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建議

研究者作此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從台灣、中國教科書中找出彼此的共通點 及優缺點,進而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作為日後編輯教科書的參考,因此研究者 提出下列建議,提供日後對課程有興趣的研究人員參考。

一、對於課程的建議

1.加強動手做的機會。台灣康軒版及中國人教版教科書中,雖然都具備「活 動」,但多以圖形繪畫、觀察圖形變化為主,建議可以增加動手操作的機會,如折 紙等。

2.台灣康軒版可以增加習題數,但中國人教版可以減少習題題數。

3.數學教材中可以增加數學史,從數學史中可以看出數學活動與數學成果之間 是互相依賴的,因此,數學教學中適當地融入數學史有助於理解不同領域之間的 內部聯繫。在內容方面,可重點式地介紹無理數的發現、數學符號的起源等,除 文字表達史料外,可以突顯圖像、圖表,如數學家圖像(尤拉、高斯、牛頓、祖冲 之、畢達哥拉斯等),數學圖形(勾股定理多解、黃金矩形、楊輝三角形等)。也可 在例題、習題中選用歷史上著名的數學問題,如丟番圖的墓誌銘、雞兔同籠、萊 茵得紙草書上的五人按等差數列分100 片麵包等。

4.增加統整課程的題型,題目的題材可以結合理化、美術等,增加多元類型以 提供學生思考的空間。

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本研究雖力求完整但仍有不足,以下提出幾點建議,可供未來研究方向:

1.在取材上,因中國教科書購買不易,就研究者所知,最新版的中國人教版課 程已有小部分更動,建議未來研究,儘可能以最新版本作為研究題材。

2.在課程架構上,台灣康軒版偏向集中學習,由數與運算開始教授,學生再依 序學習代數、幾何、資料統計與機率,而中國人教版偏向分散學習,每一學期都 有代數及幾何課程。就研究者所知,美國數學課程也偏向集中學習,如八年級學 習Algebra 1,九年級學習 Geometry and Proof,十年級學習 Algebra 2 and

Trigonometry,十一年級學習 Precalculus

(http://www.tas.edu.tw/uploaded/about_us/publications/us_course_catalog/2010_2011_

us_course_catalog.pdf, n.d.),而新加坡則是分散學習,學習內容隨著年級升高而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整,如中一的幾何僅涉及角、三角形、多邊形,中二則學習全等及相似、勾股定 理、測量,中三、中四學習圓、三角、測量、座標幾何、對稱等(引自徐斌艷,2009)。

學生在國中的學習應偏向集中或分散,各國自有其不同見解及安排,但何者對學 生的學習較為適當,建議未來研究者可再為此部份進行討論、分析。

3.中國人教版在資料分析與統計和台灣課程差異相當大。國中三年中,中國每 一年都有此課程,而台灣課程卻僅僅於國三下學期兩章教授完畢,可以猜想其中 課程差異之大,建議未來研究者可針對資料統計與機率的部份深入研究。

4.本研究依據內容分析法來分析台灣、中國各一版本的數學教科書,包含課 本、習作、教師手冊。建議可以增加訪談法或問卷調查,以了解第一線教師對教 科書內容的看法。

三、對在職教師的建議

在仔細比較完台灣康軒版及中國人教版教科書後,研究者深深感受到中國人 教版題目的多樣化。以研究者擔任教職這八年以來,看到許多學生,在學習態度 上孜孜不倦,深感佩服;但每到國三,面對校內模擬考的題目,卻是常常手足無 措,明明花了許多時間準備考試,卻在模擬考時,看到題目毫無頭緒,尤其是數 學中的幾何題型。雖然身為數學老師的研究者,常常提醒學生,看到題目必須學 會找出題目中的明示及暗示,並利用題目中所給的線索,找出答案,但只要學生 從未見過題目中的圖形,馬上心涼了一半,接著就是放棄;而面對代數課程,則 是機械化地使用公式、套用熟悉的運算規則,對於所有題目皆可迎刃而解。

面對常態分班的學生,教師在教學上必定有些許的困難在,如何加強程度較 差學生的程度及提升程度較佳學生的能力,一直是研究者在教學上較為難以權衡 的部份。在完成此份研究後,研究者建議,幾何課程可多參考中國人教版的多樣 題材,引起學生學習動機,但題目設計上需更加謹慎,可設計多層次之題目(即一 大題中,可逐漸增加題目難度),讓每個學生都有發揮空間;而代數課程的教學中,

