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向上延伸 踏上超越之路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三節 向上延伸 踏上超越之路

在本節中將從人與神之間的關係、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來看靈性健康發展,

從宗教信仰、自然環境、生死過程中,探詢天人物我的關係。隨著年紀的增長,

人愈來愈能夠體會自己的潛能無限,但能夠發揮的能力卻有限制,是「人定勝 天」?還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還是「天人合一」?在我們之外,是否還 有一個更為超越、更為神聖的地方呢?有宗教信仰的人如何將生命交給上帝或佛 陀,走入靈性的世界呢?沒有宗教信仰的高齡者,生命又將何去何從?生老病老 是人生必經之路,高齡者如何看待死亡的問題?

壹、宗教信仰以及實踐付出 提升心靈富足

靈性與宗教的關係非常密切,宗教信仰影響個人靈性發展甚深。靈性和宗教 雖有重疊之處,但並不等同。宗教和靈性之所以常被放在一起,是因為許多人在 回答靈性時的第一直覺回答為宗教信仰(Dyson,Cobb and Forman, 1997, 1184),

許多研究也證實靈性和神的存在、信仰有關(Moberg, 2001)。

13 位個案中有 7 位佛教徒,3 位民間信仰,其他各為基督教、天主教和天理 教。7 位佛教徒中又以 C 大姐、G 伯伯和 J 爺爺在宗教信仰的體會特別深,並且 將宗教信仰內化為自己的生活理念。他們都認同十二因緣(業果法則)、四聖諦

(苦集滅道)、少欲知足、知福、惜福、再造福的概念,並且積極落實在生活實 踐上。

一、抄經打坐 身心自在

J 爺爺是一位非常虔誠的佛教徒,每天早上 3 點多起來打坐、頌經,吃完早 餐後到道場做志工,下午抄經、寫字,晚上 8 點多就睡覺,從來不知道失眠的感 覺。爺爺晚年生活簡樸、少欲、知足,一天生活費不到 100 元,他說自己有退休 俸,多餘的錢就捐給需要的慈善團體。爺爺在道場掃地、擦窗打掃了十幾年,在 掃地的過程中也淨除內心的污垢。皈依之後,師父給了一本《妙華蓮華經》,全 書共有 28 篇 7 節約七萬字,每天唸一節,12 年來日復一日。

我在台北的時候,就開始唸,十二年了。那年這師父給的這本,是他 70 歲 的時候給的,聖嚴師父,我只有 69 歲,他就叫我來,就給了這本妙法蓮華經,

從那個時候開始,這一共 28 篇,你看到沒有?它一共 28 篇 7 節,一個禮拜一天 唸一節,剛剛就在唸,現在我們做早課,這部妙法蓮華經送給妳。(J-10-109)

她(師姐)來這裡叫我寫那個東西,她跟我講叫我寫妙法蓮華經,寫不是一 天能寫的,我晚上都不用寫,晚上之前要睡覺,那就免了。我就寫了一本金剛經,

一部藥師佛經,結果這樣子寫了,格子都要照著他們一張一張掀開那樣,經就是 這樣子…(G-8-75)

J 爺爺的身體健康,80 歲還參加了騎摩托車環島 13 天的活動,頌經十幾 年了,覺得唸經、打坐對自己的身心靈有很大的幫助,身體沒有太多的病痛、牙 齒好,又不會有老人痴呆症,生活作息正常、身心輕安,沒有什麼煩惱。

人家說什麼東西要吃,什麼東西老人痴呆症,你不要信都不要吃,唸這個 就好了。你像這樣子唸十幾年,就這樣每天唸、每天唸。(J-12-145)

你不曉得坐在那裡很舒服的啊。坐的一身都很舒服,剛坐會不舒服,坐久 之後就舒服了。你坐後再起來走路就很輕鬆。(J-37-719)

