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實施程序

本研究的實施過程可分為六大階段,分別為:確定研究主題及範圍、文獻蒐集及編 擬研究架構、編擬研究工具及預試、提出論文計畫、正式施測、資料分析與處理及撰寫 研究結果,茲將各階段的重點工作說明如下。其研究程序如圖3-4-1所示。

一、確定研究主題及範圍

研究者懷著「找尋自己感興趣主題」的心情,在新移民及弱勢的研究方向中,發現 父職參與這一領域正處於起步階段,加上半年實習過程中與弱勢幼兒的相處經驗,產生 了對父職參與的研究興趣。研究者初步閱讀相關文獻後,並於 2009 年 3 月間開始與指 導教授討論,初步確認研究主題與範圍,決定以弱勢與非弱勢家庭中育有學齡前幼兒的 父親為研究對象,進行父職參與和幼兒依附之研究,但考量弱勢家庭取樣不易,因此將 研究範圍改為中部地區(台中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二、文獻蒐集及編擬研究架構

研究主題確定之後,研究者於 2009 年 3 月至 4 月開始廣泛蒐集與研究主題相關的 期刊、論文、書籍,並參考行政院主計處、內政部兒童局等各種網際網路統計資料,並 加以歸納、彙整、分析,建立本研究架構並發展研究工具。

三、編擬研究工具及預試

研究主題與架構確認後,研究者廣泛蒐尋相關的問卷量表,並參考文獻資料自行編 製「父職參與與幼兒依附問卷」,經由和指導教授討論,再由幼教系研究生閱讀並修改 預試問卷初稿,並於 2009 年 4 月下旬至 5 月初期間,商請幼兒教育領域學者及幼教實

務工作者提供審查意見,針對專家學者的意見進行預試問卷刪題修改之後,於 5 月中進 行預試問卷的發放。而為了建立本研究工具的信效度,在預試問卷回收後,再潤飾題項 以及刪除不適切的題目,而成正式問卷。

四、提出論文計畫

在學期結束之前,研究者彙整文獻,完成研究工具的編製分析,針對整個研究架構 提出可行統計分析方法,並於 2009 年 6 月中旬提出研究計畫。

五、正式施測

本研究於計畫發表通過後,再進行論文內容及問卷的修改,於 2009 年 10 月中旬至 11 月中旬之間,進行正式之問卷調查。研究者依中部地區(台中縣、彰化縣、南投縣、

台中市)的公私立幼托園所幼兒人數比例,對園所進行隨機抽樣,經過園長及老師同意 之後,再由園所發給幼兒將問卷帶回給父親填寫。正式施測問卷回收狀況詳見表 3-2-2。

六、資料分析與處理

本研究於正式施測後,於2009年11月中下旬收齊問卷,隨即進行問卷資料的處理,

剔除無效問卷,陸續將回收的有效問卷資料編碼並輸入電腦中,待670份有效問卷資料 全數登錄後,選定適當的統計分析方法,以SPSS12.0版電腦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七、撰寫研究結果

經過正式問卷分析完畢之後,研究者會與指導教授討論,並根據其研究結果,提出 研究結論及建議。

確定研究主題及範圍

文獻蒐集及編擬研究架構 弱勢家庭

父職參與 幼兒依附行為

父職參與和幼兒依附行為之相關研究

編製研究工具及預試(專家審查意見級預試問卷發放)

提出論文計畫

正式施測(聯絡園所、發放問卷、回收問卷)

資料分析與處理

撰寫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

圖 3-4-1 研究程序圖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問卷回收後,淘汰作答不完全或無效之問卷,將有效問卷予以編碼及整理登 錄,並採用 SPSS12.0 版電腦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其使用之統計分析方法分別 說明如下:

一、 描述性統計(Descriptive statistics)

本問卷中的第一部分「基本資料調查問卷」、第二部分「父職參與調查問卷」及第 三部分「幼兒依附調查問卷」將使用描述性統計中的次數分配(Number;N)、平均數

(Mean;M)、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SD)和簡單百分比(Percentage;%),以了 解本研究樣本與各變項之間的分布情形,並且分析父職參與之現況。

二、卡方檢定(Chi-square test)

本研究擬以卡方考驗以下之研究問題:

2-1:弱勢與非弱勢家庭中之父親的「教育程度」是否有差異?

2-2:弱勢與非弱勢家庭中之父親的「每日平均工作時數」是否有差異?

2-3:弱勢與非弱勢家庭中之父親的「周六、日平均工作時數」是否有差異?

2-4:弱勢與非弱勢家庭中之父親的「婚姻狀況」是否有差異?

2-5:弱勢與非弱勢家庭中之父親的「配偶就業與否」是否有差異?

2-6:弱勢與非弱勢家庭中之父親的「職業」是否有差異?

三、獨立樣本 t 考驗(Independent-samples t-test)

針對自變項選項為兩組,研究者使用獨立樣本 t 考驗來檢定以下研究問題:

3-1:探討弱勢與非弱勢家庭中之父親在「父職參與」上是否有差異?

3-2:探討弱勢與非弱勢家庭中之父親在「幼兒依附」上是否有差異?

4-7:「配偶就業與否」不同的父親在父職參與上是否有差異?

4-10:子女「性別」不同的父親在父職參與上是否有差異?

5-7:「配偶就業與否」不同的父親在幼兒依附上是否有差異?

5-10:子女「性別」不同的父親在幼兒依附上是否有差異?

四、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

針對自變項選項三個以上,則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考驗,欲考驗問題分別如下:

4-1:「年齡」不同的父親在父職參與上是否有差異?

4-2:「當爸爸至今年數」不同的父親在父職參與上是否有差異?

4-3:「教育程度」不同的父親在父職參與上是否有差異?

4-4:「每日平均工作時數」不同的父親在父職參與上是否有差異?

4-5:「周六、日平均工作時數」不同的父親在父職參與上是否有差異?

4-6:「婚姻狀況」不同的父親在父職參與上是否有差異?

4-8:「家中子女數」不同的父親在父職參與上是否有差異?

4-9:「職業」不同的父親在父職參與上是否有差異?

4-11:子女「年齡」不同的父親在父職參與上是否有差異?

4-12:子女「出生序」不同的父親在父職參與上是否有差異?

5-1:「年齡」不同的父親在幼兒依附上是否有差異?

5-2:「當爸爸至今年數」不同的父親在幼兒依附上是否有差異?

5-3:「教育程度」不同的父親在幼兒依附上是否有差異?

5-4:「每日平均工作時數」不同的父親在幼兒依附上是否有差異?

5-5:「周六、日平均工作時數」不同的父親在幼兒依附上是否有差異?

5-6:「婚姻狀況」不同的父親在幼兒依附上是否有差異?

5-8:「家中子女數」不同的父親在幼兒依附上是否有差異?

5-9:「職業」不同的父親在幼兒依附上是否有差異?

5-11:子女「年齡」不同的父親在幼兒依附上是否有差異?

5-12:子女「出生序」不同的父親在幼兒依附上是否有差異?

五、積差相關(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本研究使用積差相關(兩個變項皆為連續變項)

,探討父職參與與幼兒依附之間的 相關情形,分析皮爾森相關係數,了解兩者的相關程度。

六、多元逐步迴歸(multiple regression)

本研究以 multiple regression 考驗以下之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七:探討「父親背景變項」與「子女背景變項」是否能有效預測父職參與?

研究問題八:探討父親「背景變項」、「子女背景變項」、「父職參與」是否能有效預測 幼兒依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