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一、多層次問答策略教學

本研究所指的「多層次問答策略」係由研究者根據 QAR 策略將理解歷程視覺 化(visible)、具體化的精神,對應 NAEP 2009 閱讀架構的問題層次設計而成的閱 讀理解策略。此問答策略將問題的類型分成兩大類四子類,分述如下:

1.「文章裡」的問題

(1) 在一個句子裡:問題的答案明確易懂,屬於文章中直接明示的問題,通常問 題和答案會出現在同一個句子中。

(2) 在不只一個句子裡:答案來自於許多文句或段落,需整合這些訊息後才能找 到答案。

2.「頭腦裡」的問題

(1) 我與作者:答案需統整作者的語意,也要加入讀者自己的知識背景或先備經 驗做推論或結論。

(2) 我的看法與分析:針對內容中的難題或結果提出不同於故事主角的解決方式 或增添有別於作者的個人觀點。

而「多層次問答策略教學」則是透過明確的策略教學、學習責任轉移、責任 完全轉移三個教學階段,經由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方式,幫助學生思考問題答案 的訊息來源,引導學生在閱讀文章時了解問題和答案之間的關係,以達成閱讀理 解。讓學生在上述的三個教學階段中,逐漸習得「多層次問答策略」的一種策略 教學。

二、一般教學

所謂的一般教學是參考南一版(2012)第十冊國語教師手冊之教學流程來進 行授課。就「內容深究」部分,教師手冊中之教學設計為配合課文內容提出問題 並共同討論,以充分了解文章表達的情境及涵義。故在控制組的教學課堂中所提 問之問題,完全採用教師手冊裡的問題來進行課文的內容深究,且問題的內容與 性質皆未經修改與分類,全依照教師手冊中的方式呈現。

三、國語課文理解表現

國語課文的理解係指學生在閱讀各家版本的國語教科書時,瞭解課文裡的句 子及獲取文章的意義,以理解課文的內容,理解層次包含「多層次問答策略」的

「文章裡」與「頭腦裡」等問題類型。本研究之國語課文理解表現是指學童在研 究者自編(改編自陳正的「QAR 問題分類閱讀理解測驗」,2011)的「國語課文理 解測驗」上的得分,分數愈高,表示對於國語課文的理解表現越佳;反之則否。

四、閱讀理解表現

閱讀理解係指學生在閱讀文章時,運用過去的經驗和知識,統整、建構文本 中的材料,以正確地理解文章意義的能力,包含理解文章基本事實、推論、比較 分析,以及 NAEP 的三個認知目標:「尋找和回憶」、「整合和解釋」、「批判和評鑑」。

本研究的閱讀理解表現係指五年級學童在林寶貴、錡寶香(1999)編製之「中文 閱讀理解測驗」、林怡君(2010)編製之「高年級閱讀理解測驗」以及黃琬玲(2010)

編製之「國小四、五年級閱讀理解測驗」的得分。得分愈高,表示閱讀理解能力 愈好。

五、閱讀自我效能

本研究所指的「自我效能」代表學習者對其閱讀能力或與閱讀有關的學習效 能之主觀認定,包含了個體對自己能夠成功閱讀的信念,能控制閱讀的勝任感,

以及個人對精熟或吸收文本複雜概念的滿意度、閱讀艱澀內容的意願等。本研究 採用胡永崇(1995)的閱讀動機信念量表中的「自我效能分量表」,量表內容包含 個人對自己閱讀能力及閱讀效能的自我知覺,共有 15 題,採用四點量表方式,由 受試者依據題目的敘述挑選合適的等級。總分愈高代表閱讀工作所知覺的自我效 能愈高;反之,則閱讀的自我效能愈低。

六、閱讀策略使用

所謂閱讀策略係指個體在閱讀歷程中,欲達成所設定的閱讀目標而採取的行 動與方案(黃智淵,2004)。就閱讀的歷程而言,閱讀理解策略是閱讀理解過程中 的一部份,內容包含了計畫策略、訊息選擇策略、精緻化策略、監控策略及調整 策略。本研究所指的閱讀策略使用,是以黃智淵(2004)的「閱讀策略量表」所 測之得分,分數愈高代表在閱讀策略的使用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