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校長分布式領導理論與相關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學習與教師教學效能 之相關文獻,以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首先第一節為探討校長分布式領導理論 與相關研究;其次第二節為探討教師專業社群學習理論與相關研究;再則第三節 為探討教師教學效能理論與相關研究;最後第四節則探討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 專業社群學習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校長分布式領導理論與相關研究

本節首先探討分布式領導的起源與定義,其次就分布式領導的內涵進行探討,

最後針對國內外校長分布式領導相關研究進行分析探討。

壹、分布式領導的起源與定義

分布式領導(distributed leadership)一詞,國內學者有人翻譯為「分佈式領 導」或「分散式領導」,而其出現最早是在Gibb、Platts 與 Miller(1951)所著的

《參與式團體的動力》(Dynamics of Participative Groups)一書中;該書提出四種 領導方式,包括:獨裁式(autocratic)、家長式(paternalistic)、個人式(individualistic)

及參與式(participative),其中參與式領導即具有分布式領導的涵義。至於第一 篇以分布式領導為主題的論文則是 Barry(1991)所發表的〈管理沒有首長的團 隊:分布式領導的課程〉(Managing the Bossless Team: Lessons in Distributed Leadership),主要係探討自我管理團隊的領導;而第一本以分布式領導為名的專 書則是 Clift 與 Thurston(1995)編著的《分布式領導:透過合作改進學校》

(Distributed Leadership: School Improvement Through Collaboration),內容偏重 於傳統的敘述,乃處於理念發展階段(引自賴志峰,2012)。另Spillane、Halverson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與Diamond(2001)在《教育研究者期刊》(Educational Researcher)所發表〈學 校領導實務調查研究:分布式觀點〉(Investigating School Leadership Practice: A Distributed Perspective)之文章,則是開啟了學校分布式領導的研究(引自吳清 山、林天祐,2010a)。台灣首先以分布式領導為題的研究是賴志峰(2008)在《國 民教育研究學報》所發表〈分布式領導理論之探究-學校領導者、追隨者和情境 的交互作用〉一文。

有關分布式領導的崛起,秦夢群(2010)表示自 1990 年代以降,學校面臨 更多且複雜的挑戰,同時受到組織學習、團隊合作及學校權力共享的浪潮影響,

學校從上到下必須透過不斷地學習來提升相關應變能力,才能協助校長共同解決 更多的問題與威脅,分布式領導便在此種時代背景下,建立多人領導、集體合作 的作為,並在英、美與澳洲等國家的教育領導研究與實務中真正興起,相關研究 成果亦在2000 年以後大量發表,對於分布式領導的意義與內涵多所澄清,例如,

Harris(2004)表示分布式領導能夠將學校的人力發揮極致,提升學校面臨問題 時的解決能力。張明輝(2005)認為學校所有成員均須共同承擔永續經營的責任,

學校領導則須建立起責任分享、主動積極的文化。

本研究首先綜合國內外主要學者的研究成果,將分布式領導的定義彙整如下 表2-1-1 所示,再者提出本研究之分布式領導的定義。

表 2-1-1

國內外學者對分布式領導之定義彙整表

研究者(年代) 定義

賴志峰(2008)

學校領導並不只是校長個人所為,而是一組人貢獻其主動開創、專門知 識給學校所形成的整體效果,更多人參與領導活動,比傳統單一領導者 的假定來多,專門知識是多樣化的,廣泛分佈給許多人,每個人不一定 是決策者,但是每個人都重要,學校領導者並非專指校長,而是學校中 負起實際領導責任的個人或群體。

黃宗顯(2008)

在不同領域與情境下,透過領導者權力賦予或人員推舉等不同方式,組 織中的領導者和追隨者可以依專業及問題需求,相互轉換領導角色和創 造多元的領導型態,藉以促進人員成長與組織績效。

(續下頁)

Elmore(2000) 透過組織內多方的指導與諮詢以形成共通的文化,藉此改善教學任務 與凝聚彼此價值觀,以期達成組織的目標。

Gronn(2002) 組織中的成員協同分擔領導角色,彼此合作形成互動團隊,使組織達到 創造利益最大化目標的歷程。

Bennett, Harvey, Wise, & Woods(2003)

領導行為是人際關係互動的歷程,並非僅是個人行動。信任與開誠是人 際關係的基石。領導的開展,除教學社群外,還包含其他的社群。領導 角色的基礎是專業知能,而非職位高低。領導是流動、突現的,並非因 職位或角色而固定。

Spillane, Halverson, &

Diamond(2004)

涉及學校中多人或多個團體領導其他人工作的歷程,也意指學校領導 者與教師間的相互依賴行為。

West Chester University(2004)

係指藉由開闢專業知識、想法及每個人投入的努力,來尋找最佳的路 徑;並非每個人都是決策者,但每個人的專業知識都有助於決策產出;

是合作與信任,並非單位和部門的競爭;賦權增能給每個人,使其工作 更有效能、意義和效率;每個成員都很重要。

Harris(2005) 係指所有能夠協助其他教師改進教學的活動,由於領導的責任是由多 位領導者所共同承擔,因此領導者間要能相互依賴、協助合作。

Spillane(2006)

