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種反覆出現的治理手法,在建構系統性的身體知識、落實系列性的身體安排之 後,仍需要經由細膩的檢查機制確認治理的適當性。本文第貳章已經呈現中日戰爭以 前,當局對於學生身體檢查工作的各種細節,戰爭開打後,日方對殖民地身體依舊有 無微不至的各種認識方式與安置措施。

首先,是有關中等學校入學考試的改革,基於對「體位低下」的擔憂,當局直白 地強調學生升學的要件之一即在於健康的身體。在 1937 年 (昭和 12 年) 初曾提出中等 學校入學試驗方針,特別指示小、公學校禁行「準備教育 (指造成學童身心過勞的惡 性補習) 」,另中等學校入學選拔應重視身體考察,如就身體檢查和體力檢查提出等 級評語,用以作為錄取的參考指標之一。45明確的落實案例似乎要到 1939 年 (昭和 14 年) ,如日本內地大阪府即表態中等學校入學考試將著重於學生的發育、健康和運動 三個層面之身體檢查,而這三個層面無非就是指向體格、體質和體力的身體綜合測 驗。至於臺灣,同樣基於國民體位向上的觀點與矯正智能偏重的弊病,官方也慎重地 設置調查委員會進行研究,訂立身體檢查的等第分類方式,更鼓勵校方選定體力檢查

44〈國民體力向上目差し 全國的健民運動展開 來る二十一日から一ケ月間『夏季心身鍛鍊期間』〉,

《臺灣日日新報》,1942.07.18,3 版;〈一億國民和樂の裡に “あすへのカ”蓄積 健民運動秋季國 民錬民要綱決る〉,《臺灣日日新報》,1942.10.06,3 版;〈鍛へ一億“鐵の心身” 耐寒心身鍛鍊運 動實施要綱決る〉,《臺灣日日新報》,1943.01.21,夕 2 版;〈鍛へよ.暑熱を克服 けふから健 民運動夏季心身鍛錬〉,《臺灣日日新報》,1943.07.22,夕 2 版。

45〈中等校入學問題の出題方針決る 國語、國史を重視、難問題を避け 體育、德性方面も考慮〉,

《臺灣日日新報》,1937.05.15,5 版。

93

項目 (走、跳、投、懸垂,或可加入體操) 判定體力考察的成績標準。46

這本來著重的對象只是自初等學校畢業後要應考至中等學校的青少年男學生,但 後來像臺北州計有 13 校男女中等學校都已經確定實行,47或在現有研究的訪談資料 中,也都能找到當時針對男女學生入學的體力檢查回憶。48另外,從《臺灣日報》刊載 的產品廣告、內臺學生接受體力檢查的實際照片 (圖 4-5) ,或學界針對此一入學方式 進行體力的前後測研究以了解是項制度的影響,以及,1942 年 (昭和 17 年) 臺灣學校 衛生會刊登〈中等學校等入學者選拔に際し身體に關する檢查要項〉一文,說明學生 體力檢查涵蓋了走、跳、投、懸垂、徒手體操、器械體操等,女生還多了基本步法,

成績則將依照身高不同判定檢定項目的三種等級 (優、良、可) 。49此等,都足以推知 在戰爭時期「體位向上」的國策下,學生身體檢查及體力測驗已然作為入學資格的重 要參考,無可厚非地,這也直接地影響當代人對於身體健康和運動能力的重視更甚以 往。

46〈戶外實施で 大阪の中學校入試 身體檢查を最重要視〉,《臺灣日報》,1939.01.16,夕 2 版;

〈智能偏重を矯めて 身體檢查に重點 中等學校入學試驗の方針〉,《臺灣日日新報》,

1939.02.12,7 版;〈中等學校入學試驗 身體檢查標準決定 督府から各州へ通牒〉,《臺灣日報》,

1939.02.13,7 版。

47〈體力と口答試問を第一次に實施する 臺北州下中等學校の入學試驗〉,《臺灣日日新報》,

1939.01.28,夕 2 版;臺灣學校衛生會,〈雜報〉,《臺灣學校衛生》,3 (臺北,1939.03) :77。

48參閱黃怡玲,〈日治時期臺灣女性身體國家化之研究〉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 , 83-84;游鑑明,〈日治時期臺灣學校女子體育的發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3 (臺 北,2000.06) :51。

