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名詞釋義

在本研究,文中所陳述的相關名詞,為避免讀者產生不一致的解讀情況,並使探討 更清楚明確,茲將本研究有關的重要名詞賦予概念型定義與操作型定義,分別界定如下:

一、弱勢與非弱勢家庭

教育部(2001)召開「教育改革之檢討與改進會議」中各議題報告書草案的「改善 弱勢者教育」議題中針對社會弱勢,是依據社會、家庭與個人三方面來區分,家庭弱勢 是針對家庭方面做探討,指的是家庭經濟、結構型態、語言文化及社會適應等因素導致 的學習不利,包括下列三類型,但不包含身心障礙與原住民。

(一)經濟能力(例如:中低收入戶、失業家庭)。

(二)家庭型態(例如:單親家庭、祖孫二代家庭、暴力家庭、父母雙亡者、流動 家庭、遊民)。

(三)社會適應(例如:移民家庭、少數民族、外籍父母)。

本研究中所指的弱勢家庭,係指中低收入戶家庭、單親家庭及新移民家庭。另外考 量身心障礙的父親亦有可能影響其父職參與,因此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之父親亦列入本 研究中之弱勢家庭的範圍。非以上中低收入戶家庭、單親家庭、新移民家庭及領有身心 障礙手冊父親,排除上述即為非弱勢家庭。

二、學齡前幼兒

幼稚教育法中所謂的幼兒係指四歲至入國民小學前之兒童,本研究所指的學齡前幼 兒,則是指就讀於公立或立案私立幼稚園和托兒所滿 3 歲至入國民小學前的幼兒。

三、父職參與

父職參與是包含認知、情感、行為與關係因素的多向度概念(王大維,2000)。而 本研究所指的「父職參與」,指父親實際參與親職的各種行為,係指受試者在本研究之

「父職參與量表」上的得分狀況而言,包含勞務參與、情感支持、子女教養、學習活動 等四個向度,以測出父職參與的情形,得分愈高表示在該向度之父職參與情形愈高,反 之,得分愈低者,表示在該向度父職參與情形愈低。茲將四個向度內涵說明如下:

(一)日常照顧

日常照顧的參與包含孩子生活中飲食、衣物的準備或是帶孩子上下學等瑣碎的勞務 性工作。

(二)情感支持

情感支持的參與在於提供孩子心靈層面的依靠,可以透過肢體動作、表情、口頭言 語帶給孩子心理的滿足。

(三)子女教養

子女教養的參與包含孩子的行為問題以及習慣的養成。

(四)學習活動

學習活動的參與包含成人與孩子之間共同成長的相關活動,可以是父親增加自己經 驗的學習或是父親為孩子安排、甚至參與的活動。

四、幼兒依附

所謂依附行為是依附傾向所表現於外的行為,依附可視為個體對特定對象的親近傾 向,其所產生的依附行為,受本能的驅力所驅使,藉由依附行為所產生的依附關係是一 種動態性的情感連結(劉佳閔,2005)。本研究所指的「幼兒依附」,係指幼兒在「幼兒 依附量表」上的得分,總分愈高,代表幼兒與父親的依附愈偏向較佳的依附關係,反之

則愈不佳。

本研究係參考 Bowlby 理論中安全、矛盾、逃避、沒有方向性等四種依附類型(白 玉玲、王雅貞合譯,2006)加以修正而成。其中沒有方向性依附類型偏屬於矛盾與逃避 依附的錯亂組合,難以界定清楚,因此在本研究中並未予之列入,故本研究所指之幼兒 依附共分成安全型依附、矛盾型依附及逃避型依附等三個層面。茲將內涵說明如下:

(一)安全型依附

安全依附型的孩子能夠將依附對象當成安全堡壘,愉快地進行遊戲,並能與其分 享,當陌生人出現時較不害怕。

(二)矛盾型依附

矛盾依附型的孩子會專注於依附對象在哪裡,以至於他們根本不能放心地探索外界 的事物,甚至是不去探索,當身邊出現陌生人時會十分注意他的舉動好似保持警戒一般。

(三)逃避型依附

逃避依附型的孩子在陌生情境中顯得非常獨立,雖然也探索,但是並不會將依附對 象視為安全基地。不論依附對象在與否,反應皆冷冷淡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