領導實踐是中心概念與關切支柱;領導實踐是由領導者、追隨者及情 境間的互動產生,任何之間的互動對領導都很重要;情境界定領導實 踐,也藉由領導情境被界定。

Jones, Lefoe, Harvey,

& Ryland(2012)

是一種共同領導的形式,它比傳統領導理論更具集體性和包容性的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領導過程集體互動與合作

在領導活動過程中,領導者不限於一人,多人集體領導可彼此相互激勵,進 行角色分工,發揮團隊合作的效能,達成組織交辦任務。

三、信任授權才能發揮領導力

分布領導是在人際關係的互動過程中發生,唯有開誠佈公,在信任的基礎下,

才能相互合作形成互動團隊,使組織達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標。而授權增能給每個 組織成員,讓成員擁有自主決定權,以提升自我效能並進而激發自身內在潛能,

願意共同承擔組織所賦予的領導工作責任。

四、領導者、追隨者與情境三者間的互動行為

分布式領導視領導實踐是領導者、追隨者及情境間的互動產生,組織中的領 導角色是流動的,依情境不同與成員專業知能差異,每個成員隨時可擔任領導者,

同時依時間流而隨機進出領導團隊。

綜合以上的論述,本研究將校長分布式領導定義為,學校領導的權力並非僅 校長一人擁有,所有成員包括行政人員、教師及家長各依其專業度,在合作、互 動、信任與充分授權下,適時地扮演領導的角色,共同承擔學校領導責任,以達 成學校設定目標,整個學校領導實踐是在領導者、追隨者與情境之間的交互作用 而產生。

貳、分布式領導的內涵

一、分布式領導的理論

過去領導方式都是採取一人領導的作為在運行,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組織 是採取分布的方式在進行領導,分布式領導被視為是一種領導實務。有關分布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領導的理論,將以國外幾位重要學者包括Gronn、Harris、Elmore、Spillane 等人 提出的理論進行探討,分述如下:

(一) Gronn 之分布式領導概念

另一廣被使用的是 Gronn(2002)所提出的分布式領導概念模式,Gronn 認為 如以分布的觀點視之,領導是一個動態的歷程,它不被個人所獨佔。他的分布式 領 導 論 點 包 括 : 多 元 領 導 途 徑(multiple leadership approach) 、 技 術 能 量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協同式行動(concertive action) (Davis, 2009)。

所謂的多元領導途徑係指由組織中部分、許多、甚至全體的成員以一種合作 式、相互依存的集體領導作為,此種分布式領導所呈現的成效比起個別式領導執 行的總和要高出許多。另外Gronn 的技術能量包含有形和無形要素,有形要素如 個人使用在工作上的會議議程資料、課程綱要等,都是組織的技術能量;而無形 要素如組織成員的價值觀、願景及興趣等均是,上述兩種要素的整合情況,將能 決定組織內分布式領導的模式。至於協同式行動,乃係指組織中具有領導行為的 成員共同分擔領導角色,並能彼此協同合作,使組織整體產生大於個人領導行為 產出加總的最大利益。

(二) Harris 之分布式領導概念

Harris(2002)在學校分布式領導的研究中指出,學校的領導者是由具有正式 職位的與不具職位的領導者共同實踐。校長最重要的角色是透過創造希望與提升 成員的專業知能來凝聚組織的向心力。Harris 與 Spillane (2008)則更進一步表示 分布式領導在本質上是關於分布式的相互依存關係。Harris(2002)建議學校擁有 正式職位的領導者應致力於促進規範、希望與激勵機制的發展,以支持對教師領 導文獻和研究的分享和建議,讓更多的人能更了解分布式領導是如何在學校正常 運作的(Zener, 20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 Elmore 之分布式領導概念

Elmore(2000)認為分布式領導是運用多元方式的領導作為,它強調組織成員 的專業知識,並在協調的情況中工作,以完成共同的目標(Davis, 2009)。針對此 觀點,Elmore 提出分布式領導的概念架構圖,如圖 2-1-1 所示。

2-1-1 Elmore 分布式領導架構圖

資料來源:Davis, M. W. (2009). Distributed leadership and school performance.

此外,Elmore(2004)在所其著的《建立學校領導的新結構》(Building a New Structure for School Leadership)一書中,提出五個成功的分布式領導模式基本原

則(Gehrman, 2008):

分布式 領導 在協調 中工作

組織專 業知識

多元性 的指導

多元性 的方向

學校 改善

共同文化 共同文化

共同文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所有的領導者,不管其角色為何,應該致力於教學實務和績效的改進上,

而不是努力保護他們的單位不受外界干擾。

2.所有教育工作者應該持續不斷地學習,並開放他們的想法與實務,讓同儕 督導。

3.學校領導者必須能從教師群中,找出形塑行為、學習及教學知識的典範。

4.領導的角色與活動是來自於組織成員之間的專業知能差異,而非來自組織 的正式發號司令使然。

5.政策制定者應及時發現並考量能夠工作的形勢,而提供必要的資源改善。

5.政策制定者應及時發現並考量能夠工作的形勢,而提供必要的資源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