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5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秦 夢 群 博士.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sit. y. Nat. 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 n. al. er. io. 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黃 中 良 撰 中華民國一○三年七月.

(2) 謝. 誌. 從事學校行政工作雖僅歷十年,但想要進行這個領域學術研究的想法一直縈繞 在心中。三年前有幸進入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就讀,於公餘之暇親炙國 內教育界諸位大師之學養與風采,三年下來,雖未能得諸位師長專業學養之萬一, 對諸位師長的欽慕卻是有增無已。 在這追求學術研究的道路上,能夠得到秦夢群教授的親自指導,實是萬分榮 幸。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秦老師不厭其煩地為我指點方向和迷津,細心規劃和持 續督促,並且從中傳授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都使我獲益良多。尤其這一年在學校 工作與論文撰寫兩頭燒的情況下,秦老師總是展現最大的包容,給予最多的鼓勵,. 治 政 終使我能撐過完成論文的「最後一哩路」 。浩瀚師恩,永誌於心。 大 立 其次,感謝賴文堅教授及林劭仁教授,都能夠在百忙之中撥冗審閱論文並給予 ‧ 國. 學. 寶貴的指導意見,使我的論文疏漏之處能得到指正而更臻完善,在此致上由衷的敬. ‧. 意與謝意。. 此外,在這一年來,感謝論文夥伴-姚校長麗英、啟哲、彥輝-一路的陪伴、. y. Nat. sit. 砥礪,彼此相互扶持走過這段學術旅程,讓我在遭遇困惑時都能得到最即時的奧. a. er. io. 援,你們是我論文得以完成的重要貴人。. n. v l 三年求學的生涯裡,家人實是讓我能繼續走下去的重要動力。感謝年邁雙親的 ni Ch. U i e h n c g 體諒與關懷,也感謝妻子盡心盡力陪伴孩子,讓我能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完成論 文,也真正感受到家庭才是最溫暖的依歸。 最後,感謝本班所有的同學,你們在課堂上與教授的精采對話,都是我這一趟 學術研究旅程裡最迷人的風景。. 黃中良 謹誌 2014/07/20 I.

(3) 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 關係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之現況 與關係,以及不同背景變項的差異情形。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公立高中校 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之調查問卷」作為蒐集資料之工具,以 臺灣北區五個縣市之公立高中教師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共計有 431 份。依據問卷 填答結果,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 政 治 大. 關及多元逐步迴歸等方法進行資料的分析。. 立. 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結論如下:. ‧. ‧ 國. 度最佳。. 學. 一、公立高中教師知覺校長教學領導情況良好,其中以「提昇教學知能」之知覺. 二、公立高中教師知覺學校組織變革情況良好,其中以「技術設備更新」之知覺. sit. y. Nat. 度最高。. er. io. 三、公立高中教師創新教學情況良好,其中以「教學資源」創新程度最高。. n. a 四、公立高中的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有正向相關性。 iv. l C hengchi Un 五、公立高中的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組織變革能有效預測學校教師創新教學實施 程度。 最後,根據結論提出相關建議,做為教育行政機關、公立高中校長與教師及未 來研究者之參考。. 關鍵字: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教師創新教學. II.

(4)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rinciple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 and Teachers’ Innovative Teaching in Public Senior High Schools.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conditions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principal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 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teacher s’ innovative teaching in the public senior high schools in northern Taiwan. In order to reach the purpose , this study adopts the survey “The Questionnaire of the Senior High. 政 治 大 Teachers’ Innovative Teaching” as a tool to collect data . The population of this survey 立 are the public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five cities and counties in northen Taiwan.. School Principal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 國. 學. There are four hundred and thirty one effective samples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 the collected data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 t-test, independent samples, one-way ANOVA. ‧. independent samples ,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 and multiple stepwise. Based on analysed data﹐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er. io. sit. y. Nat. regression analysis.. 1. Public senior high schoolateachers possess highly perception toward principals’. n. v i l n C horganizational change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 school e n g c h i U and teacher s’ innovative teaching.. 2.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perception appear among teachers in different background. 3. There are always high correlations between principal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 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teacher s’ innovative teaching. 4. In the public senior high schools, perceived degree of learning atmosphere of principals’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and 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affects the teacher’s innovative teaching .. III.

(5)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 public se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in the future . Key Word: principals’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 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teachers’ innovative teaching.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V. i n U. v.

(6)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 ....................................................................................... 1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政 治 大. 第一節 校長教學領導理論與相關研究 ................................................... 13. 立. 第二節 學校組織變革理論與相關研究 ................................................... 25. ‧ 國. 學. 第三節 教師創新教學理論與相關研究 ................................................... 31. ‧. 第四節 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之實證研究... 42. sit. y. Nat.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1. er. io.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變項 ........................................................................... 51. n.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54 a v 第三節. i l C n hengchi U 研究工具 ....................................................................................... 55. 第四節 實施程序 ....................................................................................... 58 第五節 資料處理 ....................................................................................... 5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1 第一節 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之現況分析…….67 第二節 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之差異分析…….77 第三節 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分析……106 第四節 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之預測力分析…109 V.

(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3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與結論 .................................................................. 113 第二節 建議............................................................................................... 123 第三節 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 125 參考文獻 ................................................................................................................. 127 壹、中文部分 ............................................................................................ 127 貳、西文部分 ............................................................................................ 133 附錄 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調查問卷.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 i n U. v.

(8) 表次 表 2-1 校長教學領導廣義的定義 .......................................................................... 14 表 2-2 學校組織變革的定義 .................................................................................. 27 表 2-3 教師創新教學的定義 .................................................................................. 34 表 2-4 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組織變革相關文獻研究摘要 .................................. 43 表 2-5 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相關文獻研究摘要 .................................. 47 表 2-6 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相關文獻研究摘要 .................................. 48. 政 治 大. 表 2-7 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兩兩之關係 .................. 50. 立. 表 3-1 正式樣本校數及樣本數統計表……………………………………………...55. ‧ 國. 學. 表 4-1 受試者背景變項摘要表 .............................................................................. 62. ‧. 表 4-2 高中校長教學領導之量表各題得分 .......................................................... 63. sit. y. Nat. 表 4-3 高中校長教學領導之現況分析摘要表 ...................................................... 65. a. er. io. 表 4-4 高中校長教學領導之量表各題得分 .......................................................... 66. n. iv 表 4-5 高中教師學校組織變革現況分析摘要表 .................................................. 68 l 表 4-6. n U engchi 教師創新教學量表各題得分 ...................................................................... 69. Ch. 表 4-7 高中教師創新教學現況分析摘要表 .......................................................... 70 表 4-8 不同性別之高中教師在校長教學領導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比較摘要表72 表 4-9 不同年齡之高中教師在校長教學領導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比較摘要表72 表 4-10 不同服務年資之高中教師在校長教學領導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比較摘 要表 ........................................................................................................................... 74. VII.

(9) 表 4-11 不同最高學歷之高中教師在校長教學領導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比較摘 要表 ........................................................................................................................... 76 表 4-12 不同現任職務教師在校長教學領導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比較摘要表 77 表 4-13 不同學校規模之高中教師在校長教學領導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比較摘 要表 ........................................................................................................................... 78 表 4-14 不同學校規模之高中教師在校長教學領導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比較摘 要表 ........................................................................................................................... 79. 政 治 大. 表 4-15 不同性別之高中教師在學校組織變革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比較摘要表. 立. ................................................................................................................................... 81. ‧ 國. 學. 表 4-16 不同年齡之高中教師在學校組織變革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比較摘要表 ................................................................................................................................... 81. ‧. 表 4-17 不同服務年資之高中教師在學校組織變革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比較摘. y. Nat. er. io. sit. 要表 ........................................................................................................................... 82 表 4-18 不同最高學歷之高中教師在學校組織變革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比較摘 a. n. iv l C n hengchi U 要表 ........................................................................................................................... 84 表 4-19 不同現任職務教師在學校組織變革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比較摘要表 85 表 4-20 不同學校規模之高中教師在學校組織變革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比較摘 要表 ........................................................................................................................... 86 表 4-21 不同學校校齡之高中教師在學校組織變革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比較摘 要表 ........................................................................................................................... 87. VIII.

