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之信實度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之信實度

質性研究所關注的是「社會事實的建構過程」以及「人們在不同的、特有的 文化社會脈絡下的經驗和解釋」。其「信度」與「效度」的考驗有別於量化研究 典範的評價方式(胡幼慧、姚美華,1996),信度是研究可信賴的程度,效度則 是研究有效真實的程度。質性研究較為關注資料之正確性與完整性,信度強調的 是所記錄之資料與研究情境中真正發生事情的意義符合度,也就是研究者是否能 夠如實觀察、了解、記錄和詮釋研究的情境和資料(歐用生,1989)。

簡言之,質化研究是以資料之確實性、可轉換性以及可靠性作為建立信實度 的基礎。首先,在資料之確實性方面,確實性指的是內在效度,亦即質性研究資 料真實的程度;第二,在資料之可轉換性方面,是指資料之外在效度,係經由受 訪者所陳述之感受與經驗以及觀察內容,有效的作資料性的描述與轉換成文字陳 述;第三,可靠性方面意謂資料的內在信度,係指個人經驗之重要性與唯一性(胡 幼慧、姚美華,1996;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的信賴程度包括:(1)可信性

(trustability):指研究者收集之資料的真實程度。本研究將訪談資料逐一打字,

存入電腦中,這些資料可反覆閱讀,並且作為未來分析的原始資料。(2)遷移性

(transferability):研究所收集之資料,對於被研究對象的感受與經驗可以有效 的轉換成文字的陳述。(3)可靠性(relyability):研究者如何運用有效的資料收 集策略收集到可靠的資料。研究過程中每一步驟,均有清楚具體及詳實報告,如 研究過程進行報告,及資料編碼過程的詳細說明,可作為稽核度說明。除了逐字 稿繕打、編碼的分析外,也輔以田野筆記內容,提升研究反省以及內容之可靠 度。(4)可確認性(confirmability):研究的重心在於對研究倫理的重建,在研 究過程中相互尊重、信賴,並從中獲得值得信賴的資料。訪談過程中,研究者與

被訪者建立足夠信任感,並在自然情境脈絡下,強調研究者與被訪者交互影響,

且受文化社會因素影響,研究者每天寫田野日記,供自我反省。而且訪談方式主 要採用錄音法,為避免因時間久遠,扭曲原意,故訪談記錄在訪問後三天內完成,

也會提高研究的確認度。依據研究的過程,對信賴程度的考量說明如下:

一、互為主體的研究關係

(一) 研究對象關係著整個研究的可信度,研究者不僅事先先擬出研究對象的 選取條件,請相關單位及友人推薦,再進一步跟受訪對象聯絡,讓對方 充分了解研究目的及未來進行方式,以期能夠得到符合研究主題的訪談 資料。

(二) 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的信任關係,會影響到受訪的品質與研究結果,

因此研究者將與受訪者建立夥伴的關係,並且尊重受訪者的主體性。研 究者在正式訪談工作前,均會向受訪對象說明本研究之目的、動機、訪 談大綱等。在訪談之初會先閒話家常暖身,訪談過程中也會適度自我揭 露,並且用笑聲、點頭表示贊同,遇到不清楚或不是很了解的內容,也 是停下來詢問受訪者的意見。在訪問的過程中尊重受訪者的隱私,若對 方不願意深入說明,也會停下來適度轉移話題,待有機會再詢問,完全 尊重並關照被研究對象的感受。

(三) 訪談大綱的設計融合過去研究及相關理論知識,並以較為口語化、具體 化的方式呈現,讓研究對象能夠了解研究問題。訪談大綱初稿設計完成 後進一步與指導教授充分討論並加以修訂,針對研究主題的焦點,掌握 訪談的方向,使訪談的範圍均在研究主題之內。此外,訪談大綱也會根 據第一次、第二次的訪談結果再度微調修正,以契入高齡者的生活和使 用語言。

二、多元檢證方法之應用

(一) 在訪談時以不同的方式、角度提問同一概念的問題,檢視受訪者對此概 念的一致性,若有前後矛盾或不一致時,再繼續探詢,直到清楚明白受 訪者所要傳達的意涵。

(二) 逐字稿繕打完成後,研究者將訪談心得、註記一併寄給研究對象,請對 方確認資料是否無誤,或有語意不清楚之處,均可以針對逐字稿做建議 修正。

(三) 進行資料分析的過程中,研究者多次反覆閱讀文本的意義,並且寫下大 意及自我反思筆記。中間過程除了閱讀理論文獻外,也經常與指導教授 討論反思內容。此外,研究者也曾經邀請三位任職大專院校的教授討論 論文內容,每人每次約進行二至三小時的諮詢,三位提出許多中肯的建 議。在訪談過程中,研究者多次與成教中心的研究助理以及學弟妹分享 訪談的內容和疑惑,透過他們的回饋,有助於打破自我的意識型態和框 架,在進行訪談及資料分析時有莫大的助益。

三、詮釋及撰寫論文

研究者盡可能蒐集充足豐富之研究資料,並時時進行自我反省,避免對於資 料之詮釋涉入自我之主觀認知,藉由資料蒐集之豐富性與多元性,將觀察之內容 詳實的紀錄保存,避免過多個人主觀意識涉入對資料的選擇、分析與詮釋當中,

以確保資料之真實性。在詮釋論文上,研究者儘量保持客觀中的主觀、主觀中的 客觀,意謂著研究者不可能完全跳脫個人主觀的判斷,但儘可能不帶偏見及減少 個人意識型態,在科學訓練下擁有一顆清楚的頭腦,及包容、理解的心情寫作論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