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第二節 研究問題

根據上一節所述之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提出七項待答問題,條 列如下:

一、臺灣北區公立高級中學校長教學領導的現況與差異情形為何?

二、臺灣北區公立高級中學學校組織變革的現況與差異情形為何?

三、臺灣北區公立高級中學教師創新教學的現況與差異情形為何?

四、臺灣北區公立高級中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為何?

五、臺灣北區公立高級中學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為何?

六、臺灣北區公立高級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 教學關係為何?

七、臺灣北區公立高級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對教師創新 教學是否具有顯著的預測力?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以「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 關係之研究」為題進行探究,為使本研究的探討更加具體明確,茲將所 涉及的主要名詞「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

之定義如下:

壹、校長教學領導

「校長教學領導」係指校長依據其教育理念及價值觀,透過形塑學 校教學願景、營造支持教學環境、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促進課程設計發 展、落實教學視導評鑑、激勵學生學習成就等積極領導作為,發揮實際 的影響力,直接或間接的主導、參與學校有關課程與教學活動的各項策 略,進而提昇教學品質,達成學校願景的動態歷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校長教學領導可區分為「凝聚教學目標」、「營造支持環境」、「提昇 教學知能」、「激勵專業成長」四個層面來討論:

一、凝聚教學目標

校長透過直接領導行為與間接行政措施,以合作分享、參與對話、

社群互動之方式,凝聚共識,共創學校願景與教學目標之歷程。

二、營造支持環境

校長能尊重教師專業社群,活化行政運作與溝通協調,注重成員間 非正式互動,關懷教師社群需求,致力解決同仁困境,引進社區及家長 支持,並適時提供教學資源,營造安全、和諧、有秩序的學校環境。

三、提昇教學知能

校長能促進教師運用專業知能,建構優質教學環境,做好班級經營 級親師合作,使學生能夠達到學習成效。

四、激勵專業成長

校長重視教師專業成長,以精進課堂教學能力。鼓勵教師進修與研 習,並運用教學媒體及網路資訊平台,分享創意教學計畫、評量方式與 班級經營技巧,提昇教學品質。

本研究之「校長教學領導」操作型定義是以受試者在「校長教學領 導問卷」部分之得分的總和表示,所得的總分愈高,表示學校教師所知 覺的校長教學領導程度愈高,反之則愈低。

貳、學校組織變革

「學校組織變革」係指當學校組織受到內、外在環境因素的衝擊 時,學校組織為了因應內、外部壓力,將目前的狀態加以調整或修正,

以維持學校組織的生存與發展,達到系統的再平衡,促進組織持續的進 步,並解決學校教育問題,以強化學校的競爭力,達成教育目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學校組織變革可區分為「組織結構改造」、「觀念行為革新」、「技術 設備更新」三個層面來討論:

一、組織結構改造

此一層面著重於組織運作程序的改造,包含組織目標與計畫、事務 與權責劃分、組織結構改造與功能、任用與評鑑制度等。

二、觀念行為革新

此一層面指的是成員對組織變革抱持的態度,學校成員樂於學習與 經驗分享,提升其達成教育目標的能力。

三、技術設備更新

此一層面在技術更新部分,包括工作方式的改變、新的生產方式 等。至於設備更新部分,則是強調學校能引進新設備並鼓勵學校成員進 修新技術,成員能習得新設備或技術的操作運用,並將其運用於改進行 政作業方式、與外部公眾的溝通以及多元化的教學活動等。

本研究之「學校組織變革」操作型定義是以受試者在「學校組織變 革問卷」部分之得分的總和表示,所得的總分愈高,表示學校教師所知 覺的學校組織變革程度愈高,反之則愈低。

叁、教師創新教學

「教師創新教學」意指教師依據個人教學專業能力,將創意轉化為 實際的教學策略,設計新的教學方法、選用合宜的教材和教具,實施教 學評量活動,進而引發學生更高的學習興趣,獲得更高學習效益的一個 完整學習歷程。

教師創新教學可區分為「班級經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 學資源」、「學生作業」、「評量方式」六個層面來討論:

一、班級經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

教師能以創新的方式,妥善安排教室環境、建立和諧溝通管道與氣 氛、鼓勵學生參與活動、提供適性學習機會、建立教室常規等,提供學 生富創意學習的空間與氣氛。

二、教學內容

教師能發揮教育專業與素養,規劃包含豐富性、條理性及新意的優 質課程計畫、教學設計與教材內容,提供學生滿足其個別需求的學習內 容,使學生能有效學習。

三、教學方法

教師能依據學生的背景因素,以舊有的教學經驗為基礎,加上新的 教學策略,以新穎或獨創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發學習的意願、激發 學生創新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習的興趣與成效。

四、教學資源

教師能依據教學的需要,選擇不同的教學場地、教具、設備及環境 佈置等,提供學生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學習協助,進而能達成活化教 學內容,提高教學品質以豐富學生學習內涵。

五、學生作業

教師在設計學生作業時能發揮創意,讓學生多元展現學習成果,兼 顧知識、技能、情意,並包含主學習、副學習及輔學習。並考量個別差 異的因素,以動、靜態不同的方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引導學生能 以正確方式表達其動作或作業,進而能完成高精緻度的作品。

六、評量方式

教師能顧及學生的個別差異,並依據多元評量的理論基礎,配合不 同領域的學習內容,設計多元的評量方式。同時教師也應隨時進行反省 思考,檢視教學評量的實施成效,不斷地自我監督、修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本研究之「教師創新教學」操作型定義是以受試者在「教師創新教 學問卷」部分之得分的總和表示,所得的總分愈高,表示學校教師所知 覺其本身的創新教學程度愈高,反之則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