也應避免流於另課堂中公式化地讓學生練習。除此之外,課堂中也可補充數學史,

除了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中所隱含的數學思想、體會傳統到現代處理數學的歷 程,也可讓學生意識到困難的所在,在歷史上及教室內都是相同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份

1.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資源分社(2008)。新學案新教材七年級上冊。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

2.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資源分社(2008)。新學案新教材七年級下冊。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

3.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資源分社(2008)。新學案新教材八年級上冊。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

4.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資源分社(2008)。新學案新教材八年級下冊。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

5.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資源分社(2008)。新學案新教材九年級上冊。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

6.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資源分社(2007)。新學案新教材九年級下冊。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

7.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2008)。數學七年級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

8.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2007)。數學七年級下冊。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

9.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2008)。數學八年級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

10.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2006)。數學八年級下冊。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

11.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2007)。數學九年級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

12.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2008)。數學九年級下冊。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

13.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2008)。教師教學用書七年級上冊。北京:人 民教育出版社。

14.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2007)。教師教學用書七年級下冊。北京:人 民教育出版社。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2008)。教師教學用書八年級上冊。北京:人 民教育出版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2006)。教師教學用書八年級下冊。北京:人 民教育出版社。

17.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2007)。教師教學用書九年級上冊。北京:人 民教育出版社。

18.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2008)。教師教學用書九年級下冊。北京:人 民教育出版社。

19. 王文科、王智弘(2009)。教育研究法(增訂第十三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 份有限公司。

20. 呂達(2000)。大陸中小學教材改革回顧與展望。檢索日期:99.02.17。

網址:http://www.trd.org.tw/upload/files/

21. 吳裕聖(2005)。強化課程評鑑以落實課程發展。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 1 卷 第1 期,155-176。

22. 吳靜惠(2006)。高雄市國民中學社會領域教師教科書選用現況與影響因素之研 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余俊輝(2004)。國中數學教科書選用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4. 林川(1994)。漢文的書寫---閱讀排列方式分析。中華印刷科技年報,430-435。

25. 林宜臻、林沂昇(2007)。數學教育改革之檢討、成效評估與未來展望。載於陳 清溪(主編),十年教改的回顧與展望,241-273。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26. 林美如(2007)。中國、香港、台灣國小數學教科書幾何教材之內容分析。國立 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7. 林清江(1998)。比較教育。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8. 周淑卿(2008)。豈是「一本」能了?---教科書概念的重建。教科書研究,第 1 卷第1 期,29-47。

29. 周愚文、黃烈修、高建民(1999)。大陸教育。台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

30. 姜志遠(2005)。臺灣與中國大陸之十二年數學課程比較。國立中央大學數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

31. 洪雯柔(2000)。貝瑞岱比較教育研究法之探析。台北縣: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

32. 洪雅齡(2005)。臺灣與日本之十二年數學課程比較。國立中央大學數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33. 胡志偉、方文熙、胡美綾(1995)。文章易讀性的指標,第四屆世界華語文教學 研討會。

34. 施雅寧(2007)。九年一貫國中數學民間教科書編輯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5. 徐于婷(2009)。中國、香港、台灣國小數學教科書代數教材之內容分析。國立 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6. 徐斌艷(2009)。數學課程改革與教學指導。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37. 翁婉珣(2005)。臺灣與新加坡之十二年數學課程比較。國立中央大學數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

38. 高嘉徽(2007)。兩岸國小教科書審定與選用制度之比較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 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9. 梁育維、陳芳慶(2009)。TIMSS 2007 亞洲五國之國中二年級學生數學成就現況 分析。檢索日期:99.02.17。網址:http://www.nhu.edu.tw/~society/e-j/77/77-17.htm 40. 張一誠(2001)。由我國國中教科書內容分析國二學生在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

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TIMSS-R)之表現:物理、科學探究與科學本質以及地 球科學部份。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1. 張維忠(2008)。數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杭州市:浙江大學出版社。

42. 陳仁輝(2008)。臺灣、美國與新加坡國中一年級代數教材內容之分析比較。97 年國立編譯館獎助教科書研究博碩士論文發表會。

43. 陳錦波(2001)。國小數學教科書選用規準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 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4. 陳毓華(2006)。國民中學國文教科書編排設計之易讀性與閱讀眼動研究。天主 教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5. 郭守芬(1999)。吳京面臨之教育改革課題與因應政策。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

45. 郭守芬(1999)。吳京面臨之教育改革課題與因應政策。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