49土橋義雄,〈中等學校入學試驗考審法の改正に伴ふ受驗兒童の體力變化に就て〉,《臺灣學校衛 生》,4.3 (臺北,1941.09) :57;臺灣學校衛生會,〈中等學校等入學者選拔に際し身體に關する檢 查要項〉,《臺灣學校衛生》,4.6 (臺北,1942.03) :71-75。

94

圖 4-5 身體檢查廣告 (左上 1:胃腸藥廣告;左上 2:蛔蟲藥廣告) 與實際受檢照片 (右上:投擲測驗;左下:肺活量檢查;右下:懸垂測驗)

資料來源:上方由左至右擷取自《臺灣日報》,1940.11.14,4 版;《臺灣日報》,1941.02.13,1 版;

〈中等學校入學試驗 身體檢查標準決定 督府から各州へ通牒〉,《臺灣日報》,1941.02.13,7 版。

下圖左與右則引自〈小學生の體力檢查〉,《臺灣日報》,1941.03.09,3 版。

另一方面,1938 年 (昭和 13 年) 公布新的「學校身體檢查規程」,總督府體育官 丸山芳登對此次改正有逐條的特別解釋,足見其態度重視,除了重申學校身體檢查的 目的在於個人適切的養護鍛鍊之外,更強調檢查新規的最終目的即在於國民的「體位 向上」。50此次改正大致是刪除發育概評和營養概評這般解釋力不足的事項,另將鼻咽 喉和皮膚自概評中獨立出來,並額增胸廓與坐高檢查。胸廓部分須記入扁平胸、漏斗 胸或鳩胸型,以確認發育或姿勢異常等,坐高則與發育有密切關係,也左右著重心高 低而影響運動能力,對學生桌椅使用的差異性更具有決定性,故有較為細膩的描述。

50丸山芳登,〈學校身體檢查規則改正の要旨〉,《臺灣教育》,429 (臺北,1938.04) :6-13;丸山芳 登,《臺灣に實施の改正學校身體檢查規則註解》 (臺北:臺灣子供世界社,1938) ,13-14。

95

96

軍隊的體力標準加以參酌。爾後,1939 年 (昭和 14 年) 便由厚生省制訂出「體力章檢 定實施綱要」,強調此一檢定在於從國家目的出發,選定的運動種目應與充實國防力 和擴充勞動力有直接關係,也聲稱是反省過往「技能本位」致使偏向單一運動種目,

造成運動能力偏頗,缺乏全身調和發展的缺點,以此凸顯包含了運動整體的跑力、跳 力、投力、搬運力、懸垂力等基本形式的體力章檢定,將具有均衡身體發展、養成運 動能力、作業能力,同時提供男性就職、女性婚嫁的榮譽證明等諸多優點,以此向著 普羅大眾招手,來吸引國民身體進入更細膩的治理範疇。53

這項檢定最初的構想是針對 15 歲至 25 歲的青年男女,期望藉由檢定徽章的授 與,養成國民重視健康體力的風氣。不過,但在經費和戰事的實際考量下,早期無疑 是以男性為重心展開施行,因此針對檢定的六個項目,只先明列出男子的分級標準 (參見表 4-3) ,內容與稍早在第貳章提及的學校體力檢查非常類似,在微幅調整跑 (從 50 公尺變成 100 公尺和 2,000 公尺) 、跳 (立定跳遠變成助跑跳遠) 、投 (投擲籃球變 成投擲手榴彈) 和懸垂項目 (相同採計次方式) 以外,很可能基於戰爭的運輸作業而衍 生增列了「搬運 (日:運搬)」檢定54。至於整個體力章的分級方式,本來只是將及格 者區分初級、中級、上級等三個級別,但在第一次實施後因為僅有 27%通過初級檢 定,迫使厚生省必須針對不及格者再作甲、乙、丙的程度細分,以作為體力動向調查 的研究材料。55