(10) 表 4-22 不同性別之高中教師在教師創新教學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比較摘要表 ................................................................................................................................... 88 表 4-23 不同年齡之高中教師在教師創新教學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比較摘要表 ................................................................................................................................... 89 表 4-24 不同服務年資之高中教師在教師創新教學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比較摘 要表 ........................................................................................................................... 91 表 4-25 不同最高學歷之高中教師在教師創新教學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比較摘 要表 ........................................................................................................................... 93. 政 治 大 表 4-26 不同現任職務教師在教師創新教學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比較摘要表 95 立. ‧ 國. 學. 表 4-27 不同學校規模之高中教師在教師創新教學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比較摘 要表 ........................................................................................................................... 97. ‧. 表 4-28 不同學校校齡之高中教師在教師創新教學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比較摘. y. Nat. er. io. sit. 要表 ........................................................................................................................... 98 表 4-29 高中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之積差相關分析摘要表……………101 a. n. iv l C n hengchi U 高中教師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之積差相關分析摘要表 ...... 102. 表 4-30. 表 4-31 高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對教師創新教學「班級經營」層面 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04 表 4-32 高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對教師創新教學「教學內容」層面 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05 表 4-33 高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對教師創新教學「教學方法」層面 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06 IX.

(11) 表 4-34 高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對教師創新教學「教學資源」層面 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07 表 4-35 高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對教師創新教學「學生作業」層面 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08 表 4-36 高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對教師創新教學「評量方式」層面 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09 表 4-37 高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對教師創新教學整體層面之逐步多元. 政 治 大. 迴歸分析摘要表..................................................................................................... 110. 立. 表 4-38 高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對教師創新教學整體層面之逐步多元. ‧ 國. 學. 迴歸分析摘要表..................................................................................................... 111.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X. i n U. v.

(12) 圖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52 圖 3-2 研究步驟流程 ............................................................................................... 59.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XI. i n U. v.

(1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XII. i n U. v.

(14)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了解臺灣北區公立高級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 革及教師創新教學的現況與差異情形,並探討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 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的關係。本章內容共分為五節,第一節說明本研究 的動機與目的,第二節說明研究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說明 研究方法,第五節說明本研究的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壹、研究動機. 立. 研究動機與目的. 政 治 大. 自古以來,師生之間的教與學就是學校所進行的主要活動。以國家. ‧ 國. 學. 辦理教育的立場而言,各項教育政策的落實與教育目標的達成,必須依. ‧. 賴有品質的教學活動來實現。另以社會永續發展的觀點而言,社會的文. y. Nat. 化傳承與創新,同樣有賴於有意義的教學活動來達成。復以個人生涯發. er. io. sit. 展的歷程而言,個體潛能的開發與社會地位的提升,尤須透過具前瞻性 的教學活動來輔助。質言之,教學活動可以說就是教育活動的核心,而. al. n. v i n Ch 學校的辦學績效及社區風評,教學活動則是受到評判的焦點;而校長教 engchi U. 學領導的策略與教師創新教學的動能,更是居於學校課程與教學發展的 關鍵地位。. 近年來臺灣教育改革浪潮不但方興未艾,尤其在跨入二十一世紀前 後的時期,各項新議題諸如「教育鬆綁」 、 「九年一貫課程的改革」 、 「學 校本位管理」 、 「教師專業發展」 、 「特色課程」 、 「教育公義」 、 「教育幸福」 等,衝擊學校目前既有的傳統體制,試圖調整學校領導與管理的模式, 更企圖改變教師教學的心態。學校不再是如象牙塔般的封閉,社區的力 1.

(15) 量與資源進入學校,校園的文化生態出現相當大的變化,並且從量變走 向質變。教育是立國的基礎 ,扮演國家未來發展的關鍵角色。,全球 化、在地化、科技化、競爭化、多元化與等浪潮席捲全球,面臨這樣一 個快速變革的時代, 「人才」是決定國家未來競爭力的重要元素,而教 育更是決定「人才品質」最重要的手段。就拿美國來說,2001 年布希總 統提出「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落後」(No Child Left Behind)的教育改革方 。方案中提及所有公立學校學生, 案,擬定了「2002-2007 年發展規劃」 都必須擁有良好的英文數學能力。而臺灣近幾年來也倡導各種培育「素. 政 治 大 變。另外,教育部(2006)公布的「精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計畫」 ,其目標 立 養」的課程改革與能力提升(蔡清田,2012),欲帶動國民素質的整體改. 包括:一、整合教育資源與資訊,增進教學效能;二、強化教學視導與. ‧ 國. 學. 評鑑機制,提升教學品質;三、增進教師教學專業知能,提升學生學習. ‧. 成就。由此可見,校長領導校內教師稱增進其教學專業知能與教學品. y. Nat. 質,並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以達成學校教育目標,被視為學校教育的. er. io. sit. 核心。林秀湖(2006)亦強調教學領導的重要性:一、校長實施教學領 導有助於教學效能的提升;二、校長實施教學領導有助於學生學習成就. al. n. v i n Ch 提高;三、校長教學領導與許多學校發展與成果相關。而新北市近兩年 engchi U. 來引進並推廣日本學者佐藤學所提倡「學習共同體」的理念及作法,連 校長都必須以身作則重回教學現場參與「備課、授課、觀課、議課」的 歷程,共同擔負起減少「孩子從學習中逃走」的責任,並已在該市國中 小學場域改變課堂的風景。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即將影響高級中等教 育階段之際,研究者想要瞭解臺灣北區公立高級中等學校校長教學領導 的現況,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2.

(16) 古希臘哲人 Heraclitus 指出,世界萬物處在變化中是一種常態,它 包含了永恆和改變的特質。十九世紀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 Darwin 也指 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演化生存之道,即隱含生物為了適應環境 的改變,亦須啟動演化的即不斷進步的機制。美國著名未來學學者 Toffler 在其所著的未來三部曲-《未來的衝擊》 (Future Shock) 、 《第三 波》 (The Third Wave)及《大未來》 (Power shift)等書中,即明確地指 出變革已成為每個組織所不容忽視的課題。管理學大師 Drucker 也指出 在變動的年代中,組織要有能力承受嚴格的考驗及激烈的競爭,否則將. 政 治 大 保其經營績效與發展競爭力, 「變革」即成為必要的手段。而組織變革 立. 為快速變遷的環境所淘汰。所以組織為在歷史洪流中謀取生存立基、確. , 已成學校目前重要課題,從 Fullen(1982)觀點而言,變革就是「學習」. ‧ 國. 學. 組織變革就是學校因應環境的改變,而產生學習的過程,提供了學校成. ‧. 長、進步和發展的機會。許多研究亦指出:組織的生存繫於其變革的能. y. Nat. 力;美國研究學校變革的學者 Hall(1992)指出:教育改革運動常見的一. er. io. sit. 項缺失是教育行政當局經常只重視教育改革政策的研發與制定,相對地 忽視學校實施教育改革政策的變革歷程,他促請學校行政人員應重視學. al. n. v i n Ch 校組織的變革管理。學校是否能有效實施變革管理,自發性地倡導並推 engchi U 動學校變革活動,甚至進一步落實執行教育改革政策,常決定於學校組 織是否具備足夠的革新能力(Berg & Sleegers, 1996) 。學校面對各項 教育改革的外在環境壓力與內部需求,不斷提出變革的措施,從小規模 漸進式的變革(李明堂,2002)到大規模轉型式的變革,不管變革的規. 模與型態,最重要的考量是學校變革應該如何被思考與管理。然而,學 校教育組織具有科層體制、鬆散結合、雙重系統及非正式組織等特性(張 慶勳,1996),在因應組織內外部的衝擊與變革時,常因其僵化的體制 而影響其成效。但是在教育改革持續進行的過程,校長的教學領導作 3.

