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當下領悟 踏上統整之路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四節 當下領悟 踏上統整之路

從全人的角度看靈性的發展,係指個體身心靈的平衡和和諧。身心靈三者不 可分割,雖然各有其運作機制和系統,但彼此之間息息相關。靈性健康被視為整 合其他層面之力量,如同一個核心可以連結或成為其他健康層面的根基資源,提 供生命力量,引發行為與動機以協助個人獲致有意義的人生(Banks, 1980; Banks et al, 1984; Bensley, 1991; Butler, 1997; Coyle, 2001)。全人健康強調整體全人的角 度,強調身心靈整合的重要性,將靈性置於中心點,統合身體、心理、情緒、智 力、社會等面向。本節將從全人生命觀點探索研究個案的靈性發展,了解研究對 象是如何活在當下,達到身心輕安的狀態。此外,透過受訪對象的人生信念探索,

分析他們如何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引領自我靈性成長及統整。

壹、活在當下無煩惱 身心靈平靜和諧

靈性看不到、摸不到,要“談”靈性是件高難度的挑戰,大部分的受訪對象都 無法確切的說出對靈性的看法,一來是我們很少停下腳步、花一點時間認真思考 自己對靈性的看法。其次,靈性的歧義性高,有人完全不了解何謂靈性,也有受 訪對象以為靈性等同宗教經驗。多數人的對靈性的定義不盡相同,因為很抽象就 不想再探索。彷彿生命本身在冥冥之中就有一股整合的力量,就像水流一樣,隨 著容器或地形的變化,調整至最佳狀態以融入環境,讓個人得以平衡順暢的運 作。在訪談的過程中大多從具體的生命事件切入,了解研究個案的生命發展、生 命的意義、生命目標以及心靈最安定的時刻等,再由研究者綜合整理研究對象對 於靈性的看法。

從社會學的理論來看,本研究的個案屬於活躍理論的實踐者,他們的身體狀 況不錯,對於身體保健有良好的認知,也會固定從事運動、靜坐等活動,在日常 生活中重視均衡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加強身體的照顧與保健。退休後仍然積極參 與社會活動,例如擔任志工及終身學習。人際網路除了家人、親戚之外,義工及 學習單位的同學及同修,成了最好的支援夥伴,大家相互扶持,更珍惜晚年的相 知、相遇。

一、生活規律、飲食不貪 身心自在

以身體保健為例,J 爺爺年逾 80 歲,講話中氣十足,每天散步、打坐、做 志工、頌經抄經,最重要的是謹守「已飢方食,未飽先止」的原則。他說,人不 能貪,吃飯也是如此,不是喊口號七分飽而已,而是還沒吃飽就要停止,不能吃 到撐了才喊停。早上起床肚子空空的最舒服,身心都很輕鬆每天心無罣礙,躺下 去就睡著,生活十分規律。看似老生常談的道理,但對高齡者而言,不只是身體 保健之道,更是克制自己貪念的具體展現。

餓了才吃,「已飢方食,未飽先止」還沒有吃飽就停止了。…我們這個年歲 的人,餓了才吃,還沒有吃飽就停止了,你不要吃那麼多,你吃多以後就撐了,

你吃了什麼就不想動了(J-27-476)

每天我就跟我們同事講,你什麼時候最舒服,早晨起來時最舒服,因為肚子 空空的最舒服。所以我每天早上起來了以後就上廁所,洗臉,然後坐馬桶,漱口、

洗臉然後馬上吃飯,那個時候身上就覺得很輕鬆…你去做個操,去唸個經,然後 散個步。(J-27-481)

研究個案中 F 伯伯、G 伯伯、J 爺爺三位均有唸佛打坐的習慣,從中獲得身 心靈的安定感。J 爺爺一次打坐近 2 小時,他說盤腳身體很輕鬆,唸經越唸越有 力量,聲音變得很宏亮,旁邊準備一瓶 1000c.c 的水,一個早上就喝到

2000~3000c.c,對身邊有很好的效果。

我坐在這裡有什麼感覺?就是覺得很輕鬆啊!常有這種感覺就不會覺得這 裡痛那裡痛,這裡酸。(J-28-470)…聲音很清爽,很好聽,很宏亮,早晨的時候 我唸的聲音都很大,早上門就關著。先敲三下鐘。要清乾淨,把供堂清乾淨,倒 了三杯水,這是甘露水,24 小時了,喝一杯,另外二杯灑到外面,燒一隻香放 著。喝一杯約 1000cc 的水喝光,然後再倒一杯,唸經的時候渴的時候再喝,可 能還要再喝一杯,早晨就喝這麼多開水。(J-48-837)

二、打坐調息除妄念 讓混亂的心回復平靜

G 伯伯也是每日打坐唸佛,他覺得一心一意非常重要,心剛開始會攀緣很多 外境,但練習久了就會慢慢拉回來,不要去煩惱太多事情,專心唸佛會有收攝的 效果。打坐時肩膀放鬆、調整呼吸,觀想釋迦牟尼的莊嚴,是一種移情作用,心 情會變得很好。G 伯伯說,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間,把握每一個當下就是讓自己 輕安的方式。也就是說不要想著過去、煩惱未來的事,活在當在即是永恆。

打坐跟唸佛非常重要,你不要去煩別的事情,一瞬間~你本來要回家好好罵 孩子一頓,你就不要氣嘛,你就唸佛唸到家裡差不多氣就沒有了,對不對?

