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論文以質化研究為主,質化研究以深入而豐富的訊息為主,在個案的選擇 上符合立意抽樣、滾雪球及理論性抽樣的精神。一般而言,質化研究者在個案選 取上大多從事立意(purposive)或理論性(theoretical)抽樣方法,是以受訪者 能否提供必要的資訊能力作為抽樣標準。換言之,研究樣本的選取以「立意抽樣」

為主,根據媒體報導或他人推薦等管道,尋找適合的研究對象。被研究者必須能 提供「深度」和「豐富描述」,以利研究資訊的收集、詮釋和分析(張英陣,2000)。 此外,除了被研究者之豐富的內涵外,樣本與樣本之間的異質性亦是被考慮的因 素(胡幼慧,1996;趙可式,2000)。以下將說明研究對象的選取條件以及受訪 對象生命發展歷程及生命概要。

壹、研究對象之選取條件

本研究將年齡、宗教信仰、工作領域列為主要異質性考慮的重點,希望擴大 受訪對象的範圍。根據上述的規準,在研究對象的選取原則如下:(1)年滿 60 歲的高齡者。(2)被研究者身心健康,重視心靈的成長。(3)被研究者歷經過人 生重大事件。(4)願意分享自我的生命故事,做為研究使用。

本論文計畫發表會於 97 年 1 月舉行,經委員會教授的討論和指正後決定採 用質性研究進行,研究者與指導老師多次討論研究對象的選擇以及訪談大綱的內 容設計。之後即由研究者親自拜訪及電話聯絡,總共有 8 個推薦單位,包括三個 老人學習團體、二個宗教團體、二個社大、一個社區運動中心,並請友人推薦適 合的訪問對象,再一一致電說明研究主題後約定時間前往受訪者住家或外面進行 訪問,訪問時間從 97 年 4 月 28 日至 98 年 3 月 8 日,維持約一年左右。

本研究總共訪問 13 位 60 歲以上高齡者,平均年齡 72 歲。小學畢業者 4 位、

窮、生病、失業、轉業、喪子、喪偶、家庭失和、離婚、信仰宗教、投入志工服

運動 A、B、C、D、E、F、G、H、I、J、K、L、M 靜坐 F、G、J

早晚課、禮拜 C、F、G、H、J、L、M 畫畫、寫書法 E、L、D

終身學習 A、B、C、D、E、F、G、H、I、J、K、L、M

以下將逐一彙整十三位受訪對象的生命概要,主要說明他們的基本背景和對

融洽。A 大姐是一位佛教徒,她認為要信但不要迷,經常參加法會、志工服 務的工作。子女長大後,A 大姐到學校做志工,但不喜歡跟他人東家長、西 家短,樂於助人的她也經常到育幼院參與濟貧活動。

二、B 大姐:年輕時跟先生從事南北貨的生意,一邊做生意,一邊照顧五個小孩。

創業前十年相當辛苦,要打點店裡和家裡的一切大小事。經歷過先生外遇及 癌症過世,43 歲得到乳癌住院,加上家中長輩陸續過世,讓她對人生有了 不一樣的領悟。53 歲時到某老人學習機構上課,交了一位忘年之交,還和 國小的好同學及媽媽成了同班同學,是她人生最快樂、最充實的時光。B 大 姐因為和先生早年投資土地獲利,手邊擁有不少房子,但樂於布施的她捨得 將錢捐給慈善機構,自己過著簡單、樸實的生活。

三、C 大姐:國中老師退休,退休前二年到處吃喝玩樂、遊水玩水。某次到醫院 排隊看病時,看到同行的都是七、八十歲的長者,反問自己真的老了嗎?難 道下半輩子就這樣跟著大家看病領藥嗎?921 大地震後積極加入慈濟活 動,展開她忙碌而豐富的志工生活。慈濟的志工生涯幾乎等於 C 大姐晚年 的生活寫照,力行服務別人、莊嚴自己的行善之旅,也從濟貧助人的行動中 體會見苦知福的意義,更加懂得知福、惜福再造福。她很感念上人將退休的 人資源回收,放下過去奢華浪費的生活,改走簡單僕實路線,心靈的能量愈 來愈大,忙得很有意義。

四、D 大姐:廣播人員退休,退休後曾在社區經營藥局,因不擅長管理財務停業,

她笑稱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單身的她,跟家人的感情十分融洽,幫忙照顧 姪孫。在充滿愛長大的她自認為自己還是很小愛,加入慈濟後學習慢慢付出 自己的大愛,但二者之間如何取捨還在學習之中,她從付出中學習到許多東 西,很讚同上人所說的「放小自己,世界更美麗」的看法。好奇心、求知欲 強是 D 大姐的特色,她說自己的個性喜歡小小的冒險,喜歡嘗試新鮮事物,

持續學習國畫、書法,最怕跟不上社會潮流。

五、E 伯伯:出生杏壇之家,是一位個性樸實的客家農莊子弟。高中老師退休後 跟著太太在家含貽弄孫,平常喜歡寫毛筆字,也在社區大學教課。個性溫文 儒雅、講話慢條斯理的 E 伯伯最崇拜國外孫中山先生以及孔子,推崇儒家 的中庸之道,「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由於白天要幫忙帶孫女,因 此大部分利用晚上練習書法,一次約 3-4 小時或 5-6 小時不等。E 伯伯認為 寫毛筆字是一項很好的嗜好,不斷可以從書畫中領略古人的意境,也可以磨 練自己的專注力和體力。平日熱衷參與藝文性社團,經常與大陸、韓國、日 本、美國等地藝文家交流書畫,策劃相關美展專輯。他說最重要的是保持一 顆年輕的心,凡事要樂觀進取、知足常樂,才是樂活生活。