(17) 為,勢將造成學校組織的調整與改變。因此,研究者想要瞭解臺灣北區 公立高級中學學校組織變革的現況,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足見創造力教育培養 教育部於 2002 年發表《創造力教育白皮書》 的迫切性及必要性,強化我國學子的創造力實為刻不容緩之要務。隨著 知識經濟的持續發展與演化,企業界人士大多持有一個觀念:未來是屬 於具有「創意」的人;而創意源於思考,因此,未來亦是屬於「會思考 的人」,而教育則是創新人才培育與提昇人力素質的基本手段(陳龍安,. 政 治 大 來增強學生創造行為, 皆可增加學生更多的創造行為(引自江羽慈, 立. 2006a) 。Torrance 研究更指出不論是教師直接獎賞或以創新的教學風格. 2003)。傅美慧(2007)研究結果亦顯示創造思考能有效提升學童的聯. ‧ 國. 學. 想能力及其創造性作品上的表現同時也能培養學童的創造力。創造性的. ‧. 教學有助於學生的創造力,想要提升學生創造力,得從教師教學方式及. y. Nat. 內容著手改變起。參考國內外有關文獻顯示,學生的創造思考能力,可. er. io. sit. 經由教學的歷程獲得增進(陳龍安,2006b) 。教師創新的教學風格可影 響學生的創造力表現,且是正向加強,教師創新教學的重要性顯而易. al. n. v i n Ch 見。而形塑一所優質、多元、特色、創新與卓越的學校,更是有賴於教 engchi U. 師創新教學的實施。近兩年新北市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力推「旗艦計畫」 方案,由學校提出競爭型計畫爭取經費挹注,欲求逐步地改善並提升新 北市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的體質,並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前奠定各 校的發展基礎。在各校所提的各種特色計畫中,皆可見教師進行創新教 學的身影。因此,研究者想要瞭解臺灣北區公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創新 教學的現況,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4.

(18) 目前臺灣在「校長教學領導」 、「學校組織變革」、 「教師創新教學」 三方面的學術研究論文皆相當多,各有數十篇以上可供參考。至於探討 「校長教學領導」及「教師創新教學」兩個變項之間關係者,僅有兩篇 (黃雅琳,2009;高苙騰,2009);探討「校長教學領導」及「學校組織 變革」兩個變項之間關係者,則是闕如,僅得一篇探討「校長教學領導」 及「教學組織變革」兩個變項之間的關係(李安明,2008);而探討「學 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兩個變項之間關係者,亦僅得一篇(趙 佳芬,2005)。至於探討「校長教學領導」、 「學校組織變革」 、「教師創. 政 治 大 中小學階段為研究對象,甚少探究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在這三個變項方面 立. 新教學」三個變項之間關係者,亦是闕如。且前述學術論文大多以國民. 的現況及關係。因此,希冀探討高級中學在「校長教學領導」 、 「學校組. ‧ 國. 學. 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三者的關係,提供臺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 sit. y. Nat. 貳、研究目的. ‧. 育政策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實施的參考,此為本研究動機之四。. er. io.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北區公立高級中學校長教. n. 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間的關係。具體而言,本研究主 a v 要目的如下:. i l C n hengchi U. 一、瞭解臺灣北區公立高級中學校長教學領導的現況與差異情形。 二、瞭解臺灣北區公立高級中學學校組織變革的現況與差異情形。 三、瞭解臺灣北區公立高級中學教師創新教學的現況與差異情形。 四、探討臺灣北區公立高級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 創新教學的關係。 五、綜合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提供地區教育工作者作為改進公 立高級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的參考。 5.

(19) 第二節. 研究問題. 根據上一節所述之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提出七項待答問題,條 列如下: 一、臺灣北區公立高級中學校長教學領導的現況與差異情形為何? 二、臺灣北區公立高級中學學校組織變革的現況與差異情形為何? 三、臺灣北區公立高級中學教師創新教學的現況與差異情形為何? 四、臺灣北區公立高級中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為何? 五、臺灣北區公立高級中學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為何?. 政 治 大. 六、臺灣北區公立高級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 教學關係為何?. 立. ‧ 國. 學. 七、臺灣北區公立高級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對教師創新 教學是否具有顯著的預測力?. ‧. 第三節. 名詞釋義. y. Nat. sit. 本研究以「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 a. er. io. 關係之研究」為題進行探究,為使本研究的探討更加具體明確,茲將所. n. iv 涉及的主要名詞「校長教學領導」 、 「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 l 之定義如下:. Ch. n U engchi. 壹、校長教學領導 「校長教學領導」係指校長依據其教育理念及價值觀,透過形塑學 校教學願景、營造支持教學環境、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促進課程設計發 展、落實教學視導評鑑、激勵學生學習成就等積極領導作為,發揮實際 的影響力,直接或間接的主導、參與學校有關課程與教學活動的各項策 略,進而提昇教學品質,達成學校願景的動態歷程。. 6.

(20) 、 「營造支持環境」 、 「提昇 校長教學領導可區分為「凝聚教學目標」 教學知能」、 「激勵專業成長」四個層面來討論: 一、凝聚教學目標 校長透過直接領導行為與間接行政措施,以合作分享、參與對話、 社群互動之方式,凝聚共識,共創學校願景與教學目標之歷程。 二、營造支持環境 校長能尊重教師專業社群,活化行政運作與溝通協調,注重成員間 非正式互動,關懷教師社群需求,致力解決同仁困境,引進社區及家長. 政 治 大. 支持,並適時提供教學資源,營造安全、和諧、有秩序的學校環境。 三、提昇教學知能. 立. 級親師合作,使學生能夠達到學習成效。. ‧. 四、激勵專業成長. 學. ‧ 國. 校長能促進教師運用專業知能,建構優質教學環境,做好班級經營. y. Nat. 校長重視教師專業成長,以精進課堂教學能力。鼓勵教師進修與研. er. io. sit. 習,並運用教學媒體及網路資訊平台,分享創意教學計畫、評量方式與 班級經營技巧,提昇教學品質。. al. n. v i n Ch 本研究之「校長教學領導」操作型定義是以受試者在「校長教學領 engchi U. 導問卷」部分之得分的總和表示,所得的總分愈高,表示學校教師所知 覺的校長教學領導程度愈高,反之則愈低。. 貳、學校組織變革 「學校組織變革」係指當學校組織受到內、外在環境因素的衝擊 時,學校組織為了因應內、外部壓力,將目前的狀態加以調整或修正, 以維持學校組織的生存與發展,達到系統的再平衡,促進組織持續的進 步,並解決學校教育問題,以強化學校的競爭力,達成教育目標。 7.

(21) 學校組織變革可區分為「組織結構改造」 、 「觀念行為革新」 、 「技術 設備更新」三個層面來討論: 一、組織結構改造 此一層面著重於組織運作程序的改造,包含組織目標與計畫、事務 與權責劃分、組織結構改造與功能、任用與評鑑制度等。 二、觀念行為革新 此一層面指的是成員對組織變革抱持的態度,學校成員樂於學習與 經驗分享,提升其達成教育目標的能力。. 政 治 大 此一層面在技術更新部分,包括工作方式的改變、新的生產方式 立. 三、技術設備更新. 等。至於設備更新部分,則是強調學校能引進新設備並鼓勵學校成員進. ‧ 國. 學. 修新技術,成員能習得新設備或技術的操作運用,並將其運用於改進行. ‧. 政作業方式、與外部公眾的溝通以及多元化的教學活動等。. y. Nat. 本研究之「學校組織變革」操作型定義是以受試者在「學校組織變. 覺的學校組織變革程度愈高,反之則愈低。. n. al. 叁、教師創新教學. Ch. engchi. er. io. sit. 革問卷」部分之得分的總和表示,所得的總分愈高,表示學校教師所知. i n U. v. 「教師創新教學」意指教師依據個人教學專業能力,將創意轉化為 實際的教學策略,設計新的教學方法、選用合宜的教材和教具,實施教 學評量活動,進而引發學生更高的學習興趣,獲得更高學習效益的一個 完整學習歷程。 、 「教學內容」 、 「教學方法」 、 「教 教師創新教學可區分為「班級經營」 學資源」 、「學生作業」、 「評量方式」六個層面來討論: 一、班級經營 8.

