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儘管理想的生活被鼓吹在「健康、勞動、奉公」的一體化狀態,但我也不願相信 早期既有的觀賞性、娛樂性和基於個人對競技運動的熱愛就這樣而直轉而下地走向國 家主義式的大道,甚至銷聲匿跡。最鮮明的案例,是臺籍人士陸季盈 (1916-2004) 的 日記有著不同於前節的書寫。10他在 1939 年 (昭和 14 年) 文中曾自述:「我對於運動 這方面相當感興趣,而且我也有自信自己比一般人來的精通一些」,我們在發現其所 從事的游泳、桌球與棒球運動,除了是受制於工作時間而影響其選擇之外,最重要的 還是在於運動對他所帶來樂趣、自信和成就的感受,促使他在有人溺斃不到幾天的地

10 由於陸季盈日記收藏於臺灣歷史博物館,並不是一個公開性的檔案,因此此處引用的年代和文句均來 自他人的研究成果。見謝仕淵,〈青年的逸樂與焦慮:陸季盈日記所見之日治時期休閒生活〉,《日 記與社會生活史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成功大 學歷史系合辦 (未出版:收藏於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2) ,1-17。

184

185

1941.02.11;1942.10.29;1940.10.28,於 2016.10.03 檢索。

186 氣〉,《南方》,175 (臺灣,1943.05) :20;慕德生,〈健民運動與保精之關係〉,《南方》,26;

慕德生,〈健民運動與目色〉,《南方》,177 (臺灣,1943.06) :17;慕德生,〈健民運動與養神之 關係〉,《南方》,178 (臺灣,1943.07) :21。

16黃昱翰,〈《南方》漢詩文的國策宣傳與傳統文人的文化認同困境 (1941-1943) 〉,241-242。

17秉修,〈皇民奉公歌〉,《南方》,186 (臺灣,1943.11) :11。

187

188

官方政策藏匿著某些消極的想法。20

圖 6-7 本島人的「愛國婆」漫畫

資料來源:由左至右擷取自洪朝明,〈硬貨供出の卷〉,《新建設》,2.7 (臺北,1943.07) :47;洪朝 明,〈防空訓練の卷〉,《新建設》,2.8 (臺北,1943.08) :51;洪朝明,〈步け步けの卷〉,《新建 設》,2.11 (臺北,1943.11) :45;洪朝明,〈一汁一菜の卷〉,《新建設》,2.12 (臺北,1943.12) : 49;洪朝明,〈デマ驅逐〉,《新建設》,3.5 (臺北,1944.08) :43。

整體來看,為了因應一個實際的戰場,當時官方對國民生活的身體治理,是鼓吹 著「健康即勞動,勞動即奉公」的理念,要求他們為整個「總力戰」能有所貢獻。然

20同樣對官方政策存疑的臺人亦不少,如作家呂赫若 (1914-1950) 的日記提到「皇民奉公會」將組織

「皆唱奉公隊」加入中央指導班,卻評以:「穿文官服飾的音樂家荒唐可笑。不值一提」,引自「臺 灣日記知識庫」,參閱《呂赫若日記》:1943.07.29,於 2016.10.03 檢索。另,林獻堂 (1881-1956) 的日記中也曾直述:「蓋為奉公會純為官僚化,對民眾運動無甚影響」,後又論及行政機構的新制 如:「皇民奉公會解消,保甲制度廢止,將義勇報國隊改組,以警務局長為事務總長,州市街庄亦 然,此回改革大異從來有名無實」。以上引自「臺灣日記知識庫」,參閱《灌園先生日記》:

1944.12.06;1945.06.17,於 2016.10.03 檢索。另一方面,這種隱晦反抗官方治理的民眾,不會只有心 繫祖國 (中國) 的臺灣傳統文人,日方內部曾經也有不同的聲音出現,然而,反戰思想與當時握有政 權的軍國主義相違,難有實際的影響力。

189

而,本島人面對體育在此時重於德育和智育的現象,回應著「三育何妨為一偏」與

「寓武於文資保健」的見解,21除了試圖導正重武輕文的社會風潮,在實踐上也就不盡 然合乎當局對「皇民鍊成」的期待了。並且,中國的戰場經驗是少數人的,槍砲聲也 只能說是多數人的想像,未到生死存亡之際,老百姓仍或多或少地找尋著可能的身心 自由,讓自己能過得安然自在。

一個年代的時勢,往往影響著人們對當代生活的信念,「體位向上」的意義,到 底只是官方的一廂情願,還是時人的理性崛起,抑或更是合乎時局的理想生活,確實 是個複雜待清的問題。但是,那些身體活動是取之於散步、園藝與農事等,而非什麼 皇民的體力鍊成,不僅可能是一種積極於生命關懷 (隱身於醫病關係) 或生存技藝 (隱 身於供需關係) 的理想選擇,也可能是作為對皇民奉公 (表現其君臣關係) 的消極詮釋 或隱晦抵抗的方式之一。當然,我們也必須保留像吳新榮作為一個奉公醫生團,卻選 擇從事非競技形式的身體活動,或像陸季盈這種運動愛好者,對競賽舞臺的醉心追 求,以及在他們前後普遍存在於整個殖民年間的世代差異,22他們各自所從事的體育運 動乃基於一種自由意志 (待解的身心關係) 和一種因人而異的理想生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