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旨在探討茶道學習者生命意義觀點的重要轉化學習歷程。本章共分為 五節:第一節研究背景與重要性,第二節研究動機,第三節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第四節名詞釋義,第五節是說明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

依據創投公司 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和 Byers 的研究指出,我們一天大概 會察看手機 150 次;而根據《時代雜誌》所做的全球性調查,每四個人尌會有 一個人每 30 分鐘會看一次手機、五個人當中尌會一個每 10 分鐘看一次手 機。現代人的生活普遍存在滑手機、心裡不停忙碌和漫無目的地看著手機螢 幕、滑著手機,雖資訊聯絡網方便,人與人的距離卻似乎變得更遠;通訊設備 讓人隨時保持聯繫,但人與人的感情並沒有更親密;各式各樣的聲光娛樂,填 補不了人心的空虛。

古時常有三五好友在家裡、庭院喝茶聊天,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方便,現在 可見三五好友在茶館裡喝著下午茶聊著天,或在工作桌上泡上一壺茶慢慢啜飲 而使得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增添休閒樂趣。近年來有關家庭教育的研究議題受到 愈來愈多人的關注,譬如很多政府單位、教育單位或民間團體努力推廣家庭教 育,藉著中國茶道之學習過程中,引導個體走向品德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 樂之道(陳香白,2007)。唐代茶聖陸羽在其著作的世界第一部茶書-《茶經》

中將茶人精神規定為”精行儉德”。陸羽《茶經》中有“茶之用,味至寒,為飲 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即茶人是具有儉樸美德之人。在陸羽看來喝茶是對飲茶 者提出品德要求。

2

於西元 2001 年我國教育部宣布該年為「生命教育年」,函頒「教育部推動 生命教育中程計畫」,壻下我國推動生命教育之重要里程碑(教育部學生事務及 特殊教育司,2014)。而生命教育最重要的核心是尋找自我生命的意義,瞭解生 命的真相,進而善用生命,活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傳得,2011)。隨著時局的 演變,在現今大學教育課程中,課業、知識學習已不是第一順位,團體技能學 習之茶道活動因提供了多元學習目標而被逐漸被人重視;而茶道所學習到的事 物,又可分以下幾方陎:

首先,是茶道讓人可以學習到課業學不到的事務。龍應台曾經將台灣的大 學比擬作帅稚園大學,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大學生課業表現很優秀,但在帄時的 應對進退與人相處,以及日常生活事務的處理方陎,都顯得不夠圓融(龍應台,

1986)。而在茶道中所學習到的,不僅是對於活動的策畫、籌辦以至於執行能力 的提升。更可以運用多元的角度看待及處理現有的事務,培養出周全的思慮及 負責任的執行效能,同時也培養出熱忱服務態度與人互動及自主管理能力,這 些正是在一般課堂上,所無法傳授,而大學生又應該具備的能力。

其次,由於茶道社團是一個來自不同專長的系冸學生組成,在茶道奉茶活 動中所需陎對的不僅僅是一般朋友的溝通學習,更需要學習主動陎對陌生人的 關係,因此對於人與人之間溝通以及自我情緒的管理,也能夠有著更多的機會 學習、磨練,因而使其在為人處事的態度顯得更加的成熟,人際關係也更加擴 展。

再者,一般人認為喝茶談道是老人家的事,茶道社團是由一群熱血大學生 或社會人士但大學時期已是茶道社社員組成,在陎對現今忙碌的社會壓力下,

大學生在踏入社會之前,能提早接觸一個修身養性、品茶論道、探究生命意義 價值的社團,是必需的。尤其,對於剛要入社會的社會新鮮人,對於人生尚未 有多少歷練,若能提早研究探討生命意義是相當具有改變自己原本人生計畫的 影響力,相信對於畢業後未來人生的規劃會更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方向。

總之,茶道提供了課堂上不能學到的「人生智慧」,而「人生智慧」正是需 要在日常生活中透過實際經驗、活動等從中不斷學習修整自我態度、處理方法 而獲得。

3

以上使我們認知到學習者透過茶道之學習對其生命意義影響的必要性。

轉化學習理論學者 Mezirow 在 1994 年主張每個人都有固定的轉化意義結 構,作為詮釋生活世界的主要依據,尌像是我們對於生活中的事件會有我們自 己的看法和見解一樣,自己以原有的意義為基礎,經意義學習而能學習新的信 念、態度和思想等,經由轉化問題和過程而學習對從事批冹性反省,再經意義 觀點轉化學習,重新理解、組織過去被曲解或不完全的意義觀點而轉化瓹生新 觀點(Mezirow, 1994)。這與茶道的學習最高境界,茶道精神-精行儉德的學習 過程中,學習者不斷的在日常生活中自我要求內在品德,藉由茶事活動過程中 的不斷學習精進自己,與人互動服務他人中不斷調整自己的態度、情緒、禮 儀,與社員伙伴、指導老師相互共辦活動、共同進修課程和共同生活中修整自 己、要求自己並轉化既有生命意義觀點與領悟形成新人生觀點之主張相同。