53〈國家が保證する 體力合格徽章 厚生省體力檢定制立案へ〉,《臺灣日報》,1938.08.08,夕 2 版;栗本義彥,《體力向上と體育運動》,377。

54詳細的檢定方式為:1.跑 (100 公尺、2,000 公尺計時) ;2.跳 (跳遠,二次取高分) ;3.投 (540 公克手 榴彈投擲,二次取高分) ;4.懸垂 (順握後從完全伸直再屈臂向上,頭部須達到橫木上緣,速度自 由) ;5.搬運 (15 秒內完成負重快跑 50 公尺,搬運方式自由,各級重量物初級 40 公斤、中級 50 公 斤、上級 60 公斤,先從初級開始實施) 。對其成績區分為初級、中級、上級和級外 (未及格) 共四等 級,合格者將分別授予銅、銀、金色的體力章,以玆鼓勵。見栗本義彥,《體力向上と體育運動》,

386-395。

55〈體力章に級外制 更に全般的體力動向の調查に〉,《臺灣日日新報》,1940.07.31,8 版。

97

98

表 4-4 1943 年 (昭和 18 年) 女子體力章檢定標準

種目 級外 初級 中級 上級

跑 1000m 6’’ 01-6’’30 5’’31-6’’00 5’’01-5’’30 5 分鐘以內 跳 跳繩 20-29 秒 30-49 秒 50 秒-1’’19 秒 1’’20 秒以上 投 投短棒 10-14.99m 15-17.99m 18-19.99m 20m 以上 搬運 50m 12kg—18 秒 16 kg—18 秒 20kg—18 秒 24kg—18 秒

體操 國民保健體操第二式 大日本國民體操 大日本女子青年體操 資料來源:臺灣學校衛生會,〈女子體力章檢定實施要綱〉,60。

另一方面,在報章廣告上,我們能發現這項政策很早就被業者利用來推銷自家的 保健食品 (見圖 4-6) ,凸顯政商之間共謀著國民體力和消費力的同步增長。這對於學 校體制和公家機關以外單位,不再接受強制性身體檢查的民眾來說,除了被鼓勵以此

「健康の勳章」作為適於入學、就業,乃至於結婚的榮譽證明之外,59更基於消費即一 種生活品質的選擇概念,說服國人致力於體力章的認可如同追求一種理想的生活形式。

這大概也起著無形的鼓勵作用,使得體力章檢定雖然是半強迫的官方政策,卻沒有遭 遇太多的反彈。

59〈國家が保證する 體力合格徽章 厚生省體力檢定制立案へ〉,《臺灣日報》,1938.08.08,夕 2 版;〈名譽ある 健康若人の體力證明 體力章を獲よ! 三階級の檢定標準決る 今夏から全國一 齊に實施〉,《臺灣日日新報》,1939.04.01,8 版;〈「健康の勳章」 體力章の所有は 入學や就 職にも頗る有利〉,《臺灣日報》,1940.02.03,8 版。

99

圖 4-6 納入體力章宣導的保健食品廣告

資料來源:引自《臺灣日報》,1939.10.05,夕 4 版。

往後,官方對其身體治理仍將持續地擴充到體力的其他表現。1942 年 (昭和 17 年) ,基於「國民皆泳 (游泳) 」的目標,厚生省人口局 (來自體力局的改制) 再增設 游泳作為體力章檢定的特殊種目,於每年 7 月至 9 月間辦理「水泳檢定會」,受測者 可經由完成規定的距離、持續時間或採計時方式等,擇一檢定。翌年,則基於對耐力 的期待再追加「行軍 (或稱強步)」一項,同時,女子也比照男子增列這兩項特殊檢定 (如表 4-5) 。60往後仍會陸續出現修改,例如對於女性的步行距離從原本 20 公里改為 和與男性一致的 24 公里,或者改以輕裝於 1 小時內行畢 10 公里,而兩性的搬運重量 則統一區分為男子 40 公斤 (級外 30 公斤) 、女子 16 公斤,秒數標準也持續下修 (縮 短) 以要求效率的增加,61但不管如何,這些無盡的統一或劃分,都只是一種便於身體

60臺灣學校衛生會,〈體力章檢定種目に水泳を追加〉,《臺灣學校衛生》,5.3 (臺北,1942.09) : 59;臺灣學校衛生會,〈女子體力章檢定實施要綱〉,60;〈男女若人の體力檢定 臺灣でも愈よ實

60臺灣學校衛生會,〈體力章檢定種目に水泳を追加〉,《臺灣學校衛生》,5.3 (臺北,1942.09) : 59;臺灣學校衛生會,〈女子體力章檢定實施要綱〉,60;〈男女若人の體力檢定 臺灣でも愈よ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