(22) 教師能以創新的方式,妥善安排教室環境、建立和諧溝通管道與氣 氛、鼓勵學生參與活動、提供適性學習機會、建立教室常規等,提供學 生富創意學習的空間與氣氛。 二、教學內容 教師能發揮教育專業與素養,規劃包含豐富性、條理性及新意的優 質課程計畫、教學設計與教材內容,提供學生滿足其個別需求的學習內 容,使學生能有效學習。 三、教學方法. 政 治 大 教學策略,以新穎或獨創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發學習的意願、激發 立 教師能依據學生的背景因素,以舊有的教學經驗為基礎,加上新的. 學生創新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習的興趣與成效。. ‧ 國. 學. 四、教學資源. ‧. 教師能依據教學的需要,選擇不同的教學場地、教具、設備及環境. io. 五、學生作業. er. 學內容,提高教學品質以豐富學生學習內涵。. sit. y. Nat. 佈置等,提供學生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學習協助,進而能達成活化教. al. n. v i n Ch 教師在設計學生作業時能發揮創意,讓學生多元展現學習成果,兼 engchi U. 顧知識、技能、情意,並包含主學習、副學習及輔學習。並考量個別差 異的因素,以動、靜態不同的方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引導學生能 以正確方式表達其動作或作業,進而能完成高精緻度的作品。 六、評量方式. 教師能顧及學生的個別差異,並依據多元評量的理論基礎,配合不 同領域的學習內容,設計多元的評量方式。同時教師也應隨時進行反省 思考,檢視教學評量的實施成效,不斷地自我監督、修正。. 9.

(23) 本研究之「教師創新教學」操作型定義是以受試者在「教師創新教 學問卷」部分之得分的總和表示,所得的總分愈高,表示學校教師所知 覺其本身的創新教學程度愈高,反之則愈低。。.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灣北區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 教師創新教學的現況,並分析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 教師創新教學的關聯,據以提供地方行政機關、學校及未來研究者參. 政 治 大 究的依據與基礎,作為進一步調查問卷編製的參考。茲將研究方法與研 立. 考。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乃先依據文獻探討,整理相關文獻資料,建立研. ‧ 國. 學. 究流程敘述如下:. 壹、研究方法. ‧.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蒐集相關資料。為瞭解臺灣北區公立高中校長. y. Nat. sit. 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之實際情況,以《公立高中校. a. er. io. 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調查問卷》作為量表工具,. n. iv 調查臺灣北區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的 l. n U engchi 實際情形,並探討彼此彼此之間的關聯。. Ch. 貳、研究步驟 依本研究之研究問題,擬定研究步驟。說明如下:. 一、確定研究主題 閱讀相關文獻,將研究主題定為「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 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 二、文獻探討 10.

(24) 蒐集、分析、歸納有關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 師創新教學之文獻,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及後續編製問卷之依據。.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主要針對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為研 究主軸,研究過程緊密之餘,仍有其應界定的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茲 說明如下:. 政 治 大. 壹、研究範圍. 立. 本研究的範圍,依「地區」、 「對象」、 「內容」界定如下:. ‧ 國. 學. 一、研究地區. 本研究所指臺灣北區,係指新北市、桃園縣、新竹市、新竹縣、苗. ‧. 栗縣五個縣市為限,其轄境內所有公立高級中學為取樣範圍,不包括其. y. sit. a. er. io. 二、研究對象. Nat. 他縣市。. n. iv 本研究針對臺灣北區各公立高級中學的現職教師(含兼任各類行政 l. Ch. 工作的教師)為取樣對象。. n U engchi.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臺灣北區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 新教學的關係。背景變項包括個人變項與環境變項。 (一)個人變項:包括性別、年齡、服務年資、教育背景、擔任職務。 (二)環境變項:包括學校規模、學校校齡。 (三)校長教學領導:包括凝聚教學目標、營造支持環境、提昇教學知能 、激勵專業成長。 11.

(25) (四)學校組織變革:包括組織結構改造、觀念行為革新、技術設備更新。 (五)教師創新教學:包括班級經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資源 、學生作業、評量方式。. 貳、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以臺灣北區一百零二學年度公立高級中學現職教師(教師兼 主任、教師兼組長、教師兼導師、專任教師)為調查對象,未包括其它 縣市及其它教育階段的教育工作人員,因此,在研究結果的解釋與推論. 政 治 大. 上無法據以推論其它縣市及其它教育階段的教育工作人員。. 立. 二、研究方法方面. ‧ 國. 學.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進行量化研究,因問卷調查法可能因填答者個. ‧. 人認知、期望、主觀判斷等因素的影響,因而出現與事實不符的填答情. n. al. er. io. sit. y. Nat. 形,致使結果產生誤差。. Ch. engchi. 12. i n U. v.

(2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在探討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之相 關文獻與實證研究。全章共分三節,第一節為校長教學領導之理論分析 與相關研究,第二節為學校組織變革之理論分析與相關研究,第三節為 教師創新教學之理論分析與相關研究,第四節為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 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實證研究。. 第一節. 政 治 校長教學領導理論與相關研究. 大. 立. ‧ 國. 學. 本節在闡述校長教學領導的意涵,包括兩個部分,首先釋明校長教 學領導的意義,其次探討校長教學領導的內涵。. ‧. 壹、校長教學領導的意義. y. Nat. er. io. sit. 教學領導是學校校長綜理校務的重要工作範疇,如同其他教育理論 一樣,校長教學領導在定義上仍呈現各家學者看法不一的情形。歸納相. al. n. v i n Ch 關文獻,教學領導的含義大致可從「狹義」及「廣義」兩個層面加以探 engchi U 討(Sheppard,1993) 。就狹義而言,教學領導係指校長所從事與教師教. 學、或與學生學習有直接關係的行為或活動而言(Edmonds,1979a) ,如 「教學視導」亦屬此狹義的範疇。廣義的教學領導則涵蓋了所有能協助 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相關活動。關於教學領導的意義,以下分別就狹 義與廣義二個層面,說明國內外重要學者的看法。 一、狹義層面 Edmonds(1979b)認為一位稱職的教學領導者,應該花大部分的 時間在教室中來觀察教師的教學,並且經常提供改進教學的建議。 13.

(27) Pantelides(1991)認為教學領導係指校長直接參與學校課程與教學 設計的行為,旨在增進學生的學習成就。 狹義的定義,將校長教學領導界定在教室教學的層面上,校長的角 色被要求為課程與教學專家,教學領導行為侷限在教學觀察、教學視導 與教學評鑑的範疇,忽略了教學以外的相關因素。Dwyer(1986)指出, 教學領導不只是指與教學直接有關的行為,同時,組織的背景與特性也 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校長的教學領導。此外,Firestone 和 Wilson 也 指出,學校的文化及其他間接支持教學的工作或活動,也都與校長的教. 政 治 大 以代表校長教學領導的工作範疇與內涵。 立. 學領導有密切的關係(引自張碧娟,1999)。因之,狹義的觀點並不足. 二、廣義層面. ‧ 國. 學. 茲將學者對於校長教學領導的意義整理如表 2-1:. ‧. 表 2-1. y. 校長教學領導定義 校長的教學領導乃是指校長協助教師改進教學,提 升學生學習效果,完成教育目標的歷程;亦即校長藉著 al v i 與教師的合作,共同建立學校教育目標、設計規畫課程 n Ch engchi U 內容、輔導教學活動實施、評鑑學生學習成果,以鼓舞 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增進學生良好的學習結果,進而 達成學校的教育目標。 校長透過直接或間接的領導行為來制定和溝通學校 目標、建立學生的學習期望、協調學校課程、視導與評 鑑教師的教學,增進學生學習機會及提昇教師專業成 長。 教學領導是以追求卓越的教學為目的,以整體性的 發展及概念上的啟發為著眼點來領導教學,經由教師評 鑑與輔導、良好的教學資源運用與管理、提昇教學策 略、鼓勵具有教育性質的活動以及協調教師專業成長, 關心學生學習狀況,有效地提昇教學成效,促進教育目. n. er. io. sit. 學者(年代). Nat. 校長教學領導廣義的定義. 魯先華 (1994). 張德銳 (1994). 趙廣林 (1996). 14.

