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與中國國中數學課本編輯方式的差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台灣與中國國中數學課本編輯方式的差異

課本的編輯使用大量的文字,輔以精美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一張圖抵一 千字」,圖片也具有相當大的教學功能;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透過適當的 說明及插圖了解課程內容及概念,其呈現方式便決定了教師教學策略及學生學習 方式。除此之外,文章的易讀與否,也受到「字的難度」與「句子的長度」所影 響(胡志偉、方文熙、胡美綾,1995)。因此,教材的編輯應使用學生所熟悉的字彙 及通暢的語意。本節將針對台灣康軒版及中國人教版課本中所含之課本排版架 構、插圖、文字敘述方式、正文欄目及補充之數學知識作一比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課本排版架構

(一)台灣康軒版數學課本排版架構如下(以第一冊做為範例):

表4-26 台灣康軒版數學課本排版架構表

編輯要旨 目次

第一章 1. 每章一開始均配有反映此章主要內容的章前圖、引言,供 學生預習用,另附有「溫故知新」內容為學習此章節之先 備知識。

2. 內文一開始皆以漫畫入題,利用生活情境,吸引學生注意。

3. 每一小節以「主題一」「主題二」……區分本節課程重點。

4. 每一例題或一課本說明正文後均附有隨堂練習,隨堂練習 為例題之相似題,供學生上課練習用。

5. 不定出現「動動腦」、「問題探索」,多為開放性問題,讓學 生釐清重要概念;另設「活動」,多為操作解題。

6. 每一小節後皆有「重點整理」,將此小節之重點按順序條列 說明。

7. 節末為「自我評量」,包含各種題型,供上課或課後複習使 用。

8. 章末安排「數學櫥窗」,補充與此章節有關的知識,內容取 材來自數學史或生活情境,如九章算數、淺談咖啡、象棋 的遊戲規則等。

第二章

第三章

學習相關教具(學生用)

以第二冊為例,課本最後附上兩片透明 塑膠板,讓學生試著找出 y=x 的一些 解,描繪於塑膠板上,並與直線 y=x 圖 形比較,說明這些解都會落在直線 y=x 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兩國課本架構上的相同及差異 1.相同處

(1) 每章均具彩色章前圖及引言,吸引學生注意,其中章前圖的版面均為橫跨 課本兩頁,另在章前圖角落設置引言。引言多以生活實例引入課程,為開放性問 題。如下圖:

圖4-9 台灣康軒版章前圖

資料來源:台灣康軒版數學課本第五冊P58、59

圖4-10 中國人教版章前圖

資料來源:中國人教版數學課本第二冊 P68、69

(2) 正文中,設置多元欄目,讓學生學習利用不同樣目,發揮不同功用,除吸 引學生注意外,可適度釐清學生重要概念。如下圖:

圖4-11 台灣康軒版欄目「動動腦」

資料來源:台灣康軒版數學課本第五冊P6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12 台灣康軒版欄目「問題探索」

資料來源:台灣康軒版數學課本第五冊 P83

圖 4-13 中國人教版欄目「思考」

資料來源:中國人教版數學課本第二冊P86

圖4-14 中國人教版欄目「探究」

資料來源:中國人教版數學課本第二冊 P7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4-15 中國人教版欄目「歸納」

資料來源:中國人教版數學課本第二冊P105

圖4-16 中國人教版欄目「觀察」

資料來源:中國人教版數學課本第五冊 P62

(3) 均安排「實際操作」活動,讓學生動手操作,使課程活潑、多元化,避免 流於紙筆計算,強背結論。如下圖:

圖4-17 台灣康軒版「活動」

資料來源:台灣康軒版數學課本第五冊P14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4-18 中國人教版「活動」

資料來源:中國人教版數學課本第二冊 P94

(4) 課本中均有相關數學史補充,讓學生了解數學在過去歷史的影響與發展。

如下圖:

圖4-19 台灣康軒版「數學櫥窗」

資料來源:台灣康軒版數學課本第五冊P57

圖4-20 中國人教版「活動」

資料來源:中國人教版數學課本第二冊P3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課程結束均有重點整理,讓學生對於課程重點可作一回顧。如下圖:

圖4-21 台灣康軒版「重點整理」

資料來源:台灣康軒版數學課本第五冊P57

圖4-22 中國人教版「小結」

資料來源:中國人教版數學課本第二冊 P95

2.不同處

(1) 台灣章前圖下設溫故知新,說明本章先備知識,讓學生可先預習課程。

(2) 中國人教版課本正文左右的留白處設有「小貼示」、「雲朵」,其中「小貼 示」介紹與正文內容相關的知識背景,「雲朵」則是一些有助於理解課本正文的問 題。台灣康軒版課本左右的留白處則未有此設置。

(3) 台灣康軒版每小節皆有一「重點整理」,中國人教版則是每一章最後才設 置「小結」,內容為知識結構圖和課程回顧,但多為開放性問題,需學生思考後,

由老師上課提供解答,不如台灣康軒版「重點整理」來的精細與乾脆。

(4) 台灣康軒版章末利用「數學櫥窗」補充與課程相關之數學知識,取材來自 於數學史、具體生活、科技應用等;中國人教版則細分為「閱讀與思考」、「觀察 與猜想」、「實驗與探究」、「信息技術應用」,並非每一節皆有,而「閱讀與思考」

主要是和數學史或數學應用有關;「觀察與猜想」多與生活相關,如「錯覺」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實驗與探究」與趣味數學相關,如「幻方」;「信息技術應用」多與科技或是數 學軟體相關,如「計算機(電腦)的使用」。

