353 個字,小篆的「形聲」字共有 7697 個,

已佔總數百分之八十以上,可見形聲字在漢字中佔大多數(萬雲英,1991)。形 聲字一邊表形一邊表聲的特色,使學習者在認知上容易判斷字義,例如從「木」

部的字多半與樹木有關係,如李、樹、森、杏……,或是表聲的部分也可以辨識 字義,例如從「侖」的字多有「條理」的意思,如倫理、言論、車輪等(羅秋昭,

2001)。這項表形兼表音的特色使得漢字成為世界上特殊的文字(周碧香,2010),

也讓學習者從字形裡得到較大的訊息量,在識字上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14

五、形音義密切結合,容易學習

漢字的特色乃在於一個漢字既是一個書寫單位,又是一個意義單位,是形、

音、義的統一體,從而構成一個認知單位(萬雲英,1991)。中國文字是形系文 字的一支,造字時據義造形,以形表義,字形與字義能相互配合,與拼音文字不 同,再者,漢字中的形聲字是形符帶有聲符,將文字「形」「音」「義」三要素

音、義的統一體,從而構成一個認知單位(萬雲英,1991)。中國文字是形系文 字的一支,造字時據義造形,以形表義,字形與字義能相互配合,與拼音文字不 同,再者,漢字中的形聲字是形符帶有聲符,將文字「形」「音」「義」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