(28) 蔡秀媛 (1998). 李安明 (1999). 學. ‧. 張碧娟 (1999). 立. 政 治 大. ‧ 國. 張慈娟 (1997). 標達成的種種行為。 教學領導乃校長根據一套教育理念以及價值觀念, 發揮實際的影響力,爭取教師的支持,直接主導、影響、 參與、示範或授權他人從事與學校教學活動相關的各項 改進措施,藉以協助教師改進教學、引領教師自我成 長、增進學生學習成效,達成教育目標歷程。 校長為提昇學校整體教學與學習情境,藉由擬訂學 校目標、發展教學任務、確保教育品質、促進教師專業 成長、營造學校學習氣氛及提供教學支援系統等領導作 為,直接或間接從事與學校教學活動相關的措施,以達 成學校教育目標之歷程。 校長藉發展學校任務與目標、確保教育品質、增進 師生學習氣氛及發展支持學校與社區關係的工作環境 等領導作為,直接主導、影響、參與、示範或授權他人 從事與學校教學相關之各項改進措施,以達成學校教育 目標的歷程。 校長為提昇教師教學效能,增進學生學習效果,提 供指導、資源、同時支持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上所採取 的有效相關措施與作為,這些措施與作為是因學校的特 性而有差異性;亦即校長會致力於發展溝通教學目標、 管理課程與教學、視導與評鑑教學、提昇教師專業成 長、督促學生學習進步、發展支持的教學環境,以提昇 教師的教學效能,進而達成教學的目標。 校長教學領導係指校長根據一套教育理念及價值觀 al v i 念,藉著發展教學任務與目標、確保課程品質、確保教 n Ch engchi U 學品質、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增進學生學習氣氛及發展 支持的工作環境等領導作為,發揮實際的影響力,爭取 教師的支持,直接主導、影響、參與、示範或授權他人 從事與學校教學活動相關的各項改進措施,以協助教師 改進教學,增進學生學習成效,達成教育目標的歷程。 學校校長在學校教學目標與任務發展、提昇課程與 教學的品質、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教師發展 支持的工作環境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上所採取的直接 或間接策略,以激發教師自信與動機,進而提高教師教 學效能、改進學生學習成就,以達成學校教育目標的歷 程。 校長藉由發展及溝通教學理念與任務、確保課程與. n. er. io. sit. y. Nat. 李新寶 (2001). 鮑世青 (2001). 謝建成. 15.

(29) 教學品質、營造學校學習氣氛、及發展支持的教學環境 等領導作為,發揮洞察、激勵、授權、引導、示範及成 員共同合作之影響力,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進而提昇 教學品質。 校長的職責,強調互助合作精神及團隊意識,學校 楊振昇 主任以及資深優良教師等教學人力資源有效整合,從事 (2002) 與教學相關之活動。 丁文祺 校長透過直接的領導行為、間接的行政措施或授權 教師社群互動之歷程。 (2008) 校長藉著溝通與凝聚教學目標、促進教師專業發 揮、增進學生學習氣氛及營造支持性教學環境等領導作 黃秀霞 為,並運用學校資源與管理策略,加以診斷、評鑑與改 (2012) 進教師教學行為,增進學生學習成效,以確保教學品 質、提升學校整體教學校能知相關措施與作為。 校長教學領導不應限於視導教師,應該有不同的方 式,諸如,同儕教練、專業讀書團體、行動研究方案, Reitzug 及其他正式、非正式等專業發展活動,以朝向更授權、 (1997) 更合作、問題取向的教學與專業發展。 教學領導和校長的角色及任務是相輔相成的,包含 Boe 了建構與溝通學校目標、建立願景、課程協同、管理與 (2001) 評量教學、改善學生學習機會,加強成員專業發展。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00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er. io. sit. y. Nat. n. a. v. l C 由上述國內外學者對教學領導的定義,可以看出雖然各種定義的內 ni. hengchi U. 容不盡相同,且觀點各異。但是定義的範圍與目標則都著眼於校內教師 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兩大項目上。因此,李安明(1999)認為教學領導 的定義是十分「效能取向」的;其主要的目的,很明顯的在於提高教師 的教學效能,而最終的目的則在於改善學生的學習表現。歸納以上文獻 可以發現,國內學者大都從廣義的角度切入,由於狹義的教學領導忽略 了相關行政活動的價值,並窄化了教學領導的功能與範圍,故廣義的教 學領導較為多數學者所接受。本研究亦採取廣義的定義,強調促進教師 教學效能,增進學生學習效益,以提昇教學品質的歷程與範疇。 16.

(30) 綜合國內外學者看法,本研究將校長教學領導定義為: 「校長教學 領導,係指校長依據其教育理念及價值觀,透過形塑學校教學願景、營 造支持教學環境、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促進課程設計發展、落實教學視 導評鑑、激勵學生學習成就等積極領導作為,發揮實際的影響力,直接 或間接的主導、參與學校有關課程與教學活動的各項策略,進而提昇教 學品質,達成學校願景的動態歷程。」. 貳、校長教學領導的內涵. 政 治 大 一致的看法,其內容為何?仍是眾說紛云。分析相關文獻,校長教學領 立. 有關校長教學領導的內涵,國內外專家學者研究者甚多,惟並沒有. ‧ 國. 教學領導行為等四個層面加以探討分析與了解。. 學. 導的內涵約略可從教學領導模式、教學領導角色、教學領導工作項目、. ‧. 一、教學領導模式層面. y. sit er. io. 其內容包括:. Nat. Hallinger 等人曾提出一套有效能的學校中可行之教學領導模式,. (一)界定學校任務a. n. iv l C n hengchi U 1.擬出學校永續經營的目標。 2.將目標與師生溝通並充分傳達。 (二)管理教學計畫. 1.具備有效的教學及課程知識。 2.監督並評估教學。 3.課程的協調。 4.監控學生之表現。 (三)促進積極的學校氣氛 1.設立對學生的高度期待,以使學生有較佳的表現。 17.

(31) 2.為增強高期待的效果,需設立標準以刺激學生學習,全校性 的學術政策可在學習氣氛和學生成就上產生積極的效用。 3.確保教師教學進行不受中斷。 4.促進教學改進和學業發展。 二、教學領導角色層面 Smith 和 Andrew 指出校長教學領導角色應表現在四方面(引自張 : 碧娟,1999) (一)校長是資源提供者. 政 治 大 1.教學任務的分配能配合教師專長。 立. 校長提供、運用與分配學校資源,以完成學校的教學目標。. 2.適當安排行事曆,使教師能安排教學計畫。. ‧ 國. 學. 3.能和地方學區人員共同合作,來發展滿足學生需求的課程。. y. Nat. 5.妥善保管教職員參與預算決策的會議記錄。. ‧. 4.能有組織、有彈性的維持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er. io. sit. 6.扮演指引者或催化者,鼓勵同仁積極參與討論教學事務。 7.藉由舉辦專業研討會及新經驗的分享,積極尋求校外的資源和. n. al. 機會。. Ch. (二)校長需整合教學的資源. engchi. i n U. v. 校長應展現出課程與教學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使教師覺得他們能與 校長的領導產生互動的行為,而得以增進實際的教學效果。 1.校長會和教師討論教學的問題。 2.校長有教室觀察的檢核表,記錄時間和頻率,其目標為每天完成 一個臨床視導的循環。 3.教室觀察後,有檢討會議,記錄能正確、適時的給教師參考。 4.教師能參與觀察教學結果的分析。 18.