J 爺爺人生最不平靜的時候是因為妨害家庭罪,在監獄被關了 7 個月。回 想這一段不堪的往事時,J 爺爺說當年也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碰到很多女人,

以為走桃花運,陷入了桃色風暴中。他說監獄就像地獄般,犯了錯關起來,罪就

抵銷了,過去的事就算了。

我一直覺得過去的事情就算了,那個做的業喔,監獄就是地獄呢。

(J-41-769)…你說地獄在那裡?天堂在那裡?那不就是地獄嘛!那裡頭連鞋子都 不可以穿,穿個拖鞋,就是地獄嘛!你現在想想地獄是什麼樣子的啊。

(J-41-771)…犯了錯關起來,罪就沒有了,這樣過去就沒有了。(J-41-773)叫「罪 不假毀過之人」,佛教裡面講,你有罪改過了,就不會再有罪了。(J-41-775)

經歷一次的牢獄之災後,J 爺爺的人生從谷底中再次看見光明,他說那段 時間好像什麼事都不順利,但是皈依之後、70 歲以後什麼事都變得清清楚楚。

犯錯贖罪,自己做的業要承擔,相信因果法則,壞事、好事都會有報應。

那段時間好像什麼事情都不順,但是都不知道,以後才知道,現在就知道,

知道很清楚。譬如走在路上,經常看到車禍,從來沒有車子會碰到我,都很清清 楚楚的,以前還會遇到冒失鬼,碰一下啊,現在都沒有,都清清楚楚的。

(J-41-779)…人的一生沒有一個都是一帆風順的,沒有。都會有一些事情,到了 70 歲以後就好了(J-41-781)

人都做了壞事情,壞事情都報應了啦。我好事都還沒有報應,現在就報應 了。(J-45-803)…因果,你能跑的掉嘛?誰也跑不掉因果的關係啊。(J-45-805)

二、實踐佛陀教義 做就對了

C 大姐在 2000 年發生 921 地震後積極投入慈濟的工作,從做中學的過程中,

佩服上人的慈悲和智慧,更加努力從事志工的服務,改變了大姐的退休生涯規 劃。慈濟的志工生涯幾乎是 C 大姐的晚年生活寫照,她用上人的法語及靜思語 來檢視自我的身、語、意,在生活中如理如法的實踐佛法教育。

靜思語是師父的法語,它把佛教的經典,很普通的一句話,就這樣一句話,

「能付出就是福」,能幫助別人的人就是菩薩,對呀,如果你能幫助別人就是菩 薩,我們在唸地藏經,唸什麼經唸了一堆,師父給我們很大的觀念,他說:「經 是佛陀所講的,經不是用來唸的,是用來做的。」(C-12-74)

在實踐人間佛法的路上,每個人仍有自己的執著和障礙,C 大姐認同上人所 說的「做就對了」,但「多用心」要怎麼做呢?她覺得做志工越深入,越能體會 這一句的內涵,雖然只是短短的二字句,但要做到還真正困難,因此慢慢學習「前 腳走、後腳放」,放下自己的執著和驕慢,也學習用智慧帶領慈悲心,更善巧地 關懷別人。

多用心三個字,就是事前要想很多道理,事前要做的時候,心裡要計畫,要 想這件事該怎麼做,怎樣做最好,做完了事情以後,他說你前腳走,後腳放,你 就不要再去執著那件事情。(C-12-74)

以前是說「做就對了!」,現在是說,做時還要想想,就是要有智慧啦,你 還要加上智慧,不是做就對了,幫助別人也要用智慧,不是所有的人你都幫助。

(C-12-74)

退休之後 C 大姐忙碌而充實,比上班的時候還要忙碌,學習的內容也很多 元,例如為了承擔文書工作,開始學習電腦、收發 email,一切從頭學習,為的 就是希望多多承擔師長的志業。她很感謝上人,讓退休的人可以回饋社會,從知 福、惜福再造福。