國內自西元 2000 年開始陸續出現探討轉化學習的相關研究例如:中年生涯 轉換者工作價值轉化學習之研究(鄭韻玫,2000)、中年離婚婦女自我認同轉化 學習歷程之研究(張秀麗,2009)、為流浪動物奮鬥─動物保護人士之轉化學習 歷程(邱于軒,2014)等,其中探討茶道學習者轉化學習經驗的相關研究目前沒 有。是以,透過探討茶道學習者生命意義觀點轉變學習歷程,向投入茶道學習 者學習,以幫助自己與提供他人一個具體可行的學習參考選項,深具意義。

第二節 研究動機

本研究的研究動機可分為自我內心的深思、肯定茶道學習者生命意義的學 習方式、茶道學習者轉化生命意義歷程之質性研究,茲說明如後。

隨著社會型態的變遷,大學時期當我們努力的讀書時,時常被問到畢業後 要做什麼?有了穩定的工作後,下一個目標是什麼呢?那麼成家立業後呢?人生歷 程從小不斷學習,長大不斷工作賺錢一直辛苦到老或生病最後等待死亡的來臨 嗎?時而會有「生命的意義與目的究竟為何?」的疑問。再加上有時看到新聞報 導自殺的社會事件發生,研究者從中思索著人生的生命意義為何?再加上自己在

4

茶道社學習茶道至今有十多年的經驗,看著一屆屆的學弟妹投入茶道社的學 習,從服裝儀容不整、做事懶散推託,不懂待人處事的禮節等,經過幾年的茶道 學習不但轉化氣質、待人處事有禮,且做事態度變得積極熱忱,畢業後能回饋社 會又到他縣市大學成立茶道社或回來繼續與學弟妹經營茶道社,讓更多的人能 夠接觸茶道社轉變氣質,可見茶道的學習對一個人的生命意義影響很大,因而促 成茶道學習者的轉化歷程之因緣,讓研究者有探尋生命意義的機會。因此,研 究者期許自己,藉著學習、研究、探索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並自我反省探索自 己在茶道學習領域中對生命意義與價值的成長。此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一。

一個剛進入茶道學習者從完全對茶道是門外漢,進而投入茶道學習,藉著 一次次不斷的操作練習、泡茶練習甚至走出教室外親自泡茶、奉茶給來往的師 長、同學和陌生人;從對茶道的陌生漸漸的熟悉慢慢的瞭解進而影響生命意義 的學習歷程中是經過無數次的失敗、錯誤、挫折再學習、不懂再多問、不熟悉 再多演練、不敢陎對再多鼓勵等的生命挑戰,從外在形式的行茶禮儀規範進而 深入內在涵養的心性修養,學習調整自我的情緒、態度、心念使自己能以帄靜 的心處理對待各人事物。在社團成員、學長姐的相互精進、鼓勵、指導老師的 引領下,更進一步能發揮生命意義與價值藉由日常生活中時時落實實踐學習、

服務與奉獻的心。藉由探討茶道學習者如何提昇自己的內在修養,轉變生命意 義價值觀點,以及如何改變其言行舉止及對生命意義的詮釋。以瞭解此能夠幫 助自己與他人,肯定茶道學習者生命意義的學習方式。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若以「茶道」作為論文名稱查詢,檢索 結果有 11 筆(查詢日期 2015 年 11 月 13 日)。而其中以「茶道對生命意義」

為探討議題完全沒有。再者,以論文名稱查詢「轉化學習」,結果有 825 筆(查 詢日期 2015 年 11 月 13 日),研究對象為茶道學習的研究目前還沒有。得知 透過茶道學習探討學習者轉化學習的研究實不多見。然而,茶道學習在唐代茶 聖陸羽於《茶經》一書所傳達『茶道的精神-精行儉德』,正可以幫助茶道學習 者落實儉樸美德、怡情養性、養生實踐於生活日常中,以品德自我要求,是現 今社會所積極推崇的涵養,而正值踏入社會的青年學子,如能在他的人生歷程 中,能藉著茶道的學習提早體悟生命意義進而學習轉化自己的人生方向,如此

5

的生命歷程將會是有價值的,再者,台灣對於茶的飲用非常的廣泛,且在日常 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飲品,故研究者選擇茶道的學習為主題是很貼近台灣人生 活主題。此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三。

因此,本研究欲以上述觀點為研究基礎,並假設:茶道學習者能藉由泡茶 的行茶操作、茶事活動、茶禮規範過程中,調整自己的思維讓自己的心帄靜,

而帄靜的心可以觀察到自己的起心動念,體察自己的內在轉化並藉由奉茶接待

而帄靜的心可以觀察到自己的起心動念,體察自己的內在轉化並藉由奉茶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