(32) 5.教師能與校長合作設計、蒐集資料、分析和評鑑教師自己的年 度表現成效。 6.教師能觀摩其他教師的教學,並給予回饋。而校長能支援這種 活動,提供代課計畫、記錄和預算報告。 7.每位老師的評鑑計畫,包括年度目標,均可查閱評鑑。 8.教師的年度評鑑結果能反應出每年的特色、目標的完成與否、 教學成效的評鑑、和未來年度目標與效標。 9.對實習教師或教學能力不足之教師,能夠給予更進一步的協助. 政 治 大. ,若無法進步,亦能依據合約中止聘任。 (三)校長是溝通者. 立. 校長運用溝通的技巧與管道,使師生和家長等瞭解學校的活動與措. ‧ 國. 學. 施。. ‧. 1.決策的流程書面化,經由團體的討論並載明討論的過程與結果。. y. sit. io. er. 決議。. Nat. 2.妥善規劃教職員會議,能仔細計畫有關的目標、行為、參與和. 3.以不同的方式介紹學校目標,例如學校刊物等,使師生、家長. n. al. i n Ch 都能明確的說出學校的目標是什麼。 engchi U. v. 4.學校的願景規畫能廣泛的經由口號、文字敘述等多元方式宣導。 5.辦學成效的書面資料能印發給師生及家長。 6.每個教職員都能陳述出學校的評鑑制度是如何運作的,並知道 校長對教學成果的期待為何。 (四)校長是經常露面的 校長要經常出現在校園或教室中,讓師生知道校長是勤於校務的。 1.校長經常巡視校園或巡堂。 2.校長能出席學生的集會,讓督學知道校長與師生經常保持相互 19.

(33) 運作的情形。 3.能同時完成許多事情,使校長成為有能力的典型。 4.校長的秘書經常告訴督學,校長在巡視校園或餐廳。 5.當校長和督學一起視導教學時,師生一如平常不受影響。 6.每年校長均能使教師發展完成一項新的目標,並能運用新的視 導技巧。 三、教學領導工作項目層面 若干學者以教學領導所應從事的工作項目為探討教學領導的重. 政 治 大 (一)校長及教育當局主管投注時間於教室中觀察教師教學。 立. 點。如 Daresh(1991)主張涉及教學領導的工作大致有:. (二)與教師共同發展課程。. ‧ 國. 學. (三)直接與學生交談。. ‧. 此外,Litchfield(1996)則認為教學領導的工作任務牽涉了教室觀. y. Nat. 察、舉行教室觀察前與觀察後的會議、與教師商討長期的課程目標。. er. io. sit. 四、教學領導行為層面. 透過相關文獻,發現從教學領導的行為層面切入的研究最多,他們. al. n. v i n Ch 從校長實際領導作為中,列舉出能增進教師教學效能與學生學習成果之 engchi U. 直接或間接相關行為。並且認為校長若能注意並實踐這些行為,就是一 位有效能的教學領導者。這些學者中,尤以 Murphy(1990)根據早期 及歸納近年來的研究發現,發展一套用以檢視教學領導更為統整的架 構,此一架構包括四個重要行為層面: (一)傳達任務與目標 1.形成學校目標:強調學校成員的參與,共同建構學校發展目標。 2.溝通學校目標:校長能與學校成員、學生、家長溝通討論學校 目標以取得共識。 20.

(34) (二)確保教育品質 1.視導與評鑑教學:校長能經常從事教室觀察,並明確指出教師 教學的優缺點。 2.保障教學時間:校長會避免外界干擾教學時間同時嚴格管理學 生勤惰。 3.協調課程:校長能注重評量的結果作為決定課程之參考,積極 參與課程教材之檢查,監督班級課程之安排。 4.督促學生進步:校長能注重評量的結果,將結果通知教師、學生. 政 治 大. ,並作為評估學生在學業目標方面的進步情形。 (三)增進學習氣氛. 立. 1.保持高出現率:校長經常出現在校園中,參與校內各項教學的. ‧ 國. 學. 活動。. y. Nat. 努力。. ‧. 2.提供教師誘因:校長能公開或私下獎勵、稱讚教師優秀表現和. 教師進修時所獲得的新觀念。. n. al. C (四)發展支持的工作環境. hengchi. er. io. sit. 3.促進專業成長:校長能鼓勵提供教師進修及成長的機會,分享. i n U. v. 1.創造安全且井然有序的學習情境。 2.提供學生有意義的參與機會。 3.發展教職員之合作與凝聚力。 4.確保校外資源支持。 5.使家庭與學校緊密結合。. 以上是國外學者對於校長教學領導內涵的觀點,在層面的分類上雖 略有不同,但實質內容則相差不大。都注重學校目標的傳達、教學視導. 21.

(35) 與學生學習進步等,並在支援教學資源、教師專業成長、社區良好關係 等支持性的環境予以擴大範圍。 國內學者對校長教學領導內涵的探討,則大多從領導行為層面來著 手,茲分別列舉敘述如下: 魯先華(1994)針對國中校長,提出校長教學領導的任務要做到以 下幾方面: (一)協助教師做好教學前準備工作。 (二)了解並滿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之各項需求。. 政 治 大 (四)協助教師正確的督導學生的學習方式。 立 (三)參與教師的教學檢討並輔導其改進。. (五)塑造學校積極主動的學習環境。. ‧ 國. 學. (六)領導師生共同致力促進學校教學的傑出表現。. ‧. 另外也提出校長教學領導角色應有六方面的作為:. y. Nat. (一)有遠見的計劃行動者。. er. io. sit. (二)環境氣氛營造者。 (三)溝通激勵者。. n. al. (四)作決定者。. (五)資源獲得者。. Ch. engchi. i n U. v. (六)監督者。 張德銳(1995)認為校長教學領導應有六項作為: (一)對學校教學有強烈成就動機與方向感。 (二)堅信提供學生學習的機會是學校存在的唯一理由。 (三)支持教師改進教學所做的努力。 (四)致力於教師專業成長。 (五)致力於營造和諧、互信、合作的工作關係。 22.

(36) (六)致力營造和諧的學校與社區關係。 趙廣林(1996)認為校長教學領導要做到六個層面: (一)教師評鑑與輔導。 (二)良好的教學資源運用與管理。 (三)提昇教學策略。 (四)鼓勵具有教育性質的活動。 (五)協助教師專業成長。 (六)關心學生學習情形。. 政 治 大 (一)發展教學任務與目標。 立. 張慈娟(1997)認為教學領導有四個向度:. (二)確保課程與教學品質。. ‧ 國. 學. (三)增進師生學習氣氛。. ‧. (四)發展支持的工作環境。. y. Nat. 蔡秀媛(1998)則認為校長教學領導有四個面向:. er. io. sit. (一)訂定與發展學校任務和目標。. (二)管理教學計畫與提供教學支持,以促進教師教學表現及學生. n. al. C 學業成就之精進。. hengchi. i n U. v. (三)增進教師專業發展與促進學校之學習氣氛。 (四)建立良性溝通與發展支持的工作環境。 陳美言(1998)認為教學領導有五項任務: (一)教學統整。 (二)協助教師教學。 (三)促進學生學習。 (四)視導與評鑑教學。 (五)與家長社區建立良好的關係。 23.