六、F 伯伯:過去服務於金融業,個性較為保守謹慎。學習佛法近十年,但自認 為根性駑盹,老婆常笑他說是無明和愚痴。F 伯伯提到,銀行的工作壓力很 大,例如升遷、考績、業績的壓力,但這些都是人生必然的過程。退休後欲 望減少,不像過去追求工作的目標,一路走來很感恩主管的提拔,目前只希 望求得安靜平安的生活。F 伯伯擔任某有機認證基金會的志工,關懷許多農 友,也學習到許多有機農業的保育和發展。喜歡安靜生活的 F 伯伯,每天晚 上固定打坐 2 小時,生活簡單規律。

七、G 伯伯:民國 37 年隨祖母來台灣觀光,遇到戰爭被迫留在台灣,後來他就 跟著姑媽、姑丈一起生活。他從 15 歲半工半讀,送報紙、挑水,後來唸到 大學畢業。篤信佛教的 G 伯伯認為:生命是莫明其妙的來、無可奈何的活、

不知所以的死,大部分的時間是苦多於樂,因此他希望建立一個快樂、沒有 戰爭的人間淨土。將一切歸零,是 G 伯伯的生命態度。到了 50 歲時,他將 學歷證明燒了。他說人生要快樂,最重要的要有三寶,包括:求知欲、欣賞 欲、無欲。曾有過瀕死經驗的他,對於生死已不再恐懼,隨時做好準備,把

遺囑、遺產都安排妥當。生活愜意的他,經常逛書店、書市、看電影、參加 社大課程、聽演講,每天打坐唸佛,讓自己活在當下、身心輕安。

八、H 伯伯:是一位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的長者,曾經擔任過學校老師,後來經 營多家公司,事業忙碌。從小跟著父母一起信奉基督教、上主日學,受到父 母親的影響甚深,家庭最重視教育、宗教、服務愛心。除了從商外,他經常 參加獅子會、扶輪社的社會公益,後來辦理老人學習機構,提供高齡者一個 終身學習的場所。H 伯伯十分重視身體保健,從事的運動多元化,例如高爾 夫球、網球、籃球。從商期間經常協助國家辦理籃球隊出國比賽活動,對於 各項球賽涉獵甚多,講到奧運、王建明的故事如數家珍,也有很好的國際觀。

他說,人要多學習,多培養興趣,才會博學多聞、受人尊重。老了,最怕被 人冷落嘲笑,最重要的是要有知識和常識。

九、I 伯伯:民國 37 年跟著舅舅逃難到台灣,後來考上台北行政學校,當了 46 年的公務人員。I 伯伯是一位以身作則、奉公守法的公務人員,在工作崗位 上表現傑出,提攜許多晚輩,是一個受人敬重的長官。他說,不做虧心事,

行得正,不要留給後人把柄。做公務人員要誠懇,如果能夠幫助別人就儘量 幫忙,但違法的事,就儘量說明、解釋、溝通,大家都能體諒,最後變成好 朋友,也不會有人來找麻煩。一家人的感情融洽,跟太太的感情好,又能互 相尊重彼此的發展。女兒因癌症過世,留下一位孫女讓二老照顧,走過喪女 之痛,三個人會一起上戲院看電影。生活簡單樸實,卸下官職後不應酬、不 做顧問,學習搭公車,覺得不必在乎別人的眼光,座右銘是嚴以律己、寬以 待人。

十、J 爺爺:民國 37 年隨軍隊來台,再也沒有回去大陸了。17 歲結婚,老婆比 他大 4 歲,育有一女。開放大陸探親後回去大陸十餘次,太太沒有改嫁但也 不想來台灣居住,長期獨居。爺爺生活非常規律,晚上 8、9 點睡覺、早上

3、4 點起床,固定做早課、敲鐘、頌經、打坐,早上 5 點多再去走路 50 分 鐘,吃飽後到佛教道場做志工。下午小睡片刻,3 點開始寫書法、抄經。一 生無所求,69 歲皈依聖嚴法師,經常布施、供養有需要幫助的人。自己是 一個很節儉的人,一天 100 元就夠用了,他說最重要的是少吃多動,保持心 情和身體健康。受到儒家思想影響甚深,一本四書翻了又翻,經常拿古人聖 賢的話勉勵自己、謙虛若谷。

十一、K 爺爺:國小老師退休,近 2 年來身體明顯老化,因白內障開刀,又有男 性更年期熱潮紅的問題,覺得生病最不舒服。第一任太太年輕過世,獨自撫 養三個小孩。後來第二次的婚姻,因為個性不合而結束。子女不在身邊,長 期獨居,白天安排很多活動,例如游泳、打網球、跳國標舞及唱歌,到了晚 上自己一個人只能看看電視,覺得很無聊又孤單。有時看了政論節目就火 大、想罵人,加上股票直直落,心裡不好受。K 爺爺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

不相信有後世,對死亡沒有特別的準備,他覺得身體健康最重要。

十二、L 阿嬤:自從先生過世後,近 60 歲的她瘋狂的到處寫生,喜好和大自然 對話,花、草、樹、石頭、海浪都是她學習的對象。問她喜歡山還是水,她 說都喜歡,特別是曾經為了看海浪,獨自一個人搭公車到海邊,被司機誤會

十二、L 阿嬤:自從先生過世後,近 60 歲的她瘋狂的到處寫生,喜好和大自然 對話,花、草、樹、石頭、海浪都是她學習的對象。問她喜歡山還是水,她 說都喜歡,特別是曾經為了看海浪,獨自一個人搭公車到海邊,被司機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