(G-38-645)…主要是阿彌陀佛,佛菩薩、文殊師力菩薩、菩薩觀世音這樣子。我 就簡單的唸一遍就好,就誠心的唸,希望大家都好。佛不是說:「生命在一呼一 吸之間」。對不對?我現在跟你談話,等下就死掉...不一定,說不定就死掉,所 以當下...我覺得要注意你每一個、抓住你每一個當下,不做憾事,製造些你我皆 樂的事情,就很好啊。(G-39-651)

F 伯伯因為以前在金融業工作壓力大,學習打坐後讓心情安靜下來,也減少 不必要的壓力。他說打坐還是會有妄念,但是會越來越少,有煩惱是很正常的,

就學習面對它就好了。G 伯伯也利用打坐來調息身心,他說身心一定要放輕鬆,

儘量不要有太多雜念及妄想,可以觀想佛像的莊嚴,調服自己的煩惱。

一天打坐一、二個小時。以前在工作的時候有壓力嘛,去學這個打坐,就變 成比較習慣這樣子,讓每天的心情會平靜下來。(F-10-176)…學打坐的時候妄想 會越來越少,但是不可能沒有。像我們學佛,也不可能沒有煩惱,我們天天有煩 惱。我們不是聖人啦,不要把自己當作聖人啊。煩惱是正常的啦。(F-10-178)

一定要把肩膀放下,讓他自然放,也讓他…還是要調息啦,我都沒有眼觀鼻 子?,我就是在自己想,我盡量不要去想,然後就想自己怎麼做,為什麼會這樣?

為什麼會有這挫折?假如今天沒有什麼用,那就觀想,觀想觀像。好可愛,這釋 迦牟尼佛…太可愛了。你觀想他就角色互換嘛,這也是移情作用,就很好。

(G-62-1033)

三、保持樂觀心態 減少負面情緒

身心靈是一個整體的互動,彼此之間牽一髮而動全身。研究個案提供了許多 自我身體保健、心理健康以及讓心靈平和的方法。雖然我們有時很難體會身心靈 的互動,但最佳的養生之道,就是全方位照顧我們的身心靈。一如 E 伯伯說的 要保持樂觀的態度,身心靈才會健康。

這個身心靈方面,比較重要的是,自己要保持一個樂觀的心境,這個很要緊。

(E-36-1128)…你這個心理啊,心理要樂觀,你這個心理不樂觀啊,你看到事情都 這個負面的那你整個心情就不好了。(E-36-1130)

研究對象重視日常生活保健,從飲食、運動、睡眠下手,例如多喝水、七分 飽、早睡早起。部分受訪對象透過打坐放鬆自己的身心,雜念升起時就收回散亂 的心,一心唸佛練習專注力,注意自己的呼吸調息,肩膀放鬆、活在當下,妄想 妄念減少時,自然能夠感受身心輕安的愉悅。受訪對象還強調活在每一個當下,

保持一顆樂觀正向的心,生活處處心安平安。

貳、宗教及儒家信念影響生命價值 追求靈性的超越

靈性扮演統整的重要角色,最顯而易見的就是一個人的中心思想,也就是生 命的宗旨和人生信念,深深影響高齡者的靈性健康。高齡者的信念影響其行為和 抉擇,一如「播下你良好行動,你就收到良好習慣;播下你良好習慣,你就能擁 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良好性格,你就能擁有良好的命運」98 歲的日本醫生日

野原重明在《快樂的 15 個習慣》說道,人類能主宰自己的命運,一切就看你如 何用「習慣」造就自己,所有人皆由習慣所造就,身心皆然。

一、認真努力創作 下輩子從這個高點開始

L 奶奶靠著畫畫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每天都捨不得睡覺,因為躺下去就不 能工作,她希望這一輩子還能繼續打拼,透過她的眼睛和畫筆,記錄她所看到的 世界,期許自己讓生命最高,下一輩子從這個高點開始,就不用走那麼多冤枉路 了。女兒補充說,母親對來生是有嚮往的,如果這一生很優秀,下一生就可以從 很優秀的起點開始,不必再去摸基礎的東西。

想睡覺但捨不得躺下,若躺下就不能工作了,捨不得躺下,我躺下去馬上睡 著。(L-11-125)…我很歡喜的要死,我希望現在趕快打拼,有一些材料要拿去另 一個世界。所以一直在整理我的資料,想到我下輩子能再畫圖,我就很好命。

(L-12-133)

L 奶奶的意志力和鬥志高昂,雖然一個人獨居但生命力旺盛,經常外出寫 生。隨著身體的退化,膝關節退化、牙齒壞了,但她說生病時不要只靠吃藥控制,

心靈的力量很大,靠著過人的意志力和信力,勝過吃藥的效果,拿起畫筆畫一畫 就不痛了。奶奶強調要經常開懷大笑,心才會清。就像蓮花出污泥而不染一樣,

自己的心乾淨了,就不怕被污染。

自己心清,就不混濁。心若不清,清水也是落下去,沾到髒東西。就是佛祖 的心清,髒水黑黑濁濁的,蓮花開花也是很清,觀世音還坐在上面,也是有道理 的。就是說人自己清就好了,縱使旁邊有壞人,自己清就好了。就像水一樣,像 蓮花一樣就好了。(L-15-167)…我藥都沒在吃,也很少生病。最後要靠自己,就 是靠這個靈魂。就像蓮花水一樣。(L-15-171)…真正的快樂,我快樂的了不起,

快樂的笑啊笑啊,跳一跳啊(坐在桌上一直要跳起來),我有時會頭暈,紙拿過來,

用筆塗一塗就好了。(L-15-173)

二、隨緣惜福 放下自己的執著

B 大姐的個性十分隨緣,經歷家中長輩的過世,覺得人若沒有一口氣在,什 麼都沒有了,何必過度追求名利、財富和權力。自己就像這個世界的一個小沙粒,

B 大姐的個性十分隨緣,經歷家中長輩的過世,覺得人若沒有一口氣在,什 麼都沒有了,何必過度追求名利、財富和權力。自己就像這個世界的一個小沙粒,