(37) 李玉林(2001)則認為教學領導有五個面向: (一)發展學校教學目標。 (二)確保課程與教學品質。 (三)提昇教師專業成長。 (四)增進學生學習氣氛。 (五)提供支持性工作環境。 李新寶(2001)認為校長教學領導包含: (一)發展任務與目標。 (二)確保課程品質。 (三)確保教學品質。. 立. 政 治 大. (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 國. 學. (五)增進學生學習氣氛。. ‧. (六)發展支持的工作環境。. y. Nat. 謝建成(2001)則從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的角度分析將教. (一)發展及溝通教學理念與任務。. n. al. C (二)確保課程與教學品質。. hengchi. er. io. sit. 學領導的內涵分為四個向度:. i n U. v. (三)營造學校學習氣氛。. (四)發展支持的教學環境。 李雲漳(2002)將校長教學領導行為歸納為五個層面: (一)發展支持的工作環境。 (二)協助教師專業成長。 (三)確保課程與教學品質。 (四)教師評鑑與輔導。 (五)增進學生的成長與學習。 24.

(38) 秦夢群(2011)則將校長教學領導行動層面歸納為以下五個層面,並 且強調校長可依學校及社區之特性,自行增減相關層面內涵: (一)發展學校之教學目標。 (二)確保課程品質與提升教師專業。 (三)評鑑學校教學現況。 (四)形塑良好學校文化。 (五)建立學校與社區間良好關係。. 學校組織變革理論與相關研究 治. 第二節. 立. 政. 大. ‧ 國. 學. 若問教育改革是否見效,學校組織變革可謂是重要的觀察指標。學 校組織改變是教育改革的具象化,而為了提升國家競爭力,學校組織常. ‧. 需隨著主客觀環境的變動而機動調整,甚至進行有計畫的變革,其長期. sit. y. Nat. 的目標則是朝向建立「自我更新學校」(self-renewing school)的理想而邁. er. io. 進(張明輝,2009)。以美國為例,20 世紀中葉起,學校組織變革相關的. n. 學術研究,從強調變革方案的採用,進而重視變革歷程的探討,1980 a v. i l C n hengchi U 年代以後,更重視歷程要素間的分析。以下就學校組織變革的相關文獻 進行探討。. 壹、學校組織變革的意義 一、組織變革的意義 變革(change)原是一個中性的名詞,意謂實施變革後結果可能變得 更佳,也可能變得更差。促使組織出現變革的背景主要來自於內外在環 境的改變,組織為了達到另一階段的平衡,有必要重新適應新的器物技. 25.

(39) 術、法令規範、文化氛圍,故必須針對內部結構功能、成員角色、互動 模式等,進行有系統、有計畫的改變過程。 組織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則是管理學及行政學的重要概念, 也是近幾年來工商業界、政府機構以及學校單位積極追求的目標之一。 若以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學校屬於社會組織的一種,而身處後現代快速 變動的時代環境中,必然會受到內外在環境改變的影響,促使學校採取 必要的變革作為。 茲整理國內外學者有關「組織變革」的定義如下:. 政 治 大 在環境需要,而調整其內部的若干狀況,以維持本身的均衡,進而達到 立 吳定(1994)主張,組織變革係指組織受外在環境的衝擊,並配合內. 組織生存與發展目的的調適過程。. ‧ 國. 學. 張慶勳(2002)主張,組織變革係組織受其內外在因素影響後,在有. ‧. 計畫或非計畫性之下,從事個人、團體或組織相關層面的改變。. y. Nat. 吳清山、林天祐(2003)則指出,所謂組織變革,是指一個組織進行. er. io. sit. 局部或整體調整的過程。. 梁雅雯(2005)則認為,當組織的經營行為和環境變動無法配合時,. al. n. v i n Ch 受其內外部的壓力與影響,為了維持生存與發展,而在計畫性或非計畫 engchi U. 性下,從事組織個人、團體或組織相關層面局部或整體的改變,組織經 過穩定-不穩定-穩定的過程,用以提升組織經營績效,達到永續生存 與發展的目標。 謝文全(2007)認為,組織為適應內、外環境變遷,對組成元素進行 調整,提升自我更新能力,發揮以應變並維持組織的平衡,進而達到組 織的持續生存與進步發展的過程。 秦夢群(2011)認為,組織變革是有計畫且有特定目標,並以一套特 定執行的程序,用新的理念或科技達成目標。 26.

(40) Owens&Steinhoff(1976)則提出,變革是一種改變組織任務、結構、 技術和參與者等方面的有計畫的、系統的、能控制的努力,以能更有效 達成組織的目標。 Hanson(2003)說明了組織變革係指組織內有關人員、行為、結構、 程序、目標與產出改變的過程。若進一步加以分析,可知影響組織變革 的因素頗多,而其影響的層面也極為廣泛,稍一不慎或貿然為之,均可 能造成極為嚴重、乃至無法彌補的傷害。 綜合上述,組織變革係任何組織在任何時間都必須面臨的課題,變. 政 治 大 行了結構、成員、文化等層面的改變,以加強組織的競爭力,提升組織 立. 革起自於內、外在環境的變遷,致使組織出現不穩定的狀態,組織須進. 的經營績效,並達成組織的存在目標,並恢復新階段的穩定狀態。. ‧ 國. 學. 二、學校組織變革的意義. ‧. 若以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學校屬於社會組織的一種,而身處後現代. sit. y. Nat. 快速變動的時代環境中,必然會受到內外在環境改變的影響,促使學校. er. io. 採取必要的變革作為。因此,學校組織變革儼然已成為學校經營的重要. n. 課題,組織變革不但是學校發展過程的常態,更是學校在追求卓越精進 a v 所必須經歷的過程。. i l C n hengchi U. 茲整理國內外學者對學校組織變革定義如表 2-2: 表 2-2 學校組織變革的定義 學者(年代) 吳清山、 林天祐 (1997). 學校組織變革定義 學校組織變革是一個由「穩定狀態」變成「不穩定 狀態」再轉為「穩定狀態」的過程。當內外在因素(如教 師會、家長會)對組織的現狀產生不滿時,便會對組織產 生一股推或拉的力量,造成組織內部的緊張與不穩定, 當緊張或不穩定的狀況超過某一限度之後,將造成組織 的瓦解。為了消除過度緊張與不穩定的狀態,組織本身 27.

(41) 必須進行調整,直到緊張或不穩定的狀態得到舒緩為 止。 學校組織變革係學校組織為了更有效地達成既定的 劉麗蓉 目標,而衡量內外環境的需要,並有計畫、有系統地調 (2002) 整組織內部的結構、技術與成員等方面的變革過程。 學校組織變革係學校組織為了因應內外部壓力,及 盧中原 解決學校教育問題,以達成教育目標,所進行學校組織 結構、工作技術及人員行為現況上的改變與改革的歷 (2005) 程。 學校組織變革係指學校為了因應外在環境變遷與呼 應教育改革的需求,以新的組織結構、新的工作流程、 李明堂 新的教學行為與新的管理制度,所進行一系列有計畫 的、有系統的、有步驟的變革措施的歷程,其目的在於 (2006) 增進學生的學習成就與學校的辦學績效,進而提升學校 的競爭力。 學校組織受到外在環境及內在環境發展的影響,為 顏士程 達成學校教育目標,滿足教育主體需求,所做的目標、 (2006) 結構、技術、人員的調整改變過程。 當學校組織受到內、外在環境因素的衝擊時,學校 郝靜宜 組織為了因應內外部壓力,以達到學校組織系統的平 衡,以及解決學校教育問題,以強化組織競爭力、達成 (2008) 教育目標,所進行現況上的調整過程。 學校組織變革是指學校發展組織自我更新的能力, Owens 以因應組織內外環境的改變,進而改善組織的績效。 (1998) al v i 學校組織變革係學校針對內外在環境的變動與學校 n Ch engchi U 特性,根據學校發展的願景,藉由組織結構改造與制度 Copland 的再造,對目前的狀態加以改進,以提升學校校能並改 (2003) 善教育品質。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綜合上述,本研究將學校組織變革定義為「當學校組織受到內、外 在環境因素的衝擊時,學校組織為了因應內、外部壓力,將目前的狀態 加以調整或修正,以維持學校組織的生存與發展,達到系統的再平衡, 促進組織持續的進步,並解決學校教育問題,以強化學校的競爭力,達 成教育目標」 。 28.