我以前也不會打電腦呀,退休以後,為了做慈濟,不得不去學電腦。

(C-28-257)…我就說很感謝師父給我們資源回收啦,像我們這些退休了,都無用 武之地,人力資源的回收…(C-27-247)…我們應該回饋一點給社會,不能光用呀,

享福了福耶!你要知福、惜福、再造福呀!享福了福耶,福享盡了,就沒有。

(C-27249)

從服務他人的過程中,感受到別人的痛苦,並且體會到自己的幸福。C 大姐 說到醫院服務時,特別能體會到病人的苦,去關懷感恩戶,就知道人間疾苦。而 一切的付出是不能求回報的,當志工要自己付交通費、膳宿費,但從幫助別人的 過程中,就是幫助自己,淨化自己的身心靈,更珍惜感恩自己所擁有的幸福。

師父就講說,像我們那個照顧戶,我們就說感恩戶,我們都不說照顧戶,我 們要感恩他呀,因為他,我們才有機會去幫忙人家,有機會去看人家的苦,才知

道原來我們是這樣…。(C-22-183)

與其說幫助別人,事實上就是幫助自己,你說像我們到醫院當志工,我們在 醫院裡面,那個時候我也在想:「師父為什麼要我們到醫院當志工?我們又不是 醫生,也不是護士,我們在醫院裡面礙手礙腳,也不能做什麼。」師父就說:「你 要能見苦知苦。」見人家的苦,要感恩他,為什麼我還要感恩他,他現出苦像,

來警悌你,那你要感恩他。(C-22-179)

做志工是身心靈淨化的最佳歷練,C 大姐說自己仍有抱怨的習氣,但師父的

就不要再埋怨東,埋怨西,不然就不要做…(C-21-177)

G 伯伯從小隨著祖母信奉佛教,深信佛教的業果法則。自己得腦瘤開刀,認 嘴巴吃肉讓他吃菜,可是你心不變,你的心不能變,外表可以轉移…。(G-66-1116)

我現在在想…是業障,也許我想是這個業障。我了解了…就找藥師佛來,拜 託拜託。我了解了…就找藥師佛來,拜託拜託…我找了能煎的草藥都把他醫不 好,我就說你幫幫忙,從明天開始我就做一件事,唸 108 次藥師佛經,下午去看 她,她牢牢的就在床上坐起來,還真意外。(G-12-203)…這個馬上要開大腦,整

個腦蓋拿起來,血壓高,這更離譜了。你看,這就是業障,以前應酬太多啊!

(G-33-592)

三、基督博愛精神 愛灑人間

H 伯伯出生杏林之家,父母親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信仰,也樂於助人,從 小就上主日學,接受基督的信仰,是第一位以非牧師身份出任教會議長的人士,

在教會頗具影響力。早年因為經商之故,加入獅子會、扶輪社等社會團體,經常 以企業的名義協助選手到國外參加比賽,走訪世界各國,擁有很好的國際視野。

目前除了辦理學校外,還擔任許多無給職的董事,願意為醫院、基金會、學校付 出心力。

他(父親)一直鼓勵我們一定要有教育的家庭,來就是要有一個信仰的家庭,

譬如說宗教,然後要有博愛、愛心的動作,所以我就針對這三點,我一直稟承父 親的遺志,所以我對凡事有需要我幫忙,無論是經濟上、無論是各方面…我都變 成很喜歡助人一臂之力。(H-4-60)

上主日學的小孩子不會變壞,我們從小就是有這種宗教信仰,所以變成以後 我做事很公正、公平、公義,這個很重要。(H-5-70)

H 伯伯認為因為宗教信仰和家訓的關係,培養他樂於助人的習慣,做事也較 為公正、公平、正義。他和太太去教會活動時,都很受大家的歡迎。樂於助人的

H 伯伯認為因為宗教信仰和家訓的關係,培養他樂於助人的習慣,做事也較 為公正、公平、正義。他和太太去教會活動時,都很受大家的歡迎。樂於助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