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漢字識字教學法

現代的識字教學法根據萬雲英(1991)的歸納整理,大致可分為「分散識字 教學」或「集中識字教學」兩大範疇;研究者將此兩大識字教學法整理分述如下

(萬雲英,2001;戴汝潛,2000;周碧香,2010):

壹、分散式識字教學法

分散識字教學法是 1958 年中國江蘇斯霞在大陸南京師範大學實驗成功的教 學法,其特徵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其精神是邊識字邊閱讀。

此法強調學生須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故把生字詞語置於相關的語境中,讓 學生能感知、理解與掌握字詞。生字的教學順序由其在課文中出現的順序和重要 性所決定。識字與閱讀的緊密交替,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加深並鞏固對字詞的理 解。早期一般教學過程為發音、辨形、書空、筆順、講解詞義……。戴汝潛(1999) 指出改善後的分散識字教學是以二週教完拼音,二週教完基本字和筆劃、偏旁部 首,再藉上述習得能力當作工具,指導學生分析字形。分散識字教學強調要遵循 兒童的認識規律,特別指出「形式要生動活潑、方法要靈活多樣、內容要貼近生 活」,因此採用分散識字教學法應重視教學藝術與教學方法的研究,並及時總結 經驗。

「分散識字法」是目前台灣國小國語領域識字教學大多採用的方式,教學時 一開始先閱讀課文,接著從課文中摘出句子,再由句子中摘出生詞,最後再從生 詞中摘出生字,對摘出的漢字作識字教學,讓學生個別學習每個字的形音義。

。周碧香(2010:172)指出識字教學步驟是(一)先正音,指導部首、筆畫數;

(二)釋義:可配合字源解釋涵義;(三)辨形;認識間架結構、部件、筆畫;(四)

空練習(五)習寫生字。

萬雲英(1999)說明這種識字法的優點有二,一是寓識字於閱讀,生動活潑 的語境具體化抽象的生字,符合兒童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發展特點。二是學用結

23

合,也就是說識字和讀說寫用結合,教了識字方法,再加上經常性的訓練,才有 利於兒童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增長和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缺點則在於一個字一 個字的孤立教學,導致學生難以掌握漢字結構的共同規律,因而不利成群成組的 記憶大量生字,識字量累積速度緩慢無效率,延宕了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的發 展。

貳、集中識字教學法

1958 年中國遼寧黑山北關實驗學校創立以「集中教學、分散練習」為主軸 的識字教學方法,為與傳統「分散識字教學」相對比,稱為集中識字教學法。集 中識字是「先識字,後閱讀」,識字和閱讀間有先後順序,先學一批漢字,再讀 一些課文,而教學目標字是以漢字的特性加以歸類。在操作方法上有形近字、同 音字歸類、基本字帶字、形聲字歸類等,另有從集中識字的概念所衍生的教學法,

如字族文教學法。這些教學法均是透過漢字規則的掌握,以及學習心理的遷移規 律來累積識字量。簡而言之,「集中識字法」是將一群具有突出漢字結構規則的 字,集中教學,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有效率的學會較多的字,期望最終達成「集中 識字、大量閱讀、提早寫作」的教學目標。茲將形聲字教學法、基本字帶字教學 法、字族文教學法簡述如下:

一、形聲字教學法

以許慎說文解字內的定義而言,形聲字的形是以事物本身有關的形符(部首)

表示其義,而以語言中呼此事物之聲,作為聲符,組合於表義之形,此為形聲字

(秦麗花;許家吉,2000)。漢字的發展,形聲字的比例佔了80%以上(萬雲英,

1991)。利用形聲字「聲旁表音、部首表意」的特性,學生得以增進認讀字音或 推測字義的能力(胡永崇,2002)。聲旁表音提供了讀音線索,部首表意表示字 的意義屬類,幫助了解和提示字義(馮永敏,2008),如目和青合成睛。因此輔 導學生理解部首意義,應有助於學習生字的類化遷移,而聲符本身也是一個有意

