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研究問題

依據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擬探討下列問題:

一、目前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學習,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現況 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國民中學教師在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學習與教師 教學效能知覺差異情形為何?

三、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學習與教師教學效能三者間之關係 為何?

四、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學習對教師教學效能是否具有顯著 之預測力?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節係針對本研究之重要名詞包括「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學習」

以及「教師教學效能」,予以解釋與界定,茲分述如下:

壹、校長分布式領導

「校長分布式領導」(distributed leadership of principals)是指校長將領導的 職權授予學校各個成員,每位成員依其專業能力共同承擔領導責任,並在合作與 信任的基礎下,一起為達成校務發展的目標努力。

本研究採用賴志峰與秦夢群(2014b)所修訂之「國民中、小學分布式領導 量表」。本研究之「校長分布式領導」係指受試者在「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調查量表」中之得分情形,包括「校長專業自信與謙遜」、「建構明確的績效責任」、

「提升成員的領導能量」、「建立信任的學校文化」、「營造適當的變革時機」等五 層面,所測得的各項總分越高,表示校長分布式領導的程度越好,茲將各層面的 意涵分述如下:

一、校長專業自信與謙遜:校長能持續吸收新知提升專業知能,肯定自身的專業 能力,堅持正確的教育理念,謙虛地運用領導的影響力,具備良好的溝通表 達能力及專業的態度與服務熱忱。

二、建構明確的績效責任:學校能具有清晰明確的願景與目標,明確的組織結構 與職掌,成員皆有明確的工作要求,具有明確的績效考核與獎懲制度,校務 能夠有效運作以達成目標。

三、提升成員的領導能量:校長能提供成員承擔領導責任的機會,能設法激勵成 員承擔領導角色的意願,能設法提升成員的領導能力與素養,能授權及支持 擔負領導責任的成員,能鼓勵成員持續有助於領導能力的在職進修。

四、建立信任的學校文化:學校各種委員會及會議能理性討論、順暢運作,成員 的專業能對決策發揮實質影響,成員能進行專業對話與分享,能相互尊重、

信任與關懷,願意共同合作促進校務發展。

五、營造適當的變革時機:校長能覺察學校內外環境的變化並傳達給成員,能持 續推動各項變革以促進學校革新,能依據情境及成員需求調整領導方式,學 校的重大變革能經過共識凝聚並掌握決策時機,重大事項的決定能考量成員 的意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教師專業社群學習

「教師專業社群學習」(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是指一群具 有共同信念、願景與目標的學校教師組成社群來學習,藉由彼此專業對話、批判 思考、價值澄清、教學實務分享,以促進教學專業知能成長及確保學生學習品質。

本研究乃採用楊淙富(2012)所編製的「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調查問 卷」。本研究之「教師專業社群學習」是指受試者在「教師專業社群學習調查量 表」中得分情形,包括「建構共同願景目標」、「發展專業省思對話」、「分享教學 實務」、「關注學生學習」等四層面,所測得的各項總分越高,表示教師專業社群 學習的程度越好,茲將各層面的意涵分述如下:

一、建構共同願景目標:教師專業社群透過對話與協商,建構社群的價值觀與學 校願景,並以學習作為學校教育的核心價值,透過追求共同的目標,凝聚社 群的向心力,而社群內擁有共同的行為規範,要求教師能共同遵守,以維持 社群的運作。

二、發展專業省思對話:教師專業社群內教師在彼此互動過程中,對於教學工作 有困惑會提出共同討論以獲得解決方法,同時藉由專業對話,進行反省或批 判性思考,讓教師坦誠面對自己的侷限,不斷地改善教學的缺失,建立有效 能的教學模式。

三、分享教學實務:教師專業社群注重實踐知識的建立,透過社群的共同討論、

檢討與反思教學實務,有系統的整理和建構經驗知識,幫助教師在教學實務 中專業成長,而教師的人際互動也能透過相互關懷、支持與鼓舞,建立彼此 信任融洽的關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四、關注學生學習:教師專業社群不僅可以提升教師專業知能,同時也對組織產 生認同及歸屬感,其目的除在發展教師專業之外,更重要的目標則是要促進 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效。

參、教師教學效能

「教師教學效能」(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是指教師具備自我教學信 念,能於教學前擬定教學計劃、教學策略,設計合宜的教材內容,安排適當的教 學情境,以促進有效教學與學習,達到教育目標。

本研究採用葉佳文(2007)所編製之「教師教學效能量表」。本研究之「教 師教學效能」是指受試者在「教師教學效能量表」中之得分情形,包括「教學計 畫」、「教學策略」、「教材呈現」、「教學氣氛」等四層面,所測得的各項總分越高,

表示教師教學效能的程度越好,茲將各層面的意涵分述如下:

一、教學計畫:係指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擬定教學計畫,精熟教材內容,事先備 妥教學進度,以有效進行教學活動。

二、教學策略:係指教學時能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並配合教學單元與學生學習 能力,靈活運用教學技巧與方法,掌握教學活動與內容,增進教學成效。

三、教材呈現:係指教學時能說明教學單元目標,並有系統、層次地呈現教材,

讓學生充分了解教材內容以獲得有效的學習。

四、教學氣氛:係指維持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主動關懷鼓勵 學生,並建立師生互動管道,以培養良好的學習氣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