(5) 中國人教版課本正文介紹數學專有名詞時,會附上英文,如負數(negative number)、對頂角(vertical angles)、多邊形(polygon)等,因此,課本最後附上中英文 辭彙索引,台灣康軒版則無。

二、插圖

對學生而言,課本中的插圖不僅可以引起學生興趣,更可以讓學生作直觀性 的判斷,根據美國學者Levie W. H. & Lentz R. (1982)在總結 3155 份的實驗研究上,

得到以下結論:「有插圖的教材,其教學效果遠遠優於沒有插圖的教材,除此之外,

學生對於有插圖的文章記憶,顯著優於沒有插圖的文章記憶。」

根據 William H. Schmidt 在《Many Vision,Many Aims》中,對課本呈現方式 (block type),針於插圖的分類僅兩種,分別是與課程相關的插圖 Related Graphic、

與課程無關之插圖Unrelated Graphic;鑑於教科書的插圖據多方面的作用,以下研 究者將針對台灣康軒版數學課本及中國人教版數學課本中的插圖進行分析比較。

(一)插圖的功能

根據國外學者 Mayer(2003)對教科書插圖的研究,他利用插圖的功能,將插圖 分為以下四類:

1.裝飾性插圖:主要是吸引學生注意、增加學生學習動機,和課程本身無關,

如下圖:

圖4-23 台灣康軒版裝飾性插圖

資料來源:台灣康軒版數學課本第三冊P8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24 中國人教版裝飾性插圖 資料來源:中國人教版數學課本第二冊 P106

2.表徵性插圖:顯示與課程內容所描述的人、事、物相關,具關聯性與單一性,

如下圖:

圖4-25 台灣康軒版表徵性插圖

資料來源:台灣康軒版數學課本第四冊P65

圖 4-26 中國人教版表徵性插圖

資料來源:中國人教版數學課本第二冊P1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組織性插圖:用來解釋物體或事件關係,強調關係、步驟。與表徵性插圖相 較,表徵性插圖僅代表單一相關概念,而組織性插圖可說明兩個以上的結構、順 序等,如下圖:

圖4-27 台灣康軒版組織性插圖

資料來源:台灣康軒版數學課本第四冊P30

圖 4-28 中國人教版組織性插圖 資料來源:中國人教版數學課本第二冊 P78

4.解釋性插圖:以具體圖形說明抽象概念,如下圖:

圖4-29 台灣康軒版解釋性插圖

資料來源:台灣康軒版數學課本第二冊P3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30 中國人教版解釋性插圖 資料來源:中國人教版數學課本第一冊 P73

按照以上插圖分類,研究者將台灣康軒版數學課本及中國人教版數學課本依 主題及將所含圖片作一統計,其中插圖範圍以課本正文為主,下列三種範圍的圖 片,未列入統計:

1.章前圖、習題插圖、章節末之補充教材插圖不含在內。

2.表格也未列於統計範圍。

3.題目、類題所需之圖片,如幾何主題中例題所出現之圖形不含在內,但解題 所需而重新整理、規劃過的插圖,則列入統計。

4.目圖標,如「小貼示」、「雲朵」不含在內。

而插圖單位,以課本正文中所標號為主,若四個插圖並列,但僅標示為一圖,

視為一圖。例:

圖4-31 插圖範例一

資料來源:台灣康軒版第四冊P11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由上表明顯看出,兩國的課本表徵性插圖最多,研究者發現,課本中的表徵 性插圖大多是因為文字敘述上提到「某物」,兩國課本都會不約而同畫出或是附上

「某物」的圖片,但是,基本上,這些圖片充其量是引起學生興趣,或是驗證生 活中出現的實例,對於理論上的數學,並無多大幫助,例如:在有關正負數的課 程中,兩國皆以地形高低(海平面以上、以下)、溫度計為例,提出負數的概念,在 課本中,皆出現了地形圖與溫度計,這樣的表徵性插圖,在中國人教版更為明顯。

裝飾性插圖,在兩國課本中出現的都不多,這樣的插圖,因為和課文無關,無法 改善學生的學習,且插圖和課文之間的訊息毫無關聯下,使得插圖容易破壞學習 注意力,因此不宜過多。而組織性插圖,兩國課本出現的都不多,可能是因為數 學題材上較少涉及物體的時間與空間性,大多出現於幾何的証明步驟、動手操作 等,如尺規作圖。解釋性插圖能幫助學生理解較為困難及抽象複雜的概念,大多 使用於幾何上,針對幾何性質的解釋。

可以確認的是,裝飾性及表徵性插圖並不能為學生建立數學課程間的關係提 供幫助,其最大的作用是引起學生動機,增加課本的生動性;而組織性及解釋性 插圖則有助於學生理解各算式及幾何圖形間的關係,促進學生學習,並建立知識 的連結。因此一本好的課本應該在此範圍多下功夫,但也因數學題材上的限制,

往往難以突破。插圖的作用除引起學生興趣外,更應強調知識的連結,若能擅用 插圖在理解上的建構作用,對於學生學習將會有莫大的助益。

(二)插圖的取材

有關研究顯示,對同一物體,但呈現方式不同的狀況下,記憶所需時間亦不 同,看實物需0.4 秒,彩色照片需要 0.9 秒,黑白照片則需 1.2 秒,若僅以言語敘

有關研究顯示,對同一物體,但呈現方式不同的狀況下,記憶所需時間亦不 同,看實物需0.4 秒,彩色照片需要 0.9 秒,黑白照片則需 1.2 秒,若僅以言語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