24

義的字,如以「包」為聲符的泡、砲、炮、皰、飽……等,由上述可知基本上形 聲字可視為一群相似字(秦麗花;許家吉,2000)。林素貞(1998)認為教師若 能利用形聲字這種相似字群的特色來指導識字,能增加學習的效果。

二、基本字帶字教學法

集中識字的代表性方法是基本字帶字法。所謂的基本字,係指在一群字形近 似的字(包含形聲字)共同含有的部件,此部件通常是獨體字;以基本字加上偏 旁部首的辦法「歸類識字」即稱為基本字帶字教學法,藉此引導學生利用熟字來 記生字,同時啟發學生理解漢字的形義關係、形音關係、義音關係,建立形音義 的統一聯繫(戴汝潛,2000:176)。例如以「責」作為基本字,搭配不同部首 偏旁如「糸」、「禾」、「亻」、「足」、「氵」、等,便可以學到「績」、「積」、

「債」、「蹟」、「漬」等字。基本字帶字教學法與形聲字教學法的概念相近,

胡永崇(2002)指出兩者不同地方在於基本字帶字法的同一組字雖具有相同的基 本字,但卻不一定具備相同的音韻特徵。

三、字族文識字教學法

字族文識字教學法是以字族文為載體,於閱讀教學環境中識字、掌握「結構 化、規律化的漢字」的教學法(戴汝潛,2000)。該識字教學法是由中國四川省 井研縣鄢文俊於1960 年開始探索,並在 1980 年開始進行實驗,其理念與目標 是透過字族文識字教材,學生能掌握 2200~2500 個常用字。該法利用漢字構字 規律和字形特徵,借鑒「集中識字」的教學經驗,在「基本字」及「基本字帶字」

的基礎上,結合文字學的相關理論,進而提出了「母體字」、「母體字組字」和「字 族」的概念。如以母體字「青」為主,可以衍生出字族:請、清、情、晴、睛。

所謂「字族文」是一種根據漢字的構字規律,以一組具有相同構形母體,且 音形相近的漢字做為識字對象,所創編的課文類型,「字族文」體裁多樣,多為 易讀易記的韻文體。字族文識字的理論特點,整理如下。

(一)學生認識一個母體字就可連帶認識一批合體字。基本上字族文識字法和基

25

本字帶字法頗為類似,只是前者基本字既含獨體字又含合體字,界說不明,且基 本字帶字構字規律不完整,後者則是將具有派生能力的獨體字視為母體字,所以 幾乎可衍生所有的常用字。

(二)組構字族採用「字形類聚、字音類聚、字義類推」的特點,據此特點編寫 出字族文教材,「文從字」而生;教學時則遵循「字從文」的原則,讓學生能從 有意義的文章中去學習,尋找字與字之間結構上的關聯與規則,分辨有效率的識 得一批字。此法將漢字的音、形、義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但不是所有的漢字皆 可歸進字族,這是它的侷限性(周碧香,2010)。

綜上所述,字族文識字教學法不僅吸收了「集中識字」重視漢字構字規律的 經驗,也吸收了「分散識字」重視在情境中學習的經驗,學生可藉由閱讀字族文 增進對字義的了解,鞏固字的形、音、義。

整體而言,集中識字的優點在於歸類、對比和突出漢字結構規則,使兒童分 析、比較、分化、辨認和理解,掌握漢字規律,更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突破 字形的難點,利於兒童有計劃地編碼、組合、儲存和檢索(萬雲英,1991),有 利於學習遷移,快速累積生字量,達到大量識字的目的;但缺點則是集中識字的 量太大,在相似字和同音字過分集中的情況下,學生易因此混淆,導致出錯。

由上述觀之,以上兩大範疇的識字方法都有其優、缺點,至於研究者所欲使 用的圖解識字法,另屬一類,將獨立於下節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