(42) 三、學校組織變革的內涵 組織變革的層面不僅是重要內涵,更是編制組織變革問卷的重要依 據。故研究組織變革的行為,應先確定其層面,才有助於我們對組織變 革的深入瞭解與探討。林明地(2002)就曾指出,欲瞭解學校組織變革 的內涵,必須採取整全的系統觀,同時考量個體、整體學校的結構、教 與學的工作流程、政治與行政脈絡、廣泛的學校氣氛與文化,以及這些 層面的彼此互動。國內學者對於組織內涵看法如下: 杜岐旺(2001)採取「系統取向變革與發展模式」 ,將學校組織變. 政 治 大. 革的內涵歸納為結構、技術與人員三個層面: (一)結構層面:. 立. ‧ 國. 學. 結構層面的焦點著重於組織運作程序的改造,其內涵應該包括:組 織目標與決策、事務與權責劃分、組織結構與功能、任用與評鑑等。. ‧. (二)技術層面:. sit. y. Nat. 技術層面強調的不僅是將新式科技引入行政與教學事務,同時也重. al. n. (三)人員層面:. er. io. 視學校成員科技能力的提升。. i n U. C. v. hengchi 人員層面的變革對象乃是學校教職員,因此人員層面的變革內涵包 括:專業能力的培養、學習能力的訓練、組織氣氛的維持、專業自 主的發揮與組織願景的建立。 吳清山(2003)對學校組織變革內涵的觀點如下: (一)行政與組織變革: 學校變革通常涉及管理方式的改變、組織結構的調整,也涉及權力 的轉移,其變革乃是為了提升行政效率,以利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 。例如: 學校行政組織再造及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等,都可列入行政與組織變革範疇。 29.

(43) (二)課程與教學變革: 課程是時代產物,必須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更新,教學亦是如此; 課程與教學都是學校教育的重心,為提供學生有效學習,變革是必要 的。例如:九年一貫課程、建構式教學、多元化評量及核心課程設計等 都是屬於學校中課程與教學變革內容之一。 (三)規章與制度變革: 法治社會依法行政成為施政的重要準則,學校組織變革都會涉及管 理方式的改變,而這些變革是為了符應社會發展、教育潮流和民眾需. 政 治 大 《高級中等教育法》的公布,則 的公布,帶來了教師遴聘制度的轉變; 立. 求。例如: 《教育基本法》的公布,確立教育基本發展方向; 《教師法》. 重新定位高級中等教育功能及實施方式。這些都可視為學校組織變革的. ‧ 國. 學. 一部分。. ‧. (四)觀念和文化變革:. y. Nat. 學校組織變革除了有形的變革外,無形的觀念與文化的變革亦相當. er. io. sit. 的重要。雖然觀念與文化最不容易改變,卻是影響學校組織變革中最需 要改變的部份,任何有形的變革如果缺乏觀念和文化的配合,成效不易. al. n. v i n Ch 顯著,因為人員行為模式、思考方式、價值觀和期望,都會影響到變革 engchi U. 的實施,所以觀念與文化變革應該是學校組織變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儘管研究學者的分層面不盡相同,但是各學者專家在組織變革內涵 層面的主張均是大同小異,著重在組織結構、工作技術及人員行為上, 因此本研究延續學者專家的論點,將組織變革層面分成組織結構、 觀念行為及技術設備等三個層面。以下將各分層面的內涵說明如下: (一)組織結構改造 本研究在組織結構層面注重於組織運作程序的改造,內容包含組織 目標與決策、事務與權責劃分、組織結構與功能、任用評鑑制度。 30.

(44) (二)觀念行為革新 本研究在人員行為面向包含組織中人力的配置、職務輪調、專業能 力的培養、教學能力的訓練、服務熱忱、成績考核等。 (三)技術設備更新 工作技術變革層面包括工作方式的改變,教學設備的改變或是採用 新的工具、新的生產方法。此外工作技術層面亦包含工作程序與內容設 計,成員能學習新設備或技術的操作,並強調學校成員的電腦科技運用 能力。. 第三節. 政 治 大 立教師創新教學理論與相關研究. ‧ 國. 學.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掛帥的時代,任何組織若想要累積. ‧. 競爭的優勢, 「創新」已成為組織經營者必修的課題以及努力的方向。. sit. y. Nat. 由於學校是一個開放系統的組織,在面對外在社會環境的變遷及教育改. er. io. 革政策的衝擊下,學校也必須不斷地進行創新,才能面對紛至沓來的重. n. 重挑戰。以下就教師創新教學的文獻進行探討。 a. iv l C n hengchi U. 壹、教師創新教學的意義 一、創新的意義 「創新」(innovation)一詞,源自拉丁文 nova,也就是有「新」的意 思。若以英文字義觀之,則有「改變」(make changes)或「引進新事物」 (introduce new things)的涵義。換言之, 「創新」的概念包括作法的改變 或是製作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31.

(45) 「創新」的概念最早是由美籍奧地利經濟學者 Schumpeter 提出, 原指「介紹新的事物或概念」 。Schumpeter 甚至更進一步地指出,人類 經濟成長的核心就是創新,而創新的背後推手,則是企業家。此一說法, 成為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經濟主流思潮。(莊素玉等,2000)而現代管 理學大師 Drucker(1985)接續其後並經過更深入的探討後,提出「創新」 是創業者的特殊工具,創業者藉由創新的角度及歷程,把改變視為另一 事業或服務的大好機會。他曾說道: 「創新就是改變資源產生。」 「創新 是創業精神的基本工具,它是一種賦予資源新的內涵,以創造財富的作. 政 治 大 2001)Craft(2005)則進一步將創新定義為使用新的想法創造出有價值且 立. 法,改變現存資源、財富潛力的方式,都可稱之為創新。」(郭碧濤,. 能被市場接受的成果。. ‧ 國. 學. 大致來說, 「創新」可說是「創意」的具體呈現。此外,若論及創. ‧. 新行為背後的動機,係起源人類與生俱來解決問題的基本需求。再以創. y. Nat. 新行為的活動歷程來看,吳靖國(2003)即指出,創新就是個體「尋求恰. er. io. sit. 如其分地解決問題」的過程。換言之,創新不僅止於達成「解決問題」 的目的,更是須遵守「恰如其分」的倫理規範。. al. n. v i n Ch 創新的研究因學者的角度及偏重點的不同,定義自然不一。茲整理 engchi U. 國內外學者有關「創新」的定義如下:. 賴士葆(1996)認為, 「創新」若以統整的觀點來看,包括下列幾項 特徵:1.結合二種(或以上)的現有事情,以較新穎的方式產生。2.一種新 的理念,由觀念化至實現的一組活動。3.新設施的發明與執行。4.對於 新科技的社會改革過程。5.對於一個新理念,由產生至採用的一連串事 件。6.組織、群體或社會的新改變。7.對於既有形式而言,新的東西或 事情。8.對於採行者而言,新的理念、實務或事項。9.使用者認知是新 的。 3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學校行之有年的培育實習教師優良傳統風氣之下,我以擔任教育實 習輔導教師為榮,透過 開放自己的教室 (擔任校內輔導教師、集中實習輔導教 師) 、

4.6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創校時期 社區背景 宗教背景 班級人數 學業水平 學生紀律 老師教齡 老師質素 老師參與 家長參與 家長照顧 社經地位.  學校強弱機危分析 (

並會由 2019/20 學年開始,公營中、小學的教師職位全面學位化。因 應《行政長官 2018

學校有策略及計劃地推動和發展教師團隊,建立學習型組織,為教 師營造積極學習的文化。學校成立了

現時,STEM 教育已融入了在小學課程當中;不少學校在規劃及組織 STEM 相關學習活 動時,更融入藝術教育/人文精神的學習元素,以

STEM 教育課程領導學習社群 參與者 每所參與學校的核心教師團隊成員 每所參與學校的 2-3名課程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